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爆破危害及预防
矿山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矿山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矿山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一、矿山职业安全危害及防范措施:1、坍塌:在露天矿山主要表现为边坡失稳和破坏;坍塌是露天矿山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发生事故的后果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坏,对生产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生产作业中与边坡和架头等存在坍塌危害区域保持安全距离,作业前对现场做好安全检查确认。
2、爆炸:爆破伤害,指爆破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装药爆破的工作面;装药爆破影响范围内的装运场地、破碎场所;爆破器材加工场所等;爆破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严重伤害或死亡,或者对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毁坏。
防范措施:严格遵守爆破作业规程,严禁无证人员参与爆破作业,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警戒。
3、物体打击:物体打击事故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一旦遭受物体打击其后果是人员的伤亡和物品的损毁。
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远离可能存在打击的运行中的物体。
4、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场所:剥离作业面、凿岩作业面、作业平台、采场边坡、破碎平台等作业面;高处坠落造成的事故的后果是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防范措施:严格遵守高空作业安全规程,正确使用高空作业安全绳、第 2 页共 6 页安全帽、安全网等防护工器具。
5、车辆伤害:车辆伤害事故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坠落、挤压伤亡事故;车辆伤害后果是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物品的损毁。
防范措施: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违章驾驶。
6、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场所:剥离过程、凿岩及凿岩台阶、设备检修及检修场所、破碎过程、运输过程等;机械伤害的主要后果是造成人员伤亡,其次是对物件的损坏。
露天矿山爆破振动效应产生的危害及预防

露天矿山爆破振动效应产生的危害及预防本文从爆破振动的破坏途径与方式入手,简要分析了爆破振动危害机理,提出了减小爆破振动危害的措施。
通过遵义恒聚矿山爆破实例,验证了减小爆破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标签:爆破振动;原理;危害;措施在工程爆破中,利用炸药可达到各种工程目的,如矿山开采、土石方爆破开挖、控制爆破、定向爆破等。
随着爆破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爆破振动对爆区周边环境及建筑物造成的不利影响,矛盾越发突出。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爆破振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研究。
1.爆破振动的破坏途径与方式1)振动破坏:振动破坏取决于爆破振动的特性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物受到振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墙皮剥落、墙壁龟裂、地板裂缝、基础变形或下沉倒塌。
2)非振动破坏:主要是指与地基状况相关的建筑物的破坏,由于爆破振动的影响,在一定的场地条件下,可能会导致地基土液化,承载力大幅下降,使软弱地基下的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开裂。
2.爆破振动危害机制分析爆破地震波包括体积波和表面波,其中体积波由纵波和横波组成,表面波主要是瑞利波(R波),爆破过程中造成振动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面波的作用。
大量资料表明,爆破振动的强度与质点振速大小相关,且振速与岩土性质有较稳定的关系,质点振动速度和振动波所携带的能量及所产生的地应力相关联并和结构物的内应力建立关系,所以一般采用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作为衡量爆破振动强度的大小指标。
1)如果把介质质点振动看作是简谐运动,其振动速度为:V=2PAf式中:V-质点振动速度m/s;A-质点振动幅值m;f-质点振动频率HZ;2)极限条件下应力与质点振动速度的关系为:Rn=EV1/C式中:Rn-爆破振动在结构体上产生的最大应力MPa;V1-质点峰值振动速度m/s;E-结构体产生的应变;C-爆破振动波的传播速度m/s;3.爆破振动的安全判据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规定:评价各种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屋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标准。
露天矿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露天矿山的自 然环境:地形、 地质条件、气 候等因素可能 导致矿山塌方
采矿活动的影 响:开采方法、 爆破作业、边 坡稳定性等与 矿山塌方危险
密切相关
矿山设计和管 理:合理的矿 山设计、有效 的安全管理措 施可以降低矿
山塌方危险
应急预案和救援 措施:针对可能 发生的矿山塌方, 制定应急预案和 救援措施,保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雷电危害:露天矿作业时,雷电可 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
电磁辐射: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 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疾病
露天矿开采过程 中可能产生爆炸 和火灾危险
爆炸和火灾危险 主要来源于矿山 内部和外部环境
矿山内部可能存 在可燃物质和易 燃物质
外部环境可能存 在火源和易燃物 质
人员安全
佩戴防尘口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并定期更换滤芯 定期清洗工作服: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减少粉尘附着 定期检查身体: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尘肺病等职业病 改善作业环境: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粉尘浓度
定期检查听力:定期进行听力 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进 行干预
佩戴耳塞:选择合适的耳塞, 正确佩戴以减少噪声对听力的 损害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 备,及时发现和排 除隐患
配备专业的消防器 材和设施,确保在 紧急情况下能够及 时有效地灭火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和教育,提高员工 的安全意识和应急 处理能力
定期检查矿山 的稳固情况, 及时发现潜在
的塌方风险
采取有效的支 护措施,如打 锚杆、挂网等,避免过 度开采导致矿
康问题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露天矿作业中,工 人可能接触到紫外 线、红外线等辐射,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 皮肤损伤、眼睛损
露天采矿防爆破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露天采矿防爆破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露天采矿防爆破事故是一个国际范围内非常普遍的问题,一旦出现这种事故,会对矿山安全和工人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矿山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采取和实施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以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矿山管理首先,矿山管理者应该加强露天采矿防爆破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
他们应该负责执行相关法律、管理规定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所有工人能够在安全环境下工作。
在矿山的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应该确保所有设备都是经过安全检查确认的,这样才能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管理者应该定期针对矿山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对于防止露天采矿防爆破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管理者应该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办法。
正确使用和安装爆炸器材,并确保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适当安装在正确和安全的位置上,避免了操作裂隙和其他潜在的岩体裂缝。
三、加强培训教育矿山管理者应该对所有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向他们传达操作规程,让每一位工人都具备基本的操作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保证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全面掌握安全标准和运行程序,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未经培训的工人,管理者应该确保他们接受相关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相关设备。
四、采取防护措施除加强矿山管理、遵守操作规程和加强培训教育外,还应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比如,在执行爆炸作业时,应在矿区内设置警示线或禁止进入区域,并保证该区域没有生命危险。
在进行爆炸作业时,要保证作业区域的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并开展排烟、通风等措施,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露天采矿防爆破事故应急响应机制也是非常需要的,一旦事故发生,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机制。
应急计划应紧密结合实际,明确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程序,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
露天矿爆破危害及预防

露天矿爆破危害及预防王卫忠(包钢集团巴润矿业公司)摘要:露天爆破的危害有爆破地震效应、爆破个别飞石、爆破有毒气体、爆炸空气冲击波和噪声等危害。
爆破时控制预防其危害极其重要。
关键词:露天矿、爆破危害、预防。
Abstract: The open-air explosion hazards are seismic effect, blasting individual flying rocks, blasting toxic gases, explosive air shock wave and noise hazards. Controlled blasting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 harm.Key words:open-pit, blasting hazards, prevention.0.引言露天爆破的危害有爆破地震效应、爆破个别飞石、爆破有毒气体、爆炸空气冲击波和噪声等危害。
爆破地震效应严重危害露天矿边坡稳定和周边建筑物,个别飞石严重危害爆破作业人员及周边设备,爆破有毒气体对爆破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造成重大危害,空气冲击波与噪声对露天矿设备及人员也会产生特定危害。
爆破时控制预防其危害极其重要。
1.爆破地震效应[1]1.1 爆破地震效应当药包在岩体中爆破时,邻近药包周围的岩石产生破坏,爆炸应力波传播一定距离后,它的强度迅速衰减,不能引起岩石的破坏,岩石质点只产生弹性振动,这种弹性振动以体积波和表面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造成地面的振动,即爆破地震效应[2]。
体积爆破地震波在岩体内部传播的主要是体积波,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快、频率高、衰减快,是爆破时造成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在半无限岩体表面或岩层界面传播的波即表面波,表面波主要有瑞利波和拉夫波,其传授速度较慢、频率低、衰减慢、携带较多的能量,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
爆破地震效应严重危害露天矿边坡稳定和周边建筑物。
露天煤矿爆破安全措施

露天煤矿爆破安全措施随着中国煤矿的开采规模日益扩大,露天煤矿爆破作为煤矿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爆破工作不规范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将会给生产和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露天煤矿爆破安全措施的研究和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就露天煤矿爆破进行分析和探讨相应的安全措施。
露天煤矿爆破概述露天煤矿采煤作业主要通过爆破方式开采煤炭,爆破是露天煤矿采煤的主要手段之一,储量大、工艺简单、运输方便成为煤炭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于露天煤矿爆破在爆药、起爆器材、配合作业等方面都和地下煤矿采煤不同,其存在安全风险也就更大。
如果不能正常进行爆破作业,将会影响煤炭的采矿量,甚至会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露天煤矿爆破的危害露天煤矿爆破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造成以下危害:1.对矿山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2.爆炸冲击、振动、噪声等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
3.爆炸气体释放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4.爆炸所产生的积雪和灰尘等污染物会危害到周边物质的生产和生活。
露天煤矿爆破的安全措施为了避免露天煤矿爆破工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来组织生产。
以下针对露天煤矿爆破的安全措施进行说明。
安全监测安全监测是针对爆破粉尘及周围岩体震动及地面和水下岩体变形进行的监测。
监测在爆破工作进行前和进行期间都需要进行。
爆破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并对现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爆破效果和安全稳定性。
安全设置1.安全保障爆破作业中,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必须建立起安全保障措施,对人员、设备、物资等进行综合保障。
保障方案中需要包含危险地带的封锁措施、专有道路及区域的划分,接触爆炸物进行预防的办法。
2.预防措施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防护带,确保危险区域不会有人员、车辆进入。
严禁在禁止区域存放炸药、易燃易爆物品,严格管理炸药,掌握炸药进出、储存、使用及验光等所有环节的记录。
预防事故露天煤矿爆破在进行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探,事故预防目的在于通过事故根源和影响因素的掌握,及时发现、纠正事故隐患所在,尽可能减少事故几率的发生。
露天矿常见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露天矿常见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内容摘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工的人身平安和财产时刻受到各种自然困苦的威逼,尽管科学技术的应用和阅历积累使重大事故得到有效的掌握,但事故的突发性、连续性、继发性都有可能造成事故扩大。
为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职工的平安和健康,爱护财产不受损失,避开事故发生,保证平安生产正常运行,特制定困苦预防措施处理方案,望广阔职工仔细执行本措施各项规定,搞好矿山平安生产。
一、露天矿滑坡、塌方事故等预防措施
1、边帮滑坡、坍塌事故
事故产生缘由
(1)开采境界内和最终边坡接近地段的老采坑不清晰或处理不准时。
(2)边坡过陡或其他外力破,检查处理不准时。
(3)挂帮矿体经论证盲目开采。
(4)没有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制度。
- 1 -。
露天矿山爆破安全问题与防治措施

露天矿山爆破安全问题与防治措施摘要:我国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而在这些资源发掘、开采等流程中,露天矿山爆破是工作人员频繁使用的方法。
但是在露天爆破中,该项爆破技术有一定危险性,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主要问题的同时还要关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
由于开采施工现场会出现暴雨、雷电等突发情况,所以在露天爆破工作进行时,要对人员以及设备等安全十分重视。
基于此,本文以露天矿山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该项工作进行具体分析探讨。
全面解析露天爆破技术,对于在露天爆破作业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矿山工程实践经验,提供解决措施。
关键词:露天矿山;爆破;安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环境保护等质量要求提高,对露天矿山爆破作业的开展与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对露天爆破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采取深入研究与探讨,进行科学与合理的评价,这些研究可以使得露天爆破技术能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作业,有利于该项作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
对于矿山的爆破工作能够分为很多种方式,在施工地进行爆破工作时,其作业面较为广泛,很多情况下人工开采工作区逐渐逼近人们所居住的场所或附近县城区域,人们也将会越来越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这将会造成对露天爆破工作的难度系数加大。
在社会对矿产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采矿山的频率次数也会越发增多,爆破作业、生产工作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快生产将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造成很多安全隐患。
所以,在露天矿山爆破时,必须关注工作人员以及周边居民的安全问题,并且给予一定的防治措施。
1.露天矿山的特征1.1对于矿山的选址中国人口基数较大,由于地理因素等影响,我国居民分布较为密集。
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需要,使得我国现能利用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矿场的选址方面,要非常谨慎。
在矿场开采位置选好之后,相关开采基础设施与设备陆续投放,工作人员房屋帐篷等搭建工作也要展开,所以在确定选址之后,地点不能随意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天矿爆破危害及预防王卫忠(包钢集团巴润矿业公司)摘要:露天爆破的危害有爆破地震效应、爆破个别飞石、爆破有毒气体、爆炸空气冲击波和噪声等危害。
爆破时控制预防其危害极其重要。
关键词:露天矿、爆破危害、预防。
Abstract: The open-air explosion hazards are seismic effect, blasting individual flying rocks, blasting toxic gases, explosive air shock wave and noise hazards. Controlled blasting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 harm.Key words:open-pit, blasting hazards, prevention.0.引言露天爆破的危害有爆破地震效应、爆破个别飞石、爆破有毒气体、爆炸空气冲击波和噪声等危害。
爆破地震效应严重危害露天矿边坡稳定和周边建筑物,个别飞石严重危害爆破作业人员及周边设备,爆破有毒气体对爆破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造成重大危害,空气冲击波与噪声对露天矿设备及人员也会产生特定危害。
爆破时控制预防其危害极其重要。
1.爆破地震效应[1]1.1 爆破地震效应当药包在岩体中爆破时,邻近药包周围的岩石产生破坏,爆炸应力波传播一定距离后,它的强度迅速衰减,不能引起岩石的破坏,岩石质点只产生弹性振动,这种弹性振动以体积波和表面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造成地面的振动,即爆破地震效应[2]。
体积爆破地震波在岩体内部传播的主要是体积波,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快、频率高、衰减快,是爆破时造成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在半无限岩体表面或岩层界面传播的波即表面波,表面波主要有瑞利波和拉夫波,其传授速度较慢、频率低、衰减慢、携带较多的能量,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
爆破地震效应严重危害露天矿边坡稳定和周边建筑物。
1.2 爆破震动的安全距离爆破震动的安全距离指爆破后不至引起被保护对象破坏的爆心至被保护对象的最离。
由于地震波的传播过程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很难从理论上进行精确的,一般都是由试验或经验公式计算。
一般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R—安全距离,m;ν—质点最大允许速度,cm/s;Q—次爆破允许的安全装药量,kg;k、α—与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指数。
地表建筑物(砖木结构)安全距离:R—安全距离,m;Q—次爆破允许的安全装药量,kg;k—地基系数;α—与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指数。
1.3 预防措施为了确保爆区周围人和物的安全以及工业生产的经济性,必须将爆破地震的危害严格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对此,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控制爆破震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 采用适当的爆破类型爆破地震的强度随爆破作用指数n值的增大而减小,实测得出n=1.5的抛掷爆破与n=0.8的松动爆破相比,振速可降低4%~22%。
1.3.2 采用能获得最大松动的爆破设计松动条件良好的炮孔爆破,即靠近自由面的炮孔爆破产生的震动较小。
使用延发爆破技术开辟内部自由面,以便爆破后产生的压缩波可以从这些自由面反射,通过正确设计延发起爆方案,就能获得最大的松动。
1.3.3 选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药炸药的波阻抗不同,爆破震动强度也不同。
波阻抗越大,爆破震动强度也越大,且炸药的波阻抗越接近岩石的波阻抗,其震动强度也越大。
1.3.4 限制一次爆破的最大用药量由爆破振速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振速与药量成正比,因此控制用药量就可以控制震动强度。
1.3.5 选用适当的单位炸药消耗量过大的单位炸药消耗量,会使爆破震动与空气冲击波都增大,并引起岩块过度的位移或抛掷。
相反,过小的单位炸药消耗量,也会由于延迟和减小从自由面反射回来的拉伸波效应,从而使爆破震动增大。
1.3.6 选用适当的装药结构实践证明,装药结构对爆破地震效应有明显的影响,装药越分散,地震效应越小。
工程实践中,为降低爆破震动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装药结构:不耦合装药,在大爆破中采用硐室条形药包,空气间隔装药,孔底为空气垫层的装药结构。
1.3.7 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微差爆破以毫秒级的时间间隔分批起爆装药,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总装药量和其他爆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微差爆破的振速比齐发爆破可降低40%~60%。
1.3.8 应用预裂爆破或开挖减振沟预裂爆破和开挖减振沟都是使地震波达到裂隙面或沟道时发生反射,以减少透射到被保护物的地震波能量。
1.3.9 爆破工程传爆方向调整爆破工程传爆方向,以改变与被保护物的方位关系。
1.3.10 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如河流、深沟、渠道、断层等,都有显著的隔震减震作用。
除上述控制爆破震动措施外,还应注意不同的建筑物的动力响应也不一样,建筑物的结构形状对抗震性能影响较大,一般低矮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比高大、细长的高耸建筑物要好得多。
2.爆破个别飞石[3]2.1 产生原因主要是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
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爆破方法、爆破参数(特别是最小抵抗线的大小)、炮眼(或药室)位置布置不当、爆破器材或起爆顺序不合理、延期时间确定不合理、填塞长度和质量、地形、地质构造(如节理、裂隙和软夹层等)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
个别飞石严重危害爆破作业人员及周边设备。
2.2 个别飞石飞散距离计算从理论上计算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可按下式进行估算:R f=20K f n2WR f—为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m;n—为爆破作用指数;W—为最小抵抗线,m;K f—为系数,一般取1~1.5。
2.3 预防措施2.3.1 减小爆破作用指数在满足工程要求情况下,尽量减小爆破作用指数,并选用最佳的最小抵抗线。
2.3.2 精心设计和施工在设计前一定要摸清被爆介质的情况,详尽地掌握被爆体的各种有关资料,然后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
注意避免将药包布置在软弱夹层里或基础的结合缝上,以防止从这些薄弱面处冲出飞石。
2.3.3 炸药类型选择最佳的炸药类型,一般来说,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药对控制爆破飞石比较有利。
2.3.4不耦合装药和反向起爆。
采用不耦合装药和反向起爆,可以减少爆破个别飞石。
2.3.5 少用或不用导爆索起爆系统在浅眼爆破时,尽量少用或不用导爆索起爆系统。
实践证明,导爆索起爆系统使炮孔起爆的同步性增加,从而增大了同段起爆的爆破能量。
此外,它还容易破坏堵塞的炮眼,减弱堵塞作用,从而产生大量的飞石。
2.3.6 合理的起爆顺序和延期时间设计合理的起爆顺序和最佳的延期时间,以尽量减少爆破飞石。
2.3.7 复核现场装药前要认真复核孔距、排距、孔深和最小抵抗线等,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应根据实测资料采取补救措施或修改装药量,严格禁止多装药。
2.3.8 做好堵塞工作做好炮孔的堵塞工作,严防堵塞物中夹杂碎石。
2.3.9 采用覆盖物在控制爆破中,可对被爆体采取严密的覆盖,覆盖材料有草袋、钢丝网、帆布以及装土的袋子等。
2.3.10 特殊破碎代替二次破碎在临近重要建筑物、村镇附近的矿山进行二次破碎时,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机械破碎、水力破碎或高能燃烧剂、静态破碎剂等方法破碎。
3.爆破有毒气体[4]3.1 爆破有害气体种类爆破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炸药爆炸后产生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有:CO2、H2S、CO、NO、N02等,其中有毒气体主要有CO、NO和N02等。
有毒气体的扩散范围受气象条件、地形、相邻巷道的分布情况、炸药质量、装药量以及爆破条件等的影响。
爆破有毒气体对爆破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造成重大危害。
3.2 波及范围对露天大爆破,其波及范围可按经验公式来确是:R=K3 QR—为有毒气体扩散范围,m;Q—为总装药量,t;K—为系数,平均为160。
3.3 预防措施3.3.1 正确选择炸药的配料为了减少或避免炸药的有毒气体,生产炸药时应进行多方试验,合理选择炸药的配料。
本矿无能力生产炸药,在外方购买炸药时,应按炸药生产厂方技术说明书上的各类数据进行认真检验,看是否符合要求。
3.3.2 正确选用炸药爆破作业时,应根据本矿山的地质条件、矿岩的性能、结构等合理选用炸药。
3.3.3 加强通风和洒水加强通风能驱散比重较小的CO;洒水,既可把溶解度高的氮氧化物转化为亚硝酸,又有助于把难溶的氧化氮从碎石或岩石缝里驱逐出来随风流出工作面。
3.3.4 合理选择避炮位置选择上风向进行点炮与避炮,可以有效预防爆破有害气体中毒。
3.3.5 合理选择查看爆破质量时间爆破完成后,需要等待15分钟至30分钟时间,然后查看爆破质量,可以有效预防爆破后爆堆散发出的有害气体中毒。
4.爆炸空气冲击波[5]4.1 爆破空气冲击波产生的原因炸药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是一种在空气中传播的压缩波,这种冲击波是爆炸所产生的高压气体冲击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的。
爆炸空气波具有比自由空气更高的压力,即空气冲击波的超压,在超压作用下,常常会造成爆区附近建筑物的破坏、人类器官的损伤和心理反应。
4.2 安全规程的规定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对露天爆破,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R=KQ1/2,mR—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m;Q—装药量,Kg;(瞬发爆破为总装药量,延期爆破为单元段最大装药量)K—与装药途径和爆破程度有关的系数;对建筑物K=1~2;对人员K=10。
4.3 控制措施为确保人员和建筑物等的安全,在爆破作业时,必须对空气冲击波加以控制,使之低于他们允许的超压值。
如果作业条件不能满足爆破药量和安全距离的要求,可在爆源或保护对象附近构筑障碍物,以削弱空气冲击波的强度。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途径有四种:防止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冲击波产生后立即削弱;在冲击波传播过程中进行削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空气冲击波的通道。
从炸药能量的角度看,空气冲击波是炸药爆炸产生的一部分能量通过空气散失而成,所以空气冲击波的强度与爆破能量利用率有密切关系。
从爆破技术上讲,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采用最优的爆破参数和爆破器材,减少一次爆破的起爆药量,微差爆破,良好的堵塞,反向起爆,分散装药等,都是既能改善爆破效果,又能降低冲击波强度的有效措施。
在爆破区或保护物附近构筑阻波墙,可以在空气冲击波产生后或传播过程中加以削弱。
在空气冲击波形成的瞬间,利用少数反向布置的辅助药包或彼此反向布置的药包,也可削弱空气冲击波形成时的强度。
5.噪声[6]5.1 产生原因爆破噪声是由爆破空气冲击波衰减而成的。
5.2 预防措施从爆破噪声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爆破噪声是由爆破空气冲击波衰减而成的。
因此,关于控制爆破空气冲击波的措施,也可作为控制爆破噪声的措施。
此外,还可以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5.2.1 避免在地面敷设雷管和导爆索实践证明,雷管或导爆索在地面爆炸时,引起的噪声强度很高,如2个雷管爆炸时在10m远处的噪声级为12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