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04页PPT

合集下载

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文教政策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

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

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

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

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

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课件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课件

二、宋代书院
1.宋初六大书院 • 白鹿洞书院 • 岳麓书院 • 应天府书院 • 嵩阳书院 • 石鼓书院 • 茅山书院
• 2.南宋四大书院 • 白鹿洞书院 • 岳麓书院 • 丽泽书院 • 象山书院
三、宋代书院的特点
• 组织上,设立山长、洞主、院长、堂长等职,负责 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
• 教学形式上,创立升堂讲学、辩论问难的传统。 • 活动内容上,包括聚徒讲学,学术研究,祭祀,藏书,
➢ 存养:收敛人心,将其安顿在义理上 ➢ 省察:省察于将发之际,省察于已发之后。 • “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
息之倾,不加提省之功,则沦于亡而不自觉。天下之事, 不是则非,而无不是不非之处。故一事之微,不加精察 之功,则陷于恶而不自知。” ➢ 力行 • 反对不知而行,及知之不深而行 • 知行关系: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 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 “凡脱衣服,必整齐折叠箧中。勿令散乱顿放,则 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
• “凡读书,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 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须要 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四、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工作。 2.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 欲”。 人欲是指“心”的毛病,是为“嗜欲所迷” 的心,如饮食要求美味,穿着必欲精细。
3.道德教育的方法: ➢ 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 ➢ 居敬: • 圣门第一义 • 不是“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的
坐禅,而是专心致志,谨慎认真的意思。 • 要求: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刻书等。 • 《白鹿洞书院揭示》标志着宋代书院建设的制度化。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四、朱子读书法
(二)熟读精思
1、熟读是精思的基础
(1)“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精于思考
(1)“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四、朱子读书法
(三)虚心涵泳
1、“虚心” 读书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
道德性命、天理人欲(理学基本范畴)
3、朱熹:全面总结和发挥,宋代理学的
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元、明、清三
朝,程朱理学一直是官方推崇的统治学说
一、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
(二)朱熹简介
1、学术:程学真传,系统的理学思想体系,成 为宋代理学集大成的人物 2、仕途:18岁中进士担任地方官职;宁宗入朝 兼任侍讲,免职,被列入伪学逆党,去世九年后 才得以翻案,追赠为中大夫,谥号“文” 3、教育:重建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撰写 《白鹿洞书院揭示》 4、著作:《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 《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
一系列改革措施。
二、宋朝科举制度的健全化
(一)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 (二)实行殿试制度 (三)改善考官任用制度 (四)设置“别头试”
(五)建立弥封誊录制
二、宋朝科举制度的健全化
(六)扩大及第名额 (七)确定考试周期 (八)确定考试阶段 (九)确定殿试待遇
(十)改革考试内容
第三部分
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专为教育宗室子孙而设的贵胄学校。
二、教育制度
(二)地方官学
1、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 2、采用“三舍法” 3、拨给学田,保证经费 4、少数民族请建番学;开创了外国人入 地方官学的先例
二、教育制度

第二十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ppt课件

第二十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ppt课件

三、文学艺术
(一)两宋时期文学艺术 (二)元代文学和艺术
(一)两宋时期文学艺术
1、文学
两宋时期,文学的主流是新兴的词。宋代词人中影 响最大的有:柳永、苏轼、李清照等。 柳永是北宋影响最大的词人之一。其作品具有浓厚 的市民气息,风行一时。 真正使宋朝词别开生面的文学家是苏轼。苏轼不仅 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也是北宋文坛的领袖,豪迈奔 放的精神追求 。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 李清照是南宋初年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以委婉含 蓄、风格清新著称,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元代文学和艺术
1、 元代文学突出的成就是元曲。元曲包括剧曲和散 曲两种。剧曲又称杂剧,在元代盛行一时。著名剧作 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王实甫也以 《西厢记》而名闻天下。散曲是元代的民歌,当时也 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者及作品。当时,还有流行于南 方地区的南戏(又称传奇)。元代还产生了许多优秀 的少数民族史诗,如蒙古族的《元朝秘史》、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和《米拉日巴传》等。 2、元代在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也取得了不 少成就。如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等画家,各 具特色,对明清山中期以前以宗教 题材为主,是对唐吴道子宗教人物画传统的继承。 北宋宫廷有翰林图画院,徽宗时发展到鼎盛,有大 批画家在画院供职。 宋代绘画的时代风格。宋以前的绘画以色彩为主, 宋代开始重视水墨画,从热烈转向深沉、成熟。绘 画技法内容的精细,到宋代已达极致,不能再细了; 所以转向追求韵味,抽象的色彩渐转向黑白了。
(二)元代的科学技术
1、天文学 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修的《授时历》,创造了简仪、 仰仪、高表、候极仪及景符等多种天文仪器。数学也取 得了辉煌的成 就。 2、数学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对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有独 到之处。产生了珠算。 3、在地理学方面 都实曾受命考察了黄河源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 写出《河源志》。是现存最早的河源勘察报告,纠正了 过去黄河源的错误认识。朱思本的《舆地图》、汪大渊 的《岛夷志略》,也是重要的地理学著作。 4、在农学方面 王祯的《农书》;元朝官方编纂的《农桑辑要》。

5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5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上舍: 定额100人,每两年用科举考试的“省试法” 考核,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省试直接参加 殿试,下等者免乡试直接参加省试。
3.崇宁兴学
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北 宋的第3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5个方 面:
1、在州、县两级普设学校,并在路一级设提举学事司进 行管理。
三、元朝的教育发展
(二)地方官学 元朝统治者注重学校教育,积极创办地
方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学田的设立,使 元朝的地方官学的办学经费有了一定的 保证。
(二)宋代地方官学制度
1.学校种类
宋代的行政分:路、州(府、军、监)、县三级,但路不设学, 只有府州学和县学
2.始设诸路提举学事司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设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职责是制定规 章、任免教师、查核学务、管理经费
3.实行学田制
始于1040年,仁宗诏赐兖州学田,熙宁年间诏给各州学田40顷
4.限制入学条件
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
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 的等级。
外舍:定额700人,地方官学所送学生经考试合格者入 学。每月一试,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第一、二 等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内舍。
内舍: 定额300人,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为优、 平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上舍。
太学改收八品以下及庶民子弟;设祭酒、司业、博士、学正、 学录;太学成为中央官学的核心
辟雍是太学分校,后来成为太学的外舍 小学招收8岁至12岁儿童入学,创办于宋哲宗时期。
2.四门学、广文馆
四门学是为士子参加科考而设的预备学校;广文馆是为四 方游学之士所设
3.专科学校、贵胃学校
专科学校: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

课件《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_完美课件统编版历史1

课件《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_完美课件统编版历史1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是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元曲
话本 书法
绘画
文 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 三大家(沈括、郭守敬、王祯)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商品经济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二 文学艺术——元曲和元杂剧
元曲盛行原因 政治:民族区别对待制度,使得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经济: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元曲更通俗易懂,符合市井 生活 情感需求:面对不公抒发愤懑……
关汉卿
二 文学艺术——书法和绘画
艺术
特点
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 书法
性,不拘法度
绘画 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三 科技
印刷术和造纸术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
当时宰相向留皇帝人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
·
商品经济发取展,生市民阶层崛起 一目 印的刷思:术想强 和—化 造丹心—社 纸儒会 术自古学伦 促的理 进复道 了兴德西:秩 方程序 的朱、 思理树 想学立 解基 放本 。价值观 总的来说,照中国谁的四大发明促进了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印刷术和造汗纸术无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 火(药3)促宋“存进天西青理方,的死灭资人产欲阶”级—革—命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体验天理。 第12课文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印刷术和造纸术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
(政3治):来“存宋天朝,理重,文取灭轻人武人欲,”培—专养—一通尚批过优道词秀德文修赋人养克,服过人度的都欲望习,体学验天的理。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
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应忽略。
“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宊辽金元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学术思想方面,理学的产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理学产生于北宊,宋成于南宊。北宊初胡瑗、孙复、石介
三人,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是,理学的实际创始人 为“北宊五子 ”,即周敦颐( 1017—1073 年)、邵雍 ( 1011—1077 年 ) 、 张 载 ( 1020—1077 年 ) 、 程 颢 ( 1032 - 1085 年)、程颐( 1033—1107 年),至南宊 朱熹(1130-1200年)始集大成,廸立了一个比较宋整 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
*
二、陆 王 心 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 主观唯心论;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 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 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一、宋朝的程朱理学
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3)认识论:“格物致知”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优秀课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优秀课件

典型例题
6.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著名书法名家的作品。该书法作品的字体( )
A.笔画圆匀且富于图案美 B.体现了作者最高的书法艺术成就 C.既清晰工整又飞洒活泼 D.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三、科技
1.三大发明 (1)表现 ①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 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③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意义: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文学艺术
1.宋词 (1)起源,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 (2)背景: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3)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 ,各有固定格式。 (4)代表;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 成就最为突出。 (5)影响: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A.体现对社会管理的放松 C.促进了文教科技的发展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推动了主流思想的革新
典型例题
2.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 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意为主流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
典型例题
5.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 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 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