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外部效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n 如:国防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公共产品的分类
表2-2 物品的分类
类型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竞争性
①纯公共产品, 如路灯 ②共有资源,如海洋中的鱼
排他性
③自然垄断(俱乐部产 ④私人产品, 如食物 品),如有线电视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具有局部非竞争性和局部的非排他性
部门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Q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价

•SS 社会供给
P
•PS 部门供给 •P
•P1
•SD 社会需求
•O
•Q
•Q1
•生产量 Q
•图2-2 外部不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n 外部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l 外部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单个企业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导致该企业产出太 少,资源投入不足。而社会其他企业产出过多, 资源配置状况不是最优,出现低效率现象。( 图 2-3)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 二章
2020/12/18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第1节 外部性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外部性的内部化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n 外部性的概念
l 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外部效应 ,源 于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 提出来的“外部经济” 的概念。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l 产品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n 排他技性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产品的性质。 如: 灯塔是公共产品, 但如果灯塔收到信号后才能发光, 就变成了私人产品。

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

今天,你吃地沟油了吗?
这张图是一位消费 者为了不让自己吃 过的火锅成为不法 商贩的地沟油,向 吃过的火锅里倒墨 汁。消费者已经对 整个行业产生质疑, 可见地沟油这种行 为产生了负外部效 应。
案例分析
违规商家的 食品不符合 安全食用的 标准或者是 其质量低下
消费者购买 食用后产生 一定负面影 响
信任度降低, 避免或减少该 产品的消费
3
4
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就是把外部边际效益加 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中,从而使物品或劳务的价 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外部效应的 内在化过程正是通过私人部门自身与政府部门 共同完成的
5
从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着手调整某种物品或服务的 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 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的这个过程又称为矫正外 部效应
• 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也曾 说过:“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 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没有在价 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 溢出效应说明市场机制相对于交易主体有非效率的一 面。在经济活动中,一个人的行为或某些资源的使用 影响到另外一些人的利益或福祉,但他们之间却没有 使用某种交换手段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市场 经济中潜在的不公平现象,有些领域如果放任该现象 不管还会对市场健康运行造成极大干扰。
针对地沟油事件
政府的鼓励及补助、 企业合并、公民的参 与、社会制裁以 及道德的监督
直接 管制
法律法规
安全监管体系
针对塑料袋事件: ——“限塑令”
由于塑料袋具有负外部效应,在治理塑料袋污染 方面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目前,我国塑料袋的 过度供给问题已非常严重,要解决塑料袋所造成 的环境问题必须运用关于外部效应问题的经济 学原理,发挥政府的作用,应用经济杠杆达到控制 塑料袋用量的目的。 2008 年6 月1 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 售、使用厚度小于0. 025 mm 的塑料购物袋, 这一法令被称为“限塑令”。法令的颁布将对 塑料袋的使用量产生较大的控制作用,这正是外 部效应内在化的具体体现。它为解决塑料袋污 染问题的提供了有效途径。

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理论-PPT

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理论-PPT

四、外部性的纠正
2. 产权界定
•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外部性问题从根本 上说是产权界定不明或不当引起的,只 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交易的哪一 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 将外部性内在化,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 托最优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Coase Theorem)。
• 条件限制:第一,要求产权容易界定。 第二,要求外部性影响的方面较少。
四、外部性的纠正
• 科斯的主要著作:
1.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 (November 1937): 386405
2. Payola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October 1950)
种合约安排。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杨小凯
(1948年-2004年),澳大利 亚华人经济学家,最突出的贡 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 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专业 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 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 分析》。曾被两次提名诺贝尔 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①在交易费用为零 的情况下,不同的 产权安排都能导致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 最优。既然交易费 用为零,就不存在 外部性。如果存在 外部性也只是想像 中的初始状态,由 于自愿协商会马上
②有了交易费用概 念就不需要外部性 概念,传统的外部 性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是交易 费用问题,即节省 界定产权的外生交 易费用与节省产权 界定不清引起的内 生交易费用之间的 两难冲突问题。
• 道德约束也是纠正外部性作用的方式之一。道德规范。 • 但由于道德约束只是依靠道德的力量而没有固定的标准, 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 外部效应解读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 外部效应解读

10:05:50
• 需求曲线是个人边际收 益曲线(MPB),供给 曲线是社会边际成本曲 线(MSC)。U点是市 场上的均衡点。 • 但由于存在着外部性, 社会边际效益曲线为 MSB=MPB+MEB,使 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条件 是MSB=MSC,帕累托 最优的点应该为V点。 • 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 况下,该物品或服务的 生产和销售趋向于不足。
10:05:50
• 3、正与负的外部效应 • 正的外部效应(外部经济) • 负的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外部性的体现?
10:05:50
二、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 外部效应会使资源配置无效率。 • 正的外部效应→供给不足 • 负的外部效应→供给过量
10:05:50
• 1、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10:05:50
一、外部效应的概念及表现
• 1、外部效应的概念 • 某些企业或居民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企 业或居民,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 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的现象,换而言 之,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 成本或效益。
10:05:50
事例:黄海小黄鱼
• 生长在黄海和东 海之间的小黄鱼 以其肉嫩味美而 闻名于世。
10:05:50
• 从2007年开始,消失30年的小黄鱼鱼汛,重新出 现,此后逐年初呈旺发之势。 2008年1月6日8时, 面对满舱金灿灿的小黄鱼,石浦延昌渔业队码头 上周昌根老大眉开眼笑。周老大笑着说:“一网 打上35万元小黄鱼,这样的好渔汛已经多年没有 碰到过了。”
10:05:50
外部效应的类型
10:05:50
• 1.市场机制论认为,外部效应的产生源于市场机制自身。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私有财产权极大地刺激人们为自身利 益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在私人经济活动中,厂商和消费 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往往只考虑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 际收益,不会主动地站在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的 高度作出经济决策,或者在技术上无法将生产和消费过程 中产生的副作用纳入到成本或收益之中。于是,当私人边 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负外部效应; 当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正外 部效应。

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
第二章
外部效 应
本章逻辑
外部效应的含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
市场失灵的体现:正外部效应和负的 外部效应都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因此,要进行外部性的矫正
2.1 外部效应的内涵
2.1.1 外部效应的含义及类型 根据萨缪尔森( 1992 )的定义,外部经济效 果或外溢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 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 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P14:公式 没有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至今,秀州区内已经有50多家企业购买了排污权, 合同成交金额到达了700万元。 思考: 排污权交易是否也是矫正外部性的一种手段? 其依据是什么? 请了解科斯定理的相关内容。

科斯定理与外部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研 究对外部性与产权界定关系 问题的理解作出了开创性贡 献,他的思想中心内容为概 括为科斯定理。
P
S S’(税后)
S
D

税收额度T=MEC
Q2
Q1
Q
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效应内在化
P、效益、 成本

财政补贴额 度为 W=MEB
U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 外,还有哪些方法 可以矫正外部性呢?
S V
D`
D
Q
案例讨论:排污权也能买卖?
2002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秀州区环保分局 和区物价局共同制定了《秀州区水污染物排 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管理试行办 法》。 这是浙江省内首次改变超标排污后再交罚款 的“末端治理”状况,率先推出排污权有偿 使用和交易制度。
但当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时候,产权的界 定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吗?
交易成本(交易费用)

第2章_外部效应

第2章_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 负的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益 外部成本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矫正性的税收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外部效应? 2. 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
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3. 矫正性的税收和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
是怎样的?
外部效应概念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3 外部效应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
价格、效益和 成本(元)
45 30 R 25
10 Y O
Z
S=MSC
V
W
X
D'=MPB+W=MSB
D=MPB 10 12
疫苗接种量 (万人次)
图2-7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3 外部效应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价格、效益和 成本(元)
MPB+MEB=MSB
30
FB
A
25
20
S=MSC
S'=MSC'
D C MPB
疫苗接种量
O
(万人次)
10 12 16
20
图2-5 正的外部效应:外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例子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课件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课件

竞争地位分析-战略集团分析
❖ - 目的:发现近处和远处竞争者、竞争方式、 可利用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
❖ - 细分变量:战略性(价格/质量,地区,纵向一 体化程度,产品线的宽度,渠道),不相关,可从 多个角度分析;
❖ - 移动障碍: 阻止公司改变战略集团的因素, 其基础为稀缺资源与能力
❖ - 战略空间: 战略地图上的不同区域
第二章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2.4 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战略集团
2.4.1 战略集团
› 战略集团的概念:指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
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 战略集团图 2.4.2 战略集团间的竞争
• 战略集团间的市场相互牵连程度 • 战略集团数量以及它们的相对规模 • 战略集团建立的产品差别化 • 各集团战略的差异
❖ 经济的(E):经济周期;GNP趋势;利率;货币供给;通货膨 胀;失业率;可支配收入;能源状况;要素成本等.
❖ 社会文化的(S):人口统计(年龄、家庭、收入分配;地 理分布,教育);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工作和休闲的态度.
❖ 技术的(T):政府对研究的投入;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 技术传播速度;折旧和报废速度等.
❖ 衡量上述因素的指标: 平均职工收入、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支出模 式、国民生产总值、利率、通货供应、政府 支出总额
关于产业集群
❖ 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 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话供应商、 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 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工会等)的经济积 聚现象
实用技术:环境分析技术
❖ 趋势外推(短期预测) ❖ 头脑风暴 ❖ 统计模型(回归分析、经济计量模型) ❖ 趋势-影响分析(Trend-Impact Analysis) ❖ 专家意见法/德尔斐法 ❖ 模拟(竞争模拟等) ❖ 信号监测法

第2章 公共经济学

第2章 公共经济学

2.1 外部性的发展进程
▪ 2.1.2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 1. 马歇尔“外部经济”概念的拓展
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扬指出了马歇尔外 部经济思想的局限性,阐述了动态外部经济的观 点。扬认为马歇尔将规模经济源泉归结为外部经 济的自然增长,即产业内一厂商规模的扩大取决 于该产业的发展。扬提出动态外部经济的观点, 在具有外部经济的领域中,存在着“新产品出 现——新产业诞生——新外部经济——另一代新 产品出现——另一代新产业诞生——规模经济” 自发的报酬递增循环现象。
▪ 边际社会收益(MS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品或劳务的生产量,整个社会所获得的增量收益。
2.2 外部性理论的相关概念
▪ 2.2.1 外部性的效用函数与外部性存 在的条件
▪ 假设一: 当边际外部成本MEC=0,边际外部收益
MER=0时, MPC=MSC,即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
本; MPR=MSR,即边际私人受益=边际社会收
这种报酬递增循环现象,是“市场规模——劳动 分工——报酬递增”迂回生产机制作用的结果, 降低了生产的单位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 大了市场规模。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收益递 增与长期增长》一文中发展了马歇尔外部经济思 想中的知识外溢效应,构建了竞争性动态均衡模 型。罗默构建的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把技术进 步看作是经济的内生变量和知识积累的结果,运 用知识外溢效应解释了报酬递增现象。
▪ 边际社会成本(MS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品或劳务的生产量,整个社会所必须支付的追加 成本。
▪ 边际私人收益(MP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品或劳务的生产量,厂商所获得增量收益;
▪ 边际外部收益(ME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品或劳务的生产量,厂商之外的其他居民和厂商 获得的增量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成交 均衡数量 的数量
数量
价格变化对总剩余的影响(2)
价格
当价格低于高于均衡价 格时,引起总剩余减少, 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消费者剩余
均衡价格
价格下降或 政府的最高限价
供小于求
生产者 剩余
能够成交 均衡数量 的数量
数量
二、外部效应的定义及其分类
• 外部效应或者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 观者福利无偿的影响。有利的影响称为正 外部性,或者外部经济。相反,称为负外 部性或者外部不经济。
• 也可以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 济交易成本或收益。
• 分类(P21页)
负外部性
负的外部性(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 值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 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正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效益)——指给交易 双方之外的 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放映的 经济效益。
三、外部性问题和政府的矫正措施
外部性的低效率
私人成本和收益不相等,所以在存在正的外部性的时候不 能得到足够的供给,但存在负的外部性的时候,出现过 度供给。
1. 生产铝形成的外部性问题及其矫正 2. 教育形成的外部性问题及其矫正
铝的价格
铝市场
污染成本 pollution
最适合点
均衡
社会成本
供给 (私人成本)
总剩余
价格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消费者剩余 均衡价格
生产者剩余
均衡数量
结论
市场均衡时,总剩余最大 市场资源配置有效率
数量
价格变化对总剩余的影响(1)
价格
消费者剩余
价格上涨或政 府的最低限价
均衡价格
生产者 剩余
供大于求
当价格高于高于均衡价格时, 引起总剩余减少,市场资源 配置无效率
上一节课内容回顾
1. 市场经济的宗旨是:自由、道德、法律、公平 2.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 3.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存在失灵情况:
外部性、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4. 政府经济行为包括:
① 资源配置(解决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② 调节收入分配 ③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字画价格
$100
80 70
l 50 总剩余
($40)
(b) Price = $70
’张三的消费者剩余 ’李四的消费者剩余
($10)
Demand
0
1
2
3
4
字画数量
价格对消费者剩余影响
价格
低价格增加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
P1
剩余
原来消费者 增加的消费者剩余 新消费者的
消费者剩余 P2
Q1
Q2
数量
卖者的福利
• 庇古税:用于纠正负的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为了纪念最早提出这种税收方法的经济 学家 Arthur Pigou, 1877-1959)
外部性的纠正
1.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 界定产权 • 合并(一体化、内部化) • 社会道德
外部性的纠正
2.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1)征税和罚款
• 庇古税: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税收。
– 根据产量
P
– 按外部成本
外 部
• 罚款
边 际


S’=MSC S=MPC
D
外部性的纠正
2.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2)补贴:存在正的外部效应
• 生产者补贴:SS—SS-T • 消费者补贴:dd—DD
P
DD
dd
E0
SS SS-T
E1E20Q Nhomakorabea Q0 Q2
Q
外部性的纠正
2.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需求 (私人价值)
0
QOPTIMUM QMARKET
铝的数量
教育价格
教育与社会最适
供给 (私人成本)
需求 (私人价值)
社会 价值
0
QMARKET QOPTIMUM
数量
两个基本概念
• 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机制,使人们 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每扔一公斤 垃圾就收5元,随地吐痰罚款5元,政府助学金)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实际支付的量
表1
四个可能购买者的支付意愿
买者 张三 李四 王五 钱一
支付意愿($) 10000 8000 7000 5000
需求表
价格
买者
需求量
$10000以上

0
$ 800010000
张三
1
$7000-8000
张三、李四
2
$5000-7000 张三、李四、王五
3
$5000以下
3. 政府可以通过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税收、 补贴),使社会福利重新实现最大化。
案例讨论
浙江北部某县是我国著名的蓄电池生产基地,100余家生产 厂家分布在全县各地,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
第二章 外部效应
主要内容
一. 市场经济效率的证明 二. 外部效应的定义及其分类 三. 外部性问题和政府的矫正措施
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证明
1. 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2. 完全竞争市场:
均衡价格=私人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效益 P = MPB = MSB
张三、李四、王五、钱 一
4
字画价格 $100 80 70
50
需求曲线
’张三支付意愿 l ’李四支付意愿 ’王五支付意愿 ’钱一支付意愿
需求
0
1
2
3
4
字画数量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字画价格
$100 80 70 50
(a) Price = $80 张三的消费者剩余
Demand
0
1
2
3
4
字画数量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3)公共管制 对生产者的行为进行限制。如使用某种规定的汽油,规定排
污量、生产量。 缺点: • 信息不对称 • 不适应环境变化 • 企业缺乏减少污染的激励,而且限制竞争。
本章小节
1. 完全竞争市场,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 者实现福利最大化。
2. 外部效应使得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或者 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从而导致社会总 福利不能实现最大化。
3. 完全竞争市场,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 者实现福利最大化
买者的福利
• 消费者自己是从购买的物品中得到多少收益的最 好判断者。
•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 他们实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 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
•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
衡量卖者得到的利益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
价格
高价格增加了生产者剩余
P2
原来生产者 增加的生产者剩余
新生产者的 生产者剩余
P1 生产者 剩余
Q1
Q2
数量
市场均衡时的福利状况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买者的实际支付
衡量买者得到的利益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
衡量卖者得到的利益 总福利 =买者得到的利益+卖者得到的利益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