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
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
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
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

(2)地球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找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并模拟宇航员发出感叹。
3.讨论质疑:是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在学生质疑的同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梳理,以便确定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1.此环节的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引导学生重点突出“可爱”和“破碎”。
2.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可爱”,进行寻找。
3.这一部分可在小组中合作解决,完善自己的表达。
4.汇报时要让学生优先发言,什么进行表达。
四、回顾课文,小结全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2.说说本节的收获,或者产生的新的疑惑。
1.用句式“地球太可爱了,我们 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地球的情感。
2.随老师一起总结全文,提出疑问。(这样可爱的地球又为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1.可直接用课件出示句式,让学生口头表达。
2.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疑问,在总结时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也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3) 本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展示朗读。
1.根据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认读和识记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内容。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交流。
(1)认读生字、组词。
(2)交流不理解的地方。(3)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3.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交流。
(1)认读生词,解释“慷慨”和“枯竭”。认读生字并组词。建议大家怎样写好认为难写的字。
二、抓住重点,自主研读(用时:24分钟)
1.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渺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山中访友》导学案课型:自主探究学习课课时: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内容导航】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识链接】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自主学习】1、生字词我会填yāo qǐng pù bù dǒu qiào shēn qū() ( ) ( ) ( )jīn jīn lè dào fǔ shēn níng wàng( ) (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唱和 (hè hé) 树冠 (ɡuā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扎进(zā zhā)细数(shǔ shù)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胳膊变成(),血液变成树的(),在年轮里()、()前三个句子把都当做来写,第四句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能根据意思确定“巍巍”“汤汤”“少选”等词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文的基础,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背诵。
4、凭借想象,展开想象,感悟“知音”深情,感受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借助“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展开想象,体会琴声之美妙,感悟知音之情深。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播放《高山流水》。
2、出示单元导语,齐读。
3、由《高山流水》古琴曲,引出课题。
4、讲解“鼓”是“弹”的意思。
板书,齐读课题。
二、体味音韵美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①教师重点指导难读易错的字词。
②指导难读的句子③自由读全文。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
①借助注释,想想意思再读,试着划出停顿。
②点名反馈难读的地方。
师随机指导。
③重点指导难读句型的停顿。
④再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3、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借助注释,同桌边读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点名反馈。
三、赏读语言美1、出示课文插图,师引读。
2、师介绍伯牙和子期的身份。
3、提问:从我刚才的介绍中,你有什么感受?点名反馈。
4、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子期很懂伯牙呢?点名反馈。
5、出示句子①齐读②交流:为什么从这里能看出子期懂伯牙呢?③听着伯牙的琴声,子期是怎么赞叹的?师生合作读。
④在琴声中,子期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和流水呢?点名反馈⑤现在我们带着伯牙琴声里所表达的这种情感再读。
点名读,齐读。
⑥引出“知音”,板书。
6、出示《列子.汤问》中的句子,师带读。
7、提问:大胆想象,伯牙鼓琴,还会志在哪里呢?8、运用这些词语,仿照句式写一写。
完成学习单。
四、品读主题美1、师讲解,提问。
2、再读最后一句,读出伯牙内心的悲伤。
3、出示关于伯牙子期和友情的诗句。
4、引出“知音文化”。
5、最后在优美的琴声中,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1《草原》导学案课题草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陈”等9个字,会写“草原、线条”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f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1.揭题,板书课题。
2.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3.介绍作者老舍。
1.生齐读课题。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1.在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后,教师相机补充。
2.对课前搜集信息多且能将搜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内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1.出示初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形近字及难写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将课文读流利。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1.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蒙古包”中的“蒙”读"ng:"衣裳"中的“裳”读轻声;“羞涩''的“涩”是平舌音。
2.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时:10分钟)字的字形。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组织交流: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
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的书写:“陈”右侧是“东"不是"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板书:人物)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评:找得真准)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
)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各单元复习检测答案doc

基础知识复习检测参考答案11. tí sè zhuì shang bó jīn zhuō yùn2.绿毯柔美彩虹豆腐稍微幽雅妩媚花苞愁怨鸣蝉3.阵陈陈阵稍梢稍梢4.翠欲群疾襟带映眼驰往孤自5.示例:柔和勾画赞叹舒适约束害羞茂密辨别6.(1)示例:十五的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
(2)不然,是太平淡无味了。
(3)示例:清晨,鸟儿在树林里唱着欢快的歌。
(4)远处出现了马。
(5)示例: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7.(1)老舍舒庆春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蒙汉联欢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2)宗璞愁怨解不完的情调心志“丁香结”(3)唐孟浩然秋江暮色小船羁旅之思(4)北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东坡苏洵苏辙“三苏”(5)南宋辛弃疾吟咏田园风光幼安稼轩居士“词中之龙”苏轼李清照参考答案21.yí kòu bó jiàn qī yì bīn jiān(1)nàn nán (2)lòu lù(3)dǎo dào2.悬崖铁索沸腾冰雹欢悦灯盏汇集旗帜坦克隆重3.示例:福幸福富富豪吃吃饭迄迄今拦拦住烂灿烂瀑瀑布曝曝晒4.①七八②居临③斩截④全贯⑤碎骨⑥钧发示例(1)孤零零怒冲冲(2)东倒西歪乱七八糟(3)千军万马五湖四海5.(1)敌人被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打得落花流水。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3)广场汇集了队伍。
6.(1)B (2)C (3)B (4)D7.(1)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集》红军长征不畏艰险、英勇顽强(2)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引敌上山顽强歼敌英勇跳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1)1949年10月1日 30万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非常壮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参考答案31. mǐlǐn yǎn cuán zhàzhàn sìbó(1)féng fèng (2)múmó2.疙瘩裁缝筹划橡皮雕像颓然沮丧嫦娥抵御抽屉3.载裁裁载像橡像橡燥澡澡燥磁滋磁滋4.示例:(1)疲劳观看推测依然聚精会神垂头丧气(2)掩盖高兴无聊腐烂5.功弃别心巧拙眈眈津津呆呆沧粟烟缭示例:(1)威风凛凛怒气冲冲(2)念念有词依依不舍(3)画蛇添足多此一举6.(1)示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有质疑,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2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互相考一考。 (2)拆卡片游戏检查生字。
(3)认识多音字“簸”。
(4)读词语。
颠簸 簸箕 簸箩 簸谷簸动
3.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交流。
(1)认读生词,解释“慷慨”和“枯竭”。认读生字并组词。建议大家怎样写好认为难写的字。
(2)汇报并解答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轮流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4.自主选择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展示,并说说交代了什么。
3.体会说明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懂得道理,体会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找有关地球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感悟本课的写作方法。(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2)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想办法弄懂,实在弄不懂的做好标记。
(3)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 (1)合作学习生字词。 ①认读词语。
3.质疑引入:上节课,我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还想深入探讨哪些问题?
1.回忆课文内容,谈感受。
(1)地球太可爱了,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2)地球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找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并模拟宇航员发出感叹。
3.讨论质疑:是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1.拓展故事中的对偶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积累背诵。
1.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中的对偶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
教师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18《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
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11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5.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1.注释:
(1)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 素有天下黄河999道弯的说法。
(2)簸:颠簸。
(3)天涯:天边。
(4)直上:逆流而上。
2.要引导学生感悟: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书写,积累词语(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读。
4.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1.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5.朗读课文相关语句。
1.此环节的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引导学生重点突出“可爱”和“破碎”。
2.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可爱”,进行寻找。
3.这一部分可在小组中合作解决,完善自己的表达。
4.汇报时要让学生优先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的母亲都给了我们什么进行表达。
四、回顾课文,小结全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2.说说本节的收获,或者产生的新的疑惑。
1.用句式“地球太可爱了,我们 ___________
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地球的情感。
2.随老师一起总结全文,提出疑问。(这样可爱的地球又为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1.可直接用课件出示句式,让学生口头表达。
17《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簸、涯、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4.诵读古诗,学习诗中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说说《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2.了解《江南春》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②指导难字书写,引导学生说出哪个字的书写要提醒大家注意。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不理解的地方。
(3)本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展示朗读。
1.根据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认读和识记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内容。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交流。
(1)认读生字、组词。
(2)交流不理解的地方。(3)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疑问,在总结时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也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质疑引入(用时:6分钟)
1.引导复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内容,这些内容让你有什么体会?
2.引导总结:所有这些感受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话?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进行指导多音字的读音:“九曲”中的“曲”读阴平,“簸”在“浪淘风 簸”中读上声。
2.易错读音:“畦”读qí。
3.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3分钟)
1.介绍作者:刘禹锡。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3.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
三、再读感悟,合作品味(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画出文章的中心句,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并指导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反复朗读。
3.引导自主研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 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自学提示:
(1)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背诵古诗。
2.谈话导入。
指名背诵古诗。
背诵出黄河的宏伟气势。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26分钟)
一、学习《江南春》。
1.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指导书写“莺”。
(3)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指导观察。
3.教师示范,相机指导。重点指导“簸”。
4.积累。
1.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3.观察教师的范写,注意“簸”和“涯”的笔顺。
4.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师示范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执笔姿势、运笔的动作,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3.结合课题进行质疑:文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状的?
2.根据搜集的资料从地球的自然状况、地球的现状两个方面交流汇报。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切勿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并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20分钟)
2.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九曲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如今我要迎着从天涯来的黄河浪潮,逆流直上,到达银河,并和黄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3.(1)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这些词语感受到黄河的壮观。
(2)读出黄河的雄伟壮观。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借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交流明确诗人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5.再次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1.(1)读准字音,写对生字。
(2)找准停顿。
2.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3.南朝统治者广建佛寺,想要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四百八十”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4.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 句中作者将地球作了怎样的比喻,这样的比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画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边读课文边画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3.根据自学提示研读句子,交流心得。
4.根据教师点拨回答问题。(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2.介绍作者。
3.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 释,理解词语及前四行诗句的意思。
4.交流对词语及后两句诗的理解。集体订正。
一、学习《江南春》。
1.自由诵读古诗。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练写生字“莺”。
(3)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