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气环境(受热过程)--习题+答案
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

为什么一 天中气温 到达最大 值是午后 2点左右?
3.大气热力作用下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时间 太阳辐射
强度 地面储存
热量 地面温度
地面辐射
气温
日出—正午 正午—14时左右
不断增强 不断增多 不断升高 不断增强 不断上升
开始减弱
增多—盈余—亏 损 升高—13时达最 大值—降低 继续增强至13时 达最大值—减弱 继续上升至14时 达最大值
√A、到达的地面辐射少B、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C、空气淡薄D、气压低
例1 (2023·大纲全国卷)一般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 汽含量呈负相关。以以以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 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答复(1)~(3)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消逝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消逝强劲的偏南风 (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辐射
短波辐射,其余 均为长波辐射
如何区分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1 散射2
大
气
大
地 面
辐 吸收3 射
吸
气 吸 取
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地地面面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
起到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
A A2
A1
是〔
B2
C2 B C1
B1
C
读左图,答复以下问题: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河北保定摸底考]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传输和能量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
随着云量加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底高度越低,大气逆辐射增强的效应越显著。
据此完成1~2题。
1.高云(云底位置高的云)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高云()①温度低②规模小③大气逆辐射散射比例大④大气逆辐射传播路径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推测以下四种气候类型区中,云对大气逆辐射增强效应最显著的是()A.苔原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022·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二、综合题5.[2023·甘肃月考]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世界某区域图”(虚线为该地一月0℃等温线),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一月0℃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东西走向,地形B.东西走向,海陆位置C.东西走向,太阳辐射D.东西—西南走向,洋流【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应该为东西走向。
导致等温线呈东西走向的原因主要太阳辐射。
【2】关于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往北,封冻期越长B.含沙量较大C.短小流急D.水位季节变化小【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径流量变化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该地气温在0℃以上,没有结冰期。
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少量少。
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河流比较平缓。
【3】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七月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凉爽湿润C.炎热干燥D.温凉干燥【答案】B【解析】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夏季凉爽湿润。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区域。
2.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答案】B【解析】①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⑤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综上所述,五地分属三种气候,选B项。
【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因此B项符合题意。
【考点】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3. PM2.5的沉降速度较慢,自然沉降效果有限,会长期漂浮在空中。
大气受热过程题目(含答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飞机飞行大部分时间需要停留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Ⅲ层底部 D.Ⅲ层顶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4.白天云量增多时,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减弱C.③增强 D.④不变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6~7题。
6.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7.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 C.③ D.④8.“月夜酷寒”的形成原因与图中有关的因素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9.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C.白天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10.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11.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①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多云的夜晚②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③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④“高处不胜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3、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小组测得的某年1月上旬的气象资料,以下说法正确是()A.5、6日两天,天气变化最为剧烈B.上旬的后期,该地受暖气团控制C.这段时间有暖锋过境D.8、9日,该地为阴雨天气【答案】A【解析】图中5、6日两天,气温和气压都变化最大,表明天气变化最为剧烈;而上旬的后期,气温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该段时期,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表明有冷锋过境;8、9日,气温低,受单一冷气团影响,为晴朗天气。
故选A。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2.读亚洲季风环流图,回答问题。
(6分)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____。
【答案】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西北风寒冷干燥(6分)【解析】根据图示中风向判断,甲为冬季季风环流,乙为夏季季风环流;2月为冬季,与甲图符合,此时陆地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根据图示可知风向为西北;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所以寒冷干燥。
【考点】季风分布及特点3.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
(4分)(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2分)(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分)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2分)。
(4)说出甲处的风向(2分)【答案】⑴B C(4分)⑵B(2分)⑶完成AB之间的热力环流图(2分)(画图略)PA>PB>PB′>PA′(2分)⑷西北风(2分)【解析】⑴读图,根据图中气压值判断,低压中心是B。
高压中心是C。
⑵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应该是气压最低的,B对。
⑶完成AB之间的热力环流图,水平方向上,箭头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竖直方向上,低压是向上的箭头,高压是向下的箭头。
(二)、3大气环境

干洁空气 CO2
O3 水汽 固体杂质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千米)
思考:
高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层
极光 流星
大
1.随高度的上升,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 气温分别是怎样变 化的? 2.为什么说,对 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最为密切?
气
50 12
积雨云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60
3.为什么平流层 适合于飞机飞行?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占太阳辐 射能比例 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 紫外光 7% 可见光 50% 0.40~0.76 红外光 43% 大于0.76
波长 小于 0.175 (微米) 0.175 ~0.40 经过大气 层时发生 的情况
几乎完 全被上 层大气 吸收
3、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 屏障?
[总结] 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臭氧主要集中 在平流层,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它将太阳光中99% 的紫外线过滤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 害,所以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为什么飞机是在平流层中飞行呢?
[总结]该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 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思考: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蓝色光最易被散射
解释下列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多云的白天比较凉爽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 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单选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A. ①- ② - ③B. ① - ④ - ②C. ② - ③ - ④D. ③- ④ - ②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①B.②C.③D.④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A. 13 日、 14 日B. 13 日、 15 日C.14 日、 16 日D.15 日、 16 日4.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A. 增强太阳辐射B. 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短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表示大气辐射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地面辐射D.④表示太阳辐射8.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 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 削弱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A. A 层B. B 层C.C 层D.AB层10.下列关于 A 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2.3大气环境(1)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电离层能发射无 线电波,利于通 信.但会受到太 阳活动影响.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本层中臭氧多, 下冷上热,水平 运动,天气好, 利于高空飞行
因热源是地面, 下热上冷, 高度增加,温度降低, 对流旺盛 天气复杂多变. 纬度不同,厚度不同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
(选择性) 吸收紫外光波长小于0.175 2、为什么说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光 (大气对太阳辐射 中能量最强的可见 光吸收得很少,大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部分可见光能够透 红外光 过大气到地面)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阻止 地面热量散失。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
面,补偿热量损失。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 温又比晴天高? (白天云层具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夜间云层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
3、晴朗的白天与多云的白天相比,什么情况下气温 较高? (阴天气温低,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地
面 地面反射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收
大气” “大地暖大气”
(2)大气保温作用的成因(表现)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仅 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作业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完成1~2题。
1.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
C.电离层D.高层大气
2.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
4.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5.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较强,但气温较低,其原因是()
A.地形平坦,冬季风影响大B.湖泊多,调节气温能力强
C.降水少,植被稀疏D.海拔高,空气稀薄
下图甲为“某地短时间内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乙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题。
6.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小,是因为与晴天相比()
A.②较大,④较小B.②较大,④较大
C.③较大,⑥较小D.③较大,⑥较大
读图,完成7~8题。
7.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A.低纬度的对流层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
8.该层大气()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B.能够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
C.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呈电离状态
某学生2017年暑假去西藏旅游,发现许多有趣的、能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的地理现象。
读图完成9~10题。
9.西藏的天空特别蓝,除空气洁净外,与其产生关系最密切的是()A.①B.②C.③D.⑤
10.门窗紧闭的小汽车停熄在高原太阳下,过一会儿就会明显感到车内气温比车外高不少。
与之相关的图中数码组合是()
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下图为某地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在夏季,湛江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上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12.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对应大气受热过程图中()
A.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B.阻止B,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C,提高夜间的温度D.增强D,增强作物水分蒸腾
13.下列各自然现象中,主要由大气受热过程图中A产生的是()
A.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B.日落后的黄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多云夜晚的气温比晴天的夜晚低
D.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
2017年2月18日《解放军报》报道西藏军区海拔4 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
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
回答14~15题。
14.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海拔高,空气稀薄,①较弱
B.海拔高,⑤作用较弱
C.海拔高,风力大,散热快
D.多晴朗天气,④作用较弱
15.下列地理现象和“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一致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冻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16.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
(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___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 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以上,但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作用。
(2)图中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A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由此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 1.A 2.B
解析第1题,对流层天气变化剧烈,风霜雨雪都位于此层。
第2题,飞机下降过程中,高度越来越低,温度越来越高。
答案 3.D 4.C
解析第3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 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一半。
排除A、B、C。
第4题,由图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光;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
答案D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较低。
故选D。
答案B
解析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小,是因为与晴天相比,阴天云量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强,削弱作用也较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较小,气温较低;晚上,阴天云量大导致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④较强,从而使得地面温度较高,因此阴天日温差较小,据此分析选B。
答案7.B8.C
解析图中显示的大气层高度在12~50千米之间,且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因此可判断为中纬度平流层,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该层大气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
答案9.D10.D
解析第9题,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大气散射的缘故,对应图中⑤。
第10题,其中涉及到的大气受热过程为②太阳辐射,⑥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
答案11.D12.A13.D
解析第11题,夏季,湛江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保护新栽的大树,故选D。
第12题,拉萨郊区的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气逆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结合图,即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故选A。
第13题,图中A是大气逆辐射,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就是因为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而不易出现霜冻,故选D。
答案14.A15.B
解析第14题,“四季穿棉袄”说明温度低,A项表述只是说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与温度低无关。
第15题,“阳光保暖房”利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原理,同理的还有多云的夜晚温度不会太低。
16.答案(1)对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平流
(3)高层大气气温逐渐升高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大气所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多。
(4)C
解析从图中各层高度数值可以看出,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50千米以上是高层大气。
各层的气温变化可从气温垂直分布曲线上读出。
300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气温很高,但空气稀薄,气压低,人造卫星在运行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并且人造卫星从大气中吸收的热量很少,所以不会被烧毁。
17.答案(1)反射(2)保温(3)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高云层加强了大气逆辐射(5)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形成地球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