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通信原理总结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学习总结

通信原理学习总结

通信原理学习总结通信原理是现代信息通信领域的基础课程,它涉及到了关键的概念、原理和技术,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和设计方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我对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学到的重要内容,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通信原理中我学到了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数字信号是通过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而得到的离散数值序列。

学习中,我了解了数字信号的采样率、量化精度和编码方式对信号质量的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采样率和量化精度可以平衡信号质量和系统资源的消耗。

此外,我还学习了常见的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如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

其次,我学习了模拟调制技术。

模拟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

学习中,我了解了常见的模拟调制方法,如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每种调制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在学习中我通过数学推导和实际仿真分析了这些调制方法的原理和性能。

另外,我还学习了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调制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的一种方式,它实现了数字通信的基础。

学习中,我了解了常用的数字调制方法,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编码调制(PCM)。

数字调制可以通过灵活选择参数来实现多样化的传输需求,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此外,我还学习了调制解调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调制解调器是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解调还原为原始数据。

在学习中,我了解了调制解调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解调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对于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参数分析,我也学到了一些重要的知识。

学习中,我了解了误码率、信噪比、带宽利用率等重要指标,以及它们与通信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信原理期末网课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网课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网课总结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以及误码性能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总结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方法及心得体会、实践项目经验和提升自己方面的思考等。

二、课程内容回顾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模型,包括信息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和目的地。

清楚了解信号的基本特性、频域和时域分析。

2. 传输介质:学习了传输介质的性质以及常见的传输介质,如导线、光纤等。

重点了解了传输介质的信号传输特性和带宽。

3. 基带信号传输:学习了基带信号的特点、基带信号的带宽和编码技术。

了解了常见的线路编码方法,如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码等。

4. 带通信号传输:学习了带通信号的特点,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调制技术。

对常见的调制技术,如ASK、FSK和PSK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5. 信道编码技术:学习了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如重复编码、哈弗曼编码和卷积码等。

了解了信道编码能够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

6. 误码性能:学习了信道误码性能的评估方法,包括比特误码率和帧误码率等。

了解了误码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了计算误码性能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及心得体会1. 注重理论学习: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解和运用。

2. 提前预习复习:在每节课之前提前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重点。

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和思路。

3. 多做习题:通过多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一些计算题和应用题。

可以通过习题的做题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学会总结归纳: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这样可以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方便之后的复习。

5. 进行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的进行,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三篇)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三篇)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____年是我在大学学习通信原理的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了新的提高。

在这里,我将就我在学习通信原理中所取得的收获、困惑以及未来的学习计划进行总结和展望。

首先,在____年的通信原理学习中,我加深了对通信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是一门关于通信系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了信号分析、模拟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通过上课、课后阅读相关教材和做习题,我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未在教材中展示的东西。

我们利用软件仿真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可以观察到信号的特性,以及各个环节的影响。

例如,在模拟调制与解调的实验中,我通过仿真实验观察到了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以及噪声的影响,这对我深入理解模拟调制与解调的原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____年还让我了解到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成为了热门话题。

我了解到了5G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物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对于这些最新进展,我深感兴趣,并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深入研究。

在学习通信原理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首先,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些概念和数学推导变得更为抽象和复杂,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寻求帮助,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互相促进学习。

此外,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也让我感到困惑。

在仿真实验中,我发现设置参数时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成为了一项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且在实践中多次尝试,不断调整参数来寻找最优解。

对未来的学习,我有一些计划和展望。

首先,我希望能够深入研究通信原理的相关领域,例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

在校外课余时间,我会阅读更多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提升自己在通信领域的知识储备。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范文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范文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范文2024年是我在大学学习通信原理的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还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我对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的总结。

首先,在通信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学习、实验操作以及实践应用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我了解到通信原理是研究信息如何在发送端经过传输媒介传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熟悉了常见的调制技术,了解了传输媒介的特性以及信道传输过程中常见的噪声问题等。

其次,在实验操作方面,我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了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使用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进一步了解了信号的特性和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信道带宽、信噪比等。

此外,在通信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一些实践应用项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参与了一个小组项目,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实现了对远程信息的传输和接收。

在这个项目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通信原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年的通信原理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在通信原理学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虽然我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项目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次,我还发现自己在数学基础方面的不足,这在通信原理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基础,而我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这给我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认识到提高数学基础是今后学习的重点,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通信
原理知识点总结)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1章绪论
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

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

如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
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第1页下一页。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2024年度学习了通信原理课程,并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通信原理是一门涉及传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学科,是通信工程学习的基础。

在课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通信系统的组成,信号传输与信道传输,调制与解调技术,以及编码与解码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学到了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由发送器、传输介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发送器将信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传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在学习中,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的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等,并学习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其次,我学习了信号传输与信道传输的原理。

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编码为物理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传送给接收端。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原理,掌握了频域和时域表示方法,以及常用的调制技术,如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信道传输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信道引起的损失和干扰。

我们学习了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如纠错编码和调制编码,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调制与解调技术也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内容。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调制和解调技术,如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了解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实践,我对调制与解调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中。

最后,我还学习了编码与解码技术。

编码是把信息转换为编码信号的过程,而解码则是将编码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的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编码和解码技术,如香农编码和海明编码,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效果。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尤其在信道受到干扰和噪声的情况下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通信原理总结与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总结与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总结与心得体会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在通信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通信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范围,同时也对通信原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通信原理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首先,通信原理是物理学和工程学的交叉领域。

在通信原理的学习中,我了解到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或其他媒介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而通信原理则是研究如何在传输信息时,能够充分利用信道资源,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通信原理主要涉及到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以及传输介质选择、信道建模、误码率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通信原理的核心是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通信的目的是将源信息经过信道传输到目的地,并在目的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码,使得目的地能够正确理解源信息。

在通信原理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信号的传输、传输介质的特性、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技术、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技术等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同时,通信原理还涉及到信道的建模和特性分析。

在通信过程中,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它可以是导线、光纤、空气等等。

不同的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带宽、衰减、噪声等。

在通信原理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如何对信道进行建模和特性分析,以便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中能够合理选择和配置信道资源,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这对于实际应用的通信系统设计非常重要。

最后,通信原理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

从传统的有线电话到无线手机,从传统的电视广播到网络视频,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普及,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通过对通信原理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也对未来通信行业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通信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1)实验内容: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如AMI码、HDB3码等。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模拟数字基带信号的生成、传输和接收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调制解调原理。

(2)实验方法:利用SystemView软件模拟调制解调过程,观察调制解调信号波形,分析调制解调效果。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分析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加性白高斯噪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和频谱,分析信号传输效果。

4. 码间串扰实验(1)实验内容:研究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掌握眼图分析方法。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受码间串扰和未受码间串扰影响的数字信号,绘制眼图,分析眼图特性。

5. 双机通信实验(1)实验内容: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学习双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

(2)实验方法:利用单片机实验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实现双机通信功能,观察通信过程,分析通信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AMI码、HDB3码等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了解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熟悉了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了调制解调原理,提高了信号处理能力。

3. 信道模型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了解了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为后续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码间串扰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眼图分析方法,了解了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为通信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信号的时频表现:任何信号都可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对于周期信号一般用傅立叶级数分解的方法,而对于非周期有限能量信号,它们的时间频率关系可用傅里叶变换来分析。

2.通信系统是指完成信息传输的全部设备和传输媒介3.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会补充框图,了解每个过程的实现方式和目的)信源:首先产生消息,并将消息变换成电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产生的携带信息的电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信道中传递的形式。

调制目的:提高频率,便于辐射;实现信道复用;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信道:传输媒介或途径。

(通信系统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信道特性)噪声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的干扰。

接收设备:是对发送信号的反变换。

将接收信号转换为信息信号。

收信者:把信息信号还原为相应的消息。

4.模拟通信系统: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

(注意调制器和解调器)5.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数字信息,侧重点是编解码。

信源编码:包括A/D转换和数据压缩,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的有效性。

信道编码:增加系统的冗余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6.信息的度量(一定要会计算)信息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密切相关,即消息发生的概率越小,则消息包含的信息量越大。

常用的是a=2,单位为比特。

信源熵:某信源可能发出多个消息符号,每一条消息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掌握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的计算,掌握进制的换算7.衡量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模拟有效带宽输出信噪比数字传输速率(传码率,传信率)差错率(传码率,传信率)本章内容为基本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框图;信息量的相关计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信道1.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广义信道除了包括传输媒质外,还包括通信系统有关的变换装置。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括的功能,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等。

2.信道模型信道的数学模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t)i e 是输入的已调信号;0(t)e 是信道输出;(t)n 是加性噪声(与(t)i e 无关)。

恒参信道:信道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即信道参数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

随参信道:信道参数随时间随机快速变化。

3.恒参信道是一个非时变线性网络,该网络的传输特性可用幅度-频率及相位-频率特性来表示。

引起的失真可以通过信道均衡加以改善幅频特性:网络对不同频率信号幅度衰减(或增益)特性。

(要求为常数)相频特性:网络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延迟特性。

(要求呈线性)4.变参信道变参信道的参数随时间变化。

多径传播:由一点出发的电波可能经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的现象。

衰落:由信道的时变特性而引起的信号幅度的起伏、波动。

现代通信系统采用分集接收技术抗衰落。

(随机过程没讲)5.信道的加性噪声热噪声是在电阻一类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布朗运动引起的噪声。

白噪声是指它的功率谱密度()n S ω在全频域(,-∞+∞)是常数6.信道容量(大题)香农公式(Shannon )2log (1S/N)I C B T==+C 是信道容量Capacity ,I 是信息量Information ,T 是传输时间Time ,B 是带宽Band ,S/N 是信噪比Signal/Noise 。

注意:信噪比有时会用dB 给出,注意换算。

(10logN)dBN =例题见书P232-14答案为25s本章的内容为信道定义和分类;信道的数学模型;恒参信道的概念和传输特性;信道容量的相关计算。

第三章模拟调制系统1.调制是用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控制载波某些参数,使这些参数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

按载波分:正弦波调制(连续波调制)和脉冲调制按方式分:模拟(连续)调制和数字调制。

线性调制:在频谱结构上,已调信号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结构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

2.标准调幅(AM)标准调幅(AM)是指用信号(t)f 去控制载波(t)C 的振幅,使已调波的包络按照(t)f 的规律线性变化。

实现标准调幅主要是利用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其数学表达式为(P25):000(t)[A (t)]cos()AM S f t ωθ=++其中载波信号000(t)A cos()C ωθ=+老师的课件中没有考虑载波起始相位0θ,给出的时域表达式为:0(t)[A m(t)]cos AM c S tω=+载波信号(t)cos c C tω=对应频谱:1()[()()][M()()]2AM c c c c S M ωπδωωδωωωωωω=++-+++-(建议一切以课件为主)数学模型可用下图表示:建议参考P26的图,了解AM 的调制原理,以及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对应关系。

AM 信号的功率:22201(t)[A (t)]2AM AM P S m ==+AM 信号的功率利用率比较低。

AM信号的解调:相干解调。

数学模型如下:运算过程如下:00(t)S (t)cos(t )[A m(t)]cos(t )cos(t )1[A m(t)](cos cos(2t ))()2AM c c c c P ωϕωθωωθϕϕθϕ=+=+++=+-+++用低通滤波器滤掉高频信号,并去除直流分量后,得:001(t)(t)cos()m m θϕ=-当=θϕ时,01(t)(t)m m =3.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为了提高调制效率,可将不携带消息的载波分量抑制掉,仅传输携带消息的两个边带。

数学模型为:DSB 时域表达式:(t)m(t)cos DSB c S tω=对应频谱:1()[M()M()]2DSB c c S ωωωωω=++-输入功率:21(t)2DSB P m =4.单边带调制(SSB)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采用的只传送一个边带的调制方式。

直接方法是让双边带信号通过一个单边带滤波器。

数学模型如下:5.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解调器的抗噪声性能的分析都基于下图的模型:(t)m S 为输入端已调信号;(t)n 为加性高斯白噪声;(t)i n 为白噪声通过BPF 后的窄带噪声。

用i o S S 、分别表示解调器输入端和输出端有用的信号功率;用i o N N 、分别表示解调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噪声功率。

衡量解调器的性能用信噪比增益:/N /N o o i iS G S =21(t)2i S m =、0i N n B =、02i i S N n B=AMDSB SSB iS 2201[A (t)]2m +21(t)2m 2(t)m iN 0n B 0n B 01/2n B /i iS N 2200[A (t)]/(2n B)m +20(t)/(2n B)m 202(t)/(n B)m oS 21(t)4m oN 14i N =014n B 018n B /o oS N 20(t)/m n B202(t)/m n BG 22202(t)/[A (t)]m m +216.角度调制系统未调制的正弦波可写作:(t)Acos (t)S θ=(t)θ为瞬时相角,(t)ω为瞬时频率,二者关系为:(t)(t)(t)(t)dtd dtθωθω==⎰相位调制:0(t)(t)(t)PM c m K m θωθ=++调相指数:PM m p A K β=调相波的最大相位偏移。

频率调制:(t)(t)c f K m ωω=+f K :调频灵敏度调频指数:f mFM m K A βω=调频波的最大相位偏移。

窄带调频(NBFM):6FM πβ 反之为宽带调频(WBFM)7.宽带调频带宽计算—卡森公式(老师说有大题)12(1)2()2(1)FM FM m m FM B βωωωωβ=+=∆+=∆+功率分布:22FM A P =与调制信号和调制指数无关。

调频信号产生:直接调频法和倍频法(阿姆斯特朗法)02112121121(n )FM FM n n n n n ωωωωωββ=-∆=∆=8.频分复用(FDM )指按照频率的不同来复用多路信号的方法。

信道的带宽被分成若干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用其中一个频段,因而在接收端可以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信号。

N 路频分复用信号总带宽计算:(1)m gB Nf N f =+-m f 为单信道带宽,g f 为保护间隔。

第四章信源编码1.信源编码:完成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2.A/D 转换过程(可能填空)抽样: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时间离散信号。

量化:将幅度连续的时间离散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信号的过程。

编码:把经量化得到的信号电平值转换成数字代码的过程。

3.理想低通信号抽样定理:采用理想冲激序列抽样一个频带有限的低通信号(t)f ,其最高频率为m f ,则它可以被分布在均匀时间间隔S T 上的抽样至唯一确定,且抽样间隔满足:12S m T f ≤最大抽样间隔S T 叫奈奎斯特间隔,最小抽样角频率2S ST πω=叫奈奎斯特速率4.自然抽样(PAM :脉冲幅度调制):采用矩形脉冲序列抽样。

5.脉冲编码调制(PCM ):脉冲编码调制: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的过程。

为有损变换。

均匀量化:把输入信号的取值域按等距离分割的量化。

量化间隔:b a-∆=M 为量化电平数量化噪声功率:212q N ∆=量化信噪比:21o qS M N =-,每增加一位量化编码,量化信噪比可提高6dB6.增量调制(M ∆):s ()(-T )i q i f t f t >编码为“1”;s ()(-T )i q i f t f t <编码为“0”7.时分复用(出大题,计算)按照一定的时序依次循环地传送各路消息的方法,称为时分复用(TDM),或称时分多路复用。

一帧:在一个抽样周期S T 内,由各路信号的一个抽样值组成的一组脉冲。

时隙:每路相邻两个抽样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时隙,用1T 表示防护时隙:用来避免邻路抽样脉冲的相互重叠的时间间隔,用g τ表示1S g T T Nττ=+=传输TDM_PAM 信号所需的带宽:m B Nf ≥,m f 为每路信号的最大频率带宽计算(结合抽样和量化):B S R n f N=⨯⨯n 为量化比特数;S f 为抽样频率;N 为复用路数。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基带传输是指基带信号直接在信道中传输,频带传输指基带信号经载波调制后再在信道中传输。

1.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P113)二元码指电平有两种取值:1和0;三元码指信号幅度有三种取值:+1,0和-1。

单极性不归零码:用正电平和零电平分别代表“1”码和“0”码。

双极性不归零码:用正负两个电平分别代表“1”码和“0”码。

不能提取同步信息。

单极性归零码:用脉冲宽度τ小于码元宽度的高电平表示“1”,零电平表示“0”,有码元间隔,可以提取同步信息。

2.基带传输系统组成框图:3.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满足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的充要条件是基带传输特性为:-10,1i =,奈奎斯特带宽:码间串扰传输给定码元速率信号时所需的最小带宽1222S B N S f R B T ===奈奎斯特速率:给定带宽(N R )系统无码间串扰时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12B N S S R B f T ===(S T 为奈奎斯特间隔)频带利用率:单位频带内的平均码元传输速率2(B/Hz)B NR B η==升余弦信道带宽:(1)NB B α=+4.部分相应系统(名词解释题)(2η=)奈奎斯特第二准则:有控制地在某些码元的抽样时刻引入码间串扰,而在其余码元的抽样时刻无码间串扰,就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并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同时又可以加快“拖尾”的衰减速度,降低对定时精度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