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答题】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内容。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答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
【答案】气孔【分析】本题考查植物叶表皮的结构。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4.【答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的基本场所。
【答案】光合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作用。
【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5.【答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
【解答】动物和植物虽然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6.【答题】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气孔。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有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4、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
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5、我们期待成长,在未来展示(生命)辉煌。
6、女孩大约在(10)岁开始,讲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稍晚)些。
7、人的一生一般划分为(幼年期)、(青年发育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时期。
8、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的照顾。
9、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在不断(提前)。
10、青春期要注意营养,其中就要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
11、从出生到成年,身体各部分发育是不均衡的,头长了(1)倍,躯干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了(4)倍。
1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是(营养)、(疾病)、(遗传)、(精神)以及(体育锻炼)和(劳动)。
1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育水平。
14、正确的读写姿势是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
15、从生命的周期看来,人体的发育是一个(渐进)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16、绘制身高曲线图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描点),第二步是(连线)。
17、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8、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
19、女孩束腰勒胸影响(发育),男孩拔胡须有碍(健康),青春期内不宜(减肥),少女不宜穿(高跟鞋),青少年(吸烟)危害大、切忌(酗酒)。
20、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注意个人卫生)、(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粤教版《科学》六下第1单元测试题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回形针是一种常见的(),人们用它来()纸张。
2. 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等环节。
3. 饮水瓶种类很多,从材料上分,有()、();从功能上分,有()、()等。
4.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用铁锻造成的()、用塑料制造成的()、用棉花织成的()等。
5. 为了满足人们对同一个物品的多种(),设计师常会在某种物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实现新的()。
6. 尼龙搭扣是一种常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以及()等领域。
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1. 棉布、报纸、钢丝球这三种材料中,棉布保温效果最好。
()2.用木材可以制作成筷子、家具等生活用品。
()3. 在使用铅笔时,我们既需要用它来写字,又方便修改。
于是,设计师通过在铅笔的末端添加橡皮来实现这个功能。
()4.热是不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的。
()5. 端热水的时候,要小心,避免烫伤。
()6.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通常会通过观察、调查,甚至亲身体验等方法了解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
()7. 用废旧矿泉水瓶是做不了花瓶的,只能盛水。
()8. 模仿壁虎可以设计一种爬墙的清洁机器人。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1. 不属于回形针的用途的( )。
A.串起来当链条B.做牙签C. 弯曲的铁丝2. 下列材料中传热本领最慢的是()。
A..塑料、纸、棉和木材B.铁、铝C.陶瓷3.尼龙搭扣的发明是()。
A.牛蒡果实的启发B.猎狗的启发C.打猎的启发4. 苍耳与衣服搭扣的方式与下列()日常用品很相似。
A. 塑料拉链B. 尼龙搭扣C.铁拉链5.以下几种物品的发明不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A.飞机B.雷达C.手表6.不属于多功能物品的是()。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一、填空题1.电信公司为手机用户搭建的通讯塔是结构。
2.塔台的外形需符合、的特点才更具稳定性。
3.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和人们的相适应。
二、判断题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是: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塔台模型的高度,对于抗风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6.建筑塔台的活动中,在制订标书前,必须明确建造的具体任务和限制条件。
7.一般住房离不开支撑结构、门窗结构。
8.体育教练员使用的塔台,它的设计图纸绘制完成后,就应该建造了。
三、单选题9.建造房屋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而()是整个工程的核心。
A.选址B.设计C.建造D.评估验收10.如图,是____风格的房屋。
()A.傣族竹楼B.江苏民居C.北京四合院11.某小组在建设塔台时,发现塔台有点倾斜,他们应该_______。
A.仔细寻找倾斜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B.重新搭建一座新的塔台C.在底座下垫点纸片12.如图为北京鸟巢,它的外部建筑结构属于_______。
A.钢结构B.钢筋混凝土结构C.砖木结构13.住房结构分为客厅、厨房、卧室等,这是按照________分类。
A.材料B.功能C.结构构件组成方式14.在塔台竞标书中最重要的两项标准是项目成本和什么?()A.项目所在位置B.项目安全性C.项目所用材料D.项目竣工时间四、综合题15.(四)工程设计下学期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学校想利用暑假时间在操场建造一个塔台。
要求高1.5米,带有护栏的台面不小于1平方米,方便体育老师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且成本不超过5000元。
学校发布了征集令,最终以竞标的形式确定建塔资格。
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此次竞标……(1)下列属于本次校园塔台建设中的限制条件是()(多选)A.塔台高度B.塔台形状C.站立面积D.建造材料E.建造成本(2)塔台的建造需经历以下步骤,请填写正确的排列序号①制作一个模型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③实施建设④进行设计⑤测试模型,评估改进(3)有三组同学率先展示了塔台模型,以下是学校对三个小组塔台的评价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系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 B )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B)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C)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A)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 C )就是它的触角。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4.怎样放得更大-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用调整好距离的两个不同凸透镜看到的图像比用一个凸透镜看到的图像()。
A.放得更大B.放得更小C.无法判断放得更大还是放得更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知识点。
【解答】两个凸透镜放在一起形成了另一个简易的显微镜,看到的图像放的更大。
2.【答题】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是由()组成的。
A.B.C.【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
【解答】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3.【答题】下列方法中,能使观察到的图像最大的是()。
A.调整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B.调整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知识点。
【解答】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比较大,观察到的图像最大。
4.【答题】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是无限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作用。
【解答】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由凸度决定的,最凸的是球形,所以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
5.【答题】我们可以用两个凸透镜来自制一个显微镜。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简易显微镜的制作。
【解答】将两个放大镜相对防放置,镜片要平行,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做好了。
6.【答题】显微镜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放大物体像的倍数更大。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特点。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其实就是多个放大镜组合起来的放大。
7.【答题】放大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知识点。
【解答】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题文】早期的显微镜是怎么制作的?【答案】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制作。
【解答】将两个放大镜相对防放置,镜片要平行,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做好了。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题及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系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 B )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 B )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 C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 C )就是它的触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
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
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没有关系.和有关系的放
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
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
的耳朵长在 .苍绳的眼睛是。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
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
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6、许多的岩石是由集合
而成.如花岗岩由、、等
矿物的晶体而成。
7、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
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
个.它是人类认识
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
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
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和.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组成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的缘故。
12、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自
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
用、、、、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_____和。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
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
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就是它的触角。
A.触角B.复眼
C.鼻子
6、下列物质中那些全是晶体()
A.玻璃、冰花、砂石
B.牙齿、砂糖、碱
C.松香、味精、白糖
7、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
8、下列物品中那些不具有放大的功能()
A.装满水的烧杯
B.透明的玻璃C.透明塑料袋装水
9、用放大镜观察叶片比用眼睛观察叶片更能看到()A.叶细胞B.叶片的颜色C.更细的叶脉
10、眼睛看上去比较光滑的物体.如果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可看到该物体会变得()
A.比原来更粗糙B.比原来更光洁C.比原来更迷糊
11、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1透明的○2不透明的○3中央向外凸的○4中央凹的
A.○1○3B.○1○4C.○2○3D.○2○4
12、蚜虫对植物危害较大.但它也被别的昆虫所吃掉.常见的蚜虫的天敌有()
A.瓢虫B.蚊虫
C.草蛉
13、鱼缸里的水自然发绿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水中有一个绿藻
B.水中的绿藻持续增加
C.水本身变为绿色
1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标本制作是重要的环节.要想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所观察的标本应是()
A.完整的B.薄而透明的C.有颜色的
15、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后.发现他们都有
()
○1一对触角○2两对飞行的翅膀○3两对足○4两排锋利的牙齿
A.○1○2○3B.○1○2○4C.○1○2D.○1○3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1、每种物质的晶体都有固定
的形状.但不同的物质的晶体的形
状是不同的。
()
2、各种物质的晶体大小都一样.并且都是很小.必须借助放大镜
才能看得清楚。
()
3、蚜虫危害植物和草蛉幼虫
吃蚜虫的方式一样.都是吸食液体。
()
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
世界的一大飞跃.因为我们可以用
显微镜放大任何物体。
()
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
被观察的物体无限放大。
()
6、列文虎克是最先用显微镜
观察微小世界.也是最先发现和提
出“细胞”的人。
()
7、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
滋润科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8、放大镜越大.那么它的放大
效果就越好。
()
9、所以的微生物对人类来说
都是有害的。
()
10、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11、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
了放大镜。
()
12、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1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14、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15、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16、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
17、味精不是晶体。
()
1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
规则。
()
19、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0、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21、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2、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23、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
24、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25、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26、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27、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
28、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29、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30、显微镜是利用一块凸透
镜和一块凹透镜的放大作用把细
小的物体放大的。
()
四、连线题(8分)
肉眼——能看到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到小于1/5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和分子
五、问答(7分)
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4分
答: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
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
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
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
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3分
答:放大镜镜片凸起程度越大的放
大镜.它的放大倍数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