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课外文言文实词积累

高中课外文言文实词积累

高中课外文言文实词积累
高中课外文言文实词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外文言文实词及其解释:
1. 薄:迫近,靠近。

2. 易:容易,不费力。

3. 谢:道歉,认错。

4. 幸:希望,期望。

5. 微:没有,无。

6. 素:一向,向来。

7. 益:更加,越发。

8. 疾:快,迅速。

9. 顾:回头看,回头。

10. 乘:登上,骑上。

以上实词的解释只是其中一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因此,在积累实词时,最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同时,多读课外文言文也是提高实词积累的好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高频实词有很多,以下是其中20个较为常见的实词及其解释:1.引:拉,伸。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赵使者蔺相如。

”2.操:持,拿。

如《鸿门宴》:“大王来何操?”3.振:通“震”,震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列观上,乃得以璧归赵,于是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4.举:发动。

如《阿房宫赋》:“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5.屈:使屈服。

如《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6.走:逃跑。

如《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7.顾:回头看。

如《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8.止:使停止。

如《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归:返回。

如《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暮且来而而攻之,函谷关以为固,无诸侯之患矣。

’”10.亡:失去。

如《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1.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12.字:女子许嫁。

少年求学工擅文。

13.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14.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5.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6.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7.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8.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9.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文言文已经不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常用实词,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150个常用实词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

一、时间与空间1. 昔:从前,以前在《史记·刘敬叔孙通传》中,“昔者,致孝以事亲也。

”意为“以前的时候,通过尽孝道来侍奉亲人”。

2. 今:现在在《左传·哀公十二年》中,“今王不王。

”意为“现在的国王不称职”。

3. 古:古代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故自古圣贤皆显而世传之。

”意为“所以,自古以来,圣人和贤人的事迹都为人们所称颂和传述”。

4. 天地:宇宙在《庄子·天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意为“宇宙间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它们不会说话”。

5. 先后:顺序在《左传·昭公十三年》中,“乃更形立宪,君臣父子之义,无得失于先后。

”意为“于是,更加明确了各种先后次序的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义务要求不能颠倒顺序”。

...总结:通过对文言文中150个常用实词的现代释义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丰富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延续和演变。

了解这些实词的释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古代汉语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高考常见120个实词目录1.爱2.安3.被4.倍5.本6.鄙7.兵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诚14.除15.辞16.从17.殆18.当19.道20得21度22非23复24负25盖26故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保护〕《师说》译: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师来教他。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齐国虽然狭小,但我何必(也没有)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5古之遗爱也〔恩惠〕译:古人留下的恩惠6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译: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译:就应当抚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想要那里的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译: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译:诚信而被疑心,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1. 爱:喜爱;热爱;爱护;爱惜;吝惜;通“薆”,隐蔽;吝啬;亲爱的。

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稳;安定;哪里,怎么;哪里,哪儿。

3. 被:被子;覆盖;施加;遭受;表示被动;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披散。

4. 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加倍;通“背”,违背,背叛。

5. 本:草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本业;庸俗,浅陋。

6.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7. 病:重病;弊病;生病;使……成病态;担心;责备;困苦;疲劳。

8. 察:细看;看清楚;详审;明察;考察和推举;精明。

9. 朝:朝见;拜访;朝廷;朝代;对,向;早晨。

10. 曾:曾经;竟,竟然;通“增”,增加。

11. 乘:驾,坐。

12. 从:跟随;依顺;从事;依傍;使……跟从;随从的人;指堂房亲属;通“纵”,合纵的盟约。

13. 当:遮挡;对等;占据;应当;掌管;判决;表处所;表时间;表必然;表未来的时间;通“倘”,表假设。

14. 道:道路;途径;道义。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 河。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 势。
(2)量词,辆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3)数词,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殽之战》)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 的秦王朝。
②披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治平篇》)
——高祖曾祖的时代,空闲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开垦出来。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 (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 遭受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1、文言实词:竟(jìng)<动词>①完毕、结束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从头到尾例: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滑稽列传》专以射为戏,竟死。

《李将军列传》P54<形容词>整、终例: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副词>①终于、最终例: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原列传》P73②竟然、居然例: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屈原列传》P73及索,儿竟无声。

(《赵世家》)P120<连词>假如例: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指南录后序》2、文言实词“卒”zú <名词> 士兵例: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动词> 死,终例:初,鲁肃闻刘表卒<副词> 终于,最终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P84Cù通“猝”,突然例: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刺客列传》P1043、文言实词“数”<名词> shù命运、定数例: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腾王阁序》<动词>shǔ责备、列举罪状例:(文天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副词> shuò多次、屡次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文言实词:诚<副词> ①实在,确实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蔺列传》②果真,如果确实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三国志·赤壁之战》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5、文言实词:属shǔ <动词>隶属、归属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名词>类、辈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zhǔ <动词> ①连接、连续例: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②写作、撰著例: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③跟随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④通“嘱”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6、文言实词“坐”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4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5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6坐法去官(触犯,违犯)7、文言实词“就”<动词>接近,靠近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登上例: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魏公子列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刺客列传》就职,赴任例: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成就,成功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副词>即,便例: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聊斋·促织》8、文言实词“被”<动词>覆盖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蒙受,遭受例: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刺客列传》禹,汤被之矣。

《论语》(传说夏禹时曾遭九年水灾,商汤时曾遭七年旱灾。

)<介词>表被动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Pī<动词>通“披”,穿,披着。

例: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

《汉书·高帝纪》通“披”,散开。

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9、文言实词“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魏公子列传》(名词,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名词,文词,文学)3、(曹操)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名词,托词,借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动词,推辞,拒绝)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动词,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名词,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动词,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蔺列传》(动词,辞谢,婉言道歉)10、文言实词“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动词,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动词,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动词,依傍,紧靠着)5弟走从军阿姨死(动词,参与)6从此道至吾军(介词,由,自)7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活版》(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

) 8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短语】▲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从事,官职名)▲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从事,官职名)▲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11、文言实词“幸”<形容词>幸运;例:则吾斯役之不幸, 未弱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可(您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动词>宠爱,宠幸;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鸿门宴》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蔺列传》帝王到某所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副词>侥幸;例: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童区(ōu)寄传》幸亏,幸而;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蔺列传》表示敬意,即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12、文言实词“悉”1赵王悉召群臣议;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副词,都,全)2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形容词,周全,详尽)【注】成语:至纤至悉纤:细;悉:周全。

形容极其细致周全。

3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诸葛亮传》(动词,知道)4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史记·张仪列传》(动词,尽其所有)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动词,详尽地叙述)13、文言实词“属”shǔ<动词>隶属,归属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掌管例: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名词>下属【属吏】:下属官吏。

例:遂于庙,致属吏,皆受宪。

《管子》(译:到达都邑的当天,就在祖庙里召集所属官吏,同来领受法令。

)类,辈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zhǔ <动词>连接,连续例: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撰著例: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跟随例:项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通“瞩”,嘱咐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吏】交付给主管官吏例: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高祖本纪》14、文言实词“谢”1、①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②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

《后汉书·鲁恭传》(推辞,谢绝)2、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认错,谢罪)3、①乃令张良留谢。

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辞别)4、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告诉)6、及花之既谢。

(李渔《芙蕖》)(凋落)7、年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

(拒绝)15、文言实词“既”<动词>尽,完,终于例: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语未既,有老甿(老农民)笑于旁。

(《书褒城驿壁》)<副词>已经……以后例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既来之,则安之。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完全,都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赤壁赋》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屈原列传》后来,不久例: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促织》<连词>既然①将军既帝室之胄。

②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例:①将军既帝室之胄。

②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与“且”“又”等呼应,表示并列例①三军既惑且疑。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

②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16、文言实词“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7、文言实词“顾”1、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看,回头)2、顾野有麦场,场主集薪其中《聊斋志异·狼》(看)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探问,拜访)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顾惜,顾念)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顾虑)6、①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促织》(表轻微②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转折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只是,③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不过)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