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7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生命至上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材料一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

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

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

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1)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材料二汶川地震十年猪坚强依然坚强:洗香波吃细粮它姓“猪”名“坚强”,是全国最著名的明星猪。

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它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从此开启了它传奇般的“猪生”。

十年过去,很多人已经将它淡忘,甚至怀疑它已经离世,但这头相当于人类88岁的耄耋老猪依然坚强的活着。

(1)想一想“猪坚强”是猪,为什么能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设计意图:引用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困惑和由此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对生命的敬畏感,首体现在要珍视生命,深化学生对生命至上的思考。

统编教材7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

统编教材7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
缅怀烈士
清明祭祖
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2课时 敬畏生命
探究与分享
2014年,为找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 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包括飞机、船只、潜艇、卫星在内,花 费高达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基于各项搜寻设备每小时的运 行成本,美国五角大楼国防专家提供的分析数据显示,在客 机失联后第一个月的搜寻中,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越南 等国在印度洋和中国南海海域部署的军舰、飞机等项目上投 入了约4400万美元。打捞专家表示,实际花费可能是官方公 布数字的3-4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点击图片播放
小品扶不扶(节选)
经验分享 1、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分享给大家? 2、当时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3、你能从上述例子中发现那些共同的态度?
小结收获
休戚与共(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
1.敬畏生命,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 关怀,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 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 边的每一个人。
2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珍 视生命。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 性,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人生命同样重要,自觉珍 爱他人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阅读感悟
这四幅图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感悟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 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 共同生活。
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这是因为(D )
A.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挫折 B.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C.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也是脆弱的、艰 难的 D.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要敬畏生命、 关爱生命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8.2 敬畏生命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3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8.2 敬畏生命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3
【教师归纳】生命这时候已经不是脆弱的、艰难的,而是坚强的,充满力量的。
笔记区: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为什么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③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我们经历了未知、恐慌之后,为什么选择继续研学旅行?
3、重新出发的我们还是当初的我们吗?
学生交流与分享
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和体会,让学生更全面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角色扮演:我们乘坐了另外一趟到达北京丰台的列车,在到达北京的那天晚上,我们去逛了北京的古城,在古城街头我们看到了一位琴师正在拉二胡,旁边放着一个供人打赏的箱子,周围人来人往。行人欣赏完表演,有不同的做法。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课时设计
课题
敬畏生命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依据2022版课程标准“健全人格”核心素养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求,以及“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中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的意识与能力的要求,以上依据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敬畏生命。
观看视频,思考归纳并回答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析乘务员赵阳的喊话和采访,紧扣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自己和他人生命同样重要。
第二目:《安置落坡岭》
第三天中午12时许,由于落坡岭水库水位上涨,我们被疏散至落坡岭社区避险。从K396次列车转移到安置点的那段路程特别难走:暴雨不断,路又漫长,遇到上坡,水一直往下流,淤泥也特别多。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4单元第8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4单元第8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4单元第8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8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于生命的认识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生命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4.讲授法:教师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2.讲授新课: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6.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敬畏生命。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第二框敬畏生命教材分析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自觉过道德生活。

教材主要从“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和“如何敬畏生命”两个角度展开阐述,让我们既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又体会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让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只有敬畏生命才会守护生命、珍爱生命。

本节课为后面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独特的、有限的、代代接续的,他们也知道生命的可贵,要敬畏生命。

但不少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目标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能够自觉关爱他人的生命。

健全人格通过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生命至上、休戚与共的观念,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教学难点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生命的情感。

教学建议1.利用视频资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分享个人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体会。

3.鼓励学生思考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每年4月份的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人们庄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每年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人们沉重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提示:这么做是为了悼念生命,体现对生命尊重、敬畏的情怀,体现了生命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过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一起来探究《敬畏生命》吧。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二课时 敬畏生命 教案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二课时 敬畏生命 教案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二课时敬畏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教材主要围绕敬畏生命展开,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敬畏生命,如何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生命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生命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敬畏生命的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畏生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爱护生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敬畏生命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2.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场地:准备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教学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引出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敬畏生命的。

引导学生思考敬畏生命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畏生命,如何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每个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4.巩固(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分享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敬畏生命的过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学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学课件
(1)请你运用所学“生命”的相关知识,评价“白衣战士”的请战行为。
【答案】(1)白衣战士的请战行为是对生命的敬畏。他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 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 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材料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穿山甲、蝙蝠等野生动物被频频提 及。人类在探寻病毒传播途径的同时,也需反思与野生动物、大自然的相处方 式。2020年春节前后,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不聚会,过了一个空 前寂静的春节。很多人都说:“不出门就是不给国家添乱。”“等到春暖花开, 我们再相聚。” (2)灾害和意外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疫情之下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守护生命。
当➢ 人从们中万你众又一有心何,感为悟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 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
②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知识链接: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 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②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 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 阅读新闻,谈谈自己的感悟。
生活观察
晚上7点半左右,徒步者们每三人一行,六支队伍依次排开,每队之间相隔十多 米,整齐地沿着跑道开始徒步。他们身着红、白、绿、蓝等颜色的队服,周围还有 许多健身跳舞的人。按往常情况,徒步活动应在八点半左右结束。然而,接近八点 时,一辆小型越野车突然高速冲入人群,它没有减速,也没有按喇叭,沿着跑道内 圈和外圈的中间位置,从后方径直冲向徒步队伍。在内圈徒步的陈先生突然听到 “砰砰砰”几声巨响,“好像有东西从天上掉下来”。他愣了一下,随即迅速跳向 一旁的绿化带,担心车子会返回来撞人,他又爬进了旁边围着铁丝网的围栏里。反 应迅速的陈先生并未受伤,赶紧起身救助队友。他所在的一个队伍中有十多人受伤, “有的脚断了,有的头撞吐血了,看着好恐怖。”这支队伍还有七八人当场死亡, 包括队伍的队长——她是一名53岁的女性,已从社保局退休,经历过两次离异,有 一个女儿。陈先生的一位朋友本来已有两三天未参加徒步,11号这天邀陈先生一同 前往,结果不幸被当场撞死。

8.2 敬畏生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8.2 敬畏生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颁奖词:从无人知晓到感动中国,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 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她是落坡岭的女儿,也是落坡岭的英雄。 她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材料二:2023年7月31日,在河北省暴涨的洪水中, 冯振竭力将队友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湍急的洪 流冲走,壮烈牺牲,年仅30。
这两则说明了什么道理?
收获分享:今天我收获了······
知识树
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敬畏生命 关爱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当堂达标检测
单项选择题(原创)
1.对待生命,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
①尊重生命②敬畏生命③珍爱生命④善待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二节 敬畏生命
1 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


2 道德修养:学会善待生命,珍惜自己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3 责任担当:敬畏生命,对生命负责。
学习重点:如何敬畏生命 学习难点: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学习方法:情境体验、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学练结合等
以上材料启发我们怎样敬畏生命?
结论一:敬畏生命,就要尊 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 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 和善待。
材料一:孟二梅:用肩膀扛起近千名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
2023年7月30日,北京强降雨致K396次列车迫停在门头沟落坡岭 站,近千名乘客被困。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给全体乘 客承诺“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肯定有你们的”。她带领落坡岭 社区的居民把家里所有的物资都拿了出来,想尽办法让被困乘客 在暴雨中免于冻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材分析
《敬畏生命》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二课时,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第一部分:生命至上,通过“搜救失联马航客机”尼克及最美逆行者等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个人和他人的重要性,懂得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第二部分:休戚与共,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敬畏生命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

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感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
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

因此,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教法
情景教学案例教学
学法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二、能力目标
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缅怀烈士、清明祭祖。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是呀,生命至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引出课题)
【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P94上面探究与分享,思考: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生命至上。

一、生命至上
1.教师:展示尼克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强)
每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时,我们都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艰难。

但是当我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时,我们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

2.展示:小悦悦的事件
假如小悦悦还活着……
学生思考回答:她的生活……学习……亲人……工作……爱情……未来……
谈感悟: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4.教师结合反腐热点让学生感悟: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
贵的,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5.展示:探究与分享《最美逆行者》思考:
最美逆行者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表现吗?
答案提示:不是。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6.教师:关爱他人生命,这是敬畏生命的要求。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能更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7.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的原因)
二、休戚与共
1.阅读教材P96阅读感悟,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提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2.播放小品“扶不扶”引发学生思考:“老奶奶跌倒扶不扶?”使学生明白,扶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不扶是对生命的漠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展示本校学生在街道扶起一位老奶奶的事迹,继续加深对生命休戚与共的理解。

4.阅读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回答:
(1)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分享给大家?
(2) 当时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3) 你能从上述例子中发现那些共同的态度?
答案提示: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学生谈分享。

对生命的敬畏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谁的命令。

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了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5.教师: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是当今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无论我们是否相信人一开始都是善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善”绝对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而对生命的敬畏则是善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善行”得以发展的根基。

6.教师:展示分享收获,小结:休戚与共(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课堂小结】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应该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要休戚与共。

【板书设计】
【课堂巩固】
有人说,心存敬畏,方能无畏;
也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问题探究:
心存敬畏,会让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课外拓展】
敬畏生命要善待动物,也要善待大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