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遥感平台及与运行特点

第三章 遥感平台及与运行特点

广角成像仪:
波段数: 2 波谱范围: B10:0.63 – 0.69(um) B11:0.77 – 0.89(um) 覆盖宽度:890公里 空间分辨率:256米
资源三号(ZY-3)卫星 2012年1月9日发射
传感器类型:
(1)1台地面分辨率优于2.1米的正视全色TDI CCD相机; (2)2台地面分辨率优于3.5米的前视、后视全色TDI CCD相机; (3)1台地面分辨率优于5.8米的正视多光谱相机。 卫星参数: 轨道形式:太阳同步圆轨道 高度:505.984公里 倾角:97.421° 重访周期:5天 降交点地方时:10:30AM
绿
红 近红外 绿—红全波段
20 m
20 m 20 m 10 m
10 全 色
SPOT5的HRG、HRS波谱段
光谱段/ μm 0.50~0.58 0.61~0.67 0.78~0.89 0.49~0.715 光谱特性 绿 红 近红外 绿~红全波段 分辨率/m 10 10 10 5
三、IRS系列卫星
IKONOS 图像
分辨率: 1m 地区:
上海浦东 采集时间: 2000年 3月26日
(二)QuickBird卫星
美国DigitalGlobe公司研制 于2001年10月18日发射。
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450 km
倾角:98°
重访周期:1~6 d 。
QuickBird数据的光谱段
数据类型 波段范围/ μm 蓝:0.45~0.52 绿:0.52~0.60 多 波 段 红:0.63~0.69 近红外:0.76~0.90 全 波 段 0.45~0.90 分辨率/ m 2.44 2.44 2.44 2.44 0.61
r3 T 2 GM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就是由同相震荡且互相横向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旋转轴电场与磁场形成的平面,有效率的传达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高频率至高频率,包含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红外线、紫外光、4电磁波五音: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序,就构成了电磁波五音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做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缩写上开)8色温:在实际测量物体的光谱电磁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吻合灰体电磁辐射曲线的黑体电磁辐射曲线做为参考这时的黑体电磁辐射温度就叫做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散射电磁辐射通量与入射光电磁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备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电磁辐射遵从哪些规律?(1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升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电磁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不好的辐射体一定就是不好的吸收体。

(5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五音由哪些相同特性的电磁波段共同组成?遥感技术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存有哪些?a.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b.微波、红外波、可见光3物体的电磁辐射通量密度与短萼有关?常温下黑体的电磁辐射峰值波长就是多少?(1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

第3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第3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第3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遥感平台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和相关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监测和分析的综合性平台。

具体而言,遥感平台包括卫星遥感平台、航空遥感平台和地面遥感平台,它们分别利用卫星、航空器和地面设备采集数据,通过信号处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环节,提供地球环境、资源和灾害等方面的信息。

遥感平台的运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范围:遥感平台通过卫星或航空器等方式,可以对较大范围的地区进行观测和监测。

相比于传统的地面观测手段,遥感平台具有广覆盖、高时效性的特点,可以全面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动态。

2.高分辨率:遥感平台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数据,提供更详细、更精确的地理信息。

高分辨率的数据有助于对地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例如城市建设、森林覆盖、湖泊水体等,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多源数据:遥感平台可以整合多种数据源,包括多个卫星、航空器以及地面设备获取的数据。

通过综合利用不同数据源的信息,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综合分析的精度,为各领域的决策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依据。

4.实时监测:遥感平台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操作,及时掌握地表变化情况。

例如,对于灾害监测和应急救援,遥感平台可以实时获取信息,为灾害预警和救援提供支持。

5.长时间连续观测:遥感平台可以连续观测地球表面的变化,获取长时间序列的数据。

通过对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地表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提供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6.大数据处理:遥感平台生成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借助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提取。

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和管理,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遥感平台在地球观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平台的观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为人类认识地球和解决地球问题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2wq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2wq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中巴卫星(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系列)
1999年发射,比TM的空间分辨率高,比SPOT的波段多.
4、QuickBird卫星
QuickBird卫星于2001年 分辨率 : 0.61 米全色 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 2.44 米多光谱 公司发射,具有最高的地 快鸟卫星电磁波谱设置: 理定位精度. 蓝光波段(450-520nm); 绿光波段(520-600nm); 红光波段(630-690nm); 近红外波段(760-900nm)
光照角保持不变,就必须对卫星轨道加以修正。 使卫星在同一地方时间通过地面上。 优点: 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 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接收站上空,并使 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高度。
4)、可重复轨道:
优点:有利于地面或自然现象的变化作动态监测。
美国陆地卫星4、5号 (LANDSAT 4、5) 除MSS传感器外,搭载了主题成像传感器(TM) Landsat-7 传感器为ETM传感器,不必依靠中继卫星传送数据,可以把数据 存储在星上,然后利用天线直接发送给地面站。
Landsat1-3系列 1)卫星轨道平均高度H设计在915公里,偏心率 为0.0006 轨道近圆形 优点:图像比例尺一致 卫星匀速,避免扫描行之间不衔接 2)轨道倾角在99.125度 近极地轨道 优点: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
3)、与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 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光电倍增管 电子倍增管
胶片 磁带
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的能量,透镜、反射镜、天 线。 探测器:收集的辐射能转换成化学能和电能。胶卷、 光电器件、热电器件 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光电倍增管、电 子倍增管 输出器:输出获得的数据。胶片、磁带

遥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遥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遥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一、基本概念遥感一词来源于英语“Remote Sensing”,其直译为“遥远的感知”,时间长了人们将它简译为遥感。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遥感的科学含义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 一切与目标物不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狭义的解释: 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解译揭示出目标物本身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现已成为一个从地面到高空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研究内容大致包括遥感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以及遥感物理的基础研究等方面。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即运载工具。

包括各种飞机、卫星、火箭、气球、高塔、机动高架车等;②遥感仪器系统。

如各种主动式和被动式、成像式和非成像式、机载的和星载的传感器及其技术保障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

如卫星地面接收站、用于数据中继的通讯卫星等;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

用于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转换、记录、校正、数据管理和分发;⑥分析应用系统。

包括对遥感数据按某种应用目的进行处理、分析、判读、制图的一系列设备、技术和方法。

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

对某一特定的遥感目的来说,可选定一种最佳的组合,以发挥各分系统的技术优势和总体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

二、系统的组成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实现既需要一整套的技术装备,又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实施遥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1、信息源信息源是遥感需要对其进行探测的目标物。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第三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一、名词解释:1、遥感平台2、遥感传感器3、卫星轨道参数4、微波成像原理5、中心投影卫星6、近地点角距7、光谱分辨率 8、空间分辨率9、时间分辨率 10、开普勒第三定理11、重复周期 12、近圆形轨道13、与太阳同步轨道 14、近极地轨道15、偏移系数 16、热红外成像原理17、可见光与近红外成像原理 18、正射投影二、填空题: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

2、卫星轨道参数有。

3、卫星姿态角是。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三类。

5、卫星姿态角可用、、等方法测定。

6、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

7、LANDSAT系列卫星带有TM探测器的是;带有TM探测器的是。

8、SPOT系列卫星可产生异轨立体影像的是;可产生同轨立体影像的是。

9、ZY-1卫星空间分辨率为。

10、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11、小卫星主要特点包括。

12、可构成相干雷达影像的欧空局卫星是。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卫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是卫星轨道与地球①黄道面的交点②地球赤道面的交点③地球子午面的交点。

2、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①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②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③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

3、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①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②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间隔时间③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4、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作遥感卫星的姿态测量仪①AMS②TM③HRV④GPS⑤星相机。

四、问答题:1.根据Landsat-1的运行周期,求该卫星的轨道高度。

2. 根据Landsat-4/5的运行周期、重复周期和偏移系数,通过计算排出其轨道(赤道处)的分布图。

3. 以Landsat-1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

4.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5.获得传感器姿态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6.简述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

NDSAT系列卫星、SPOT系列卫星、RADARSAT系列卫星传感器各有何特点?8.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9.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把遥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10.试述NOAA气象卫星的轨道特征和卫星传感器AVHRR各通道的作用。

遥感复习总结

遥感复习总结

遥感复习总结遥感复习总结(⽶杏当年⾃⼰总结的哈,标红是重点,当年还是很多考到了的,不过重点还是看那份卷⼦,绝⼤部分考原题,还有⼀定⼀定要重视最后⼀次实验,当年最后⼀道题就是考最后⼀次实验,还有复习的时候也把每次的实验看⼀下)第⼀章:绪论⼀、遥感的基本概念即遥远的感知。

利⽤探测仪器,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收集⽬标或⾃然现象的电磁波信息,对电磁波信息进⾏处理和分析,从⽽获取事物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遥感平台、遥感器)、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传输和接收设备)、信息的处理(图像处理设备)和信息的应⽤⼯作原理:⽬标地物通过发射、反射(太阳辐射)和回射(雷达)作⽤发出电磁波信号,装载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接受和获取信息源的电磁波信号,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上,送⾄地⾯回收或传输给地⾯的卫星接收站,进⾏⼀系列的信息处理(如光学处理、计算机处理、解译),转换成可供⽤户使⽤的数据格式。

三、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按⼯作⽅式分类: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标的反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标物的⾃⾝发射和对⾃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按资料记录形式分类:成像⽅式、⾮成像⽅式。

☆按应⽤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四、遥感的特点☆感测范围⼤,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信息量⼤,具有⼿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还具有⽤途⼴,效益⾼的特点。

五、遥感技术发展简况遥感技术发展趋势:3 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3 ⾼(⾼空间、⾼光谱、⾼时间分辨率)3个结合(⼤-⼩卫星,航空-航天,技术-应⽤)六、遥感技术应⽤领域:林业、农业、⽔⽂与海洋产业、国⼟资源、⽓象、环境监测、测绘、城市、考古、军事、突发事件等。

遥感习题

遥感习题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大气窗口6、光谱反射率7、光谱反射特性曲线问答题:1、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2、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3、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

第二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名词解释:1、遥感平台2、遥感传感器3、卫星轨道参数4、升交点赤经5、轨道倾角5、近地点角距6、卫星姿态角7、重复周期8、近圆形轨道9、与太阳同步轨道10、近极地轨道11、小卫星问答题:2、以Landsat-1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

3、叙述地心直角坐标系与地心大地直角坐标系的差别和联系。

4、获得传感器姿态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5、简述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

6、LANDSAT系列卫星、SPOT系列卫星、RADARSAT系列卫星传感器各有何特点?第三章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名词解释:1、遥感传感器2、红外扫描仪3、多光谱扫描仪4、推扫式成像仪5、成像光谱仪6、MSS7、TM8、HRV9、SAR 10、INSAR 11、CCD 12、真实孔径侧视雷达13、合成孔径侧视雷达14、全景畸变15、动态全景畸变16、静态全景畸变17、距离分辨率18、方位分辨率19、雷达盲区20、粗加工产品21、精加工产品22、多中心投影填空题:1、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等几种。

2、遥感传感器大体上包括几部份。

3、MSS成像板上有个探测单元;TM有个探测单元。

4、LANDSAT系列卫星具有全色波段的是,其空间分辨率为。

5、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堤高侧视雷达的分辨率。

6、扫描仪产生的全景畸变,使影像分辨率发生变化,x方向以变化,y 方向以变化。

7、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全景畸变引起的影像比例尺变化在X方向①与COSθ成正比②在X方向与COSθ成反比③在X方向与COS²θ成正比④在X方向与COS²θ成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m
2)成像过程
扫描仪每个探测器的瞬时 视场角为86微弧度,卫星高度 为915公里,因此,扫描瞬间 每个像元的大小的探测单元与 飞行方向平行排列,这样瞬间 看见的地面大小为474m×79m. 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取6条扫 描线图像,其地面范围为 474m×185km,扫描周期为 73.4ms(1000毫秒=1秒), 在扫描一次的时间里卫星向前 正好移动474m,因此扫描线正 好衔接.
d D n nint
T2 H3 R C
第三节 陆地卫星及轨道参数介绍 1:landsat 概况:1967年计划 72年发射第一颗,78年失败 75年发射第二颗,82年失败 78年发射第三颗,83年失败 82年发射第四颗,一年后失败 83年发射第五颗,至今 93年发射第六颗,下落不明 99年发射第七颗,2003年5月,传感器损坏.
三、传感器的性能
1、空间分辨率:传感器瞬时视场所观察到地面 的大小。
分辨率与像元
2、辐射分辨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 差别的能力
3、光谱分辨率
四、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一)、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特点:依靠探测元件和扫 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 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 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 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 一定谱段的图像.
3)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5%
(二)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成像原理: 以法国SPOT卫星上装载的 HRV为例 把电荷耦合器件做成电极数 目相当多的一个线阵列
法国SPOT卫星上装载的 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 扫描仪,仪器中有一个平面 反射镜,将地面辐射来的电 磁波反射到反射镜组,然后 聚焦在CCD线阵列元件上, CCD的输出端以一路时序 视频信号输出.由于使用C CD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 时得到垂直航线的一条图像 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 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 续图像条带.
第三章 遥感数据采集系统
第一节 遥感平台
复习:遥感平台

第二节
陆地卫星轨道参数及特点
一、 卫星轨道参数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各种地球资源卫星提供 了越来越多的卫星遥感图像(简称卫星图像)。 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几个特定数据 来确定,这些数据称为轨道参数 , 对地观测卫星 轨道一般为椭圆形,轨道有 6 个参数:
1、长半轴 a :即卫星 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 它用来确定卫星轨道 的大小; 2、偏心率 e :决定卫 星轨道的形状 ; 这两个参数决定了卫 星轨道的形状
3 、升交点赤经 W : 卫星轨道与地球赤道 面有两个交点,卫星 由南向北飞行时与地 球赤道面的交点称为 升交点,卫星由北向 南飞行时与地球赤道 面的交点称为降交点; 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 的角距为W. 4、 近地点角距 w : 升交点向径与轨道近 地点向径之间的夹角;
二)组成:
收集器
探测器
处理器
输出器
透镜 反射镜 天线
胶卷 光电器件 热电器件 半导体
光电倍增管 电子倍增管
胶片 磁带
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的能量,透镜、反射镜、天 线。 探测器:收集的辐射能转换成化学能和电能。胶卷、 光电器件、热电器件 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光电倍增管、电 子倍增管 输出器:输出获得的数据。胶片、磁带
C)分辨率:瞬时视场在 地面对应的距离。扫描角 越大,分辨率越低,航高 越高,分辨率也越低 垂直摄影时,扫描角θ为 0 a=d×H/f d: 为探测器尺寸, f: 为扫描仪焦距, H: 为航高
D)扫描线的衔接 W=A/T A为探测器的地面分辨率 T为旋转棱镜扫描一次的时间 W为飞机的地速 这时,两个扫描带的重叠度为0.但是没有空隙. 为使扫描线正确衔接,速度与行高之比应为一个常数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特点:对地面直接扫描 光机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多 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 多频段频谱仪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特点: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 条线图像,甚至是一幅二维影 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 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 电视摄像机
(一)对物面进行扫描

3、中巴卫星(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系列)
1999年发射,比TM的空间分辨率高,比SPOT的波段多.
4、QuickBird卫星
QuickBird卫星于2001年 分辨率 : 0.61 米全色 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 2.44 米多光谱 公司发射,具有最高的地 快鸟卫星电磁波谱设置: 理定位精度. 蓝光波段(450-520nm); 绿光波段(520-600nm); 红光波段(630-690nm); 近红外波段(760-900nm)
1、红外扫描仪 1)结构特点:收集器采用旋转扫描镜和反射镜系统, 有制冷器,输出端为阴极射线管和胶片。
2)、扫描成像过程
当旋转棱镜旋转时,镜面对地面横越航线方向扫视一次, 在地面瞬时视场内的地面辐射能由旋转棱镜反射到反射镜组, 经其反射,聚焦在分光器上,经光器分光后分别照射到相应 的探测器上。探测器则将辐射能转变为视频信号,再经电子 放大器放大和调整,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瞬时视场的地面影 像,底
3)热红外像片的色调特征
热红外扫描仪对温度敏感性高,因为它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温度的变化能产生较高的色调差别。
2、MSS多光谱扫描仪
1)结构
扫描反射镜:185Km范围 反射镜组:聚焦在成像板 成像板: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按波段排成4行,每 个单元对应空间分辨率,79m*79m 探测器:将辐射能转化成电信号 处理器:调制解调器 输出器:磁带记录仪
SPOT卫星有两种HRV,一种是多光谱型的,一种 是全色的.两种HRV的主要参数如下:具体的SPOT 卫星HRV探测器主要技术指标见书38页.
(三)成像光谱仪
将传统的空间成像技术与地物光谱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 反射光谱图像. 它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 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类型相同,区别在于通道数目多, 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第四节 遥感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一、 传感器的分类 3.2 遥感图像特征 3.3 扫描类型的传感器 3.4 雷达成像仪
一、传感器的分类 一)传感器的分类 概念:收集,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扫描类型的传感器 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6320 6320 6320 6320 6320 6320 6320
52-143 60-279 48-248 35-342 40-194 0.1-0.28 21-164
4、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与TM传感器相比有以下3方面的改进: 1)增加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米
2)采用双增益技术使远红外波段的分辨率提高到60米
2.spot系列卫星
Spot对地观测卫星系统是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发展的,参与的 国家还有比利时和瑞典。系统包含了卫星、对卫星控制和编程 的地面设施、图像制作处理和分发的机构等。
SPOT5号卫星上搭载有三种成像装置,除了前几颗卫星上的高分 辨率几何装置(HRG)和植被探测器(VEGETATION)外,SPOT5更有一 个高分辨率立体成像(HRS)装置。 这几种探测器的分辨率和视场分别如下:书39页
Landsat1-3系列 1)卫星轨道平均高度H设计在915公里,偏心率 为0.0006 轨道近圆形 优点:图像比例尺一致 卫星匀速,避免扫描行之间不衔接 2)轨道倾角在99.125度 近极地轨道 优点: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
3)、与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 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5、 轨道面倾角 i : 地球赤道平面与卫 星轨道平面间的夹 角; 6、卫星过近地点的 时刻 T 这四个参数决定了 卫星轨道面与赤道 面的相对位置
其它一些常用的参数 1、卫星速度:当轨道 GM v 为圆形时,其平均速 RH 度为: T C ( R H )3 2、卫星运行周期: 3、卫星高度: 4、同一天相邻轨道间 L 2 R T 24 60 在赤道处的距离 5、每天卫星绕地圈数:n 24 60 T 6、重复周期:
扫描方向
79m
飞 行 方 向
3)产品
MSS的产品分为几个类别: 粗加工产品(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精加工产品(在粗加工的基础上用控制点进行了校正) 特殊产品
3、TM专题制图仪
高级的多波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器 与MSS相比,TM增加一个扫描改正器,使扫描行垂直 于飞行轨道,另外使往返双向都对地面扫描,探测器10 0个,分7个波段,探测器每组16个,6波段为4个,TM1-5和 TM7每个探测元件的瞬时视场在地面为30*30,TM6为 120*120米,摄影瞬间16个探测器观测地面的长度为480米, 扫描线的长度仍为185公里,一次扫描成像为地面的480米 *185公里.

圣地亚哥--全色影像 全色450-900nm(45-90 µ) -跨越整个多光谱波段长度
圣地亚哥--多光谱影像 蓝光波段(450-520nm); 绿光波段(520-600nm); 红光波段(630-690nm);
5、IKONOS卫星

IKONOS卫星参数介绍: 轨道高度681 公里 轨道倾角98.1 度 轨道运行速度6.5 - 11.2 千米 / 秒 影像采集时间每日上午 10:0011:00 轨道周期98 分钟 轨道类型太阳同步 重量817 千克 ( 1600 磅 )
TM探测技术指标
探 测 器 波段 (微米) 量化 扫 分 辨 (比特) 幅 率 (公 里) ( 米)
30 30 30 30 30 120 30 8 8 8 8 8 8 8 185 185 185 185 185 185 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