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显微镜下RE
酸敏感食管
37% NERD(-)SI(+) 酸相关
63% NERD(-)SI(-) 非酸相关
功能性 烧心
SI=pH<4时烧心发作数/总烧心发 作数
Marrinez: Aliment Pharmcol Ther 2003;17:537-45
NERD病人存在细胞间隙扩张
正常人
NERD
DGER
1 2 3
神经末梢
细胞紧 密连接
酸 胃蛋白酶 碳酸氢盐
增宽的 细胞 连接
酸和胃蛋白酶的穿透使酸与神经末梢接触 和破坏细胞间机制,导致细胞破裂和粘膜受损
4 5
酸 胃蛋白酶 碳酸氢盐
神经 末梢
pH对胃内胃蛋白酶的影响
胃蛋白酶最大活性 % 100 80 60 40 20 0 1
Adapted from Berstad 1970
Who
experienc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mpairment of health-related well-being (quality of life) due to reflux related symptoms, after adequate reassurance of the benign nature of their symptoms Dent et al;1999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陈志芬
一、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产生烧心、 反酸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 以外的组织损伤。
胃食管反流

食管狭窄:内镜下扩张+药物治疗
谢 谢 !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食管粘膜防御作用减弱
食管黏膜屏障:
上皮前因素—粘液层、HCO3-的浓度
上皮因素—上皮细胞间连接、细胞内缓冲系统
上皮后因素—组织的基础酸状态和血液供应情况 当正常的防御屏障受损时,即使正常反流也会导致RE。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食管感觉异常
GERD患者有食管感觉过敏 特别是NERD患者:食管对于球囊扩张感知阈和痛阈 降低、酸敏感增加,抗酸治疗后食管对酸的敏感性 恢复。
2. RE洛杉矶分级:A级:黏膜破损长径<5mm;B级:黏 膜破损长径>5mm,但病灶间无融合;C级:黏膜破 损融合<食管周径75%;D级:黏膜破损累及食管周 径的75%以上。
3. NERD内镜下黏膜正常
RE分类---
分级(1994年)
B级:一个或 一个以上食管 粘膜破损至少1 处>5mm且互不 融合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排空延迟
可导致TLESR增加、胃食管压力梯度增加、胃内容 量增加、胃分泌增加,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 生。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他因素
婴儿、妊娠和肥胖 硬皮病、糖尿病、腹水和高胃酸分泌状态
病 理
内镜下
RE: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严重者瘢痕狭窄 NERD: 正常 Barrett食管:红色柱状上皮代替粉红色鳞状上皮
24小时食管pH监测(敏感性95%,特异性96%)
1. 诊断酸反流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症状不典型、 没有RE或者有典型症状而治疗无效时更具有诊断 价值。 2. 观察指标中pH<4的时间百分比>4%;Demeester评 分>14.72,诊断病理性反流最具有价值。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
摘要: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与病因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与并发症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与预防
正文: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与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胃内容物逆行回到食管,导致食管炎症、症状和并发症。
发病原因包括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肥胖、抽烟、喝酒、高脂饮食、咖啡因和药物等。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与并发症
1.典型症状: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性咳嗽、咽部不适、哮喘等。
2.并发症: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癌的前期病变)、喉炎、肺炎等。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生活习惯和家族史。
2.内镜检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的依据,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24小时食管pH监测:评估胃食管反流程度,对症状不典型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4.食管测压:评估下食管括约肌功能。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与预防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副作用选择合适药物。
2.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肥胖、戒烟限酒、低脂饮食、不吃辛辣食物、避免咖啡因和巧克力等。
3.睡姿调整:床头垫高,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
4.预防并发症: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症状、并发症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的名词解释

胃食管反流病的名词解释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简称GERD)是一种常见、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由胃内部液体反流到食管导致。
这种胃内部液体可包括胃酸、吸入、变性胃酸等,都有可能会对食管造成损害,造成疼痛和不适。
GERD可能会导致食管炎症,也可能导致食管狭窄、食管瘤、食
管溃疡以及食管癌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危及性命。
GERD通常发生在有一定发病因素的情况下,这些发病因素包括:慢性胃胀活动、胃内炎症、胃悬空综合征、胃功能减退等。
如果胃内消化酶分泌减少,会造成胃内消化不良以及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也能够加重GERD的发病几率。
关于GERD的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片检查、内镜检查及
胃镜检查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并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
GERD的治疗方案可分为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常规治疗通
常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服用抗酸、抗酸制剂及去除宿主因素等,手术治疗包括:胃内安置绞缩环、热剥离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使用哪一种方式进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食管炎症、食管狭窄、食管瘤、食管溃疡以及食管癌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危及性命。
因此,对于GERD的诊
断和治疗都应该予以重视,以便尽早发现并治疗。
另外,个人也应该注意健康,多吃新鲜果蔬,少吃油腻食物,并多做运动,以减少发病的风险。
胃食管反流病

巨大食管裂孔疝:胸腔胃
普通胃镜下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的表现。正常食管黏膜(A1),食管炎LA-A~LA-D(A2~A5)。正常贲门形态的胃镜下正面和反转胃镜所见 (B1&C1);短段裂孔疝,胃食管交界上移 0.5cm~2cm(B2&C2);长段食管裂孔疝,胃食管交界上移≥2cm(B3&C3);食管旁疝,仅 胃镜疝入胸腔(B4&C4);混合疝,可见食管及胃底均疝入胸腔(B5&C5)。
食管裂孔疝 是, 1.0
动力*
远端收缩积分 (DCI) (mmHg*cm*s)91最高值) (mmHg*cm*s)1736.3
食团内部压力 (IBP) (@LESR) (mmHg)
3.0 (
<8.4)
食团内部压力 (IBP) (平均最大值) (mmHg)16.6 (<17.0)
检查
Déglutition composite (平均值 7 吞咽)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静息压与解剖图
静息压*
LES, 呼吸平均值 (mmHg) 18.9 (13-43)
UES平均值 (mmHg)
59.0 (34-104)
解剖*
LES近端 (cm) 40.7
LES腹腔内部分 (cm)
0.0
食管长度 (cm) 25.2
食管外症状
鼻窦炎
咽炎 喉炎 牙侵蚀症
反流性咳嗽 反流性哮喘 肺纤维化
Hom C, Vaezi MF.Drugs 2013; 73(12):1281-1295.
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非常丰富多样
分期 受累器官及临床症状
第1期 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骨后疼痛不适,胸骨后烧灼感、 胸痛、背痛、嗳气、腹胀、胸腹部气顶、吞咽困难等症状。
02胃食管反流病

3.抗酸药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适合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作 为临时缓解症状用。
消化系统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
(三)维持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为减少症状复发,防止食管炎 反复发作引起的并发症,可给予维持治疗。停药后很快复发且 症状持续者,需考虑给予长程维持治疗。H2RA和PPI均可用于 维持治疗,其中以PPI效果最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系统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一过性LES松弛( TLESR)是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胃食管反流
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LES即松弛,食物得以 进入胃内。TLESR是指非吞咽情况下LES自发性松弛,其松弛 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弛的时间。 TLESR既是正常人生 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也是LES静息压正常的胃食管反 流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10%20%有胃食管反流症状。
我国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北京、上海两地 的患病率为5%-10%,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接近2%。
消化系统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 力障碍性疾病。
消化系统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系统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教 学 目 标】
1.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2.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3.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病理。 4.能够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 5.针对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随访。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
下食管扩约肌(LES)松弛期间,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称胃食管反流(GER)胃食管存在生理反流和病理性反流两种。
生理性反流是由LES自发性松弛引起,有利于胃内气体排出,食管会出现推动性蠕动将胃液推进到胃里,正常情况下不造成食管部膜损伤。
病理性反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食管抗反流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现象。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疾病。
常合并食管炎,人群中约10%-20%有胃辅反流症状,但X线内镜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可能在相当长时间不被认识。
持续发展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出血及巴瑞特(Barrett)食管,后者为癌前期病变。
还可能发生食管外的并发症。
如酸性喉炎、呼吸道痉挛、肺的损伤并发症等。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病因:病因分类引起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因素众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原发性胃食管反流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是原发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原因。
通过对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均证明有胃食管反流。
但有一部分患者追查不到引起反流的任何原因;故称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
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结缔组织松弛、隔食管裂孔部位的“弹簧夹”作用减弱、食管下扩约肌(LES)的内在功能衰退有关。
二、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任何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的因素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分述如下:(一)食管裂孔疝由于裂孔疝破坏了食管裂孔的正常解剖关系,造成LES的关闭不全,则产生胃食管反流。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食管与胃的连接部呈垂直方向,也就是同心型的结构,因此His角消失,食管与胃的连接呈垂直的通道而失去抗反流的瓣膜作用;腹食管上移人胸腔失去腹内压的对抗作用;隔食膜被拉长,变得软弱无力,消除了食管下括约肌的支撑作用;裂孔被撑大,则隔脚的“弹簧夹”作用丧失。
以上这些食管下括约肌的辅助作用在裂孔疵存在时都被消除了,使食管下括约肌不足以对抗腹内压力,就必然会发生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引言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特指胃酸和胃液逆流进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GERD的症状,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这一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液的返流导致食管黏膜受到慢性损害的一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食道下端的括约肌能抵御胃内容物的反流。
然而,某些情况下,这种防御机制会受到损伤,导致胃酸和消化液逆流到食道。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1.胸部疼痛:胸部疼痛是GERD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疼痛通常发生在胸骨后,可能会向颈部和背部放射。
疼痛可能会加重或缓解,尤其是在进食、弯腰或躺下时。
2.烧心:烧心是GERD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80%的患者会有烧心症状。
烧心被描述为一种灼热或刺痛感,位于上腹部下方或胸骨后方。
通常在进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内发生,尤其是夜间或躺下时。
3.反胃和呕吐:GERD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和有呕吐的冲动。
出现呕吐的频率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4.咳嗽和喉咙不适:胃酸的逆流还会刺激食道和喉咙的黏膜,导致咳嗽和喉咙不适。
在夜间尤为常见。
5.嗓音嘶哑和声音变化:胃酸逆流进入喉咙可能导致嗓音嘶哑、声音嘶哑、声音沙哑等变化。
这是因为胃酸对喉咙黏膜的损害。
6.吞咽困难:一些GERD患者会感到吞咽困难,即感觉食物卡在胸部或喉咙中。
7.哮喘发作:GERD与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胃酸逆流可能刺激气管和支气管,导致哮喘发作。
8.睡眠问题:GERD患者通常会在夜间出现烧心和胃酸反流,这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常出现夜间烧心和咳嗽使其难以入睡或导致频繁的睡眠中断。
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如果胃食管反流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以下并发症:1.食管炎:反复的胃酸和胃液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可导致食管炎。
2.食管狭窄:长期的胃酸和消化液反流可导致食管内膜受到损伤,进而形成瘢痕组织,导致食管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病本资料以2013年ACG发布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为主,结合2006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8年亚太地区胃食管反流病的处理共识(更新版)、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及近期的一些研究进展而成。
定义2006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定义是: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引起不适症状和( 或) 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糜烂性食管炎(EE) 和Barrett食管(BE) 三种类型, 也可称为GERD 相关疾病。
2013美国GERD诊治指南定义是:由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或以上部位,进入口腔(包括咽部)或肺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
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反流病(ERD)。
NERD系指存在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 但内镜下未见BE 和食管黏膜破损。
EE系指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
1994年洛杉矶会议提出了明确的EE分级标准, 根据内镜下食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A~D 级。
BE系指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
两种定义,美国GERD诊治指南定义较Montreal定义更易临床把握。
危险因素2008年处理共识指出亚太地区GERD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男性、种族、家族史、社会经济地位高、体重指数(BMI)增加和吸烟等。
发病机制GERD是消化道异常蠕动,属于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降低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1抗反流防御机能降低1.1屏障结构功能下降抗反流屏障是指在食管和胃交界处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ES)、膈肌角、膈食管韧带、食管和胃底间的锐角(His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重要的是LES的功能状态。
LES是功能性括约肌,在胃和食管下端的连接处,该处静息状态时压比胃内压高,维持张力性收缩,起到防止胃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的高压屏障作用。
食管下段平滑肌接受迷走神经的支配,是生理负反馈现象,兴奋时可使食管下端收缩。
当LES压力降低时产生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诱发胃内食物逆流入食管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另外,消化道激素也影响LES抗反流功能。
食管环肌内含有大量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抑制导致食管下括约蠕动减慢,从而诱发GERD发生。
胃泌素、胃动素等可使LES收缩,相反缩胆囊素、胰升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使LES松弛产生反流。
还有部分食物也可诱发胃食管反流,如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
除此之外,食管下括约肌静止压降低及食管下括约肌长度收缩均可导致返流增加机率。
也有研究认为LES附近的酸袋产生的酸层和GERD发生有关。
1.2食管清除功能下降食管清除基本依靠食管的蠕动和唾液中和来完成。
通过食管蠕动可以清除大约90%的反流物;站立时食管体部蠕动将唾液稀释的食物依靠重力作用推进胃内消化,但睡眠状态下,食管体部蠕动减慢,吞咽功能减弱,重力作用下降,导致部分反流物残留在食管内导致食管炎。
反复发作的食管炎致使磷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形成Barrett食管,该食管蠕动功能较差,易导致过度酸暴露。
1.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反流物进入食管后,食管还可以凭借食管上皮表面粘液、不移动水层和表面HCO3-、复层鳞状上皮等构成的上皮屏障,以及黏膜下丰富的血液供应构成的后上皮功能,发挥其抗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伤的作用。
当上述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可致食管炎发生。
2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2.1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害 GERD患者食管黏膜的损伤包括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损伤。
一方面,当胃酸和胃蛋白酶、胆汁酸侵蚀食管黏膜上皮时,可以降解黏膜连接蛋白,破坏黏膜屏障,损伤食管黏膜细胞表面蛋白。
另一方面,当反流内容物刺激食管黏膜时,导致炎细胞浸润,炎性因子释放,引起炎性因子介导的黏膜损伤。
2.2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胃潴留扩张、食物排空延时、高胃酸状态及十二指肠胃碱返流等因素也可引起返流性食管炎。
研究表明,约半数GERD患者有胃排空障碍,导致胃潴留引起胃内高压,减退食管平滑肌收缩功能,进而诱发TLESR,最终出现反流现象。
3其他因素妊娠、婴儿、肥胖、硬皮病、糖尿病、腹腔积液等因素也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3.1HP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炎胃癌的相关性已有明确定论,但和GERD相关性尚无明确定论。
学者研究结论众说纷纭,有研究显示HP感染可能和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有关,且HP可能在GERD发生中起保护作用。
也有研究显示根除HP 并不会显著增加或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 提示HP可能既不具有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作用, 也不具有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 HP和胃食管反流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反观点认为HP感染不会导致GERD的发生,最近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也证明了根除HP并不会影响GERD的发病和病程。
2013年ACG指南不推荐GERD患者筛查幽门螺杆菌(Hp),抗Hp治疗不需要常规作为抗反流治疗的一部分。
3.2社会精神因素各种不良生活习性和环境压力均可引起食管敏感性增高,使正常酸反流水平的GERD患者产生烧心等症状。
研究发现,老年胃食道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程度相关,心理治疗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
同时有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也可导致GERD 消化外症状。
病理在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病理组织学基本改变可有:①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增生;②黏膜固有层乳头向上皮腔面延长;③固有层内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④糜烂及溃疡;⑤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之Barrett食管。
临床表现1烧心和反流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
根据我国2006年GERD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2006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GERD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使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
2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的不典型症状。
3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因素后才能进行胃食管反流评估。
非心源性胸痛以胃食管反流为最常见的病因,其他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胡桃夹食管也是可能的病因。
4 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和牙蚀症等。
2006年蒙特利尔共识意见提出,尽管以上症状已被确认和GERD存在关联,但是这些症状的发生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GERD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因素。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指出:GERD为哮喘、慢性咳嗽和喉炎的可能原因,在确诊反流相关前需先排除非反流因素。
不明原因的哮喘、慢性咳嗽和喉炎,若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可进行PPI试验。
对于PPI治疗无效的食管外症状患者,需进一步评估以寻找相关原因。
对于PPI治疗无效的食管外症状患者,不建议其行外科手术治疗。
2013年ACG发布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指出:反流性咽炎的诊断不应仅根据喉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不推荐用于诊断GERD相关哮喘、慢性咳嗽或咽炎。
2008年处理共识指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GERD可能有触发呼吸暂停发作的作用。
合并症1.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重度食管炎(LA-C及LA-D)患者,治疗后建议其定期进行随访。
近年来,特别是治疗方面的研究多采用洛杉矶分级:LA-A,LA-B,LA-C 和LA-D(A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cm;B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cm;C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D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评判指标。
研究发现,轻度食管炎(LA-A和LA-B)患者通常4周即可治愈,而重度食管炎(LA-C及LA-D)患者则通常需8周,甚至更长时间,且愈合率低。
2.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建议其定期进行内镜复查。
具体建议:无异型增生BE应每2年复查1次内镜,如两次复查都未检出异型增生和癌变,可酌情放宽随访间隔;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一年应每6个月复查1次内镜,如异型增生无进展,可每年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BE患者应建议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并密切监测随访。
3.合并食管狭窄的患者经扩张后需PPI维持治疗,以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及减少再次扩张的需要,但是国内暂无相关研究报道。
GERD所致难治性、复杂性狭窄可采用病灶内注射皮质激素治疗。
诊断1根据GERD症状群作出诊断①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 且无幽门梗阻或消化道梗阻的证据, 临床上可考虑为GERD。
②有食管外症状, 又有反流症状, 可考虑是反流相关或可能相关的食管外症状, 如反流相关的咳嗽、哮喘。
③如仅有食管外症状, 但无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 尚不能诊断为GERD。
宜进一步了解食管外症状发生的时间、和进餐和体位的关系以及其他诱因。
需注意有无重叠症状( 如同时有GERD和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等。
2 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
对拟诊患者或疑有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时,可采用诊断性治疗,建议服用标准剂量PPI,一日两次, 疗程 1~2 周。
服药后如症状明显改善, 则支持酸相关GERD的诊断;如症状改善不明显, 则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参和或不支持诊断。
PPI试验具有方便、可行、无创和敏感性高的优点, 缺点是特异性较低。
3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者可选择单纯PH监测,若正在使用PPI者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
4 对于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其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进行常规食管活组织检查。
对于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首先进行PPI试验,仅在疗效欠佳时才进行内镜检查。
基于我国是胃癌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且胃镜检查已广泛开展,其成本低,所以2014共识意见再次提出对于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其行内镜检查。
5食管钡剂造影不被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
2006年我国GERD共识意见提出,传统的食管钡餐检查将胃食管影像学和动力学结合起来,可显示有无黏膜病变、狭窄、食管裂孔疝等,并可显示有无钡剂从胃反流至食管,因而对诊断有互补作用,但敏感度较低。
如果患者不存在吞咽困难等症状,不推荐其进行食管钡剂造影。
6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下及食管蠕动障碍等动力学异常并非GERD的特异性表现,所以食管测压诊断GERD价值有限。
但是通过食管测压可以对下食管括约肌定位,有利于置放食管反流监测导管;而且在进行抗反流手术前可以排除其他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及硬皮病引起的严重食管动力低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