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合集下载

东西方胃食管反流病共识与指南对比解读

东西方胃食管反流病共识与指南对比解读

· 共识与指南·东西方胃食管反流病共识与指南对比解读彭若琳* 张振玉#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10006)摘要 2020年以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日本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陆续更新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 )相关共识/指南。

本文从GERD 的定义、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 的管理和长期质子泵抑制剂(PPI )治疗的不良反应六个方面复习上述共识/指南并进行对比,以期为GERD 的临床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共识; 指南; 症状; 诊断; 治疗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ast⁃west Consensus and Guidelines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ENG Ruolin, ZHANG Zheny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Nanjing First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6)Correspondence to:ZHANGZhenyu,Email:****************Abstract Since 2020, the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the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have updated consensus or guidelines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This article reviewed and compared the above ⁃mentioned files in terms of definition, symptoms, diagnosis, treatment,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GERD, and adverse effects of long⁃term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treat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ERD.Key word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onsensus; Guidelines; Symptoms; Diagnosis; Therapy 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2.10.004*Email:*****************#本文通信作者,Email:****************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是一种以烧心、反流为典型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其病理损伤程度不一,病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影响,同时加重其经济、心理负担。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硏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 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硏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硏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 Embase s 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 +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硏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硏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93.33% , A 6.67% ;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暧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46.67% , A 40% , A - 13.3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2021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全文)精选全文

2021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全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1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全文)推荐理由: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内镜治疗发展较快,如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不断涌现与更新,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然而,针对GERD的内镜治疗尚无行业规范,临床医师在选择内镜治疗时面临不少困惑。

基于此背景,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共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过1年的多轮讨论,反复修订,最后形成了针对GERD内镜治疗的首个专家共识《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并发表于2021年第1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内容要点该共识围绕12个临床核心问题形成了17条共识意见:GERD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和反流,部分患者可存在不典型症状、食管外症状。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试验简便易行,可作为GERD的试验性诊断手段。

食管反流监测为GERD诊断的金标准。

白光内镜检查为GERD患者的基本检查手段,内镜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及巴雷特食管。

拟行内镜治疗的患者术前应完善既往PPI疗效评估、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测压和反流监测。

术前内镜检查可确定适应证,排除其他不宜行内镜治疗的患者。

食管测压可以评估食管动力状态,排除其他动力障碍性疾病。

反流监测可以发现病理性酸反流的存在。

内镜手术适合于PPI有效者,PPI无效者考虑内镜手术需谨慎。

射频治疗适用于诊断明确的GERD,需要除外长度>2 cm的食管裂孔疝及重度食管炎等合并症。

射频治疗可改善反流症状、减少反流并减少抑酸药用量。

射频治疗GER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较好。

PECC和ARMS尚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文章旨在汇总和解读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我国的GER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建议。

文章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GERD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GERD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提升我国GERD的诊治水平,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的编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GERD诊疗信息。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或)并发症。

GER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内容物如碱、消化酶、食物等反流。

胃酸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部分GERD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指由胃食管反流引起,但缺乏食管黏膜糜烂的临床和内镜证据。

NERD患者通常表现为典型的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等,但内镜检查却未能发现食管黏膜的明显破损。

巴雷特食管(BE):是GERD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E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食管外症状:GERD也可引起食管外的症状,如咳嗽、哮喘、咽喉炎和牙蚀症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邻近组织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其定义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对于GERD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新鲜出炉,必须收藏!近日,2020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0版共识)在最新一期《中华消化杂志》上重磅发布,本文第一时间总结更新亮点,供大家参考、学习,具体内容还请参照全文。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自《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14)》发布后,近年来GERD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

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12处更新划重点,你应该知道!2020版共识共计28条共识意见。

本次更新距离上次版本足足有6年之久(2014年),重点在诊断、治疗、并发症、难治性GERD等方面进行了更新[1,2]。

▎更新要点1:根据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拟诊GERD,相关反流问卷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2020版共识中推荐,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作为拟诊GERD的依据。

这主要归因于,临床中经常将具有烧心或反流症状的患者诊断为GERD。

但实际上烧心症状诊断GERD时的灵敏度仅为38%,特异度为89%。

此外,反流问卷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广泛,包括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等。

但研究显示,RDQ、GERDQ诊断GERD的灵敏度为60%左右,特异度为60%-72%之间。

因此,建议仅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

▎更新要点2:推荐将P-CAB作为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2020版共识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治疗GERD 的首选药物,单剂量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抑酸剂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疗程4~8周。

P-CAB缘何得到指南首选推荐?P-CAB创新价值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一类具有独特抑酸机制的新型抑酸剂,其代表药物为伏诺拉生。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中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旨在调和脾胃、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润燥止酸等。

1.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吐酸”、“嘈杂”、“胸痞”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由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犯胃,或脾虚湿困等多种病因病机综合作用所致。

表现为患者经常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伴随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及咽喉、呼吸道并发症。

从中医角度分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当降而食管则依赖于胃气之和降以保持正常的输送功能。

若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尤其是胃气上逆,则易发此病。

肝木乘脾土,横逆犯胃,或久病体虚,中气下陷,亦可致胃失和降,引发胃食管反流。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调理脾胃升降,配合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旨在恢复脾胃功能,减轻反流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复发。

同时,也注重预防与调摄,提倡规律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义与分类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部不适等,但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

自2007年我国发布GERD治疗共识意见至今的7年时间,GERD诊疗有了长足的开展,亦有很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问世。

为推动GERD规化诊疗的普与、提高临床医生的GERD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的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的患者可选择单纯pH监测,假设正在使用PPI治疗那么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共识意见对镜检查的推荐更为积极,建议具有反流病症的患者在初诊时即行镜检查。

对于镜检查正常的患者,在其检查过程中不推荐常规进展食管活检。

此外,共识意见认为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可用于术前评估,但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GERD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共识意见指出:减肥、戒烟、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对减轻GERD病症可能有效。

PPI治疗截至目前,PPI仍然是治疗GERD的最有效药物。

在抚慰剂对照的研究中证实PPI对缓解GERD病症和愈合反流性食管炎均有很好疗效。

有研究数据显示,实现GERD治疗中最优胃酸抑制需要在24小时中患者胃pH>4的时间到达16小时,而PPI标准剂量qd服用,多数难以到达治疗GERD的最优胃酸抑制。

共识意见指出,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

支持该推荐意见的临床证据之一是2009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对3887例初始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后换用埃索美拉唑〔40mg/d〕的患者进展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患者表示获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

在治疗疗程方面,共识意见认为,PPI治疗GERD使用疗程至少8周。

该推荐意见的证据之一是2006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该项荟萃分析比照了PPI治疗4周和8周对GERD的疗效,结果说明,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可将病症缓解率和食管炎愈合率提高10%以上。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2018年发表于Gut杂志的meta分析显示GERD全球发病率为2.5%~51.2%,并呈逐年升高趋势[1]。

为提高GERD诊断率及指导治疗,全球胃肠病学专家于2004年颁布了《胃食管反流病波尔图共识》[2](以下简称"波尔图共识"),首次指出阻抗-pH值监测在诊断GERD中的重要价值,并就酸、非酸和气体反流的定义达成共识。

2014年至2017年,基于已发表的大量GERD临床研究,胃肠病学专家更新了"波尔图共识",并于2018年颁布了《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3](以下简称"里昂共识")。

现就"里昂共识"更新点进行解读。

一、病史和问卷"里昂共识"强调询问病史的重要性,PPI对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的疗效较症状典型患者差,故对于症状不典型GERD患者,可酌情增加PPI的剂量或疗程。

但"里昂共识"指出:基于病史作出的诊断准确率不高,即使是胃肠病学专家也仅有70%的灵敏度和67%的特异度;问卷调查如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re,GERDQ)、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re,RDQ)也有局限性。

尽管如此,询问病史和问卷调查仍是诊断和评估GERD疗效的首选方式。

二、PPI试验PPI试验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支持,但也导致了GERD 过度诊断及PPI过度使用。

"里昂共识"指出:约69%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esophagitis,EE)、49%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和35%内镜和食管动态反流监测正常的胃灼热患者在PPI试验中症状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
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93.33%,A 6.67%;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46.67%,A 40%,A-1
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3.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才进行反流的评估(推荐级别:A+73.33%,A 13.33%,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4. 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及牙蚀症等(推荐级别:A+29.41%,A 64.71%,A-
5.8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5. 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4.71%,A 11.76%,A-23.53%;证据等级:高质量)。

6.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可选择单纯pH监测,正在使用PPI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推荐级别:A+58.82%,A 41.1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7. 对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行常规食管活检(推荐级别:A+37.5%,A 56.25%,A-6.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8. 食管钡剂造影不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8.75%,
A 18.75%,A-1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9. 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推荐级别:A+60.0%,A 33.33%,A-6.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82.35%)。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10. 改变生活方式:减肥、戒烟、抬高床头可能有效。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和吸烟等因素可增加GERD发生危险性。

11. PPI是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

12. PPI治疗GERD使用疗程至少8周。

GERD PPI治疗4周和8周的疗效对比显示症状缓解率和食管炎愈合率8周优于4周,可提高10%以上。

13. 合并食管裂孔疝的GERD患者以及LA-C、D级患者PPI剂量通常需要加倍。

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者治疗需更高剂量PPI。

14. 对PPI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抗反流手术是一种治疗选择。

审慎选择患者:对PPI有良好应答;无糜烂者监测证实有反流;测压排除食管动力异常。

15. 内镜治疗GERD的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射频治疗(Stretta);注射或植入技术(injection or implantation techniques);内镜腔内胃食管成形术(endoluminal gastroesophageal plication)。

16. NERD及轻度食管炎(LA-A和LA-B级)患者可采用按需治疗。

PPI为首选药物,抗酸剂也是可选药物。

(推荐级别:A+68.75%,A31.25%;证据等级:高质量12.5%,中等质量81.25%,低质量6.25%)。

17. PPI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LA-C和D级)患者通常需要PPI长程维持治疗(关于Barrett食管的治疗,请参考相关共识意见)(推荐
级别:A+68.75%,A 31.25%;证据等级:高质量12.5%,中等质量81.25%,低质量6.25%)。

18. 西方国家已有证据显示PPI长期使用可以增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风险,我国尚无相关研究(推荐级别:A+35.29%,A 58.82%,A -5.8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52.94%,低质量47.06%)。

19. PPI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的影响具有争议,西方国家早期研究认为二者合用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近期前瞻性研究认为无影响,我国尚无高质量研究(推荐级别:A+17.65%,A 41.18%,A-41.18%;证据等级:高质量17.65%,中等质量52.94%,低质量
23.53%,极低质量5.88%)。

三、难治性GERD
20. 难治性GERD尚无统一定义,一般认为双倍剂量的PPI治疗8~12周后胃灼热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21.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原因多样,首先需检查患者的依从性,优化PPI的使用。

难治性GERD患者需进行食管阻抗-pH监测及内镜检查等进行评估(推荐级别:A;证据等级:高质量)。

22. 若反流监测提示难治性GERD患者仍存在与症状相关的酸反流,可在权衡利弊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或加用抗TLESR治疗(推荐级别:A;证据等级:高质量)。

23. 不建议对非酸反流者行手术治疗(推荐级别A;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四、GERD并发症的处理
24.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尤其是LA-C及D级患者治疗后建议进行定期随访(推荐级别:A+70.59%,A 29.41%;证据等级:高质量18.75%,中等质量75%,低质量6.25%)。

25. Barrett食管患者推荐进行定期内镜复查。

Barrett食管有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应定期内镜随访。

目的是早期发现异型增生和早期癌(推荐级别:A+58.82%,A 35.29%,D-5.88%;证据等级:高质量17.65%,中等质量58.82%,低质量23.53%)。

26. 合并食管狭窄的患者经扩张后需PPI维持治疗以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及减少再次扩张的需要,但国内暂无相关研究报道(推荐级别:A+41.18%,A 41.18%,A-17.65%;证据等级:高质量5.88%,中等质量
82.35%,低质量11.76%)。

五、食管外症状及处理
27. GERD为哮喘、慢性咳嗽及喉炎的可能原因,在确诊反流相关前需先排除非反流因素。

不明原因的哮喘、慢性咳嗽及喉炎,若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可进行PPI试验(推荐级别:A+23.53%,A 70.59%,A-5.88%;证据等级:高质量11.76%,中等质量41.18%,低质量47.06%)。

28. GERD伴食管外症状者PPI治疗无效时的食管外症状患者需进一步评估,寻找相关原因。

29. PPI无效的食管外症状患者不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推荐级别:A+47.06%,A 41.18%,A-11.76%;证据等级:高质量11.76%,中等质量35.29%,低质量47.06%,极低质量5.88%)。

本指南的不同之处,诊断部分强调了早期内镜检查的必要性,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策略;强调特殊类型患者治疗需PPI加倍,首次阐明了PPI长期使用的相关风险;增加了难治性GERD的部分;对食管外症状患者的评估进行了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