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综述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采暖空调系统作为建筑能耗大户,其环保和节能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通过一定的能量转换可扩展应用到空调系统上来。

本文综合介绍了各种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一些当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太阳能制冷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太阳能吸收制冷吸附制冷喷射制冷半导体制冷1.引言资源和环境一直是制约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不仅来源较为广泛,并且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因而倍受研究人员的青睐,也是前景比较广阔的研究方向。

太阳能制冷空调作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成为当前制冷技术研究中的热点。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经过40余年的探索研究,我国的太阳能制冷空调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1],相关工程化技术也已成熟,国内企业已经开发出一些商品化的太阳能制冷空调设备。

在工程应用方面,从1979年开始,国内陆续建成了一些太阳能制冷空调的样板工程[2]。

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太阳能制冷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是节能,据统计,国际上用于民用空调所耗电能约占民用总电耗的50 %。

太阳能制冷用于空调,将大大的减少电力消耗,节约能源;其次是环保,根据5蒙特利尔议定书6,目前压缩式制冷机主要使用的CFC类工质因为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应停止使用(美、欧等已停止生产和使用)[3],现在各国都在研究CFC类工质的替代物质及替代制冷技术。

太阳能制冷一般采用非氟氯烃类物质作为制冷剂,臭氧层破坏系数(ODP)和温室效应系数(GWP)均为零[4],适合当前环保要求,同时可以减少燃烧化石能源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

2.太阳能制冷技术太阳能制冷,简单的说就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或机械能),再利用热能(或机械能)使系统达到并维持所需的低温。

目前的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从原理上大致可分为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以电能来驱动压缩式制冷,二是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量,以热推动制冷。

太阳能制冷及冷却系统的综述

太阳能制冷及冷却系统的综述

太阳能制冷及冷却系统的综述摘要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来提供冷却,是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

本文对不同的太阳能制冷和冷却方法进行详细谈论,并提出利用太阳能协助工作流体中的冷却系统和他们的最新进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热动力制冷技术分为两类:吸附技术(开放系统或封闭系统)和热机械技术(喷射系统)。

固体和液体除湿循环代表着开放式系统。

液体干燥剂系统比固体干燥剂体系具有更高的热膨胀系数性能(COP)。

吸收和吸附技术代表了的封闭系统。

吸附制冷通常需要比吸收冷却更低的热源温度。

根据COP,通过太阳能吸附系统可以轻松地处理温度较高的问题。

喷射器系统代表了热机械的冷却,并具有较高的热COP,相比于其他系统需要较高的热源温度。

该研究还提到太阳能混合动力冷却系统的异构的组合对,各种太阳能制冷系统的比较,以及这些系统的一些使用建议。

1.简介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需要保证的提供其能源资源的能力,意味着安全供应和价格稳定。

能源对国家的经济和发展至关重要,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依赖于它[1],而且可用的能源数量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人口和人均能耗导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能源需求的增加。

在世界范围内,多数的能源依然由化石燃料提供,而石油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因此,矿物燃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和气候的变化,空调和制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通过全球成功的保护了臭氧层的鼓舞,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扭转全球变暖对环境危害的影响。

全球变暖是因为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和其他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含氯氟烃(CFC),氢化氯氟烃(氟氯烃)和水蒸汽的燃烧中释放产生二氧化碳,积聚在大气低层。

从2003至2030年,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预计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到71%。

近年来,人民对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的寻找新能源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减少。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外研究进展
在国外,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在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 领先地位,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区。这些国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太阳能制冷系统的能效、降低成本 以及优化系统设计等方面,为全球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优缺点分析
技术优点
技术特点
无需使用工质,环保节能,但吸 附剂的再生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且吸附剂的寿命有限。
应用场景
适用于有充足太阳能资源的地区, 可应用于小型建筑、家用空调等
领域。
太阳能除湿式制冷技术
原理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加热空气,通过除湿过程降低空气湿度,再通 过蒸发冷却过程产生冷气,实现制冷效果。
技术特点
无需使用工质,结构简单,但除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制 冷效率较低。
环保意识不强
虽然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但部分公众对环保 意识不强,对太阳能制冷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
05 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技术创新和研发方向
01
02
03
04
高效太阳能吸收器
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吸 收器是关键,以提高光热转换
效率。
热能储存技术
研究热能储存材料和技术,实 现太阳能在非日照时间的利用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 的问
目录
• 引言 • 太阳能制冷技术原理 • 太阳能制冷技术研究现状 • 太阳能制冷技术存在的问题 • 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1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随着全球能 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太阳能制冷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能收回投资成本。
运营维护成本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空调的使用和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空调的制冷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用于空调的制冷,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电能的消耗,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太阳能实现空调的制冷具有很多的技术途径,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冷。

关键词: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将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调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采用太阳能实现空调的制冷,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

利用太阳能实现空调的制冷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的季节匹配性非常好,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制冷的时候,这时候太阳的辐射条件比较好,达到的制冷量也比较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比较多,本文仅对几种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1 太阳能热驱动制冷技术及其应用目前经常使用的太阳能热驱动技术主要包括四种,吸附式、吸收式、除湿空调和喷射式制冷四大类,从国内外的综合报道来看,使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比例比较高,约为60%,另外除湿空调使用的比例为28%,而吸附式空调占12%,在我国,使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比例也最高,占45%,另外除湿空调和吸附式空调的比例分别为40%和15%。

1.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及其应用目前经常使用的太阳能制冷方式是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然后利用收集的太阳能来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

经常使用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主要包括氨吸收式(NH3-H20)制冷机和溴化锂吸收式(LiBr-H20)制冷机。

氨-水吸收式太阳能空调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利用热量和溶液的特性来制冷。

水起吸收剂的作用,而氨起制冷剂的作用。

氨-水吸收式太阳能空调中使用的集热器是将太阳能真空管和平板集热器组合而成的,工质热源温控制在80至160 ℃,额定空调COP调节在0.5至0.6之间。

关于太阳能在制冷和制热方面调研报告

关于太阳能在制冷和制热方面调研报告

关于太阳能在制冷和制热方面调研报告关于太阳能在制冷和制热方面的调研报告【摘要】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研究的焦点之一,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点。

本文就关于太阳能的优点,太阳能在制冷和制热方面的一些应用及具体实例,以及太阳能的开展趋势作简要论述。

以加深对太阳能在制冷和制热方面的认识。

关键字:太阳能优缺点制冷与制热应用实例开展现状与趋势目前,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主要利用的是化石能源,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消费构成分别为 41% , 23%和和 27% ,而根据目前所探明的储量和消费量计算,这些能源资料仅可供全世界大约消费 0 170 年,具体来说,石油将在 0 40 年内耗尽,天然气将在0 60 年内用光,煤炭也只够使用 0 220 年。

我国一次能源状况也和世界相仿,据国家 9 1999 年估计目前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 6 32.736 亿吨,可供采用 0 20 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4 11704 亿立方米,可供采用 0 60 年;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 5 5 亿吨,可供开采缺乏百年。

【1 1 】由此可见,常规能源的利用已经逐渐地受到了限制,开展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

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发出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致使全球变暖。

而太阳能却是十分环保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完全可以做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在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要求下,开展太阳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太阳能优点1 1 、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

2 2 、无害: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珍贵的。

3 3 、巨大:每年到达地球外表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 0 130 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的最大能源。

太阳每秒钟放射的能量大约 1. 6*10 2 23 3 kw ,相当于 9 6*109 吨标准煤,按此计算,一年内到达地球外表的太阳能总量折合标准煤约共约 1. 2*1016吨,是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探明储量的一万倍。

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二零一二年六月文献综述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引言:在完成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的论文过程中,我参考了诸多文献,引用了它们的思想或者结论,现将其中一些比较主要的文献作为完成本文的研究依据做一个综述。

1.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两部分构成。

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物质所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来进行的。

这两种物质在同一压强下有不同的沸点, 其中高沸点的组分称为吸收剂, 低沸点的组分称为制冷剂。

常用的吸收剂) 制冷剂组合有两种: 一种是溴化锂—水, 通常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 另一种是水—氨, 通常适用于小型空调。

在夏季,被集热器加热的热水首先进入储水箱,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向制冷机提供热媒水; 从制冷机流出并已降温的热水流回储水箱,再由集热器加热成高温热水; 制冷机产生的冷媒水通向空调箱,以达到制冷空调的目的。

当太阳能不足以提供高温热媒水时, 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

在冬季, 同样先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进入储水箱,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直接向空调箱提供热水,以达到供热采暖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能够满足要求时, 也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非空调采暖季节, 只要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直接通向生活用储水箱中的热交换器, 就可将储水箱中的冷水逐渐加热以供使用.二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

2.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由于运用了真空技术,大幅度地降低了集热器的热损失,因而使其在高工质温度或低环境温度的运行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同时,由于运用了热管技术,被加热工质不直接流经真空管,因而跟普通真空管集热器比较,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还具有许多其它优点:热容量小, 在瞬变的太阳辐照条件下可提高集热器输出能量;热二极管效应.当太阳辐照较低时可减少被加热工质向周围环境散热;防冻, 在冬季夜间一20%时真空管本身不会冻裂;另外,系统承压高,易于安装、维修等等。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进展综述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进展综述

能源研究与信息第23卷 第1期 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V ol. 23 No. 1 2007收稿日期:2006-06-29作者简介:赵加佩(1985-),男(汉),本科生,jiapeizhao@ 。

文章编号: 1008-8857(2007)01-0023-07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进展综述赵加佩, 陈 宁, 冻小飞(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摘 要: 介绍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从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系统循环方式以及吸附床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吸附式制冷技术的进展。

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优化系统的设计,尤其是对系统关键部件,如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的优化设计,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其次,应加强对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无阀系统的研究,同时加大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与建筑一体化的研究力度,使之符合建筑一体化的要求。

最后分析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制冷; 进展中图分类号: S214.4 文献标识码: A太阳能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吸收式、吸附式、喷射式、除湿式以及各种混合式系统等。

其中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作为一种完全环境友好的制冷方式,受到制冷界广泛关注。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

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增长以及节能与环保的迫切要求,太阳能吸附制冷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原理及其特点1.1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原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一种简单形式是基本型吸附式系统,它主要由发生器(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阀门等部分组成。

图1为系统工作原理图[1]。

白天太阳辐射充足时,吸附床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使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解吸,吸附床内压力升高。

解吸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经冷却介质冷却后凝结为液态,进入蒸发器。

这样,太阳能转化为代表制冷能力的吸附势储存起来,实现化学吸附潜热的储存。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概况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概况

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的增加,太阳能制冷技术 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太阳能制冷技术已经在以下领域得到了应用:
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
1、建筑领域:建筑物的空调系统是太阳能制冷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利 用太阳能制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太阳能制冷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 能源的应用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制冷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 源的依赖,而且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
一、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太阳能吸收 式制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和太阳能除湿冷却式制冷等技术。其中,太阳能吸收 式制冷技术是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制冷的一种技术,它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吸 收器、冷凝器、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究概况
01 一、背景
03 三、方法
目录
02 二、现状 04 四、成果
05 五、不足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展望
一、背景
一、背景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无限的潜力。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 高效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太阳能制冷技术应运而生。太阳能制冷技术利用太阳 能的热量驱动制冷系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一、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剂等组成。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 吸附制冷的一种技术,它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吸附剂、冷凝器等组成。太阳能 除湿冷却式制冷技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除湿,然后利用冷却介质进行制冷的一种 技术,它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除湿器、冷却介质等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二零一二年六月文献综述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引言:在完成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的论文过程中,我参考了诸多文献,引用了它们的思想或者结论,现将其中一些比较主要的文献作为完成本文的研究依据做一个综述。

1.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两部分构成。

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物质所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来进行的。

这两种物质在同一压强下有不同的沸点, 其中高沸点的组分称为吸收剂, 低沸点的组分称为制冷剂。

常用的吸收剂) 制冷剂组合有两种: 一种是溴化锂—水, 通常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 另一种是水—氨, 通常适用于小型空调。

在夏季, 被集热器加热的热水首先进入储水箱, 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向制冷机提供热媒水; 从制冷机流出并已降温的热水流回储水箱, 再由集热器加热成高温热水; 制冷机产生的冷媒水通向空调箱, 以达到制冷空调的目的。

当太阳能不足以提供高温热媒水时, 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

在冬季, 同样先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进入储水箱,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直接向空调箱提供热水, 以达到供热采暖的目的。

当太阳能不能够满足要求时, 也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

在非空调采暖季节, 只要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直接通向生活用储水箱中的热交换器, 就可将储水箱中的冷水逐渐加热以供使用。

二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

2.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由于运用了真空技术,大幅度地降低了集热器的热损失,因而使其在高工质温度或低环境温度的运行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同时,由于运用了热管技术,被加热工质不直接流经真空管,因而跟普通真空管集热器比较,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还具有许多其它优点:热容量小,在瞬变的太阳辐照条件下可提高集热器输出能量;热二极管效应.当太阳辐照较低时可减少被加热工质向周围环境散热;防冻,在冬季夜间一20%时真空管本身不会冻裂;另外,系统承压高,易于安装、维修等等。

3.新型高效太阳能制冷技术对传统太阳能制冷技术进行分类总结,指出其热力学局限性,提出一种太阳能制冷新模式。

对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指出利用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同时驱动气体透平机发电制冷和两级吸收式制冷机,实现太阳能的梯级利用,是获得高效太阳能制冷的新途径。

对一个这样的综合系统进行初步理论计算,得到其净COP 值为1. 4 ,达到燃油发电制冷的水平。

4.太阳能制冷技术探讨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

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中, 不仅有太阳能热水和太阳能取暖, 而且还有太阳能制冷空调。

太阳能制冷空调在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后, 不仅可以利用这部分热能提供热水和采暖, 而且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热能提供制冷空调。

从节能和环保的角度考虑, 用太阳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常规能源驱动空调系统, 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 对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太阳能制冷作以下探讨。

5.制冷低温技术的节能应用与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制冷与低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获得了日趋广泛的应用. 但自从氯氟烃类物质(即CFCs ) 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被揭示后, 国际上已经开始采取限制到完全禁止使用CFCs 类物质的措施, 并规定发展中国家最迟于2 0 0 0 年1 月1 日禁用. 这迫使世界各国制冷学界不但加紧研究蒸汽压缩式制冷所用的传统CFCs 工质的替代物, 而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开发和研究其它无C FQ 工质的制冷方式; 与此同时, 能源危机迫使制冷界提出一些合理的制冷循环方式及节能、节材的新方法, 走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气候下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世界各国制冷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概括起来有4 个方面: (l)CFCs 的替代;2) 设计方法的更新;(3)节能(节材)新方法;(4) 机电一体化. 对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与应用, 将有助于制冷低温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展示出光明的应用前景。

6.制冷技术历史发展状况制冷技术已渗透到生产技术、科研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生活中,制冷在食品冷加工、冷贮藏、冷藏运输、空气调节以及体育运动中制造人工冰场等得到广泛用;工业生产中,为生产环境提供必要的恒温恒湿环境,对材料进行低温处理以及零件间的过盈配合等;农牧业中,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等;建筑工程中,利用制冷实现冻土开采土方;现代医学中的低温冷冻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手术中的低温麻醉等;制冷技术在尖端科学领域如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宇宙开发、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都发挥作用。

7.太阳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太阳能澳化铿吸收式制冷是目前最成熟的太阳能制冷技术,现己进入实用化示范阶段。

目前,针对太阳能嗅化铿吸收式制冷地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单效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单效系统对热源要求低(75一90℃),系统通常选用价格便宜的平板型或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即可,系统成本相对较低,但系统的效率不高(COP0.6一0.7)。

对太阳能双效嗅化铿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

系统的太阳能集热部分采用具有反映灵敏、集热效率高和工作流体出口温度高等优点的抛物面槽太阳能聚焦集热器(PTC),制冷机采用性能系数较高的热水型双效并联澳化铿吸收式制冷机。

与太阳能单效嗅化铿吸收式制冷系统相比,双效系统对热源的要求较高(120一160℃),但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更高(COP1.2一 1.5),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8.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系统研究经过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研究,以及对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设备的设计,制作和试验过程,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机数的实际应用总结如下的结论: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集热器和吸附床的分体,吸附床采用的是壳管式,这种结构可拆卸的,便于系统的可操作性。

活性炭一甲醇这一制冷工质对是最佳的制冷工质对,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率在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中达到0.148。

受到太阳能辐射量的影响,供水的温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还有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最高吸附温度为62.5℃,制冷系数最高为0.169,和其它的相同的制冷装置相比可能会比较低,这就促使我们改善吸附床的传热性能,使其能进一步的优化。

9.吸附式制冷新技术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一种简单形式是基本型吸附式系统,它主要由发生器(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阀门等部分组成。

白天太阳辐射充足时,吸附床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使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解吸,吸附床内压力升高。

解吸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经冷却介质冷却后凝结为液态,进入蒸发器。

这样,太阳能转化为代表制冷能力的吸附势储存起来,实现化学吸附潜热的储存。

夜间或太阳辐射不足时,环境温度降低,太阳能吸附集热器通过自然冷却后,吸附床的温度下降,吸附剂开始吸附制冷剂,产生制冷效果。

10.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概况及进展吸附式制冷作为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工业庭热等低品位能源,而叉没有环境破坏性的新型制冷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焱多学者从吸附剂一制冷荆工质对的性能、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特性、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等诸多方面,在所建立的一些样机上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对一些新型循环酊可实现性和系兢性能厦其稳定性的提高方面还需要作大量的研究,以促进吸附式制冷技术走向实际应用市场。

吸附式制冷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吸附剂一制冷剂工作对的性能、各种循环的热力性能以及系统内的传热传质问题三个方面.但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已有机地结合在对系统的研究之中.对吸附剂一制冷剂工作对的性能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其对热力循环性能的影响,分析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必须结合特定工作对的吸附锅冷性能.在系统设计中,不仅要考虑部件的传热传质性能的改善,还要使设计的系统有利于循环的实现并使之充分地接近理想循环。

11.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太阳能属于低品位、低密度热源,太阳能制冷系统不同于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目前,关于太阳能制冷系统的研究较多_1 ,从原理上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以热能为驱动能源,如吸收式、吸附式、喷射式制冷等;另外一种是以电能为驱动能源,先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再利用电能来制冷,如光电式制冷,热电制冷等。

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溶液浓度的变化来获取冷量的装置,即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蒸发吸热,再利用吸收剂吸收冷剂蒸汽。

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

自蒸发器出来的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器,被吸收剂强烈吸收,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形成的浓溶液由泵送入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后蒸发,产生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却,而稀溶液减压回流到吸收器,完成一个循环。

它相当于用吸收器和发生器代替压缩机,消耗的是热能。

热源可以利用太阳能、低压蒸汽、热水、燃气等多种形式。

12.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最佳发生温度及节能分析将太阳能应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单效或双效制冷空调系统, 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得到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所需的适宜的太阳能热源温度, 并对实际运行情况下的能耗进行了分析, 为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在利用太阳能来制冷的3 种系统中( 压缩式制冷系统、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 吸收式制冷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也最为成功。

随着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太阳能集热器的改进,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整体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Bong 等研究了一种理想的太阳能空调系统, 给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操作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3.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进展综述介绍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从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系统循环方式以及吸附床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吸附式制冷技术的进展。

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优化系统的设计,尤其是对系统关键部件,如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的优化设计,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其次,应加强对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无阀系统的研究,同时加大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与建筑一体化的研究力度,使之符合建筑一体化的要求。

最后分析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 何梓年.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太阳能,2000(2):2一4.[2] 何梓年,蒋富林,葛洪川等.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太阳能学报,1994,15(1):73一82.[3] 李正良,郑宏飞,陈子乾,何开岩.新型高效太阳能制冷技术.制冷与空调.2005,5(6):10—13.[4] 周曦慧.太阳能制冷技术探讨,山西建筑.2008,34(21):218—219.[5] 李明,王六玲,王建樟,李星.制冷低温技术的节能应用与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研究.节能.1990,4:9—13.[6] 房曙光.制冷技术历史发展状况.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42—143.[7] 韩崇巍.太阳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4月.[8] 张运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系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6月.[9] 王如竹.吸附式制冷新技术.化工学报,2000,51(4):435—441.[10] 滕毅,王如竹.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概况及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32(4):109—112.[11] 张朝昌,厉彦忠,陈曦,王强.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制冷与空调.2003,3(1):1—5.[12] 邹同华,涂光备,申江,苏树强.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最佳发生温度及节能分析.FLUID MACHINERY.2004,32(2):50—53.[13] 赵加佩,陈宁,冻小飞.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进展综述.能源研究与信息.2007,23(1):24—28.[14] Z.F.Li,K.Experimental studies on a solar power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partitioned hot water storageTank. Solar Energy, 2011(5):285-296.[15] Best R, Ortega N. Solar refrigeration and cooling. In: World Renewable Energy Congress V, 20-25September,Florence,Italy II, 1998:685-6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