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9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 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 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 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
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 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 原因 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 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
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青黛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 叶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掺杂成分多为石灰。
正品青黛 性状 火试: 取本品少量 用火灼烧 水试: 取本品少量 撒与盛水的烧杯中 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 紫红色烟雾发生,熔烬后灰呈 灰黑色或棕褐色的粉末。 掺杂 灰蓝色,略带灰白色, 质较重,嚼之有沙石感 时间短,熔烬后灰呈黄 土色。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 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
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1.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

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2.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

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3.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

4.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

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5.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

6.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

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上,细砂石沉在水下。

7.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

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

8.沉香:假的太多,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9.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

真茯苓很难煎透。

10.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

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1.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当五味子。

12.威灵仙: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3.柴胡:掺假手段太多,其中我见过的有: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4.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

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

15.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常用中草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草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 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 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 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1
常规鉴别要点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 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 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 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 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 天麻、川乌与草乌)。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伪品山银 柴胡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 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 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 荧光反应。
22、远志:取粉末0.5g,加热水10ml,用强力振摇 1分钟,即生成持续性泡沫,并在10分钟内不消 失,以此检查皂甙。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 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 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甙有关),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 杨酸反应)。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3
5、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 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 水)液体又变红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5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 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常见掺杂使假方法的识别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常见掺杂使假方法的识别
大 苍 耳 子 冒充 苍 耳 子 ; 通 草 冒充 通 草 ; 南 星 、 半 夏 冒充 小 小 水 半 夏 ; 蛇藤 果 实 冒充 合 欢 花 ; 季 花 冒充 玫 瑰 花 ; 他 虫 草 南 月 其 冒充 冬 虫 夏 草 ; 花 白及 或 小 绿 及 等 地 方 习 用 品 冒 充 白及 ; 黄
掺伪 方法, 为药品督察员和 消费者鉴 别真伪提供参考 , 并对这 些问题提 出对策和解决 办法。
关键词 : 中药 材 ; 药饮 片 ; 伪 ; 中 掺 中药材 市 场 中图 分 类 号 : 2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7 8 2 1 ) 3一 1 8— 2 R 8 . A 1 7 7 3 (0 2 0 O 5 0 中药 是 我 国 医药 行 业 中最 具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产 品 , 着 有 深 厚 文 化 底 蕴 和几 千 年 临床 实 践 , 预 防 和 医疗 发 挥 着 极 其 在
蚕裹 上石 灰加 重 ; 花 饼 里 加 入 滑 石 粉 或 面 粉 加 重 ; 金 沙 菊 海 掺 杂 细 沙 或 红 砖 细 粉 , 七 粉 用 矿 石 类 或 其 地 上 茎 打 粉 混 三
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相互 掺杂使假 。如参薯 、 木薯 、 山药 充山药 .J 贝 、 广 /平 、 小浙 贝或 皖贝等 冒充川 贝 ; 用
(. 1 亳州市药品检 验所, 安徽 亳 州 2 60 ;. 州市千草药业饮 片厂 , 3802亳 安徽 亳 州 2 60 ) 3 8 0
摘 要 : 过 在 中 药材 专业 市 场 的观 察 和检 查 , 触 并发 现 一 些 中药 饮 片掺 伪 的 问题 , 结 中 药材 生产 商 几种 常 用 的 通 接 总

1 8・ 5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引言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剂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质,常常面临着掺伪掺杂的问题。

为了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开发出可靠、准确、快速的鉴别与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快速检验方法。

1.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问题1.1 掺伪问题中药饮片的掺伪问题主要指在制作过程中,生产商可能会故意或无意地添加其他植物材料或化学物质,以增加产量或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1.2 掺杂问题中药饮片的掺杂问题主要指在采集、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混入其他植物材料或杂质。

这种掺杂可能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也可能是因为药材生长环境复杂多变。

2.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方法2.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准确性有限,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2 显微鉴别法显微鉴别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知识和显微镜设备。

2.3 化学成分分析法化学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快速检验方法3.1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检测中药饮片的红外光谱图像来进行快速检验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光谱图像,可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

多年来中药材的鉴定一直是个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常用中药材的掺伪现象不断地变化,给中药材的鉴别更增加了难度。

本讲座旨在把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介绍给大家,以引起重视。

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紫花地丁:以苦地丁、甜地丁充;◆大黄:以土大黄伪充。

◆五加皮:以香加皮及刺五加皮伪充。

◆栀子:以水栀子伪充。

◆桃仁:以杏仁伪充。

◆柴胡:以栽培柴胡及其他种柴胡伪充。

◆防风:以薇花果藤等伪充。

2.药材市场供大于求或价位上扬的中药饮片、种子、果实、花类多有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掺伪数量从10~◆西红花:掺红花、莲须、玉米须、黄花菜丝等;◆坚龙胆:掺桃儿七等ff系小檗科多种植物根与根茎,(2)用地区习惯用药或外表相似的其它物质代用或混入使◆动物肌肉、肝脏、血、雄黄、干酵母、泥沙、砖粉、植物组织等掺入麝香中;脂、淀粉加工冒充燕窝。

(3)掺入本植物的非药用部分◆柴胡、龙胆、款冬花、秦艽、黄芩、黄芪、牛膝等掺◆海金沙中掺入茎叶;◆沉香使用不含或少含树脂的木材等。

◆红花、金银花喷石膏粉、糖。

◆草果中注入无机盐。

白矾(明矾)中药材制假掺伪的方法中,有一个较为常用而又不易被发觉和识破的方法,就是“打矾”,即利用较高浓度的明矾水溶液浸泡药材,然后干燥,使明矾自然存留在药材内部,从而使其增重,而药材表面性状却变化不大。

在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经过明矾“炮制”过的中药材有土鳖虫、水蛭、白豆蔻、砂仁、山萸肉、枸杞子、全蝎、炮甲珠等多种。

虽然经过明矾水泡过的药材从外表来看一般不会与正品有很大区别,但若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很多破绽。

现在简要介绍一下鉴别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明矾的方法:1.眼看。

仔细察看药材表面,凡是在皱纹或凸凹不平处有白霜者(例如枸杞子、山萸肉等)或者在剥开果实的外壳后种子表面有白霜者(例如砂仁、白豆蔻等),均十分可疑。

2.手摸。

用手将药材翻动,轻轻捏握,细心体会药材触手的感觉。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随着中医疗法的广泛应用,中药材市场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但是,由于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贩卖伪劣产品,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伪品种类1. 硫酸铜“晒黑”后的茯苓一些不良商家会在茯苓表面涂抹硫酸铜,使其呈现出稍微暗黄、细腻的色调,来模仿真品。

但是,这种方法会损害茯苓内部的营养成分,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2. 具有高毒性的假藏红花许多商家会混入假藏红花来冒充真品,这种假藏红花具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

3. 只是普通煮过的草药,却涂上了人参假皮人参是一种价格昂贵的中草药,因此,一些商家会采用一些小手段来模仿真品,比如将煮过的草药涂上人参假皮。

虽然这种草药成分相对较为安全,但无法达到人参的功效。

4. 尖叶橐吾与梭梭麻混在一起尖叶橐吾和梭梭麻看起来相似,有些商家会将两者混在一起冒充尖叶橐吾。

但是,梭梭麻有毒,如果误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5. 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有些商家会采用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贩卖,从而骗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种植技术存在差异,不同产地的草药在成分和功效上存在差异,消费者食用之后可能不会得到预期的疗效。

二、识别要点1. 观察颜色和气味大多数中药材在新鲜状态下具有特定的颜色和气味,失去活性后则会发生变色和质变。

因此,消费者购买中药材时,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其颜色和气味,还需要了解其保存方式和时间。

2. 看外表中药材外观的质量和几率是判断其真伪的关键。

人工伪造的药材不仅外观很难达到质量标准,而且由于不同的药材特性,在大面积生长不同的部位会有特别的细节,做不到伪造。

3. 较高的价格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消费者不应将价格和品质划等号,因为一些商家会将普通的中药材包装成精品并涨价出售,虚高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药鉴定
1. 抓住主要鉴别特征,特别是独有特征。 2. 关注市场信息。
基原鉴定 以弄清药材的源,确定其品种是否正 确。 鉴定内容包括学名,种属及种类。 (原广东使用的韭菜子是葱子。) 性状鉴定 传统的经验鉴定法。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细胞, 内 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理化鉴定 利用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 或 化学反应来鉴定中药材的真伪和含量。 色谱鉴定
内容
当前常见的中药材与和中药饮片造 假、掺假现象 如何鉴别和防范
一、中药材是特殊商品
既是药品、也是农副产品 市场不稳定性、多变性 受政治、经济、自然和人为等各种因素影响 受药品法约束
二、中药市场应该关注
1.名贵药材(掺假制假) 2.资源紧缺(野生品种) 3.当年失收(大小年、自然灾害) 4.库存不足 5.人为炒作 6.疫情出现 7.青黄不接
五、常见的制假、掺假手

1. 以假充真:倒模冬虫夏草、参薯、地瓜充山药。虎刺充巴戟。菊三
七 充白术。鬼臼充龙胆。千穗菊充菟丝子》》》
2. 掺杂加重量:
冬虫夏草→加蛋清、细泥土、水泥粉、吸水剂、铁粉、铅等。 菊花→加淀粉、细沙。 红花→加细沙、染色。 西红花→加花辨细丝染色。 猪苓→浸泡白矾水。 海龙、海马→腹中加料〔细沙、蛋黄〕 党参→加硫酸镁 乌梢蛇→腹中夹杂。蕲蛇夹层夹杂蛇。 青天葵→掺泥沙揉搓成团 猫爪草→掺泥粒。 柏子仁→掺沙粒、米粒。 川芎→掺胶质切片。 金银花→加细沙、盐水。 海金沙→加淀粉、细沙。 蒲黄→加细沙
品名 虫体
子座
气味 显微
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
深黄色,环纹明显3条 灰黄色,环纹不明显, 一组,足4对明显突出 中部足4对不太突出,
自虫体头部正顶端长 出 自虫体头部上面或侧边 长出,有时有分枝
有草菇样香气
无草菇样香气
有刚毛
无刚毛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冬虫夏草
中药鉴定
亚香棒虫草
新疆虫草
鳖甲
Biejia TRIONYCIS CARAPAX
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 年均 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 杀死,置沸水中烫 至背甲上的硬皮能
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 晒 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背面隆起,长10~15cm
,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 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 网状皱纹和
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 棱,两侧各 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 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
。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 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
表面点 状凹下
鳖甲
表面点 状凸起
山瑞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规定,“禁止将中毒、 感染疫病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
广陈皮 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 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栽培变种茶枝柑
为栽培变种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的干燥成熟果皮 1、柑青皮(青皮) 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 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点, 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质硬、皮薄, 味辛苦、气芳香。
【性状】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 蚕,长3~5cm,直径0.3~O.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 纹20 ~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 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 稍膨 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2、微红皮(黄皮) 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 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 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 海绵浮松状不明显。质较硬,皮微厚,味辛带苦略甜。
五、常见的制假、掺假手法
3.以价钱低形状相类似的品种掺假:
川贝母→掺平贝母。 北五味→掺南五味子。 丹参片→掺牛蒡子根片。 半 夏→掺山珠半夏。 赤 芍→掺白芍。 防 风→掺水防风。 西洋参→掺生晒参。 元 胡→掺山药种子切片染色。 山茱萸→掺滇枣皮、葡萄皮。 白花蛇舌→掺水线草。
川贝母 平贝母 川贝母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药鳖甲质量监 管 严防病死甲鱼骨流入药用渠道的通知》。通知明确,甲鱼骨 应 自活体现杀,沸水烫取获得,不得使用病死鳖,更不得腐化 取 骨。2013年12月18日 40吨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寄 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夏初子 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 的附着 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Chenpi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 其栽 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 陈 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陈皮 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 不 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 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 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 辛、苦。三、中药优劣与以下因素有关
道地药材 种植年限 采收加工 储存运输 加工炮制
种植年限影响
生长年限~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 受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的 影响 人工栽培的药材,重视环境和管理~土壤、 空气、水源、种源、肥料、农药等
何首乌含量
采收时节影响
1.采收根、根茎类药材应以秋冬或初春季节,植物 地上部分枯萎后、比较适宜,冬季春前。 因为此时植物处于休眠状态,营养物质消耗少,有 效成分积累较高。 2.叶类药材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 熟前采收。 3.花类药材多在含苞欲放或开放时采收 4.果实、种子药材,除较特殊的如覆盆子、青皮、 枳实等以未成熟果或幼果采收外,一般以果实充分 成熟或完全成熟时采收 5.全草类药材药材多在植株生长充分茎叶茂盛时采 收 6.其它如皮类、茎木藤类药材,大都遵循传统采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