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冰心诗三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冰心诗三首》教案

《冰心诗三首》《冰心诗三首》一课是冰心所作,选自诗集《繁星 春水》,其中,《母亲》、《嫩绿的芽儿》两首诗题目是编者加的。

这三首诗,前两首是以母爱为主题的,后一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这三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致明丽.【知识与能力目标】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2。

学习这三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3、学习欣赏名家优美诗文,提高阅读兴趣;4、了解有关冰心的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领会作者诗歌中所表达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殷切希望之情;3、通过学习课文,触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三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教学难点】1。

了解诗人及其诗集《繁星·春水》的有关知识;2。

体味母爱的珍贵,培养努力奋斗、积极奋献的精神品质;3. 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体会诗中丰富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冰心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播放朗读《游子吟》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2、检查预习:学生补充学过的冰心作品,出示PPT导课练习语基检测作业。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习《母亲》1.朗读诗歌:学生跟PPT朗读诗歌,跟读完之后自由朗读,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三首》教案苏教版

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三首》教案苏教版

冰心诗三首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品味诗歌教学难点: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温故习新导引自学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加点的字注意惊xiàn〔〕nèn〔〕绿jìn 〔〕透惊讶〔〕鸟巢〔〕抛〔〕下二辨字组词洒〔〕嫩〔〕载〔〕迭〔〕酒〔〕懒〔〕栽〔〕叠〔〕三、文学常识冰心原名〔〕,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

〔〕人,〔〕代著名女作家,〔〕,〔〕,〔〕。

冰心代表作有诗集〔〕、〔〕,散文集〔〕,其作品体裁以歌颂〔〕、〔〕与〔〕为主,交流质疑精讲点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板书课题〕二、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

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场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

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

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与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

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与自然为主,笔调柔与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三,品读课文:1、学习?母亲?〔1〕集体朗读?母亲?,说说: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平安……〕,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二 冰心诗三首公开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二 冰心诗三首公开课教案

二冰心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涵。

(重点)2.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像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进行小说创作。

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她的诗文笔隽逸,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爱的赞歌,她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创作的永恒主题。

2.朗读诗歌,注意重点字音。

鸟巢.(cháo)叠.成(dié)妄.弃(wàng)抛.下(pāo) 惊羡.(xiàn) 倘.若(tǎng)惊讶.(yà) 浸.透(jìn) 沾.在船头(zhān)3.解释词语。

倘若:如果,表示假设。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惊羡:惊讶,羡慕。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嫩绿:像刚长出的树叶那样的颜色。

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灰心:(因遇到困难、失败等)意志消沉。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冰心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冰心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反馈: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例如:“请问同学们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对诗歌的学习有没有新的认识?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诗歌背诵: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冰心诗,进行熟练背诵,并尝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例如:对《母爱》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母爱情感,以及诗人运用哪些意象、修辞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
例如:“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从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意见,共同完成讨论。”
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2.诗歌鉴赏分析:针对所学四首冰心诗,选择一首进行深入分析,从意象、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阐述。
要求:分析要具有条理性,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300字。
3.诗歌创作:以“母爱”或“童年”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要求:运用所学的诗歌创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具有诗意和内涵。
4.了解冰心诗的背景和创作特点,认识到文学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世界和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尤其是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对冰心这位诗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哲理可能难以把握。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课《 冰心诗三首》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课《 冰心诗三首》教案

冰心诗三首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

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

(注意三方面问题)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3、分组讨论。

(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母亲》《纸船》)教学内容:《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一、导入(1):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冰心诗三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冰心诗三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冰心诗三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祝畅红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准备: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21岁——生意失败;22岁——角逐议员落选;23岁——生意再度失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精神崩溃;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二.分析课文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

4.投影句子比较: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 《冰心诗三首》 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 《冰心诗三首》 教案设计

冰心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

2.朗读并背诵。

3.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教学手段】以读开路,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三首小诗,借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一)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二)提问: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三)明确:温暖、宽广、安全等。

(四)请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五)要求:要领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请学生提出疑问,把握以下两个问题: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明确: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六)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

《纸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请大声朗读《纸船》。

(七)补充背景: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

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八)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二、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一)“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

(二)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叠着”?明确: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除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

课堂学习:《成功的花》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情境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

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朗读,思考2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思考、交流2学习评价: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嫩绿的芽儿》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有人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短暂,就应该享乐为先,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你认为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思考、交流2组织交流交流3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交流5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有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交流《青年人》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朗读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朗读2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完成探究练习二。

思考、交流2问题创设:“珍重的描写”与时间紧迫,“请你着笔”是否矛盾?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出示评价标准朗诵,评价课后学习:1、完成探究练习一、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教学
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教学实录)
祝畅红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
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

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当堂背诵
五.作业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投影片、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全班齐背《成功的花》。

二.分析课文
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

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
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

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

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

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三.深入探究
补充阅读《中国男孩在美国》,你读了之后,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读了《中国男孩在美国》,作
为同龄人的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
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4.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从欧鹏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的希望,希望不仅在他的身上,也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四.作业
自学并背诵《青年人》,完成课后练习二。

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