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练习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练习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根据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不同,一般经经济学分为(B)A: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C: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D:消费经济学与企业经济学2、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学的是(B )A: 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的决策 D:民航公司是否降低飞机票价格的决策3、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B)A.资源配置问题B:资源利用问题 C:价格问题 D:资源循环问题知识点2:GDP与其相关概念(注意与GNP区别)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D)A、一定时期内一国中的所有交易B、一定时期内一国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定时期内一国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定时期内一国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5、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我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6、“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7、以下哪项不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同一类(B)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入E、工资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A)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2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9、公务员的工资属于(C)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10、以下因素均会影响GDP的测量,只有一个除外,该选项是(D)A、产品价值的变化B、对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价值的估计C、出口的增加D、对非市场商品价值的估计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以及间接税支付的总和,也可以表述为(C)A、总需求等于总供给B、总供给等于总产出C、总产出等于总收入A、总收入等于总需求12、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时,(C)项不能作为投资计入GDPA、某厂增加了1000台彩电的存货B、某厂新购置了一辆货运卡车C、某厂新建立了一条生产流水线D、某公司购买20万元政府债券13、一国的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但支付给国外的报酬除外,这种收入被称为(A)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潜在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生产净值14、在GDP统计中,负的总投资数字(D)A、不可能出现B、可能出现,若折旧足够大的话C、可能由于库存大幅度减少而引起D、将意味着经济中所生产的超过其消费的15、在GDP统计中,住房服务的价值(住房被其所有者占据)是(C)A、并未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并不认为是生产B、并未计入,因为这种房地产服务包括在住房本身的价值中C、并未计入,但却出现在NDP中D、采用对租金价值估算的方法计入GDP中16、在计算GDP的政府支出部分的规模时,正确的选项为(D)A、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B、计入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不计入用于劳务的支出C、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政府的全部转移支付D、计入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E、以上都不对17、以下属于流量的是(B)。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习题十二1.简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答: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答: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答: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民生产总值答: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最终产品答: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答: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总投资答:是一定时期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包括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净投资答: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的投资。

重置投资答:是用来重置资本设备或用于补偿资本消耗的投资。

存货投资答: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答: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

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净出口答: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后的余值。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国民生产净值答: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国民收入答: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答: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就得到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内容提示与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及核算恒等式和循环流程模型体现总供求恒等式或总收支恒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有:实际GDP、名义GDP及GDP折算系数;国民收入核算五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GDP和DPI是两个重要指标;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以及储蓄和投资恒等关系,可以用国民收入流量模型来体现恒等关系。

[练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 国民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单项选择题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 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

A. 收入与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4.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xx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DP中。

四、计算题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一银矿公司支付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xx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A买,其余消费者买。

假设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多少?计算GDP为多少?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 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 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B )。

A. 剔除金融转移;B. 计量GDP时使用增值法;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GD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 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 C )。

A. 1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

5. 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 实际GDP等于名义GDP;B. 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 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D. 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6.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 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 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B )。

A. $2000;B. $1500;C. $1000;D. $750。

9.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C. 国民生产净值D. 可支配收入总和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B.生产要素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4.下面哪种情况是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 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

案例1: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没有GDP 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风靡世界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曼昆认为,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

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

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

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

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

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

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选择题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更平缓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3、松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A. 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 不变D.难以确定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时()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水平下降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5、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A 工资提高B 需求C 技术进步 D价格提高6、在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7、在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8、总需求曲线是表明(A)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A、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B、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C、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D、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减少;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C、私人投资减少;D、消费支出的减少。

10、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B)。

A、向左平行移动;B、向右平行移动;C、不变;D、向右旋转。

11、当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的总供给曲线是:()。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长期总供给曲线;D、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

1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总供给增加,价格不会有变化。

13、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

A、资源大量闲置;B、资源已被充分利用,C、资源接近充分利用;D、总供给不会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4.重置投资5.流量与存量6.个人可支配收入7.名义GDP(或货币GDP)8.实际GDP9.支出法10.GDP折算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B.出售股票的收入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2.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入(PI)D.国民收入(NI)5.如果个人收入为960美元,个人所得税为100美元,消费等于70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60美元,个人储蓄为10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A.860美元B.800美元C.700美元D.760美元6.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B.超过,不变C.小于,不变D.超过,下降7.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消费总额B.资本C.社会财富D.投资8.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6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1.8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A.NNF为8.7亿美元B.GNP为8.7亿美元C.GNP为7.7亿美元D.NNP为7.7亿美元三、多选题1.GDP核算反映以下()交易。

A.购买一幢别人以前拥有的住房,支付给中介6%的中介费B.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C.与朋友打赌赢得不偿失100元D.大学生每月获得的生活补贴E.银行存款的利息2.下列项目中,()属于要素收入。

A.公务员的工资B.股息C.公司对福利院的捐款D.房屋所有者收取的房租E.购买公债应得的利息3.下列()项是正确的。

A.NNP一直接税=NIB.NNP+资本消耗=GNP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D.PI=DP1+个人所得税E.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4.煤炭具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A.用于做饭B.餐馆用于做饭C.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作为化工原料E.用于取暖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B.建造一批商品房C.企业购买一辆轿车D.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E.家庭购买公司债券1.如果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2.住宅建筑支出是被看作耐用消费品消费支出而不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3.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4.无论是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还是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都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

()5.无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6.用价值增加法来统计生产产品的价值时,实际上存在着重复计算的问题。

()五、问答题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出口是被看作支出还是收入?2.试说明在计算GDP或GNP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如果价格上升,人们从出售物品中得到的收入增加了。

但是,实际GDP增长不考虑这种好处。

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喜欢把实际GDP作为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4.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中是否进行了中间产品的核算?5.试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6.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7.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之内?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9.“GNP=C+I+G+(X-M)”的内涵。

10.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六、计算题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 30试求:(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2.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1998年的名义GDP;(2)1999年的名义GDP(3)若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若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

”这句话对否?3.1976年国民收入的资料如下(单位:亿美元):租金收入 23.3 资本消费津贴179.0雇员报酬1036.3 个人消费支出1094.0个人所得税196.9 企业间接税150.5社会保险金123.8 企业转移支付8.1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184.7 统计误差5.5私人国内总投资243.3 出口商品与劳务162.9企业存货调整一14.1 津贴减政府企业盈余0.8政府采购361.4 个人的利息收入 130.3政府对个人或企业支付的利息39.3 政府所得利息22.4消费者对企业支付的利息25.0 资本消费调整一14.7进口商品与劳务155.1 净利息88.4未分配利润56.4 业主收入 88.0个人支出1119.9 公司利润税64.7公司的税前利润156.9 个人储蓄65.9采用支出和收入法分别计算:(1)NP (2)NNP (3)NI (4)PI(5)DPI4.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

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试问:(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3)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5.若某国的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进出口净额、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各为多少?参考答案二、1.D 2.B 3.C 4.C 5.A 6.A 7.D 8.B三、1.AB 2.ABD 3.BCD 4.AE 5.ABCD四、1.× 2.× 3.× 4.× 5.√ 6.×五、5.试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答: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又称为部门法,是通过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支出法也称为使用法。

产品的最终使用去向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等四个方面,因此,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就是计算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个方面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个人用于建筑住宅的支出。

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机器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

这里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品的折旧。

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计人。

X—M为净出口,净出口=出口一进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但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两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

的要素收入。

工资中还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未分配利润、红利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非企业业主收入即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也属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范畴。

另外,实际操作中常有误差,因而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6.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名义GDP(Nominal 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Real 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GDP指标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势必包含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由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

一般我们用GDP折算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进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

GDP折算指数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的幅度。

10.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答:(1)四部门指私人、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

四部门中,因为有了对外贸易,所以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总需求)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Y=C+ I +G+X(2)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M,这里,C+S+T的意义和三部门经济中的意义一样,M则代表本国的进口。

(3)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I+G+X=Y=C+S+T+ M,公式两边消去C,得到:I+G+X=S+T+ M这一等式,也可以看成是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因为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以下式子:I=S+(T一G)+(M—X)。

在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则可代表进出口。

这样,I=S+(T—G)+(M—X)这个公式就代表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六、1.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NP=C+I+G+(X—M)中可知,X—M=GNP—C—I—G,因此净出口X—M=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原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给出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的相关数据,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DI=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DI—C=3310—3000=310(亿美元)(4)DI=C+S=3000+810=3810(5)(I-S)=(T-G)+(M-X)800-S=30-(X-M)=30-40, S=840-30=8105. 解:(1)NDP=GDP-折旧=8800-858=7942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2)X-M=GDP-(C+I+G)=8800-(5800+1150+1500)=350(3) DI=C+S=5800+1456=7256(4)(I-S)=(T-G)+(M-X), 1150-S=44-(X-M)=44-350 S=1150-44+350=1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