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茶文化的概念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各地茶文化介绍

中国的各地茶文化介绍1、杭州·品龙井杭州西湖龙井茶,色绿、形美、香郁、味醇,用虎跑泉泉水泡龙井茶,更是杭州一绝。
沏龙井茶的水以八十摄氏度左右为宜,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泡茶用的水以山泉水为最。
每杯撮上3—4克茶叶,加水7—8分满即可。
品饮时,先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观察多变的叶姿。
尔后,将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
看罢、闻罢,然后换换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2、潮汕·啜乌龙在闽南以及广东的潮汕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
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
泡茶用水应该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
啜茶时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
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3、成都·盖碗茶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
盖碗茶盛于清代,而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置茶通常为3—5克,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待冲泡五分钟左右,茶叶浸润茶汤时,闻香品饮。
4、昆明·九道茶九道茶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为迎客茶。
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历经赏茶、洁具、置茶、泡茶、浸茶、匀茶、斟茶、敬茶、品茶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5、北京·大碗茶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尤其是大道两旁、车船码头,甚至车间工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ppt

一、茶的种类
▪ 1、按茶的颜色分类 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 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 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 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二、茶文化的形成
▪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 划时代的时期。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陆羽《茶经》的刊行为标 志,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 茶文化在唐代形成,除了与唐代经济、文化的昌 盛、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 1)与佛教发展有关 ▪ 2)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关 ▪ 3)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 4)还与唐代贡茶的兴起和中唐以后的皇朝禁酒
再加工茶类:
▪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 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 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 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 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 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 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绿茶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做多的一类茶叶,也是历 史最悠久的茶叶品种,全国19个主要产茶省市 区都生产绿茶。中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 首位,每年出口数亿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 贸易的70%左右。绿茶一向以香高、味醇、形 美、耐泡为特点。
紧压茶——普洱饼茶
普 洱 方 茶
千两茶
花茶——茉莉龙珠
一、茶的种类
▪ 2.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不发 酵 半发酵茶 茶
全发 后发 酵酵 茶茶
绿茶 青茶(乌龙茶)
茶文化的重要意义

茶文化的重要意义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
茶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也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茶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瑰宝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
2. 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茶文化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中国人喜欢用茶解渴,早茶、午茶、晚茶等都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同时,茶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茶道、茶艺、茶禅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茶文化的介绍

茶文化的介绍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表现。
以下是茶文化的一些介绍。
一、茶的历史据史书记载,中国已有五千余年种茶历史。
中国的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绿茶和红茶。
自唐代起,中国茶叶就逐渐开始传入各国,成为国际茶文化的使者。
二、茶的价值茶不仅具有下火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如降低血脂、降压、抗氧化等。
同时,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精神生活的体现。
喝茶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愉悦身心。
三、茶具的分类茶具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形状、材质都各不相同,不同茶具对应不同的茶叶和茶品。
例如,早期的茶具以紫砂壶为主,而现代则多数使用玻璃杯、陶瓷杯和不锈钢杯。
茶具也包括了茶台、茶盘、茶叶罐、茶匙等等。
四、茶艺表演茶艺是借助茶具、茶叶制作和泡茶的工具,将品茶的步骤流程化的表演形式,茶艺表演流程往往包括准备、洗茶、品茶等步骤。
茶艺表演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茶艺表演不仅展示了泡茶技巧,更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五、文人雅士和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茶文化长期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常通过赏茶品茶来交流思想、交友。
茶壶、茶杯两侧常常镌刻诗句、书法,如杜甫的“安知鸳鸯处处飞,何事桃花扇底开”的《茶歌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六、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人不仅在家中泡茶,更会品尝各种茶品,参加品茶会和茶艺表演等活动,传承茶文化。
总之,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其传承和创新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国茶文化知识

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厚重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深邃博大,包括了茶的起源、品类、名称、制作工艺、饮用方式、礼仪、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国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一、茶的来源有关茶发源的传说很多,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由湖南省的一个叫神农的人所发明,后来传到了四川和云南。
按照考古学的发现,中国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考古学家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茶渣,证明了茶叶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二、茶的品种中国是个茶叶文化大国,茶的品种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一种茶都各有其风味和特点,味道也有所不同。
例如绿茶就以清香、爽口而著名,红茶则以醇厚、浓郁为主,黑茶是少有的发酵茶之一,以甘润、陈香、柔顺为主,白茶味道清淡,芳香迷人,黄茶则是色泽黄绿,香气清雅,味道鲜美。
最近几年,喜茶、奶茶文化的兴起,也成为了茶文化中的一个新兴方向。
三、茶的名称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名称,茶之所以被赋予名称,是因为每一种茶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例如,龙井茶又叫“明前龙井”,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特产茶,名字来源于小龙井这个地方,因其色、香、味俱佳,形似龙,又在清明节采收,因此被赋予“明前”的称号。
而“铁观音”则是尝起来像铁一样硬、气势磅礴,外形如盘如观音,因此而得名。
四、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茶、制茶、炒茶、揉捻、杀青、晾凉等环节,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认真处理。
这些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茶的品质和口感,对于茶农而言,茶叶的炒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地方、不同茶叶,炒制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例如“滇红”茶就以翻动、挂绕、推肫为制茶的关键步骤;而龙井茶、毛峰茶则更注重轻轻摇晾、抖掐。
五、茶的饮用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饮文化,茶的饮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上海茶艺、广东茶文化、台湾茶道等。
Chinese Tea Culture中国茶文化

Junshan Yinzhen Tea
Mount Jun Silver Needle Yellow Tea Junshan Island, Hunan
Qimen Hong Cha
Keemun Tea Black Tea Qi Men, Anhui
Large Red Robe 大红袍
花茶
花茶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茶类,是在茶叶中 加入香花熏制而成的。最有名的花茶是福 建产的茉莉花茶。
沱茶
沱茶是产于云南、四川的一种茶,经过压 制,像个圆圆的馒头。
砖茶
砖茶,形状像砖头,是蒙古族、藏族等少 数民族喜欢喝的茶。
Ten Most Famous Chinese Teas Original producer of tea Planting and processing Spreading to Europe and other regions Lu Yu
Chinese Tea Culture
Introduction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 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 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 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 芳而甘醇。
中国茶叶按照制作方法分为绿茶、红茶、 乌龙茶、花茶、沱茶、砖茶等几大类,各 类茶中又包括许多品种。
Huangshan Maofeng
Green tea Yellow mountain, Anhui Needle-like
Biluochun tea
Green Snail Spring Green tea Dong Ting Mountain, Jiangsu exquisite appearance floral aroma showy white hairs early cropping
茶文化

• 青茶(乌龙茶)
1) 青茶为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 60%) 2) 又称乌龙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 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 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功夫茶
3)青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 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 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
• 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 行辨别: 1)茶叶的色泽 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 绿明亮; 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 是新茶的标志。
2)茶叶的香气 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 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 得低闷混浊。 3)茶叶的滋味 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 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 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 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 “茶叶越新鲜越好”,这是一个悖论。长 期饮用新茶,会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如 果茶叶存放一年半以上或者因为保存不当 而发霉变质,也不能饮用。
五、茶具
基本茶具
1)盖碗 2)茶海 3)公道杯 4)闻香杯 5)茶杯 6)茶滤 7)茶夹 8)茶托 9)茶巾
祁门红茶
• 种类:红茶 •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著名红茶精品, 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 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 门县,创始年——光绪年(公元1875 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
四、茶叶的鉴别方法
• 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 一定如此。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 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又如乌 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 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夹山寺碑刻
茶与禅结缘的原因
首先来自僧人主体和信仰的需要,来自坐禅和遵守佛教戒律 的需要。 其次,禅宗与茶两者内在精神本质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 管茶文化与僧侣之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相矛盾的,但是茶 道精神主张以茶修德,强调内省的思想,与禅宗主张“静 心”、“自悟”是一致的。正如陆羽《茶经》中所说的,饮 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 同时,茶道与坐禅的心境也是一样的。茶道讲究井然有序的 喝茶,追求环境和心境的宁静、清静;禅宗的修行,常以 “法令无亲,三思为戒”,也是追求清寂。
隋唐茶文化
基本初步形成中国茶文化
• 780年,陆羽据此著《茶经》,把隋、唐茶文化形成的了专有标志。概括 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 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宋代茶文化
完全形成中国茶文化
•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 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
元代茶文化
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表现为茶艺简约化
• 1.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 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 • 2.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 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
明清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高潮
• 明代多是文人参与。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 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 • 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一.茶文化与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儒学讲究和谐,追求人格的 完善,奉行积极的、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这三方面构成了 茶文化的基本精神。
讲究个人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一儒家思想经过秦汉 和宋明时代的不断强化,已经深入了国民骨髓而成为重要的 国民性。陆羽创立的中国茶道,无论形式器物都体现了和谐 统一,如煮茶用具风炉的设计,他将五行和谐引入茶道之中, 认为水、风、火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
如煮茶的风炉,"风炉以钢铁铸之,如 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 中“,风炉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 “.
佛教的传播还促使了种茶、制
茶和饮茶知识的传播。
(唐宋以来,我国佛教兴盛), 僧人遍天下,他们将茶叶的饮 用、焙制、栽种技术带往全国 各地,促使了饮茶之风在全国 盛行。同时来自国外的一些留 学僧将茶传到国外。
“自古高山出好茶” “名山自古多古寺”
茶是一种自然平和的饮料,茶 性俭,品茶不求美肴相佐,一 把茶壶,撮上几片茶叶,冲满 热水,便可自饮或招待来宾。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在遗训里特 别标榜“茶味禅味,味味一 味”这一宗旨。
中国茶学第一人陆羽,在整理和规范中国茶艺的过程中, 即将儒家的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道德追求融入了茶艺中, 即提出了对品茶者的人品要求“宜精行俭德之人”。
二.茶文化与佛教
“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佛教在中国兴起后,由于坐禅的需要, 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 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 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禅宗讲究坐禅和禅定,即坐、禅、定 三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研究
中国茶文化发展简介
茶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药用阶段,茶文化尚未出现。 •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 五帝。 •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三国时期
晋代茶文化
茶文化已经开始萌芽
• 贵族聚敛成风,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 桓温以茶代酒之举。 • 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 般文人。从饮酒到饮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