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网课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网课总结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以及误码性能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总结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方法及心得体会、实践项目经验和提升自己方面的思考等。
二、课程内容回顾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模型,包括信息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和目的地。
清楚了解信号的基本特性、频域和时域分析。
2. 传输介质:学习了传输介质的性质以及常见的传输介质,如导线、光纤等。
重点了解了传输介质的信号传输特性和带宽。
3. 基带信号传输:学习了基带信号的特点、基带信号的带宽和编码技术。
了解了常见的线路编码方法,如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码等。
4. 带通信号传输:学习了带通信号的特点,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调制技术。
对常见的调制技术,如ASK、FSK和PSK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5. 信道编码技术:学习了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如重复编码、哈弗曼编码和卷积码等。
了解了信道编码能够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
6. 误码性能:学习了信道误码性能的评估方法,包括比特误码率和帧误码率等。
了解了误码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了计算误码性能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及心得体会1. 注重理论学习: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解和运用。
2. 提前预习复习:在每节课之前提前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重点。
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和思路。
3. 多做习题:通过多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一些计算题和应用题。
可以通过习题的做题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学会总结归纳: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这样可以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方便之后的复习。
5. 进行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的进行,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信原理 知识点 总结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信号传输可以通过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介质进行。
在信号传输中,需要考虑信道的带宽、信号的功率与频率等因素,以确保信息的传输质量。
1.1 信道带宽信道带宽是指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
对于有限带宽的信道,信号的频率必须控制在信道可通过的频率范围内,以避免频率分量丢失。
通常情况下,信道带宽越宽,传输的信息量就越大。
1.2 信号功率信号功率是指信号的能量大小。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功率要足够大才能克服传输介质的阻力,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而过大的功率会引起干扰,影响其他信道的正常传输。
1.3 信号频率信号频率是指信号的周期性变化,它是信号传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信号的频率决定了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性,对信号的编码、调制和解调等过程都有影响。
二、编码调制编码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在通信中,对于数字信号,需要通过编码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再通过调制的方式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而对于模拟信号,则可以直接进行调制。
编码调制的过程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编码、调制器的调制和解调器的解调等步骤。
2.1 数字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和效率等因素,以确保信号在编码后能够准确地表示原始信息。
2.2 调制器的调制调制器是将编码后的信号,通过改变其幅度、频率或相位等特性,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装置。
调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调幅调制、调频调制和调相调制等,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传输介质和传输要求。
2.3 解调器的解调解调器是接收端用来将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装置。
解调器必须能够准确地将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等特性恢复,以保证信息的传输质量。
三、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物理媒介,包括导线、光纤和空气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着不同的特性,对信号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影响。
有关通信原理心得体会(通用9篇)

有关通信原理心得体会(通用9篇)通信原理心得体会篇1众所周知,《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计算机、自控和信息处理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所以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同学在本学期除了平时要上每周2次,每次2节的通信原理理论课程外,还要上每周1次持续3个小时的实验课来帮助我们理解通信原理课的知识,使同学们掌握和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做本学期的实验前,我以为跟以往的电子类实验差不多,以验证为主,不会很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课上按照要求做完实验,然后课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下次课上一交,就OK了。
直到做完本学期所有的通信原理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因为自主设计占了很大一部分,需要查找资料和跟不断跟同学讨论问题来解决难点,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获益良多.首先,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很可能会听不懂,这将使我们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课上完成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做BPSK自行设计的实验,你要清楚BPSK系统的传输特性以及输入输出序列的原理,如果我们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探索讨论,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
同时,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钻空子,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最好能理解明白。
在完成实验后,还要进行一定的复习和思考。
只有这样,你的才会印象深刻,记得牢固。
否则,过后不久,也许是半个学期,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很糟糕的一种情况。
在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通信原理实验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探索的兴趣。
通过完成本学期的通信原理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通信知识,加深了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加强了动手的能力,与理论课完成了很好的互补。
更重要的是,在做实验的过程,我们收获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角度以及方法, 提高了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让我受益匪浅,对以后的学习更加有信心。
通信原理重点知识总结

通信原理重点知识总结通信原理是指研究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涉及到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通信原理的重点知识总结。
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主要由发送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三部分组成。
发送端负责将信息转换为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原始信息。
2.信号的表示和传输信号是一种物理量,用于携带信息。
常见的信号表示方式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可以用连续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只能取一些特定的值。
3.常见的调制方式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AM调制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幅度来携带信息,FM调制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PM调制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
4.噪声和信噪比在通信中,噪声是指无用信号,会干扰和损坏传输的信号。
信噪比是衡量信号质量的重要指标,表示有用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值。
信噪比越大,表示信号质量越好。
5.信道编码和解码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通信系统通常会使用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
信道编码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生成冗余信息;信道解码是在接收端利用冗余信息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误码进行纠正。
6.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在同一个传输介质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
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有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
TDM将不同的信号按照时间划分,依次传输;FDM将不同的信号按照频率划分,同时传输。
7.载波通信原理在无线通信中,载波是指没有传输信息的电磁波。
载波通信利用调制技术将信息转换为载波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发生变化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
接收端利用解调技术将信号解调为原始信息。
8.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指通过数字信号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高、信息处理方便等优点。
常见的数字通信系统有以太网、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等。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三篇)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____年是我在大学学习通信原理的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了新的提高。
在这里,我将就我在学习通信原理中所取得的收获、困惑以及未来的学习计划进行总结和展望。
首先,在____年的通信原理学习中,我加深了对通信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是一门关于通信系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了信号分析、模拟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通过上课、课后阅读相关教材和做习题,我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未在教材中展示的东西。
我们利用软件仿真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可以观察到信号的特性,以及各个环节的影响。
例如,在模拟调制与解调的实验中,我通过仿真实验观察到了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以及噪声的影响,这对我深入理解模拟调制与解调的原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____年还让我了解到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成为了热门话题。
我了解到了5G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物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对于这些最新进展,我深感兴趣,并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深入研究。
在学习通信原理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首先,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些概念和数学推导变得更为抽象和复杂,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寻求帮助,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互相促进学习。
此外,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也让我感到困惑。
在仿真实验中,我发现设置参数时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成为了一项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且在实践中多次尝试,不断调整参数来寻找最优解。
对未来的学习,我有一些计划和展望。
首先,我希望能够深入研究通信原理的相关领域,例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
在校外课余时间,我会阅读更多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提升自己在通信领域的知识储备。
通信原理之课程总结_OK

香农公式
7/22/2021
4
Chapter 5
7/22/2021
5
5、模拟调制系统:
Analog Modulation System 调幅(AM)信号
带宽: 平均功率 :
AM调制器模型
7/22/2021
6
5、模拟调制系统:
Analog Modulation System
双边带(DSB)信号
单边带(SSB)信号:
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AMI码 HDB3码 双相码 差分双相码 CMI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编码规则是:“1” 码交替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0”码固定 地
6、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s
16
Chapter 7
7/22/2021
17
7、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Digital Bandpass Transmission System
一、数字载波键控概念: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 通过开关键控载波,从而实现数字调制。 二、掌握ASK、FSK、PSK调制解调原理,已调信号表 示,频谱带宽;解调系统抗噪性能分析、性能比较;
原理: ASK: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振幅
1 — 载波振幅有(接通) 又称OOK(on-off keying 通断键控), 2ASK中使用最多最简单的方式
0 — 载波振幅无(断开) FSK: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的不同频率 1→f1, 0→f2 PSK:载波(绝对)相位随调制信号1或0改变,一般使用相位0°和180°表示
生成SSB的相移法的原理:利用
相移网络,使DSB信号的上下边
带的相位符号相反,以便在合成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看到好厚的书、一大堆的数学推导公式就慌了。刚开始听课时,涉及到很多信号与线性系统、工程数学里的知识,老师讲课时,我们一脸茫然。后来通过下来复习前期课程,将以前知识重新拾起,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引导我们回顾,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通信原理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2、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2024年度学习了通信原理课程,并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通信原理是一门涉及传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学科,是通信工程学习的基础。
在课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通信系统的组成,信号传输与信道传输,调制与解调技术,以及编码与解码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学到了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由发送器、传输介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发送器将信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传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在学习中,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的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等,并学习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其次,我学习了信号传输与信道传输的原理。
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编码为物理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传送给接收端。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原理,掌握了频域和时域表示方法,以及常用的调制技术,如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信道传输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信道引起的损失和干扰。
我们学习了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如纠错编码和调制编码,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调制与解调技术也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内容。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调制和解调技术,如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了解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实践,我对调制与解调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中。
最后,我还学习了编码与解码技术。
编码是把信息转换为编码信号的过程,而解码则是将编码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的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编码和解码技术,如香农编码和海明编码,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效果。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尤其在信道受到干扰和噪声的情况下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
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
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
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
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
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
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
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
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
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
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
4、数学工具的应用。
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
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
老师讲课很
有经验,非常有特点。
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
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
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
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
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信原理》有极强的理论性,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
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
虽然课程学习已经结束,但是在学习本课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