普通水准测量计算程序

合集下载

任务3 五等水准测量

任务3 五等水准测量

4、计算改正后高差:hi改 hi vi
5、计算各测点高程:H i H i1 hi改
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与附合水准路线基本相同。
例题3:支水准路线
1、计算闭合差:
fh h往 h返
1.375 1.396 0.021m
2、检核:
(HA=186.785m)
n = 16站
A hA(1 往) 1.357m
三、水准测量检核
(一)测站检核 目的:保证前后视读数的正确。 方法:变动仪器高法、双面尺法 1、变动仪器高法 在同一测站上变动仪器高(10cm左右),两 次测出高差;等外水准测量其差值|Δh |≤ 6mm, 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2、双面尺法 采用黑红面的水准尺,利用双面的零点差检核观 测质量。
(二)计算检核 目的:检核计算高差和高程计算是否正确。
检核条件: a b h H B H A
如上表所示: a b (6.406 5.998) 0.408m
h 0.408m
HB H A 123.854 123.446 0.408m
等式条件成立,说明计算正确。
(三)成果检核
水准测量时,一般将已知水准点和待 测水准点组成一条水准路线; 在水准测量的施测过程中,测站检核 只能检核一个测站上是否存在错误或误 差是否超限; 计算检核只能发现每页计算是否有误; 对一条水准路线来讲必须进行成果检核。
3-2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一)高差闭合差及其允许值的计算 闭合差: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 高差闭合差就是高差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之差; 用fh表示,即 fh=∑h测 - ∑h理 限差:《规范》规定的的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 用fh允表示。 普通水准测量要求:
H i H i1 hi改
算例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 (2-8)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2-9)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mm山地=mm (2-11)式中,―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平地)⊿= - (山地)式中,―路线总长;―第测段长度 (km) (=1、2、3...);―测站总数;―第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 i改=hi+⊿h i i=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图2-18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测段号点名测站数观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备注1 2 3 4 5 6 7 81 BM1 8+8.364 -0.014 +8.350 39.8331 48.1832 3-1.433 -0.005 -1.4382 46.7453 4-2.745 -0.007 -2.7523 43.9934 5+4.661 -0.008 +4.653BM2 48.64620 + 8.847 -0.034 +8.813辅助=+ 0.034m计算== 54mm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

4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4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4.776 -5.773
4
5
6
136.742
7
137.329(已知)
+0.561
fh =h测-h理=0.561-(137.329-136.742)=0.561-0.587=-26mm ∑n=53
2.高差闭合差容许值计算
点号 1 BM.A 1 2 3 BM.B ∑ 辅助 计算 测站数 2 14 9 18 实测高差 /m 3 +3.742 -2.184 +4.776 改正数 /mm 4 改正后高 差/m 5 高程 /m 6 136.742 备注 7
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步骤与 附合水准路线相同。
三、支水准路线的计算
[例] A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其高程HA为45.276m, 1点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往 和h返 为往返测量的观测高 差。往、返测的测站数共16站,计算1点的高程。
h往=+2.532m
BMA
1
h返=-2.520m
(1).闭合水准路线 理论上:∑h理=0
存 在 误 差
1
2
BM
3 4
∑h测≠0
高差闭合差fh :fh=∑h测-∑h理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测
(2).附合水准路线
理论上:∑h理= H终- H始 = H2- H1
∑h测≠ ∑h理
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测-∑h理=∑h测- (H终- H始)
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
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计算表内
点号 1 BM.A 1 测站数 2 14 9 18 12 53
实测高差 /m
3 +3.742 -2.184 +4.776 -5.773 +0.561

[重点]CASIOfx-4500PA计算器程序和操作

[重点]CASIOfx-4500PA计算器程序和操作

CASIOfx-4500PA计算器程序和操作一、水准测量高程计算程序1、程序名:H-(1)第一行:L1 lbl 0 第二行:L2 Z:A:{BK}第三行:L3 H=Z+A-B◢第四行:L4 V=K-H ◢第五行:L5 Goto 02、操作步骤①开机:按AC键:②呼出文件名:按FILE键,显示H-(1)文件名为止:③按EXE键,显示Z?,输入水准点BM后视点高程:如129.919;④按EXE键,显示A?,输入后视水准尺读数:如1.633;⑤按EXE键,显示B?,输入前视水准尺读数:如4.186;⑥按EXE键,显示H=127.366,此结果是K3+300中桩地面髙程;⑦按EXE键,显示K?,输入K3+300中桩设计高程127.032;⑧按EXE键,显示V=K-H,-0.334此结果是K3+300中桩挖出数据;⑨按EXE键,显示B?,连续算下去……(-挖;+填)。

二、坐标反算程序①1、程序名;1ZBFS第一行:L1 AB:Fixm:{CD}第二行:L2 Pol(C-A,D-B)◢第三行: L3 W<0 =〉W=W+360第四行:L4 lntW+0.01lnt()+0.006 Frac(60 Frac W)◢2、操作步骤①开机:按AC键:②呼出文件名:按FILE键,显示1ZBFS文件名为止:③按EXE键,显示A?,输入第一点x坐标:如363.567(也可当测站);④按EXE键,显示B?,输入第一点y坐标:如814.454(也可当测站);⑤按EXE键,显示C?,输入第二点x坐标:如406.260 (也可作后视点);⑥按EXE键,显示D?,输入第二点y坐标:如1029.145(也可作后视点);⑦按EXE键,显示Pol(C-A,D-B):218.89476为两点间距离;⑧按EXE键,显示lntW+0.01lnt(60 Frac W)+0.006 Frac(60 Frac W)78.45108两点方位角;(即是78°45′11″)三、坐标正算程序1、程序名;2ZBZS第一行:L1 AB:Lbl5:{ST}第二行:L2 C=A+Rce(S,T)◢第三行:L3 D=B+W◢第四行:L4 Goto52、操作步骤①开机:按AC键:②呼出文件名:按FILE键,显示2ZBZS文件名为止:③按EXE键,显示A?,输入第一点x坐标:如363.567;④按EXE键,显示B?,输入第一点y坐标:如814.454;⑤按EXE键,显示S?,输入两点间距离:如218.89476;⑥按EXE键,显示T?,输入两点方位角:如78°45′10.8″;⑦按EXE键,显示C=A+Rce(S,T),为第二点x坐标:如406.260;⑧按EXE键,显示D=B+W,为第二点y坐标:如1029.14499;四、坐标反算程序②1、程序名;ZF第一行:L1 Lbl 0第二行:L2 A:B:{CD}:C≤0 G=〉oto2第三行:L3 X=C-A第四行:L4 Y=D-B第五行:L5 S=Pol(X,Y)◢第六行:L6 T=W第七行:L7 T<0=〉第八行:L8 T=W ◢第九行:L9 Goto 0第十行:L10 Lbl 1第十一行:L11 T″T″=360+T◢第十二行:L12 Goto 0第十三行:L3 lbl 2第十四行:L14 {AB}第十五行:L15 Goto 02、操作步骤①开机:按AC键:②呼出文件名:按FILE键,显示ZF文件名为止:③按EXE键,显示A?,输入第一点x坐标:如363.567 ;④按EXE键,显示B?,输入第一点y坐标:如814.454;⑤按EXE键,显示C?,输入第二点x坐标:如354.618;⑥按EXE键,显示D?,输入第二点y坐标:如553.341;⑦按EXE键,显示Pol(C-A,D-B)S=Pol(X,Y):261.2663为两点间距离;⑧按EXE键,显示T=268.0371接着按SHIFT °′″键显T=268°2′13.55″为两点的方位角;⑨按EXE键,显示C?,输入下一点x值;⑩重复以上操作方法(略)五、线路直线段点坐标计算程序(1) ㈠本可计算前切线YZ至ZY点(或后切1、程序名;Z-X,Y(1) 线ZY至YZ)间直线上任点中、边桩坐标。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5)计算各测段的改正后的高差 6)计算各点的高程值4)检查闭合差是否分配完12)判断闭合差是否超限3)计算各测段观测高差的改正数ii i v h h +=ˆ3221211ˆ;ˆˆh H H h H H h H H B A +=+=+=;理论值=∑h ˆ导线内业计算步骤1.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angle closing error)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ƒβ=∑β测-∑β理 = ∑β测-(n-2)⨯180o (2)计算限差:当f β≤f β容时,可将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每个角度的改正值检核: 改正后角值调整后的内角总和应等于∑β理 , 即检核: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检核: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因为闭合导线:∑△X 理=0 ∑△Y 理=0)("40图根级允n f ±=βnf V i /β-=βf V -=∑iV ˆ+=测ββ() 1802ˆ⨯-=∑n β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ˆ180ˆ180-+=+-= 理论值推算值αα=⎩⎨⎧⋅=∆⋅=∆ii i i i i D y D x ααsin cos ∑∑∑∑∑∑∆=∆-∆=∆=∆-∆=测理测测理测y yy f x x x f y x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若K<1/2000(图根级),则将fx 、fy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

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检核:改正后坐标增量为 检核:6)、坐标计算 检核:2.附合导线内业计算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

但由于几何条件不同,只是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现叙述如下。

以下图为例说明:22yx D ff f +=200011/1≤=∑=∑=N f D Df K D D i x X D Df V i ∑-=∆iy Y D Df V i ∑-=∆YY X X f V f V -=∑-=∑∆∆YiiiXii i V Y YV X X ∆∆+∆=∆+∆=∆ˆˆ0ˆ0ˆ=∆∑=∆∑iiYX i i i i i i Y Y Y X X X ˆˆ∆+=∆+=后前后前理论值推算值理论值推算值Y Y X ==X(1) 计算角度闭合差: (2)(2)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为fx = Σ△X 测- Σ△X 理=Σ△X 测 - (X 终-X 始)fy = Σ△Y 测 - Σ△Y 理 =Σ△Y 测 -(Y 终- Y 始)AD()()∑∑⨯---=⨯---=180180n f n f 终始右测始终左测ααβααβββ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第五节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例2-1 图2-21是一附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图,A、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1、2、3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1、h2、h3和h4为各测段观测高差,n1、n2、n3和n4为各测段测站数,L1、L2、L3和L4为各测段长度。

现已知H A=65.376m,H B=68.623m,各测段站数、长度及高差均注于图2-21中。

1.填写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将点号、测段长度、测站数、观测高差及已知水准点A 、B 的高程填入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2-6中有关各栏内。

表2-6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n 1=8 L 1=1.0kmn 2=12 L 2=1.2km3L 3=1.4kmL 4=2.2kmB图2-21 附合水准路线示意图2.计算高差闭合差mm 68m 068.0m)376.65m 623.68(m 315.3)(+=+=--=--=∑A B m h H H h W根据附合水准路线的测站数及路线长度计算每公里测站数6.8km 8.550==∑∑站L n (站/km )<16(站/km )故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采用平地公式计算。

等外水准测量平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W hp 的计算公式为:m m 968.54040±=±=±=L W hp因|f h |<|f hp |,说明观测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可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

如果|f h |>|f hp |,说明观测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测量。

3.调整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是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例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即i h i n n W v ∑-= 或 ihi L L W v ∑-= (2-8) 式中 v i ——第i 测段的高差改正数(mm ); ∑n 、∑L ——水准路线总测站数与总长度;n i 、L i ——第i 测段的测站数与测段长度。

任务二普通水准测量

任务二普通水准测量

五.注意事项
(1)水准仪离两测点的距离应用目估 或步量使前后视距距离应大致相等。 (2)同一测站圆水准器只能整平一次。 (3)每次读数前都要精平。 (4)水准尺应竖直,水准点和待测点 上不放尺垫,只在转点处放尺垫,也 可选择有凸出点的坚实地物点作为转 点而不用尺垫。
(5)仪器未迁站,前、后视点处的水准尺不得 移动。仪器迁站后,后视尺才能前进。 (6)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 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 不要混淆,数据记录要细心,不能记错, 以免造成后面全部结果的错误。 (7)弄清已知高程点只有后视读数,转点既有 后视读数,又有前视读数,中间点与最后 待定高程点只有前视读数。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
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
算出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测定待定点高程的方法有高差法和仪高法两种。
2.普通水准测量 (1)在地面选定A、B、C三个坚固点作为待定高程点,
BM0点为已知高程点,其高程由指导教师提供。安
置仪器于BM0点和A点之间,目估前后视距相等,进 行粗略整平。测站编号为1。
(2)后视BM0点上的水准尺,消除视差,精 平后读取后视读数,记录表1-2-1。 (3)前视A点上的水准尺,消除视差,精平 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录表1-2-1。 (4)计算高差: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5)迁至第二站继续观测,沿选定的路线,
将仪器迁至A点和B点的中间,仍用第
一站施测的方法,后视A点,前视B点。
三.实习准备
1.人员组织 每六人一组,轮流操作。 2.仪器工具 每个小组配备DS3水准仪1台、三脚架1个,水准 尺1付,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记录表 几张、记录笔自备 3.组织程序 安全教育与分组→领用仪器及工具→测站观测、 记录、计算→内业计算→交还仪器→整理→考核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方法(铁路工程测量)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方法(铁路工程测量)

3
辅助
计算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
/m
/mm 高差/m
5
6
高程
/m
点号


7
8
9
65.376
BM. A
1
2
3
68.623
BM. B
f h h测 ( H B H A )
3.315m (68.623m 65.376m) 0.068m 68 mm
二、附合水准路线计算实例
支水准测量
目录
CONTENTS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
测量方法
支水准测量实例
本次课内容及学习目标
支水准测量
学 习 重 点
1、一般要求:掌握支测量的一般要求及相关限差要求。
2、测量方法:掌握支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相关计算检核过程。
3、支水准测量实例:能够进行支水准测量表格记录及计算。
一、一般要求
如下图所示, 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进行水准测
fh容 30 L
30 5.8km 72mm
f h < f h容
1
2
3
BM. B
三、闭合水准路线计算实例
01
02
03
闭合差的计算fh = ∑h测检查fh≤ f容
闭合差的调整 按距离或测站成比例反符号将闭合差分配的原则,
高差改正数为:
fh
vi
Li
L
vi
fh
n
ni
高程的计算:
1.866
ZD3
2.287
0.740
1.215
ZD4
0.533
0.7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