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A.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答案:A
B.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4.下列对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胭脂凝夜紫。(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恶劣的 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 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 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本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 杂,也很难补确的一组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 着,用牙咬着。 ②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③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不够我走来不够我看。
A.①拟人 ②对偶 ③对比、引用 ④夸张 B.①比喻 ②对偶 ③对比、引用 ④夸张 C.①拟人 ②对偶 ③对比、比喻 ④夸张 D.①拟人 ②比喻 ③对比、比喻 ④拟人 答案:C
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②这种不良的作风,也传染到我们的党里了。 ③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 ④从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沐浴着阳光。
——选自《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 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 “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 “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夯基础 1.下列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 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 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课件(29张PPT)

《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课件(29张PPT)

【备选要点】 1.引子部分“‘母鸡’与‘鸡蛋’”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引子通过钱钟书运用巧妙的比喻幽默婉转回绝英国女士来访的故事, 使学生明白语言表达中恰当运用修辞,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 得生动,可以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 至可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答案:A项的谜底是“插秧”,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插秧前和插秧后的 秧田形象地比作“汪洋海”和“绿洲”;B项的谜底是“荷花”,用了比喻和比 拟的修辞手法,先将荷花比作水中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 荷花的颜色和姿态。
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要求:反驳要一破一立,兼顾双 方;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还须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
2.仿照下面的小诗,以“春笋”和“春天”(或“雪花”和“冬天”)为一组关
系体,另写一首。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字数不要求与示例
完全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是强盛的
__________________
一踏进它的疆界
__________________
就听见隆隆的车马
4.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选C。C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 女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1: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1: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 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 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 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也不是语 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氩怀銮〉钡挠 魈濉R虼耍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 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 染力;丰富联想,创造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三、几种易混修辞格的区分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的句子。如: 叶子初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如:更多的时候, 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注意暗喻的变体,如:这里是花的海洋;我爱北 京——祖国的心脏。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 艺——修辞手法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 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 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4.对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 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 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 这属于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 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6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引入: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

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语言的鲜明、生动、有趣、准确||,还离不开修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二、课堂活动:广告修辞大擂台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香皂)夸张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

(保健品)夸张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比喻4、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

(服装)比喻5、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

(手表)比喻6、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

(内衣)比喻7、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对偶8、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彩电)排比9、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排比三、认识修辞手法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A、比喻B、比拟C、借代D、夸张E、对偶F、排比H、设问G、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2020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训练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2020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训练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2020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新人教版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2020·高考江苏卷)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以下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题干设置了“线上成人仪式〞这一情境,点赞、留言、相互勉励的对象为同学。

A项,出自《尚书·君陈》,意为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B项,出自李白的《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后两句是“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诗人借兰、松这两个意象竭力赞美了高洁傲岸的节操。

C项,出自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勉励年轻人少年时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面对易逝的光阴不要放松懈怠。

D项,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与题干情境不符。

应选D。

2.以下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局部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C.比较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

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解析】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要是不同性质的。

例句中“他的眼睛〞和“他母亲的眼睛〞属于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3.以下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宽容而智慧,大度而自信,在维护自尊的同时也保护学生的尊严,不让人难堪,他在学生心田里种下良善的种子,必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爱因斯坦:踩出自己的脚印有一次,爱因斯坦请教数学家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杰出的贡献呢?”明可夫斯基笑而不语,拉着他朝一个建筑工地走去,并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导师弄得一头雾水。

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认真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足迹。

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

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爱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后来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闪光足迹:创立了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世纪伟人”。

对于自己的成就,爱因斯坦曾多次提到明可夫斯基上面的这一段话,表示了无限的敬意,并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一生都只在模仿前人,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进步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写、仿写、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

[典例·探究]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D .情人眼里出西施[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借代。

A 项,出自《鸿门宴》,将他人比作“刀俎”,自己比作“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B 项,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尧”和“舜”指代贤人,有作为的人,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C 项,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篇》导学案(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篇》导学案(5页)
第4页
学习 总结
第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请用比喻等修辞改写下面这段话,使之生动形象。
比喻的类别:
梳理探究之二:识别“真假悟空” 下列各句是恰当的的比喻句吗?哪些不是?为什么?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梅花。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6、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 裕禄等。 7、战士就像国家的钢铁长城一样,守卫祖国的边疆。
第1页
( 二)梳理探究 梳理探究之一:熟悉“家族脸谱” 你能说出下列各句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比喻句吗?为什么?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 还是蓝孔雀? 4、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三)自我小结 ⒈比喻的类别: ⒉构成比喻的条件: ⒊比喻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请写出 5 个含有比喻修辞的成语
2. (2019·新课标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
第3页
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考纲考核要求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为: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

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2.教材位置及内容分析《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位于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章第二课。

这一章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将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不单要符合语法逻辑,还要有美感。

这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使鉴赏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见修辞,并且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符合社会语言应用的规范,还要把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有趣,这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学情分析】: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试卷中,比如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诗歌鉴赏题,学生不见得能准确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另外,体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写作,语言表达也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

就所带学生的作文书写情况来看,立意是第一大问题区,语言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区:语言偏口语化,词汇贫乏,句子表达方式中矩中规,不够新颖、生动、有趣,缺乏文学性和可欣赏性。

所以学习和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而达到熟练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中解疑答惑如有神助,而且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更加的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具有美感,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②辨别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创设题目,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语言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的基本知识,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探讨和总结相结合。

【教学思路】:认识修辞→辨析修辞→运用修辞【教学课时】:总课时3: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四种修辞手法的讲解与练习为第一课时;对偶、排比、反复三种修辞手法的讲解与练习为第二课时;反问、设问两种修辞手法的讲解和修辞的综合练习为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总有月夜,世界的一半镀着光亮,另一半浸着黑暗。

2.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学生活动】:从两个表达方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句子中选择喜欢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引出修辞在表情达意中能达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突出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第2句出自苏叶《告别老屋》,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银子”和“墨汁”分别用来比喻月亮近处的夜空和月亮远处的夜空,新颖形象。

【教师活动】:引用孔子“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进一步突出语言的表达需要修饰,引出修辞手法。

二、概说修辞(1)修辞类型【设计意图】范围由大到小,逐步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1.修辞的种类已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2.常见修辞种类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通感、互文、用典、双关、回环、顶真、镶嵌等。

3.高考考纲要求的修辞类型及分类【明确类型】: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明确分类】:①.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②.结构类——对偶、反复、排比③.语气类——反问、设问(2)教学目标之一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高效课堂,明确学习目标是第一要务。

三、认识修辞(一)比喻【环节一】:知识点讲解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比喻的种类:(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学生活动】: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类型。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明确】:明喻、借喻、借喻、暗喻。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学生活动】判断下面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③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④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明确】:都不是比喻句。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比如同类相比、表示猜度、表示想象、表示举例的引词就不是比喻句中的喻词。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5.比喻的作用【学生活动】:根据下面句子归纳总结比喻的作用【明确】:①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具体、形象、生动)②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浅显易懂)③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表达感情)【环节二】:反馈练习【学生活动】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连接后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句子。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象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象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朵朵银棉。

【明确】B.比喻要贴切、易懂。

好的比喻不但要形似,还要能做到神似,喻体和本体在情调、境界上要一致。

(二)比拟【环节一】:知识点讲解1.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2.类型(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①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②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贺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

——《围城》钱钟书(2)拟物(借物喻人):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A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B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3.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环节二】反馈练习【学生活动】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明确】:C。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

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三)借代1.概念: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种类【学生活动】根据下面句子归纳借代的种类。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②我买了一台“康佳”。

(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③樯橹灰飞烟灭。

(借部分代替全体)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⑥读点鲁讯。

(借作者代著作)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

(借结果代事物本身。

)3.借代的作用【学生活动】:根据下面句子归纳借代的作用①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形象生动、重点突出)②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简洁、精炼)③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反馈练习】: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明确】: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

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四、辨析修辞【学生活动1】:通过两组例句讨论归纳借代和借喻的异同。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借代)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

(借代)【设计意图】:一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本质特点;二是为了在“似与不似之间”更准确地使用修辞手法。

【明确】: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不同: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C、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不能。

【学生活动2】讨论下面哪些句子属于借代,哪些属于借喻。

1、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2、很难没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

(《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故乡》)4、“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包身工》)5、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去撵玉石眼去了。

(《分马》)6、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 (《多收了三五斗》)7、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药》)【明确】:1-3借喻;4-7借代。

五、运用修辞【练习1】(2015年湖南卷)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