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公开课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

图片和文字的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使用他人图片和文字时,需要获得授权 授权方式:购买版权、免费使用、使用CC0协议等 侵权后果:侵权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赔偿 避免侵权:使用自己拍摄的图片、使用免费图片、使用CC0协议图片等
制作简洁明了的导航栏
导航栏设计: 简洁明了,易
于理解
导航栏内容: 包括标题、章
节、页码等
02
课件内容与设计
引言部分
主题:我爱这土地一等奖PPT课件 目的:介绍课件内容与设计 内容:包括课件的背景、目的、内容、设计等 结构:引言、主体、结论三部分
诗歌解析
诗歌主题:我爱这土地
诗歌作者:艾青
诗歌背景:抗日战争时 期
诗歌内容:对祖国、人 民、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诗歌形式:现代诗
诗歌语言:简洁、生动、 形象
导航栏位置: 位于PPT的顶
部或左侧
导航栏颜色: 与PPT整体风 格相协调,易
于识别
优化加载速度和兼容性
使用压缩工具对PPT进行压缩,减少文件大小 避免使用过大的图片和视频,尽量使用较小的文件格式 确保PPT在不同版本的Office软件中均可正常打开 测试PPT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下的兼容性
05
"课件封面与目录"
"课件内容简介"
"课件制作团队"
"课件使用说明"
"课件版权信息"
课件制作人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职业:教师 学校:XX小学
课件目录
封面:我爱这土地一等奖PPT 课件
课件内容:我爱这土地一等奖 PPT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录:课件目录
添加标题

我爱这土地课件公开课

我爱这土地课件公开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课 后 作 业:
一、背诵这首诗。 二、完成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
三、土地与太阳是艾青诗歌的中 心意象。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艾青 的作品,深入了解诗人的艺术风 貌.
节 选 自 《 春 雨 》
描 绘 翻 身 、 解 放 到处都淋着雨水, 了 到处都好像在笑 。 的 土 小结: 地 诗人艾青正是通过对土地的痛 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的写 出了中国从苦难走向新生的历程, 进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13
连/ 羽毛/ 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
为什么/ 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 深沉……
我 爱 这 土 地
摩细 意腻 象地 。感 受 , 揣

初析全诗
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 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 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 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 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艾青诗作的特点:
我 爱 这 土 地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 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 美好生活的有着热烈的追求,艾青仿佛 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 光明和理想;诗人对血脉相连的土地更 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艾青 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艾青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艾青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艾青《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我爱这土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我爱这土地》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艾青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深沉爱意。

2. 如何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我爱这土地》及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印象?你们热爱土地吗?2. 朗读诗歌2.1 学生齐读《我爱这土地》。

2.2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诗意3.1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分析诗歌4.1 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4.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5. 讨论与思考5.1 学生分组讨论:诗人为何热爱这土地?5.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6. 拓展延伸6.1 学生分享其他关于土地的诗歌或作品。

6.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土地的意义。

7. 总结与作业7.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土地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情感教学:通过朗读、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我爱这土地》PPT精品课件

《我爱这土地》PPT精品课件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停顿,以及轻重
缓急、抑扬顿挫。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熟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 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 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 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 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 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预习任务 字音字形
学习任务三 细读品味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 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待 生命耗尽后便投身于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 地融为一体。
学习任务三 细读品味
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 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学习任务三 细读品味
此诗中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 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不会。艾青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 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 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 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 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xiōng yǒng
汹涌

嘶哑

腐烂
文学常识 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 浙江金华人。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 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 《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我爱这土地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我爱这土地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武亦文的高考高分来自于她日常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持认真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 “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熬夜,上课跟着老师 走,保证课堂效率。”武亦文介绍,“班主 任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引导作用,王 老师办事很认真,凡事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精 力,看重做事的过程而不重结果。每当学生 没有取得好结果,王老师也会淡然一笑,鼓 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歌颂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诗句的理解。

2. 诗歌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简要介绍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诗句的含义。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 鉴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2)学生自主欣赏和评价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写一段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歌颂和热爱的文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歌颂祖国的诗歌,如《我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我爱这土地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我爱这土地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我爱这土地优秀教案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优秀的教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作为一名教师,深深体会到了优秀教案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我热爱这片土地,也深爱着教育事业,因此我对优秀教案的研究和编写始终充满激情。

优秀的教案能够提供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步骤。

在备课过程中,我会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我会明确指导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在教案中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这样的教案能够帮助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优秀的教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案编写中,我会融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授英语时,我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在教案编写中还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及时反馈。

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在教案中,我会注明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也能够使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对于我来说,编写优秀教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工作。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案编写能力,使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不断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追求和提高,我才能编写出更加优秀的教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教育事业。

在教案编写中,我不仅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的明确,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及时反馈。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追求,我能够编写出更加优秀的教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成果。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国美丽的风光画面。

1.2 引导学生欣赏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3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爱国的诗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诗文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2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3 教师讲解诗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2.4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体会情感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2 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文中的情感。

3.3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3.4 学生练习朗读,表达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4. 拓展延伸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3 教师总结,强调爱国之情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3 布置作业:抄写《我爱这土地》并背诵。

六、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爱国的诗文进行朗读练习。

2.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抄写《我爱这土地》并背诵。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国的诗文,可以是自己的创作,也可以是对于《我爱这土地》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真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首先看老师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生我们养我们的人)那有时我们还把什么比作母亲呢?(祖国土地大海地球老师等)
我们把土地、祖国也称作母亲,因为它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我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

母亲给予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
关心照顾呵护和爱
(同学们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人)那我们也应该回报母亲以“爱”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祖国土地的热爱正是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将我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克服了一切的困难。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听听他是怎么歌唱对祖国的热爱的。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把握主旨,体会内涵,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
二、进入课文
诗歌,诗歌,诗是用来唱的,请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诗。

读完之后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你初读的感受。

(好象有一种很深沉的爱,还有一种悲愤的感情吧)老师初次读这首诗时也有同感。

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又极富跳跃性,往往让我们产生一种距离感。

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联想和想象去补充。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一些情况。

2、介绍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任意践踏蹂躏中国的国土和人民,1938年连续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掠,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我们的祖国母亲遍体零伤,满目仓痍,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被任意的杀戮。

中国人民没有退却而是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解说伴着影片同时进行)爱国诗人艾青正是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满怀着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跳动着时代最强音的慷慨激昂的诗。

3、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由法国回国,因参加爱国运动被捕入狱,狱中创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主旨:诅咒黑暗和丑陋,讴歌光明与进步,抒发爱国爱明之情。

《我爱这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请同学们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读这首诗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怆而深沉的,同学们在诵读时应把握住这种基调。

我们来听听朗读带,注意听他的节奏、重音和感情是怎样把握的。

4、自由诵读,感知全诗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同学们现在再自由诵读,感知全诗,看看能不能再读出一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三、品位、感受诗歌
1、具体研习,欣赏品味
(1)“土地”一词是否有深刻含意?
诗中“土地”一词在艾青诗中经常出现,可以说是他的又一生命,《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在这首诗中,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土地在这里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可理解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暗示。

那么由此看来,“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指侵略者践踏的国土,这种通过对一种事物具体形象的描绘来暗示另一种或某一普遍意义的表现手法就是-----象征手法。

这些事物也就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饱含着诗人感情的事物。

2、那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土地象征着历经磨难的祖国”“河流和风象征着什么呢?
人民的悲愤以及不屈不挠的反抗”
3、经过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我们中国就必将迎来什么呢?
胜利。

所以这个温柔的黎明应该是指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敌后根据地的希望。

我们已经体会了诗人一部分的感情,比如说对祖国、土地的爱,对敌人的恨等等,诗人的感情又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物,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呢?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来?
前后桌为一个小组再读一读,找一找
A.这小组主要找到了这两句话“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们认为“嘶哑”应该也能表达对祖国的爱,但是我们有个疑问为什么不能用“圆润或者是嘹亮来形容他的喉咙呢?”
B.小组的同学真不错,会换一个词语来体会诗歌。

同学们不妨假设自己是这只鸟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因为什么,都已经嘶哑了还要歌唱,我们看哪个同学回答的又快又全面。

应该是当时的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感到很悲愤,所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应该是他一直在歌唱,唱到喉咙都嘶哑了还在唱。

嘶哑了还在不停的唱,表明了什么呢?对祖国执著而深沉的爱
所以歌唱的不仅仅是鸟,还是作者,是作者借鸟的形象来歌唱对祖国的爱。

C、我们这小组还认为“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很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死了之后羽毛都腐烂在土地里面,说明死了都要和祖国大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眷念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生前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魂归这片自己深爱的大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情呀。

诗歌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呢?
没有,最后一个自然段,诗人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直接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但是这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第一节是借鸟的形象抒发对祖国的爱,第二节直接抒发对祖国深沉的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正是因为有了第一节的感情的抒发,才会有第二节直接的抒情,应该是一种升华。

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这首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写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将鸟儿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诗意层层递进。

贯穿始终的是对祖国深沉的爱。

请同学们顺着这个思路,满怀深情的读读,我们等下请同学们结合关键词语齐背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1、常用意象的积累:
诗人的感情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的描写体现出来,它们就成了诗歌中的意象,他往往象征着另一普遍的意义,就象本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等,他们使诗歌形象生动,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古诗文,哪些意象或者象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
(学生一下说不出来老师可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花草树木等就有它常用的象征意)
荷花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月象征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柳树象征离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2、我也会:
“诗缘情,诗言志”诗歌是表达感情抒发志向的很好的方式,同学们对于自己的祖国、故乡、自己的亲人朋友应该也有许多要表达的感情,我们就以“假如我是……”来写一首小诗,能用象征就最好了,一两句能够表达你的感情志向就可以了。

(准备几个提示的句子,让一两个学生说说就可以了,注意对学生的点评)3、诗歌阅读欣赏:
师:学习了这首诗歌,我们知道要阅读欣赏一首诗歌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生:时代背景、重点词句、意象象征等等。

师:概括,课件展示,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课外多搜集一些诗歌进行阅读欣赏,
提高文学修养。

五、结束全文
音乐(爱国歌曲)或者是齐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