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二零一二年六月

文献综述

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引言:

在完成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的论文过程中,我参考了诸多文献,引用了它们的思想或者结论,现将其中一些比较主要的文献作为完成本文的研究依据做一个综述。

1.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两部分构成。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物质所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来进行的。这两种物质在同一压强下有不同的沸点, 其中高沸点的组分称为吸收剂, 低沸点的组分称为制冷剂。常用的吸收剂) 制冷剂组合有两种: 一种是溴化锂—水, 通常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 另一种是水—氨, 通常适用于小型空调。

在夏季, 被集热器加热的热水首先进入储水箱, 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向制冷机提供热媒水; 从制冷机流出并已降温的热水流回储水箱, 再由集热器加热成高温热水; 制冷机产生的冷媒水通向空调箱, 以达到制冷空调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足以提供高温热媒水时, 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冬季, 同样先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进入储水箱,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直接向空调箱提供热水, 以达到供热采暖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能够满足要求时, 也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非空调采暖季节, 只要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直接通向生活用储水箱中的热交换器, 就可将储水箱中的冷水逐渐加热以供使用。二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

2.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由于运用了真空技术,大幅度地降低了集热器的热损失,因而使其在高工质温度或低环境温度的运行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同时,由于运用了热管技术,被加热工质不直接流经真空管,因而跟普通真空管集热器比较,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还具有许多其它优点:热容量小,在瞬变的太阳辐照条件下可提高集热器输出能量;热二极管效应.当太阳辐照较低时可减少被加热工质向周围环境散热;防冻,在冬季夜间一20%时真空管本身不会冻裂;另外,系统承压高,易于安装、维修等等。

3.新型高效太阳能制冷技术

对传统太阳能制冷技术进行分类总结,指出其热力学局限性,提出一种太阳能制冷新模式。对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指出利用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同时驱动气体透平机发电制冷和两级吸收式制冷机,实现太阳能的梯级利用,是获得高效太阳能制冷的新途径。对一

个这样的综合系统进行初步理论计算,得到其净COP 值为1. 4 ,达到燃油发电制冷的水平。

4.太阳能制冷技术探讨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中, 不仅有太阳能热水和太阳能取暖, 而且还有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制冷空调在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后, 不仅可以利用这部分热能提供热水和采暖, 而且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热能提供制冷空调。从节能和环保的角度考虑, 用太阳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常规能源驱动空调系统, 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 对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太阳能制冷作以下探讨。

5.制冷低温技术的节能应用与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制冷与低温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获得了日趋广泛的应用. 但自从氯氟烃类物质(即CFCs ) 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被揭示后, 国际上已经开始采取限制到完全禁止使用CFCs 类物质的措施, 并规定发展中国家最迟于2 0 0 0 年1 月1 日禁用. 这迫使世界各国制冷学界不但加紧研究蒸汽压缩式制冷所用的传统CFCs 工质的替代物, 而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开发和研究其它无C FQ 工质的制冷方式; 与此同时, 能源危机迫使制冷界提出一些合理的制冷循环方式及节能、节材的新方法, 走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气候下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世界各国制冷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概括起来有4 个方面: (l)CFCs 的替代;2) 设计方法的更新;(3)节能(节材)新方法;(4) 机电一体化. 对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与应用, 将有助于制冷低温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展示出光明的应用前景。

6.制冷技术历史发展状况

制冷技术已渗透到生产技术、科研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活中,制冷在食品冷加工、冷贮藏、冷藏运输、空气调节以及体育运动中制造人工冰场等得到广泛用;工业生产中,为生产环境提供必要的恒温恒湿环境,对材料进行低温处理以及零件间的过盈配合等;农牧业中,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等;建筑工程中,利用制冷实现冻土开采土方;现代医学中的低温冷冻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手术中的低温麻醉等;制冷技术在尖端科学领域如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宇宙开发、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都发挥作用。

7.太阳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

太阳能澳化铿吸收式制冷是目前最成熟的太阳能制冷技术,现己进入实用化示范阶段。目前,针对太阳能嗅化铿吸收式制冷地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单效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单效系统对热源要求低(75一90℃),系统通常选用价格便

宜的平板型或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即可,系统成本相对较低,但系统的效率

不高(COP0.6一0.7)。对太阳能双效嗅化铿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系统的太阳能集热部分采用具有反映灵敏、集热效率高和工作流体出口温度高等优点的抛物面槽太阳能聚焦集热器(PTC),制冷机采用性能系数较高的热水型双效并联澳化铿吸收式制冷机。与太阳能单效嗅化铿吸收式制冷系统相比,双效系统对热源的要求较高(120一160℃),但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更高(COP1.2一 1.5),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8.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系统研究

经过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研究,以及对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设备的设计,制作和试验过程,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机数的实际应用总结如下的结论: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集热器和吸附床的分体,吸附床采用的是壳管式,这种结构可拆卸的,便于系统的可操作性。活性炭一甲醇这一制冷工质对是最佳的制冷工质对,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率在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中达到0.148。受到太阳能辐射量的影响,供水的温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还有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最高吸附温度为62.5℃,制冷系数最高为0.169,和其它的相同的制冷装置相比可能会比较低,这就促使我们改善吸附床的传热性能,使其能进一步的优化。

9.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一种简单形式是基本型吸附式系统,它主要由发生器(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阀门等部分组成。白天太阳辐射充足时,吸附床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使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解吸,吸附床内压力升高。解吸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经冷却介质冷却后凝结为液态,进入蒸发器。这样,太阳能转化为代表制冷能力的吸附势储存起来,实现化学吸附潜热的储存。夜间或太阳辐射不足时,环境温度降低,太阳能吸附集热器通过自然冷却后,吸附床的温度下降,吸附剂开始吸附制冷剂,产生制冷效果。

10.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概况及进展

吸附式制冷作为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工业庭热等低品位能源,而叉没有环境破坏性的新型制冷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焱多学者从吸附剂一制冷荆工质对的性能、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特性、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等诸多方面,在所建立的一些样机上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对一些新型循环酊可实现性和系兢性能厦其稳定性的提高方面还需要作大量的研究,以促进吸附式制冷技术走向实际应用市场。

吸附式制冷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吸附剂一制冷剂工作对的性能、各种循环的热力性能以及系统内的传热传质问题三个方面.但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已有机地结合在对系统的研究之中.对吸附剂一制冷剂工作对的性能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其对热力循环性能的影响,分析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必须结合特定工作对的吸附锅冷性能.在系统设计中,不仅要考虑部件的传热传质性能的改善,还要使设计的系统有利于循环的实现并使之充分地接近理想循环。

11.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太阳能属于低品位、低密度热源,太阳能制冷系统不同于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目前,关于太阳能制冷系统的研究较多_1 ,从原理上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以热能为驱动能源,如吸收式、吸附式、喷射式制冷等;另外一种是以电能为驱动能源,先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再利用电能来制冷,如光电式制冷,热电制冷等。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溶液浓度的变化来获取冷量的装置,即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蒸发吸热,再利用吸收剂吸收冷剂蒸汽。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自蒸发器出来的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器,被吸收剂强烈吸收,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形成的浓溶液由泵送入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后蒸发,产生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却,而稀溶液减压回流到吸收器,完成一个循环。它相当于用吸收器和发生器代替压缩机,消耗的是热能。热源可以利用太阳能、低压蒸汽、热水、燃气等多种形式。

12.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最佳发生温度及节能分析

将太阳能应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单效或双效制冷空调系统, 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得到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所需的适宜的太阳能热源温度, 并对实际运行情况下的能耗进行了分析, 为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利用太阳能来制冷的3 种系统中( 压缩式制冷系统、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 吸收式制冷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也最为成功。随着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太阳能集热器的改进,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整体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Bong 等研究了一种理想的太阳能空调系统, 给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操作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3.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进展综述

介绍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从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系统循环方式以及吸附床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吸附式制冷技术的进展。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优化系统的设计,尤其是对系统关键部件,如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的优化设计,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其次,应加强对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无阀系统的研究,同时加大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与建筑一体化的研究力度,使之符合建筑一体化的要求。最后分析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何梓年.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太阳能,2000(2):2一4.

[2] 何梓年,蒋富林,葛洪川等.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太阳能学报,1994,15(1):73一82.

[3] 李正良,郑宏飞,陈子乾,何开岩.新型高效太阳能制冷技术.制冷与空调.2005,5(6):10—13.

[4] 周曦慧.太阳能制冷技术探讨,山西建筑.2008,34(21):218—219.

[5] 李明,王六玲,王建樟,李星.制冷低温技术的节能应用与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研究.节能.1990,

4:9—13.

[6] 房曙光.制冷技术历史发展状况.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42—143.

[7] 韩崇巍.太阳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2009年4月.

[8] 张运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系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6月.

[9] 王如竹.吸附式制冷新技术.化工学报,2000,51(4):435—441.

[10] 滕毅,王如竹.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概况及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32(4):109—112.

[11] 张朝昌,厉彦忠,陈曦,王强.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制冷与空调.2003,3(1):1—5.

[12] 邹同华,涂光备,申江,苏树强.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最佳发生温度及节能分析.FLUID MACHINERY.

2004,32(2):50—53.

[13] 赵加佩,陈宁,冻小飞.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进展综述.能源研究与信息.2007,23(1):24—28.

[14] Z.F.Li,K.Experimental studies on a solar power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partitioned hot water storage

Tank. Solar Energy, 2011(5):285-296.

[15] Best R, Ortega N. Solar refrigeration and cooling. In: World Renewable Energy Congress V, 20-25

September,Florence,Italy II, 1998:685-690.

文献综述 热水器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15071222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控制器的设计学生姓名王明慧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22班 学号201150712220 系(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李小魁(讲师) 完成时间 2013年1月2日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目前热水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设计制造更实用、更方便、更安全、更节能的热水器是产品设计师和生产厂商不断追求的目标。本系统硬件方案论证包括单片机、温度检测传感器、加热控制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及键盘和显示等电路的选择。而本文对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的设计思想及硬件结构的实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各种方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做了简要的总结和阐述。 关键字:热水器、单片机、发展前景 1 绪论 我们的生活电热水器是一种可供浴室、洗手间及厨房使用,按照人们的需要的温度,提供温水的家用电器。市场上传统的机械式电热水器控制精度低、可靠性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危险隐患。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在众多乡镇广泛应用,但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太阳能热水器在大城市里却有着其局限性,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电热水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趋向于智能化和数字化,一些老式而简单的电热水器和太阳能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了。而快热式家用电热水器无需储水罐热水即开即用无需预热减少了电能的浪费应用价值极高。另外它还具有体积小、使用安全、安装方便等优点。因此设计制造更实用、更方便、更安全、更节能的热水器是产品设计师和生产厂商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2主要内容 文献【1】【2】主要介绍了单片机、家用热水器的的基础知识。文献【1】介绍了单片机开发软件的快速入门,以及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C51语法简介,汇编指令的使用,定时器中断,串行通信,LED显示等相关基础内容,为本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献【2】介绍了家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并着重分析了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在中小城市里发展比较好,并且政府通过家电下乡等政策促进太阳能热水器

声制冷的基本原理

目前的电冰箱及空调器所使用的制冷技术多为通过压缩机由制冷剂制冷。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它被称为电冰箱和空调器中不可缺少的“血液”,但近年来人们发现由于全世界大量使用氟利昂已使地球臭氧层变得稀薄,温室效应太阳益明显,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危害。国际上已制定了控制氟利昂使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一些国家相继宣布,到本世纪末,将全部停止氟利昂的使用。因此,制冷技术科技界将面临两条途径:一是寻求氟利昂的替代物,这方面国内外正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就目前情况看,这些替代物并不十分理想,例如它的制冷效率以及和润滑油的兼容性并不理想,而且这些替代物是否对人类生存环境绝对无害,还要经历很长时间的考验,才能下定论;另一条途径则是广泛地开发新的制冷技术。在此情况下,声制冷技术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1 声制冷原理 所谓声制冷,即利用声能达到热量从冷端转移到热端的一门技术。在热力学中,最基本的热机有两类:发动机和制冷机。发动机将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输出,并向低温热源释放热量。制冷机则消耗外界提供的功,由低温热源泵热,并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这里它没有对热机中功的形式加以限制,它可以是机械能形式的功,也可以是电功,磁功等。声能是一种振荡形式的能量,如果能够实现热能与声能的相互转化并与外界热源的热量交换,即可制成声发动机和声制冷机。利用热声效应可以实现声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以及与外热源的热量交换。 1.1 热声效应 热声效应是指可压缩的流体的声振荡与固体介质之间由于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时均能量效应。可产生热声效应的流体介质必须有可压缩性、较大的热膨胀系数、小的普朗特数,而且对于要求较大温差,较小能量流密度的场合,流体比热要小,对于要求较小温差,较大能量流密度的场合,流体比热要大。因此,理想气体如空气、氦气,特别是氦气,适用于较大温差,较小能量流密度的场合;在近临界区的简单液体,如CO2,简单的碳氢化合物CmHm等,适用于较小温差,较大能量流密度的场合。显然,后者适用于家用电器的制冷。 其实,在我们的太阳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热声效应”(1)。例如,在讲演者周围建立起的声场中,声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会引起压强与位移的变化。而压强与位移的变化又会导致气体介质的温度振荡,这些变化与振荡以及它们与周围固体边界发生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热声效应。但是这里由热声效应引起的局部温度振荡和热流的量都很小,前者约为10-4℃,后者约为10-8w/m2,所以人们不易感觉得到,更无法加以利用了。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声源的能量较小,如果声源的 图1 共振型热声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图2 驻波热声制冷机 图3 行波热声制冷机 图4 Stirling制冷机

2014制冷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毕业设计指导书 (热动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研室 邢秀强 2014年2月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工程所在地:每人一个地点,查出该地点的室外设计计算气象参数、水质资料等。 原始资料是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设计时如果原始资料不全或有错误,那就会引起设计方案上的变化,甚至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和浪费。因此,在进行冷冻站设计之前,应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原始资料。 气象资料系指冷冻站所在地区的最高和最低温度、采暖计算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冷结深度、全年主导风向及当地大气压力等。 水质资料系指确定使用的冷却水水源的水质资料,其主要指标包括水的浑浊度、水中含铁量、水的碳酸盐硬度和PH值。 此外,还应了解水源、水温及供水情况等。 2.土建资料见建筑条件图。三个建筑图(工程),机房、速冻间建筑图相同。选择每个建筑图人数不超过三人。冷藏库围护结构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发泡,厚度为100mm。速冻间围护结构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发泡,厚度为150mm. 3、选择同一建筑图的同学,冷藏库、速冻间产品必须不同(肉类、鱼类)。 二.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及内容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 1.说明书应包括:前言,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及小结、参考

文献等。英文摘要约1000个左右印刷符号。 2、说明书中的计算方法及采用的有关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并说明公式中的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a)计算结果宜用表格形式列出,并画出必要的草图。 b)说明书正文15000字以上。 c)说明书应电脑打印,要求文中文字逻辑通顺,计算正确。 3.至少参考2篇外文资料,外文资料到图书馆查阅。 (二)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 1设计依据 室外气象参数、甲方提出的要求、本工程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建筑设计、使用功能、服务对象与工艺过程的要求、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 2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和有关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内容。应明确说明自己设计部分的设计范围。 3冷负荷计算 冷冻站的冷负荷是制冷设备选择的依据。 4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 (1)制冷装置型式的选择(包括制冷剂的选择) (2)蒸发器型式的选择 冷库中冷分配设备的选型应根据食品冷加工或冷藏的要求确定,一般应附和下列要求:

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二零一二年六月

文献综述 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引言: 在完成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的论文过程中,我参考了诸多文献,引用了它们的思想或者结论,现将其中一些比较主要的文献作为完成本文的研究依据做一个综述。 1.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两部分构成。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物质所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来进行的。这两种物质在同一压强下有不同的沸点, 其中高沸点的组分称为吸收剂, 低沸点的组分称为制冷剂。常用的吸收剂) 制冷剂组合有两种: 一种是溴化锂—水, 通常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 另一种是水—氨, 通常适用于小型空调。 在夏季, 被集热器加热的热水首先进入储水箱, 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向制冷机提供热媒水; 从制冷机流出并已降温的热水流回储水箱, 再由集热器加热成高温热水; 制冷机产生的冷媒水通向空调箱, 以达到制冷空调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足以提供高温热媒水时, 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冬季, 同样先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进入储水箱,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直接向空调箱提供热水, 以达到供热采暖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能够满足要求时, 也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非空调采暖季节, 只要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直接通向生活用储水箱中的热交换器, 就可将储水箱中的冷水逐渐加热以供使用。二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 2.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由于运用了真空技术,大幅度地降低了集热器的热损失,因而使其在高工质温度或低环境温度的运行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同时,由于运用了热管技术,被加热工质不直接流经真空管,因而跟普通真空管集热器比较,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还具有许多其它优点:热容量小,在瞬变的太阳辐照条件下可提高集热器输出能量;热二极管效应.当太阳辐照较低时可减少被加热工质向周围环境散热;防冻,在冬季夜间一20%时真空管本身不会冻裂;另外,系统承压高,易于安装、维修等等。 3.新型高效太阳能制冷技术 对传统太阳能制冷技术进行分类总结,指出其热力学局限性,提出一种太阳能制冷新模式。对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指出利用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同时驱动气体透平机发电制冷和两级吸收式制冷机,实现太阳能的梯级利用,是获得高效太阳能制冷的新途径。对一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能源消耗殆尽,能源越来越收到重视。其中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莫过于太阳能。太阳能绿色环保,因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太阳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活力的部分,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太阳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太阳能电池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种类;发展现状; Nar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ditional energy will be used up in a short time.Eneygy are being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solar energy is the most promising.Because of i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gets widespread attention. Solar energy has become the most vibrant part among the new energy field,and all countrise tried their best to develop solar energy.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battery,the types of solar battery,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nd its’ prospect. Key Words:solar battery; types of solar battery; 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是石油、煤等不可生起源消耗殆尽,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受到了人们的亲睐。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太阳能的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1].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的光电子转化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①硅太阳能电池;②以无机盐如砷化镓Ⅲ一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③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①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③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④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2].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发展进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以及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2太阳能电池现状及其前景

太阳能光伏电池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的充电保护IC电路设计 1.引言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太阳能发电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普及,太阳能照明也已经在我国很多城市开始投入使用。作为太阳能照明的一个关键部分,蓄电池的充电以及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具有密封好、无泄漏、无污染、免维护、价格低廉、供电可靠,在电池的整个寿命期间电压稳定且不需要维护等优点,所以在各类需要不间断供电的电子设备和便携式仪器仪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适当的浮充电压,在正常使用(防止过放、过充、过流)时,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浮充寿命可达12~16年,如果浮充电压偏差5%则使用寿命缩短1/2。由此可见,充电方式对这类电池的使用寿命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在光伏发电中,蓄电池无需经常维护,因此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并采用合理的保护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传统的充电和保护IC是分立的,占用而积大并且外围电路复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真正的将充电与保护功能集成于单一芯片。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一种集蓄电池充电和保护功能于一身的IC是十分必要的。 2.系统设计与考虑 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蓄电池充电模块和保护模块。这对于将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使用的场合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以保证外部电源给蓄电池供电,又可以在蓄电池过充、过流以及外部电源断开蓄电池处于过放状态时提供保护,将充电和保护功能集于一身使得电路简化,并且减少宝贵的而积资源浪费。图1是此Ic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也是此设计的来源。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寿命通常为循环寿命和浮充寿命,影响蓄电池寿命的因

素有充电速率、放电速率和浮充电压。某些厂家称如果有过充保护电路,充电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2C(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但是电池厂商推荐的充电率是C/20~C/3。电池的电压与温度有关,温度每升高1℃,单格电池电压下降4 mV,也就是说电池的浮充电压有负的温度系数-4 mV/℃。普通充电器在25℃处为最佳工作状态;在环境温度为0℃时充电不足;在45℃时可能因严重过充电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要使得蓄电池延长工作寿命,对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蓄电池进行保护的目的。蓄电池有四种工作状态:通常状态、过电流状态、过充电状态、过放电状态。但是由于不同的过放电电流对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所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对蓄电池的过放电电流检测也要分别对待。当电池处于过充电状态的时间较长,则会严重降低电池的容量,缩短电池的寿命。当电池处于过放电状态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电池由于电池电压过低可能无法再充电使用,从而使得电池寿命降低。 根据以上所述,充电方式对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寿命有很大影响,同时为了使电池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蓄电池保护电路必须能够对电池的非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作出动作以使电池能够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回到通常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池的保护。 3.单元模块设计 3.1充电模块 芯片的充电模块框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限流比较器、电流取样比较器、基准电压源、欠压检测电路、电压取样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 该模块内含有独立的限流放大器和电压控制电路,它可以控制芯片外驱动器,驱动器提供的输出电流为20~30 mA,可直接驱动外部串联的调整管,从

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浅谈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姓名:叶祥东 学号:10012322

浅谈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引言: 20世纪初,人们谈论的话题只是能源,而21世纪初,人们谈论的话题则是能源危机。这说明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32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20%,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天然气也已经超过16%是进口,昨日的煤炭大国在2010年也已经是变成了净进口国。近年来,由于传统的制冷空调设备对氟利昂类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对电能的大量消耗成为导致当前环境与能源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因此,研制和发展对臭氧层无损耗、无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利用低品位能源作为动力的节能环保型的制冷技术是制冷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太阳能制冷 1、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同时化石燃料燃烧后造成的排放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发展的瓶颈。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有是可再生能源,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具有无可避免的自然优势。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2/3以上的地区日照大于2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的理论储量大每年7000亿吨标准煤[1]。 2、原理: 主要有吸收式、吸附式、冷管式、除湿式、喷射式和光伏等制冷类型[2-3] (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来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利用储存液态冷剂的相变潜热来储存能量,利用其在低压低温下气化而制冷,目前为止示范应用最多的太阳能空调方式。多为溴化锂—水系统,也有的采用氨—水系统。 (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将收式制冷相结合的一种蒸发制冷,以太阳能为热源,采用的工质对通常为活性碳—甲醇、分子筛—水、硅胶—水及氯化钙一氨等,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吸附床加热后用于脱附制冷剂,通过加热脱附——冷凝——吸附——蒸发等几个环节实现制冷。 (3) 太阳能除湿空调系统:是一种开放循环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基本特征是干燥剂除湿和蒸发冷却,也是一种适合于利用太阳能的空调系统。 (4)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使低沸点工质变为高压蒸汽,通过喷管时因流出速度高、压力低,在吸入室周围吸引蒸发器内生成的低压蒸汽进入混合室,同时制冷剂任蒸发器中汽化而达到制冷效果。 (5)太阳能冷管制冷:这是一种间歇式制冷,主要结构是由太阳能冷管、集热箱、制冷箱、蓄冷器和冷却水回路等组成,是一种特殊的吸附式制冷系统 (6)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该系统由太阳能光电转换器(太阳能电池)、数控匹配器、储能设备(蓄电池)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四部分组成。太阳能光电转换器输出直流电,一部分直接供给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制冷运行,另一部分则进入储能设备储存,以供阴天或晚上使用,保证系统可以全天候正常运行。[2-3] 3、优点:

毕业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温度传感与温度过程控制研究 学院(系):里仁学院电气工程系 年级专业:07仪表2班 学生姓名:饶佳新 指导教师:程淑红 完成日期:2011.3.15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温度控制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控制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日渐上升。温度控制器是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它根据用户所需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值来控制加热器运作,从而达到改变用户所需温度的目的。近百年来,温度控制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模拟、集成机械式温度控制器; (2) 电子式智能温度控制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控制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电子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现今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生产、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后,智能的温控系统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温控器和网络温控器、研制单片测温控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但是比起国外,我们仍处于起步晚,高度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自主研发产品少,缺乏核心技术是硬伤。就单片而言,以欧美和日韩的技术最为成熟,他们几乎霸占了智能市场,并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在技术方面不断的革新使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使之功能、精度、安全性等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使产品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化工、建材、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太阳能电池是缓解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一条新的出路,本文介绍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综述了硅基太阳电池的优点与不足,以及硅基太阳能电池和其他太阳能电池的横向比较,硅基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中的地位,并展望了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1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所引发的能源消耗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传统的化石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可是如今化石能源不仅在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方面捉襟见肘,而且其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更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随着如今全球人口突破70亿,能源的需求也在过去30年间增加了一倍。特别是电力能源从上世纪开始,在总能源需求中的比重增长迅速。中国政府己宣布了其在哥本哈根协议下得承诺,至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少15%左右【6】。 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以下几种:硅太阳能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其材料主要包括产生光伏效应的半导体材料,薄膜衬底材料,减反射膜材料等【5】。

(图1:太阳能电池的种类) 太阳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被太阳电池吸收的光子中,那些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子,可以使得半导体中原子的价电子受到激发,在p区、空间电荷区和n区都会产生光生电子左穴对,也称光生载流子。这样形成的光生载流子由于热运动,向各个方向迁移。光生载流子在空间电荷区中产生后,立即被内建电场分离,光生电子被推进n区,光生空穴被推进p区。因此,在p-n结两侧产生了正、负电荷的积累,形成与内建电场相反的光生电场。这个电场除了一部分要抵消内建电场以外,还使p型层带正电,n型层带负电,因此产生了光生电动势,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

浅谈最新制冷技术

浅谈最新制冷技术

浅谈最新制冷技术 赵树男 (1.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长春130000) 摘要: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的要求共同决定了新型制冷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总结了主要的新型制冷技术的制冷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型制冷技术;原理;特点;研究现状;应用前景 Overview of the 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Zhao Shunan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is determined by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nerg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the cooling principle,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several major 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summarized. At last, an outlook of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has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Theory;Characteristic;Research status;Application prospect 制冷技术已渗透到生产技术、科研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活中,制冷在食品冷加工、冷贮藏、冷藏运输、空气调节以及体育运动中制造人工冰场等得到广泛用;工业生产中,为生产环境提供必要的恒温恒湿环境,对材料进行低温处理以及零件间的过盈配合等;农牧业中,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等;建筑工程中,利用制冷实现冻土开采土方;现代医学中的低温冷冻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手术中的低温麻醉等;制冷技术在尖端科学领域如微

温湿度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 学号: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 学号 系(部)电气信息工程系 指导教师(职称)蒋威(讲师) 完成时间 2011年 3 月 1日

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综述 摘要: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 工作,并及时报警提示。本文根据粮仓环境测试的特点,应用现代检测理论,对温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行自动检测,并实现报警功能,首先介绍了粮仓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现状,指出在控制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粮仓、单片机、监测、传感器 目前,关于这类监测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多,下面是关于 单片机自动监测的一些主要文献: 文献[1] 这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精选了国内外最新流行的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些有特色、功能很强的新型集成电路20多类100余种。内容涉及仪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器,变送器,A/D、 D/A变换器, LED、LCD驱动器,看门狗定时器,UP电源监控器,数字电位器,闪烁存储器,实时时钟等器件。所优选的每一种器件除阐述其基本功能、电路特点、性能参数和管脚说明之外,更突出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电路。对智能仪器设计、数据采集、自动控制、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接口这部分设计具有很高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文献[2] 这本书是"单片机应用技术丛书"中专门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 设计的一本著作。书中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80C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设计 中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一整套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在内容安排上,不仅 有实现功能要求的应用程序设计步骤、子程序、监控程序及常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还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抗干扰设计和容错设计技术以及程序测试的正确思想方法。附录中向读者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程序设计样本和经过多年使用考验的定点运算子程序库与浮点运算子程序库的程序文本、注释及使用方法。对于本次设计主要参考的是应用程序设计步骤、子程序、监控程序及常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 文献[3] 提出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构成和设计方法。详细地阐述 了应用系统的前向通道(传感器通道接口)、后向通道(伺服驱动、控制通道接 口)、人机对话通道和相互通道(单片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的结构设计、

冷库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制冷工艺毕业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烟台某1000吨柑橘冷加工设计 专业制冷与冷藏技术 班级制冷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制冷工艺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一、课题设计(论文)目的及意义: 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专业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专业知识的综合体现,是制冷工艺设计知识基础上的系统深化,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检验。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以培养我们以后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解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本专业的主要设备、附件及材料,全面提高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能力,为即将投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完成基本的设计训练和冷库系统的初步设计,为以后冷库工程的设计安装技术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通过设计要求,掌握有关冷库制冷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及基本原则,制冷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及制冷工艺绘制设计图纸的能力。 二、课题设计(论文)提纲 1.搜依据原始资料做出能用于施工安装的制冷工艺施工图纸。 集冷库相关资料,见习相关企业确定方案(制冷剂的种类、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 2.确定冷藏库库房和机房的建筑面积和围护结构; 3.确定计算设计参数,计算系统负荷; 4.设备选型(压缩机、冷凝器等冷却设备); 5.管道管径设备管道保温层确定; 6.绘制图纸详图(系统原理图、冷库平面剖面图、冷凝器平面剖面图、设备间平剖面图、高温库平剖面图、风道详图、管道阀门绝热层详图); 三、课程设计(论文)思路方法及进度安排: 1.第一天:完成烟台市蔬菜公司1000吨柑橘冷藏库设计的开题报告,搜集参数,确定冷藏库库房和机房的建筑面积和围护结构,并参考相关资料,进行相应计算;

双层太阳能层压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太阳能电池层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校: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太阳能电池层压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木文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技术的基木原理并列举了目 前国内外对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技术的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分析了在层压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了太阳能层压机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单层层压机;多层层压机 内外对太阳能层压机的研究现状 太阳电池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电池组件是将太阳电池经过串并联连接后,通过封装层压组成一个具有一定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的发电单元,其内部的基木构成单元自上而下依次为:钢化玻璃、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太阳电池串、EVA、TPT(聚氟乙烯复合膜,俗称背板几太阳电池组件层压设备(又称太阳能层压机,下文简称为层压机)是生产太阳电池组件的关键设备。层压机的基木原理是采用真空热压法对太阳电池进行封装,即在真空加热状态下对各层物质的外表施加一定的压力M 吏这些物质严密地压合在一起。太阳电池组件能隔离太阳电池与外界大气的接触,保护太阳电池的电极及互连条等金属件免受腐蚀,确保太阳电池的组件使用寿命和电性能的稳定。EVA在太阳电池组件中具有封装、透光等关键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层压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层层压机这一方向,单层层压机由于占地而积较大,生产效率地,因为研究转向了多层层压技术上,最近这几年,国内外对多层层压机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进展, 不断的有新产品出现,但是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最普遍的仍然是单层层压机。 1、单层层压机 国内外的太阳电池组件普遍采用单层层压机的层压封装技术,即每次 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层压工艺。单层层压机主要包折3部分:上料台、 层压工作台、出料台,显示屏位于上料台的一侧,如图1所 zjs o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效率、制造太阳能的材料及大致构造

引言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也积极进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平面高效单晶硅电池(2cm X 2cm)转换效率达到19.79%,刻槽埋栅电极晶体硅电池(5cm X 5cm)转换效率达8.6%。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节省高质量材料,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1.2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厚度350~450μm的高质量硅片上制成的,这种硅片从提拉或浇铸的硅锭上锯割而成。因此实际消耗的硅材料更多。为了节省材料,人们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廉价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但由于生长的硅膜晶粒大小,未能制成有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 D)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此外,液相外延法(LPPE)和

气体检测技术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指导老师:胡赤鹰 ndang/'word文档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自动化0701班林增辉 3061101271 一、背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环境问题已经成了重大的民生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群众健康。 环境监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气体检测是环境检测的重要部分,国内各大城市都相继建立了空气质量检测机构,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当地空气质量状况。而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如化工厂、煤矿、垃圾处理场,对气体的检测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气体的不可见性(大部分气体为无色)和扩散性,气体传感器是气体检测最基础的部分。气体传感器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气体检测仪表气体检测的目的是分析各种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气体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单元、

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气体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混合气体中待测气体组分的某一化学或物理性质比其他组分的有较大差别;或待测组分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来检测待测组分的含量。因此,气体成分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物理式、化学式和物理化学式等原理。 2.2 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传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气体特定成分检测出来,并将其转成适当信号,若与微机结合进行在线监控,会大大提高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自1962年日本研制出第一种可燃性气体传感器之后,气体传感器从理论到应用均得到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历次国际性传感器会议中与气体有关的传感器均为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有关传感器技术方面的会议召开过多次气体传感器方面报告均占30%以上,多着达40%,气敏元件和气体传感器已成为传感技术中的独立分支。 2.3 气体传感器分类 目前常用的气体传感器可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热导式气体传感器、光学气体传感器等。 2.3.1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当传感器的表面氧化物吸附某些气体时,电导率将发生改变,利用改变的电导率来检测气体及其浓度。 从材料的应用范围、普及程度以及实用性来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成本低廉,在气体传感器中约占60%。它的缺点是稳定性较差,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每一种传感器的选择性都不是唯一的,输出参数也不能确定。因此,

(完整版)冷库的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摘要、关键词 本次课题是以呼和浩特某冷库为样板进行设计。呼和浩特是我国最大的羊肉产地,为保证羊肉质量需建设相应的冷藏设施。 冷藏间储藏吨位为300t,冷间设计温度为-18℃;冻结间生产能力为30t24h。室外空气温、湿度根据你建库确定。 这次设计在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冷间负荷之后,根据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因地制宜,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后,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方案为:氨系统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双级压缩。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依次选择冷风机、贮液器等辅助设备。在完成设备选型后进行管道布置、机房布置、设备保温等。 【关键词】方案确定负荷计算管道设计压缩机冷凝器结束语 目录 1.前言-1 2.设计任务书----2 3.制冷方案的确定 4.库房负荷的计算 5.冷却设备的选型计算---15 6.系统管径的确定

7.制冷剂注入量19 8.结束语 9.致谢21 10.参考书目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与空调的应用几乎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冷库是利用人工制冷的方法,使库房内温度低于外界环境温度而有利于易腐食品的加工、储藏,以保证食品食用价值的构筑物;它包括保温维护系统、冷冻系统、电控网络系统等。用以最大限度保持食品原有质量、适应淡旺季食品供应和长期储存之用。 冷库可按结构特点、使用性质、规模大小和使用库温等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分类。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土建式冷库和装配式冷库;按使用性质可分为生产性冷库、分配性冷库和零售性冷库;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冷库、中型冷库和小型冷库;按使用库温可分为冷却库、冻结库和冷藏库。此外,还可以按制冷剂的种类进行划分。 冷库建筑群通常由主库、制冷压缩机间、设备间、生产厂房以及办公、生活用房等组成,主库是冷库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主库包括冷却间、冻结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物冷藏间、制冰间和冰库、气调保鲜间,穿堂以及站台。制冷压缩机房和设备间包括制冷压缩机房、设备间以及变、配电间。生产工艺用房包括屠宰车间、整理车间、加工车间以及其他车间。办公、生活用房包括办公楼、医务室、职工宿舍、俱乐部、托儿所、厕所、浴室、食堂等。其他包括各种库房及围墙、出入口等。 呼和浩特作为我国最大的生羊产地,对羊肉的各项生产指标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冷藏设施来确保质量。此次,我们欲拟建一个加工量为30吨日,冷藏量为300吨的低温冷库,对当地屠宰羊进行冷加工。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文献综述 摘要:能源是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制约着未来经济的发展。面临非可再生能源被大规模地开采利用,其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之时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可再生能源可以循环再生,不因长期使用而减少。而我国作为一个能耗大的国家,考虑到我国资源情况及国际环境和我国的环境状况,若到22世纪初不能用核能、太阳能等这些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那么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太阳能具有环境友好、与之不尽用之不竭等特点,由此在可再生能源中的位置得以突显。而本文选择从光伏发电这个方面来说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讲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模式,输送方式及原理等。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独立光伏发电;并网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 1引言 能源是现今人类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于绿色能源的需求显得迫切起来。改变现有能源结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课题。 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所以化石燃料是无法满足的。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其中还含硫元素等杂质。这些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的气体,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碳粒,加上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必然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概念中最重要的要保证两点:第一,要求提供的可再生能源的源头是巨大的、无限制的。第二,从整体技术效率而言,要有明显的安全保障性。从这两点出发,显现了太阳能的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但不论产销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光热发电都赶不上光伏发电。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

声制冷技术

声制冷技术 声制冷技术 声制冷技术是一种涉及声学和热力学两大学科的边缘技术。本文介绍了声制冷技术的发展史和几种声制冷机的基本原理,并论述了它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家电制冷系统中用于降低噪声、提高效率的可行性。 关键词:家用电器热声效应声制冷 Acoustic reftaiyanggeration technology is a boundary science which is between acoustics and thermodynamies.In this paper,the history of acoustic reftaiyanggeration technology and basal theotaiyanges of some kinds of acoustic reftaiyanggerators are introduced.Then its applied prospect is discussed,especially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is used to reduce noises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in family electtaiyangcal appliance. Keywords:family electtaiyangcal appliance thermoacoustic effect acoustic reftaiyanggeration 目前的电冰箱及空调器所使用的制冷技术多为通过压缩机由制冷剂制冷。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它被称为电冰箱和空调器中不可缺少的“血液”,但近年来人们发现由于全世界大量使用氟利昂已使地球臭氧层变得稀薄,温室效应太阳益明显,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危害。国际上已制定了控制氟利昂使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一些国家相继宣布,到本世纪末,将全部停止氟利昂的使用。因此,制冷技术科技界将面临两条途径:一是寻求氟利昂的替代物,这方面国内外正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就目前情况看,这些替代物并不十分理想,例如它的制冷效率以及和润滑油的兼容性并不理想,而且这些替代物是否对人类生存环境绝对无害,还要经历很长时间的考验,才能下定论;另一条途径则是广泛地开发新的制冷技术。在此情况下,声制冷技术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1 声制冷原理 所谓声制冷,即利用声能达到热量从冷端转移到热端的一门技术。在热力学中,最基本的热机有两类:发动机和制冷机。发动机将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输出,并向低温热源释放热量。制冷机则消耗外界提供的功,由低温热源泵热,并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这里它没有对热机中功的形式加以限制,它可以是机械能形式的功,也可以是电功,磁功等。声能是一种振荡形式的能量,如果能够实现热能与声能的相互转化并与外界热源的热量交换,即可制成声发动机和声制冷机。利用热声效应可以实现声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以及与外热源的热量交换。 1.1 热声效应 热声效应是指可压缩的流体的声振荡与固体介质之间由于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时均能量效应。可产生热声效应的流体介质必须有可压缩性、较大的热膨胀系数、小的普朗特数,而且对于要求较大温差,较小能量流密度的场合,流体比热要小,对于要求较小温差,较大能量流密度的场合,流体比热要大。因此,理想气体如空气、氦气,特别是氦气,适用于较大温差,较小能量流密度的场合;在近临界区的简单液体,如CO2,简单的碳氢化合物CmHm等,适用于较小温差,较大能量流密度的场合。显然,后者适用于家用电器的制冷。 其实,在我们的太阳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热声效应”(1)。例如,在讲演者周围建立起的声场中,声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会引起压强与位移的变化。而压强与位移的变化又会导致气体介质的温度振荡,这些变化与振荡以及它们与周围固体边界发生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热声效应。但是这里由热声效应引起的局部温度振荡和热流的量都很小,前者约为10-4℃,后者约为10-8w/m2,所以人们不易感觉得到,更无法加以利用了。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声源的能量较小,如果声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