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MT技术工艺的研究

合集下载

smt的两种生产工艺

smt的两种生产工艺

smt的两种生产工艺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中普
遍采用的一种电路组装技术。

它将电子元件直接粘贴到印刷电路板(PCB)上,而不是像传统的TH(Through-Hole)技术
那样通过插入孔进行连接。

以下是SMT的两种常见的生产工艺。

1. 贴片工艺
贴片工艺是SMT中最常用的一种工艺。

在贴片工艺中,电子
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集成电路等)通过粘贴或焊接方式固定在PCB上。

贴片电子元件通过自动化设备,如贴片机,根据PCB上的元件位置标记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贴装。

贴片工艺的优势在于其快速、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是SMT中另一种重要的生产工艺。

在SMT焊接中,焊接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回流焊和波峰焊。

回流焊是通过加热整个PCB,使焊膏熔化并形成焊点。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温
度和时间,以确保焊点的质量。

回流焊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同时焊接多个焊点,缩短生产周期。

波峰焊则是将PCB的一侧浸
入熔化的焊料波峰中,使焊料通过离子化的方法与电路板实现焊接。

波峰焊适用于较大的电路板或需要更强的焊接强度的应用。

总结:这两种SMT生产工艺在电子产品制造中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贴片工艺使得电子元件的贴装速度更快、更准确,
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焊接工艺则确保电子元件与PCB的可靠焊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实际制造中,通常会根据产品的需求和工艺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工艺,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smt工艺技术报告

smt工艺技术报告

smt工艺技术报告SMT工艺技术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介绍SMT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SMT工艺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一种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插件式贴装技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领域。

三、技术原理SMT工艺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在电路板表面直接焊接元器件,而不需要进行插件。

这种贴装方式既节省了空间,又提高了电路板的可靠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钢网印刷:通过缝孔钢网将焊膏均匀地印刷在电路板上的焊盘上,以保证后续元器件的精确安装位置。

2. 点胶:对需要贴装的元器件进行点胶处理,以增强其固定性和抗震能力。

3. 贴片:使用自动贴片机将元器件精确地贴装到预定位置上,然后通过热风或红外线加热固化胶水,以确保元件的牢固性。

4. 回流焊接:将整个电路板放入回流焊接炉中,通过高温加热来熔化焊料,使其与焊盘和元器件形成可靠的焊接连接。

四、应用情况SMT工艺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都使用了SMT工艺技术。

这种工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电路板成本,并且完全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体积小、重量轻的需求。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SMT工艺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从传统的2D工艺发展到3D工艺,通过增加焊盘的高度,可以实现更多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并在同样的面积上获得更高的密度,使得电子产品更加紧凑。

此外,SMT工艺技术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如QFP(Quad Flat Package)、BGA(Ball Grid Array)等,推动了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快速提升。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SMT回流焊工艺温控技术分析

SMT回流焊工艺温控技术分析

SMT回流焊工艺温控技术分析SMT(表面贴装技术)回流焊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焊接方法,通过高温加热使焊料熔化并与电路板进行连接。

在整个回流焊工艺中,温度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下面将对SMT回流焊工艺的温控技术进行分析。

SMT回流焊工艺的温控技术主要包括温度曲线设计和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

一、温度曲线设计温度曲线是指在整个回流焊工艺过程中,焊接区域的温度变化曲线。

良好的温度曲线设计可以保证焊料充分熔化并与电路板有效连接,同时避免过高的温度造成元器件损坏。

温度曲线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预热阶段:在焊接之前,需要进行预热阶段以确保元器件和焊料的温度均匀分布,减少热应力。

一般温度曲线设计中会包含一个缓慢升温的阶段,使温度逐渐升高并达到预定的温度。

2. 熔化阶段:在达到预定温度后,焊料开始熔化。

这个过程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并保证焊料充分润湿焊接区域。

常见的温度曲线中会设置一个峰值温度来控制焊料的熔化。

3. 冷却阶段:焊接结束后,需要将焊接区域迅速冷却。

合理的冷却速度可以减少组织变化和应力积累,提高焊点的可靠性。

二、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对于温控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都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红外线传感器。

1. 热电偶:热电偶是测量温度最常用的传感器之一,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它适用于在高温环境中进行温度测量。

在回流焊工艺中,热电偶可以直接接触焊接区域进行温度测量,并将数据反馈给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2.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阻值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得温度信息。

热敏电阻可以放置在焊接区域附近进行温度测量,可以用来监测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焊接区域的辐射热量来获得温度信息。

它具有非接触测温、快速测量的特点,适用于焊接区域较大或无法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温度测量。

SMT工艺流程及各流程分析介绍

SMT工艺流程及各流程分析介绍

SMT工艺流程及各流程分析介绍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一种表面贴装技术,也是现代电子制造中常用的一种组装技术。

与传统的TH(Through-hole)技术相比,SMT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效率高等优势。

下面将介绍SMT工艺流程及各流程的分析。

1.基板准备:首先是基板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基板、清洗基板表面、涂覆焊膏以及插装电子元件等。

准备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工艺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基板可以提高组装的可靠性和性能,清洗基板表面可以去除污染物,确保焊接质量,涂覆焊膏则可以提供焊接所需的金属材料,插装电子元件则是整个工艺中最重要的一步。

2.贴装:在基板准备完成后,将电子元件按照设计要求贴在基板上。

这一步骤主要包含自动贴装和手工贴装两种方式。

自动贴装主要通过贴装机器实现,速度快且精确度高;手工贴装则是针对那些无法通过自动贴装实现的元件。

贴装的精度将直接影响电子元件的位置准确度和性能。

3.焊接:焊接是将电子元件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的过程。

在SMT工艺中,主要采用的是回流焊接技术。

回流焊接通过加热焊膏使焊膏融化,并将焊膏与电子元件及基板上的焊盘连接起来。

焊接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元件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4.清洁: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进行清洁。

这些残留物包括焊剂、焊渣等。

清洁工作可以确保焊接后的产品质量,以及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5.检测:最后一步是对组装完的产品进行检测。

这对于保证产品品质、发现潜在问题至关重要。

检测的方式包括目视检查、自动光学检测和功能性测试等。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避免对整个批量产品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SMT工艺流程包括基板准备、贴装、焊接、清洁和检测。

每个步骤都十分重要,对整个工艺流程的质量与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企业在实施SMT工艺时应注重每个步骤的细节,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SMT工艺与质量分析研究剖析

SMT工艺与质量分析研究剖析

SMT工艺与质量分析研究剖析前言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SMT表面贴装技术被大量采用。

SMT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对SMT工艺与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SMT工艺的基本流程、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SMT工艺的参数优化与控制、SMT产品质量分析这四个方面,对SMT工艺与质量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SMT工艺的基本流程SMT工艺的基本流程分为六个步骤:板前处理、贴覆片、回流焊、清洗、测试、包装。

其中,板前处理主要包括PCB钻孔、CNC车床加工、PCB毛刺处理、表面粗糙度处理等步骤。

贴覆片、回流焊、清洗主要通过SMT设备实现。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SMT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短路、漏焊、虚焊、无焊、反向极性等问题。

下面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短路问题短路问题通常有以下原因:1.PCB上的焊盘形状不符合要求。

2.PCB表面清洁度不够,导致焊盘间出现污染。

3.元件与PCB的贴合度不够,导致插针偏移。

解决方法:1.对PCB上的焊盘进行设计和优化。

2.加强对PCB表面清洁度的控制。

3.优化元件与PCB的贴合度。

漏焊问题漏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元件接触不良,因此导致焊膏无法涂在需要焊接的部分。

解决方法:1.检查焊盘是否干净。

2.检查元件是否正确插入。

3.加强PCB的表面清洁度。

虚焊问题虚焊问题主要是由于焊料的表面张力大导致的。

解决方法:1.优化焊料的配方。

2.调整焊料的温度和时间。

3.优化PCB的表面处理。

无焊问题无焊问题通常是由于元件与PCB之间贴合度不够导致的。

解决方法:1.调整元件和PCB的贴合度。

2.加强PCB的表面处理。

反向极性问题反向极性问题主要是由于元件被放置在了错误的位置。

解决方法:1.加强对元件的标记和控制。

2.确保PCB焊盘符合元件的标准。

SMT工艺的参数优化与控制SMT工艺中的参数包括焊料的配方、焊料的厚度、热板的温度、升降温速度等。

这些参数都直接影响到SMT产品的质量。

因此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和控制。

50条SMT工艺技术

50条SMT工艺技术

50条SMT工艺技术一、什么是表面组装技术?英文称之为“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简称SMT,它是将表面贴装元件贴,焊到印制是电路板焊盘上涂布焊锡膏,再将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到涂有焊锡膏的焊盘上,通过加热印制电路板直至焊锡膏熔化,冷却后便实现了元器件与印制电路之间的连接.二、表面组装技术的优点:1)组装密度高,采用SMT相对来说,可使电子产品体积缩小60%,重量减轻75%2)可靠性膏,一般不良焊点率小于百万分之十,比通孔元件波峰焊接技术低一个数量级.3)高频特性好4)降低成本5)便于自动化生产.三、表面组装技术的缺点:1)元器件上的标称数值看不清,维修工作困难2)维修调换器件困难,并需专用工具3)元器件与印刷板之间热膨胀系数(CTE)一致性差。

随着专用携手拆装设备及新型的低膨胀系数印制板的出现,它们已不再成为阻碍SMT深入发展的障碍.四、表面组装工艺流程:SMT工艺有两类最基本的工艺流程,一类为锡膏回流焊工艺,另一类是贴片—波峰焊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所用元器件和生产装备的类型以及产品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现将基本的工艺流程图示如下:1)锡膏—回流焊工艺,该工艺流程的特点是简单,快捷,有利于产品体积的减小.2)贴片-波峰焊工艺,该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利用双面板空间,电子产品的体积可以进一步减小,且仍使用通孔元件,价格低廉,但设备要求增多,波峰焊过程中缺陷较多,难以实现高密度组装。

3)混合安装,该工艺流程特点是充分利用PCB板双面空间,是实现安装面积最小化的方法之一,并仍保留通孔元件价低的特点.4)双面均采用锡膏—回流焊工艺,该工艺流程的特点能充分利用PCB 空间,并实现安装面积最小化,工艺控制复杂,要求严格,常用于密集型或超小型电产品,移动电话是典型产品之一。

我们知道,在新型材料方面,焊膏和胶水都是触变性质流体,它们引起的缺陷占SMT总缺陷的60%,训练掌握这些材料知识才能保证SMT质量.SMT还涉及多种装联工艺,如印刷工艺,点胶工艺,贴放工艺,固化工艺,只要其中任一环节工艺参数漂移,就会导致不良品产生,SMT工艺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艺知识,随时监视工艺状况,预测发展动向。

smt工艺技术难度

smt工艺技术难度

smt工艺技术难度SMT工艺技术,即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制造中。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SMT工艺技术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从组件封装、板面设计和焊接工艺三个方面来介绍SMT工艺技术的难度。

首先,组件封装是SMT工艺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环。

随着电子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组件封装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封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组件的尺寸、引脚间距、引线长度等因素,以确保组件能够准确地贴装在PCB板上,并与其他组件连接良好。

这要求SMT工艺技术人员具备精确的封装技术,能够熟练地进行组件封装,确保每个组件的位置和方向都是正确的。

其次,板面设计也是SMT工艺技术的难点之一。

在进行SMT 贴装时,需要将各个组件正确地布局在PCB板上。

这要求工艺技术人员对电路的布局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电路板的各个区域,考虑到信号的传输速度和干扰等因素。

这就要求工艺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设计出高效、稳定的电路板。

最后,焊接工艺是SMT工艺技术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焊接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SMT焊接需要考虑到板面尺寸、焊盘尺寸、焊盘间距等因素,以及适当地控制温度、时间等焊接参数。

此外,还需要采用先进的焊接设备和工艺工具,以确保焊接的质量和效率。

SMT工艺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各种焊接技术和工艺,有丰富的焊接经验,才能够保证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SMT工艺技术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工艺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精确的组件封装技术,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组件的封装;需要具备深入的电路布局和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出高效稳定的电路板;需要掌握各种先进的焊接技术和设备,确保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和能力,才能够应对SMT工艺技术的挑战,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

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

SMT 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摘要:本文重点研究电路板的工艺技术特点与检测标准,明确表层贴装类的印制电路板的丝网印刷工艺技术、表层贴装工艺技术、回流焊工艺等流程。

本文阐述表面贴装类产品焊接的一系列主要工艺技术参数和工艺条件。

同时,本文中还分析SMT电装工艺技术中关于NADCAP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为提高SMT电装工艺技术的质量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质量管理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SMT)是新型的电子装配工艺技术,目前国内外多数高端电子均釆用了SMT电线生产线工艺技术,而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电子公司日益发展与壮大,对电子工艺技术和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本文以相关标准作为研究基础,同时吸收了现代设备应用中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了SMT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焊缝质量,实现了对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中焊接质量一致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控制,以及对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规范性、系统性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

一、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及工艺过程(一)备料焊膏从冰箱内拿出后,并不能立即开封,为了避免结雾,需要放在常温(2-4h)至焊膏回温到25Y,方可开封使用[1]。

将锡膏装入印刷器前,应由人工或用焊膏搅拌器加以充分搅动,以使助熔剂和锡粉均匀地搅拌,而实际操作时可依据焊膏重量,设定适当的速度和时机。

(二)上板上板工序主要有二种,一类是手工上板,一类则是在自动上板机上板。

目前,已经通过手工把所有要求涂敷焊膏的印制板,安装到了丝印平台与模具中间的铁轨上。

(三)焊膏印刷焊膏印刷的主要功能,是用金属刮削装置把焊膏或贴片程序胶,漏印在印制电路板(BCB)的焊盘上,为电子元器件的贴装做好准备。

在SMT电装生产线工艺技术中,需把网板固定在丝网印刷机上,在网板上安装焊膏(在室温下),以保证网板与印制板的方向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SMT技术工艺的研究
作者:潘启刚汪思群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社科技术的发展,微电子产业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建和发展,在电子组装中的贴片元件也开始在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探讨的是SMT贴片技术在电子产业中的应用,并从实际出发,对贴片的工艺环节作以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SMT技术;焊点;贴片工艺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034-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带动了大部分产业的迅速崛起。

电子产业,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壮大在社会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电子产业中的产品在满足先进的科技要求的前提下,其面积也在逐渐缩小,便于工人员的操作或是用户的携带。

传统的电子产品无论是在尺寸还是在面积上都要比现代化科技研究出的电子产品要大很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的要求也在提高,因而传统的电子产品已经不适应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SMT技术在电子产品焊接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SMT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现代化科技研究成果中表面贴装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有可靠性,自动化,整体组装结构程序也在不断减少而且制造成本比较合理。

在电子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通信和计算机类的产品在表面贴片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先进技术是SMT技术。

一、SMT技术表面贴装技术应用
SMT技术工艺包括丝网印刷,贴装元件,回流焊三个工艺流程。

(一)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的首先要进行搅拌焊膏,搅拌过程中要注意焊膏的黏度和均匀程度,其中焊膏的黏度对印刷的质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黏度的控制也按照印刷的标准进行搅拌,搅拌的黏度过大或是过小都会影响到印刷质量问题。

一般情况下,焊膏的需要保存在0-0.5℃的温度环境下比较适合。

为了保证焊膏不发生化学变化,需要在使用时将焊膏的温度保持在自然温度下。

丝网印刷过程中会将焊膏漏刷在PCB焊盘上,在SMT技术生产的前端,同时也是在为元器件的焊接做好充分的准确工作。

印刷过程中刮刀的压力会在推动的作用促使锡焊膏能够分配到焊盘上,并且最后形成的网板后厚度要控制在0.15mm。

丝印锡焊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质量不但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使得PCB焊盘上的锡焊膏量达到一定的饱满度。

(二)元件贴装
贴装元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组装元器件的安装到PCB位置,在印刷生产过程中贴装元件的形式和位置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准确安装到PCB位置上时要对其进行程序编程。

准确的安装到PCB位置上的前提工作是要能够保证贴装元件在编程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差错,如果检查不够仔细在生产印刷出的印制板就会大量的被废弃,无法应用于正常生产印刷中。

并且在贴装元件进行编写时要先按照比较简单的结构进行程序编写,然后再对复杂的结构芯片类的元件进行编程,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贴片生产,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属于自动程序生产。

在贴装完成之后进行位置调整和方向判断时,采用的有效方法是激光识别和相机识别。

两者相比较而言,相机识别要比激光识别的能力弱些,但是在机械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激光识别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飞机飞行过程中,但在BGA元件中不能使用。

(三)回流焊
在将印制板放入回流焊之前,要对元件的贴的位置和方向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在回流焊接的过程中温度控制极其重要,焊接是要通过四个环节才能完成其回流焊接,其中包括预热,保温和回流以及冷却。

回流焊接过程中要进行预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其温度的平衡和稳定性,保温室的温度要控制在180℃,减少温差。

其中保湿度也很重要,一般的湿度控制在条件的40%-60%比较适合。

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器一般设置的最高温度为245℃,其焊膏的熔点为183℃。

PCB板在传送出回流焊炉之后温度会慢慢的冷却,使得焊点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印刷工艺视觉处理系统
印刷过程中装载了基板之后就要严格控制其操作程序,关于基板的运作和支撑力等要进行真正确的选择。

其中印刷过程中定位很重要,光学定位和机械定位中光学定位比较合适,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会造成行程上的延缓。

因此,采用机械定位能够保证其支撑结构和定位的精确性。

视觉处理非常重要,要尽可能的避免视觉光源对基板基准线引起的误差。

其中摄像机的安装位置也很重要,如果安装的位置不够精确就会对印刷时间造成已一定的影响。

三、点胶工艺
贴装元件的大小不固定,因而在贴装过程中要具实际情况而定。

比如大的元件就比较适合集成电路,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但是大的元件要保证其固定性特点在选用胶水时要注意,特殊的胶水,黏度比较大的胶水对于大元件贴装固定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双面板的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零件掉落需要采用点胶。

其中红胶被普遍的使用,一般情况下,红胶会被冷藏,因而在使用之前要进行回温。

四、测试
在一系列的工艺技术运作下,经过测试还是存在几个方面的缺点:桥接不良,漏焊、缺焊和焊点不够充分。

其中桥接不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焊膏在搅拌过程中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黏度不够。

由于丝网的孔径过于大,因而在焊膏中会渗入大量的焊膏。

在加热过程中要保持一定
的速度,不能过快,过快也会造成桥接不良。

通常焊膏不足,焊盘和元器件的性能存在的差异,再焊流时间过于短都会造成漏焊、缺焊或是焊点不充分。

五、总结
在印刷板过程中,静电的防止很重要,静电防止要求不合理就会造成焊接质量不过关,也会使调试试验的功能失效。

根据上述的工艺流程标准焊接,并将检测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解,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或是措施就能够进一步的提高PCB焊接质量。

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引起,因而设计参数的准确性很重要。

如果将其存在的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在进行印刷板印刷时就能保持整批印刷板的质量,并且提高其焊接精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德俭,黄春跃,吴兆华.基于焊点虚拟成形技术的SMT焊点质量保证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8.
[2]潘开林,周德俭,覃匡宇.SMT再流焊接工艺预测与仿真技术研究现状[J].电子工艺技术,2000,5.
[3]崔宏敏,黄战武,何惠森.基于RS232接口标准的SMT数据采集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