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

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

三、对比与调和
• 对比与调和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 体量、色彩、质感等)程度不同的差异取 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可称是利 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 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 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特点;差异较 小的表现称调和,使其彼此和谐,互相联 系,产生完整统一的效果
五、节奏和韵律
• 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称为音乐 的声响具有节奏和韵律。自然界的许多现 象,常是有规律和重复出现的,给人一种 节奏感,园林绿地中也强调这种感觉,特 别是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节奏和韵律是 取得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
• 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 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园林构图单体有规
• 1.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
• 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 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 组合园林物质要素(材料、空间、时间), 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美的绿 地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 也就是规划布局。这与单纯的平面构 图是有很大区别的
2.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 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 园林绿地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 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8.质感的对比
• 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 与粗糙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如植物之间 因树种的不同而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通 透的不同,建筑材料则更是如此,如墙面 的处理,未经处理的墙面粗糙,抹了灰浆 的墙面则很光滑。
四、均衡与稳定
• 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前后、左右的轻重 关系;稳定是指园林布局在整体上下轻重 的关系。
• 园林景物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之中 求对比,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 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
• 对比和调和只存在于同一因素的差异,而 不同的因素之间不存在调和与对比。对比 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 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园林艺术第六章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第六章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是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依 存的。在对图案进行设计时,应力求在细 节的变化中求得整体的统一,在单纯的统 一中蕴含丰富的变化。

形体的大小、质感 、方向、色调可 以是变化的因素,同样地,形象特 征的统一、色彩的 统一、方向的统 一、明暗的统一等等也可以帮助我 们对整体的把握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 ⒊线条的统一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园林布局中,往往采用下面大, 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 固感,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 不同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在山体 的设计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 麓部分给人以稳定感



八、变化与统一
纷杂的变化会给视觉上带来刺激,但如果 缺少“统一”对整体的掌握,就未免会显得 零乱松散、力度不足;而过分单纯地只求 统一, 又不可避免会出现呆板单调、缺少 生气。

9.疏密对比
“密”的关系给人一种紧张感,窒息感和厚 度感。而“疏”的关系给人一种空间感,轻 松感和秩序感。这两种关系相互互动才能 产生和谐的气氛。若画面中仅存在一种情 感,很容易形成过于单调而缺乏变化的作 品。
• •疏密空间对比

10.动静对比
动和静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所表现的必然 形态,没有动,事物就得不到发展,没有 静,也就没有平衡。

1.形象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 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 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 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 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2.体量对比
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 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 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 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 ,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 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 的小体量的廊

第七章 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

第七章 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

第二节 园林绿地布局的一般规律
风景序列、 六、 风景序列、导游线和风景视线
• 园林风景的展现通常有 序幕(起景)---高潮(主景)序幕(起景)---高潮 主景) 高潮( ---尾声 结景)这几个过程,就称为序列。 尾声( ---尾声(结景)这几个过程,就称为序列。序列的安排 直接影响到游人的视觉和感觉。 直接影响到游人的视觉和感觉。 序列的展现手法有: 序列的展现手法有: 1.开门见山 这种手法景观突出,气势雄伟,多用于纪念 1.开门见山 性园林,如北京天坛公园、南京中山陵园等。 2.深藏不露 深藏不露、 深藏不露是指景区、景点掩映在 2.深藏不露、出其不意 山峦丛林之中,由远处观赏仅见一些景点的建筑屋顶等。 近观则全然不见所要寻找的景点,这时只能沿园中道路探 索前进。这种风景视线在地形起伏较大、树木茂密的风景 游览区中常常采用,如长沙岳麓公园。
第二节 园林绿地布局的一般规律
一、明确绿地性质
它的作用就是确定主题,弄清楚该绿地究竟用作什么。 它的作用就是确定主题,弄清楚该绿地究竟用作什么。
二、确定主题或主体的位置
主题与主体意义一致,两者相互融合. 主题与主体意义一致,两者相互融合.主题通过主体来表现 不同性质的绿地主题并不一样。 不同性质的绿地主题并不一样。 -----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建筑群为主题 北京颐和园 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建筑群为主题 以鱼为主题, 花港观鱼公园 -----以鱼为主题,以花港观鱼为主体 以鱼为主题 曲院风荷公园 -----以荷花为主题,以曲院观荷为主体 以荷花为主题, 以荷花为主题
第二节 园林绿地布局的一般规律
五、景色分区
• 景点是构成绿地的基本单 位。
某风景名胜区
景区A
景区B
景点1
景点2

第4章 城市绿地风景构图

第4章  城市绿地风景构图

(二)调和:具有 原始共同性的要素 排列而成,所以各 要素都能很容易的 密切结合。
三、 对称与均衡 ㈠ 对称 ㈡ 均衡(平衡):是两 种力量处于相互平均 的状态。
四、韵律与节奏
(一)简单韵律:(重复——整 齐一律) 单个要素反复出现 具有同样性质的要素反复 使用。 重复在音乐上是以时间间 隔为本质,在造形上则以距离 为间隔本质。
2、尺度:园林景物与人的身高及使用活动空间的 度量关系 尺度的应用: • 习惯尺度:超人尺度、自然尺度、亲密尺度 • 模度尺设计:运用圆、矩形、三角形等图形要素作为 基本模度,利用划分、拼接、组合等手法,按照整倍 数关系来形成空间场所 • 环境的尺度对比: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 常用尺度:按照人体工学、行为心里学的理论规律, 形成的常用尺度数据。
第4章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构图
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
一、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 结构
动物园:要求不同的小气候,故要选择地形地貌 复杂的地形,规划结构自然式 纪念性园林:中心对称,规则式布局,突出纪念 主题 居住区、工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景点和景区
景点:凡有观赏价值的观赏点 景区 :相关内容的景点组成景区(多个景点) 功能结构分析图(泡泡图):布局关系均体现在内
2、景观序列的起结开合 作为风景序列的构成,可以是地形起伏, 水系环境,也可以是植物群落或建筑空间,无 论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总应有头有尾,有收 有放,也是创造风景序列常用的手法。
3、利用景观的断续起伏创造风景园林景观序列 利用地形地势变化而创造风景序列的手法之 一,多用于风景区或郊野公园
4、利用园林植物景观的季相与色彩布局来创造风景园 林景观序列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 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 路等,营造绚丽多姿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园林绿地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还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一,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用途确定其设施与形式。

2、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

3、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景色分区要各有特色,化整为零,园中有园,互相提携又要多样统一,即分隔又联系,避免杂乱无章。

4、各园都要有特点、有主题、有主景,要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避免喧宾夺主。

5、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景色环境,巧于因借,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避免娇揉造作。

6、要具有诗情画意,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

诗和画,把现实风景中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上升为诗情和画境。

园林造景,要把这种艺术中的美,把诗性和画境搬回到现实中来。

爱上海 edmhhh123。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而在自然式的园林中,园林建筑必须围绕“自然”的性 质,作为自然式布局、自然的池岸、曲折的小径、树木的自 然式栽植和自然式整形,即便在旧有自然式花园中,出于某 种经济要求而建造的大楼,也在其墙基采取了“自然化”的 补救措施,一环绿水,数块碎石,以求得风格的协调统一。
(二)材料的统一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 景物,也要求统一。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 下几种: 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 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 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 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三)疏密对比 (四)形状的对比 (五)方向的对比 (六)大小的对比 (七)色彩的对比 (八)质感的对比 (九)布局的对比
(一)空间对比 苏州留园出人口的处理,是空间对比的一个佳例。留园 的人口既曲折又狭长,且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巧妙,充 分利用其狭长、曲折、忽明忽暗等特点,应用对比的手法, 使其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经过封闭、曲 折、狭长的空间后,到达园内中心水池,感到空间的豁然开 朗。同时,由于人园门以后,内厅的暗与天井的亮的对比, 小院天井与曲廊的明与暗的对比,还有园门后游览路线西一 北一西北-西一北一西……不断的方向变化,加上大天井、 小曲廊、小天井、小院、内院……之间空间大小的变化,使 游人处于明暗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之中, 从而没有沉闷、单调的感觉。相反,通过对比的原理,最终 进入主空间时,顿觉留园中心水池的主空间明朗而宽阔。
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 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圆形与 椭圆形的变化都是近似协调。

园林绿地构图艺术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园林绿地构图艺术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机 飞播 前 ,提前 用五 氯硝 基苯 或 高锰 酸钾 药剂 稀释
浸 种 消毒( 特别 松类 种 子 极 为重 要) ,然 后与 鸟 鼠驱 避 剂混 全拌 种上 机 飞行 播种 ;二 是严 禁在 有立 枯病 史的疫 区调 种 ,加 强飞 播调种 检 疫工 作 ;三 是对 于 已发 生立枯 病 的播 区 ,在苗 木分 布 生长相 对集 中地 方 ,视 其发 病程 度 ,轻 者采 用硫 酸 亚铁稀 释 喷洒 防 治 , 重 者 除 苗 消 毁 ,防 止 病 害 感 染 蔓 延 。通 过 防
早 、 防小 、 防 了 的 “ 三防措施” ,有 效控 制 立 枯 病 害发 生 ,进 而 巩 固提 高 飞播造 林成 果 。
5 飞 播幼 林抚 育是 当务之 急
丛 ,综合 形成 平衡 ,虽 然形 体差 异大 ,但 质感 上却
使人 觉得平 衡 。 自然 式 园林 多采 用不对 称平 衡 。
4 比 例 与 尺 度 的 原 则
比例 是指 园林 中 的景物 在体 形上 具有 适 当的 关 系 , 既有 景 物 本 身 各 部 分 间长 、宽 、高 的 比例 关 系 , 也有 景物 之 间、个 体 与 整体 之 间 的 比例 关 系 。
相 等 的感 觉 。三 是对 称 的景 物 可 沿 着 道 路 连 续 出
现 ,既可静 观其 中 的一对 景物 ,也 可动 观连 续 出现
的对称 景物 。四是两 组景 物质 感和 量感 完全 相 同 的
对 称称 为 “ 完全 对称 ” ,给 人 以庄 严 、肃穆 、稳 定 、
整 齐 的感觉 ;两组外 表轮 廓相 似 的景物 虚 实不 同达
2 协 调 与 对 比 的 原 则
园林 空 间 中,对称 是通 过和 谐布 局达 到感 觉 上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第二节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第三节景与造景第四节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三、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第五节园林建筑及设施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园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林绿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

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

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

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

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一)统一与变化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

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

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1)主与从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

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

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

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土丘、道路、台阶、挡土墙、水面、栏杆、桥、花架、廊、建筑门、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

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联系与分隔,常用门、窗、空廊、花架、水、山石等建筑处理,把建筑引入庭院,有时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丰富室内景观。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

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

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图片所示:既是分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

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

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

此外,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

(二)均衡与稳定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

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

1、均衡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

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1)对称均衡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

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

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

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

(2)不对称均衡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

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

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2、稳定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

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

如右二图:六榕塔、假山。

(三)比例与尺度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成,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

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比拟联想园林艺术不能直接描写或者刻划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形象,运用比拟联想的手法显得更为重要。

园林构图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概括名山大川的气质,摹拟自然山水风景,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联想到名山大川,天然胜地,若处理得当,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联想,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弄假成真”。

我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比例尺度、色彩质感、视觉感受等等,使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石有一峰的感觉,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峦的感觉,使池水有不尽之意,犹如国画“意到笔未到”,给人联相无究。

2、运用植物的姿态、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联想。

如“松、竹、梅”有“岁寒三友”之称,“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在园林绿地中适当运用,增加意境。

3、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

如蘑菇亭、月洞门、水帘洞等。

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5、风景题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

题名、题咏、题诗能丰富人们的联想,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

(五)空间组织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到无穷远处,视线平行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2)闭锁空间与闭锁风景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逾大,则闭锁性愈强,反之成角愈小,闭锁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闭锁性越小。

闭锁风景,近景感染力强,四周景物,可琳琅满目,但久赏易感闭塞,易觉疲劳。

(3)纵深空间与聚景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河流、山谷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这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这种风景叫聚景。

园林中的空间构图,不要片面强调开朗,也不要片面强调闭锁。

同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局部,也要有闭锁的局部,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2、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风景视线是紧相联系的,要求有戏剧性的安排,音乐般的节奏,既有起景、高潮、结景空间,又有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大小尺度相宜。

3、空间的转折空间转折有急转与缓转之分。

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常用急转,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

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缓转有过渡空间,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花架之类的过渡。

两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

两空间干扰不大,须互通气息者可虚分,如用疏林、空廊、漏窗、水面等。

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不同、风格不同宜实分,可用密林、山阜、建筑、实墙来分隔。

虚分是缓转,实分是急转。

园林设计文化遗产依赖于背景环境而存在。

有背景环境的烘托,文化遗产才能全面彰显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载体。

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就是要求不得改变文化遗产的历史原状,要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全部历史信息。

完整性原则,则是要求将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保护不仅限于其本身,还要保护其背景环境,特别是对于历史性城市更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整体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的升温,许多历史性城市出现了持续的大规模改造热潮,在历史城区内采用一般性城市的改造方式,实施大拆大建,将传统街区成片推倒,建设大体量的建筑物和大规模的建筑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