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专家共识(最全版)

合集下载

胃肠吻合专家共识_2008_

胃肠吻合专家共识_2008_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810-04胃肠吻合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胃肠吻合是一项外科基本技术,规范的胃肠吻合对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胃肠吻合涉及缝合材料、缝合技术、吻合方式等内容。

吻合器的使用对改进胃肠吻合技术有重要意义,使胃肠吻合标准化和程式化,显著提高了安全性。

腹腔镜辅助手术中,消化道的重建是通过开腹小切口进行,在手术操作方面与开腹手术并无大差别。

因此,。

1 手工缝合材料1.1 缝线 胃肠吻合的理想缝线应该具备如下特征:无致敏性、无致癌性、张力足够、易于成结,且表面不利于细菌附着,在体内吸收时仅引起轻微组织反应。

目前手工吻合中最常用到的缝线是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和丝线。

1.1.1 可吸收缝线 在体内经水解吸收,组织反应轻,无异物存留。

目前胃肠吻合最常用的型号为320或420,可用于胃肠道全层缝合及浆肌层缝合。

1.1.2 丝线 是由蚕丝编织制成的不可吸收缝线,通过不断改进,目前的丝线在防止细菌附着、减轻伤口切割、减少毛细现象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其在体内的组织反应、缝线相关感染等仍然高于可吸收缝线。

目前可将320或1号丝线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的缝合。

在消化道重建方面,由于丝线吻合的异物肉芽肿发生率、线结残留率及吻合口水肿、溃疡、出血发生率等均显著高于可吸收线,推荐使用可吸收缝线。

1.2 缝针 理想的缝针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抗弯性,缝针还应具有较好的持针稳定性。

手工胃肠吻合时需使用针体纤细,针形为1/2弧的小圆针,可以最大限度减轻缝针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持针钳应夹在针体的后1/4到1/2,不可夹在针线连接处。

2 吻合器的选择吻合器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保证了手术质量。

此外,吻合器技术还具有以下优势:由于小血管可以从吻合器“B”形缝钉的空隙中通过,故不影响缝合部及其远端的血液供应;缝钉为金属钛或钽制成,与手工缝线相比,组织反应小;由于缝钉排列整齐,间距相等,保证了组织的良好愈合;机械吻合将开放式缝合变为密闭式缝合,减少消化道重建时造成的污染。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 版)2016-05-23 14:11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字体大小-|+近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发表了《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 版)》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微创外科是近20 年来胃癌外科发展的主流与方向,目前腹腔镜胃癌手术已趋于成熟,然而传统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精细操作等方面受到限制。

2000 年7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外科治疗。

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突破了人和器械因素的限制,开创了微创外科新纪元。

在胃癌外科领域,自2002 年Hashizume 等首次报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以来,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中国内地2006 年引进机器人手术系统并应用于临床以来,部分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初步探索了机器人胃癌根治手术系列技术方法。

鉴于我国机器人胃癌手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通过反复研讨,制订了《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 版)》,旨在为目前正在或即将开展机器人胃癌手术的同道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手术机器人的特点与优势与传统腹腔镜手术不同,机器人手术系统采用主从式操作系统,由医师控制台、成像系统和床旁手术器械臂系统3 部分组成。

手术医师可以通过控制台远程控制3 个机器人仿真手腕器械。

该仿真手腕器械具有7 个自由活动度,通过手术医师操控可完全重现人手动作。

视频成像系统可为主刀医师提供放大10 ~15 倍的高清三维立体图像,实现了真正的三维景深和高分辨率,增加了术者对手术的精准把握。

同时,机器人手术系统还具有手颤抖消除、动作比例设定和动作指标化等功能,从而显著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安全性。

机器人胃癌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机器人胃癌手术适应证类似于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
2.设备和器械的准备
(1)设备准备:包括机器人手术系统、气腹机、腹腔镜显示系统、吸引冲洗机、超声刀和电凝系统等。使用前需先开机自检机器人系统,检查器械特别是机械臂是否能正常使用,为机械臂安装专用一次性无菌套。连接机器人观察镜头光源,对焦以及三维校准后,加热镜头防止起雾。
(2)器械准备:包括气腹针、穿刺器、转换套管、带双极电凝的无损伤手术抓钳和马里兰抓钳、施夹器与止血夹、单极电剪、电钩、切口封闭器、吻合器、腔内线性切割闭合器等。其中器械臂使用专用配套器械。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
———————————————————————————————— 作者:
———————————————————————————————— 日期: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
2016-05-2314:11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
手术机器人的特点与优势
与传统腹腔镜手术不同,机器人手术系统采用主从式操作系统,由医师控制台、成像系统和床旁手术器械臂系统3部分组成。手术医师可以通过控制台远程控制3个机器人仿真手腕器械。该仿真手腕器械具有7个自由活动度,通过手术医师操控可完全重现人手动作。
视频成像系统可为主刀医师提供放大10~ 15倍的高清三维立体图像,实现了真正的三维景深和高分辨率,增加了术者对手术的精准把握。同时,机器人手术系统还具有手颤抖消除、动作比例设定和动作指标化等功能,从而显著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安全性。
清扫第4sb组淋巴结:将大网膜向头侧翻起,从横结肠中部开始以超声刀离断大网膜,进入小网膜囊,沿结肠分离大网膜至结肠脾曲。贴近胰尾部裸化胃网膜左动、静脉并离断,清扫第4sb组淋巴结,裸化胃大弯直至预切除平面。清扫第4sb组淋巴结前应先离断大网膜与脾脏下极的粘连,以免牵引过程损伤脾脏。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

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

新视点NEW FINDINGSN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编审委员会“Expert consensus on robotic surgery in gastric cancer (2015 edition)” Editorial committeeExpert consensus on robotic surgery in gastric cancer (2015 edition)Abstract Robotic gastrectomy in gastric cancer was first performed in 2006 in China. Since that some hospitals carried out robotic gastrectomy gradually. These hospitals explored the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robotic gastrectomy, so they wrote this consensus in order to direct other robotic surgeons doing this operation. In this consensus, the experts introduced the trocar site and patient's position for robotic surgery. The prepare of pre-operation for robotic gastrectomy is as same as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indications for robotic gastrectomy is less than T4a stage, and contraindications is also as laparoscopic surgery. On the procedure for robotic gastrectomy, the experts introduced it according to D2 dissection, including distal gastrectomy, proximal gastrectomy and total gastrectomy. After that the treatment for post-operation have been shown. At last, the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intra- and post-operation complications for robotic gastrectomy have been intrduced.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 Robotic surgical procedures; Consensus摘要 自2006年我国首次引入机器人手术系统以来,一些医院相继成功开展了机器人胃癌手术,初步探索了机器人胃癌手术的系列技术方法和流程,并撰写此《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国内同道更好开展此类手术。

2021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机器人技术在胃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良好,可以获得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随着吻合器械的迭代和吻合技术的提高,加之机器人多自由度的可转腕装置,使得腹腔内手工缝合更加游刃有余,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也开始向完全腔内吻合时代迈进。

机器人下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的技术难度较高,为了进一步规范该技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分会联合组织国内专业领域专家,讨论制定了《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专家共识(2021版)》以指导临床工作。

机器人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的定义为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所有手术操作步骤全部在腹腔内由机器人设备完成或除空肠⁃空肠吻合口外,其余步骤均在腹腔内由机器人设备完成。

机器人腔内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包括远端胃切除术后的BillrothⅠ吻合、BillrothⅡ吻合、BillrothⅡ+Braun吻合、Roux⁃en⁃Y吻合以及Uncut Roux⁃en⁃Y吻合,近端胃切除术后的双通道吻合、食管胃器械吻合或手工缝合(双肌瓣法),全胃切除术后的功能性端对端吻合(FEEA)法、π式吻合、Overlap吻合及改良术式、Uncut Roux⁃en⁃Y吻合以及Parisi双环重建等。

相较于体外消化道重建,机器人腔内消化道重建可以最大程度缩短手术切口,减少腹腔暴露风险,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初期研究均已取得良好结果。

相信未来随着国产机器人系统的不断成熟,必然会大大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机器人下全腔内消化道重建的技术壁垒也会进一步突破,其应用也必将越来越广泛。

2002年,Hashizume和Sugimachi[1]首次报道了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切除术。

此后,随着该系统被引入我国,解放军总医院于2009年开展了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胃癌切除术;2010年,余佩武等[2]在国内首次报道了机器人胃癌根治术。

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专家共识(最全版)

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专家共识(最全版)

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专家共识(最全版)关键词胃癌;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近年来,机械吻合技术逐渐成熟、完善,已成为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操作手段。

了解、掌握机械吻合的原理、操作规范以及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的特点等对于胃肠外科医生极为重要。

胃癌根治术是在胃切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行胃切除术时,外科医师曾试图在恢复消化道连续性的基础上重建胃的生理功能,但始终未能探索出绝对理想的重建方式,多种方式并存的现状也说明没有一种重建方式具有绝对优势[1]。

对于胃癌手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是手术的主要目的,任何完美的消化道重建都必须在获得理想预后的前提下才更有意义。

因此,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还必须考虑癌肿对机体的影响:对于早期胃癌或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程度偏早等预计手术效果较好者,可以同良性病的手术一样,在恢复消化道连续性的基础上尽量重建胃的生理功能;对于恶性程度偏高、进展程度较重等预计复发可能性较大者,就应该充分考虑癌肿复发对病人生存时间以及腹腔各脏器的影响,重建方式宜简不宜繁[2-3];对于手术结果明确为R2(肉眼癌残留)或不能切除者,则只能尽量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还必须使重建后的消化道尽量远离残留的癌肿。

机械吻合的标准化保证了吻合操作的高度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如缝合过疏、过密等各种误差[4]。

同时,机械吻合的简单化也使消化道重建的吻合技术易于掌握,减少术者工作量。

机械吻合所使用的各种器械已经可以适合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不同吻合口径,可以进行各种形状的吻合操作,甚至有些传统观念中难以完成的操作都可通过机械吻合轻易完成。

包括在腹腔镜手术中,机械吻合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帮助临床外科医师深刻理解和掌握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特别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1 机械吻合工作原理、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机械吻合的工作原理与订书机类似,向组织提供交错排列的缝钉,以机械的方式将拟吻合的胃肠组织压榨、钉合在一起。

机器人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的质量控制完整版

机器人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的质量控制完整版

机器人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的质量控制完整版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高清放大术野、过滤手震颤和多自由度可转腕机械臂等特点,在胃癌切除手术和消化道重建中具有一定优势。

目前,对于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及规范应用仍存在争议。

为规范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选择和实施,本文围绕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这一话题,阐述了消化道重建前的质量控制、适应证的掌握、消化道重建的原则以及消化道重建后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等多个环节;重点评述了机器人辅助消化道重建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的操作细节,包括手工缝合技术、直线切割闭合器线性吻合技术和圆形吻合器圆形吻合技术;同时对新技术在机器人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2002年,Hashizume等[1]首次报道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继之的临床实践证实,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其高清放大的3D 视野、多自由度可转腕机械臂、主从式架构和过滤微震颤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主刀医生手术操作的舒适度和降低了人力成本,现已成为外科医生的技术利器[2]。

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精进,机器人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也从机器人辅助方式逐渐向全腔内方式转变。

为此,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分会共同倡议指导下,组织国内本专科领域38位专家共同制定了《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后完全腔内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3];对推广和规范实施机器人外科手术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机器人消化道重建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在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手术安全,从而有效规避术后并发症,达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标。

一、消化道重建前的质量控制1.机器人胃癌切除及消化道重建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机器人胃癌切除术及消化道重建适应证,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

胃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讨论

胃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讨论

二、胃肠重建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吻合口部位的血运佳,张力低, 尽量少的吻合口的数量。 2、具有食物的储存、排出的功能,及能够防 止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的功能,尽量利用生理 路径。 3、尽量保证术后内镜检查的可行性(包括残 胃、胆道、胰腺等的检查)。

基于目前的几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及 Meta分析结果,对于远端胃癌消化道重建 达成以下共识: 1、Roux-en-Y吻合的远期效果要优于传统 Billroth-Ⅰ及Billroth-Ⅱ吻合。胃良性肿瘤或 早期胃癌建议行Roux-en-Y吻合;而对于进 展期胃癌建议行Billroth-Ⅱ吻合;肿瘤较小 的胃窦癌可考虑行Billroth-Ⅰ吻合,否则建 议行Billroth-Ⅱ加Braun吻合或Roux-en-Y吻合。
技术要点: 1、充分游离十二指肠及胰头,根据肿瘤位 臵设定切除部位,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切断 十二指肠,并间断缝合加固或荷包缝合包 埋残端。 2、残胃与空肠吻合分为结肠前及结肠后两 种方式。结肠后法系将空肠在横结肠系膜 开孔上举与残胃吻合,输入袢距Treitz韧带 15cm;结肠前法系距Treitz韧带20-25cm空 肠在横结肠前方与残胃吻合,两种方式均

采用近端空肠与残胃大弯侧后壁顺蠕动吻 合,根据肿瘤位臵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关闭 残胃,注意残端距胃空肠吻合口约2cm。 3、Braun吻合:为防止输入袢综合征的发 生及十二指肠液的胃反流行输入袢及输出 袢之间空肠侧侧吻合,Braun吻合两臂的近 端空肠及远端空肠距胃肠吻合口分别约 15cm和25cm为佳。
技术要点: (1)、十二指肠残端荷包缝合,臵入钉钻头 固定; (2)、胃侧插入吻合器,后壁近大弯侧刺出, 与十二指肠钻头连接、击发; (3)、距吻合处3-4cm处用直线切割器切除胃 残端,浆肌层间断缝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专家共识(最全版)关键词胃癌;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近年来,机械吻合技术逐渐成熟、完善,已成为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操作手段。

了解、掌握机械吻合的原理、操作规范以及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的特点等对于胃肠外科医生极为重要。

胃癌根治术是在胃切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行胃切除术时,外科医师曾试图在恢复消化道连续性的基础上重建胃的生理功能,但始终未能探索出绝对理想的重建方式,多种方式并存的现状也说明没有一种重建方式具有绝对优势[1]。

对于胃癌手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是手术的主要目的,任何完美的消化道重建都必须在获得理想预后的前提下才更有意义。

因此,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还必须考虑癌肿对机体的影响:对于早期胃癌或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程度偏早等预计手术效果较好者,可以同良性病的手术一样,在恢复消化道连续性的基础上尽量重建胃的生理功能;对于恶性程度偏高、进展程度较重等预计复发可能性较大者,就应该充分考虑癌肿复发对病人生存时间以及腹腔各脏器的影响,重建方式宜简不宜繁[2-3];对于手术结果明确为R2(肉眼癌残留)或不能切除者,则只能尽量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还必须使重建后的消化道尽量远离残留的癌肿。

机械吻合的标准化保证了吻合操作的高度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如缝合过疏、过密等各种误差[4]。

同时,机械吻合的简单化也使消化道重建的吻合技术易于掌握,减少术者工作量。

机械吻合所使用的各种器械已经可以适合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不同吻合口径,可以进行各种形状的吻合操作,甚至有些传统观念中难以完成的操作都可通过机械吻合轻易完成。

包括在腹腔镜手术中,机械吻合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帮助临床外科医师深刻理解和掌握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特别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1 机械吻合工作原理、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机械吻合的工作原理与订书机类似,向组织提供交错排列的缝钉,以机械的方式将拟吻合的胃肠组织压榨、钉合在一起。

其物理原理与机械方式较易理解,但人体胃肠组织有其固有的特性,临床上需要压榨、钉合等机械操作不能损伤组织,既要保证组织各层结构完整、保留必要的血供以利于愈合,还应保持一定的支撑力和紧张度,使拟吻合的组织间不疏漏、不出血等,这就必须使机械吻合操作符合人体相应脏器组织结构的生物学要求。

1.1.1 组织愈合过程吻合完成后的第1~3 天为炎症反应期,主要是止血和清除坏死组织;第3~5 天为修复期,开始出现胶原蛋白沉积;第5~7 天进入成熟期,吻合部位的瘢痕形成和重塑。

此期间胶原蛋白是组织愈合的主要材料,主要储存于黏膜下层,所以操作过程中保护黏膜、黏膜下层甚为重要[5]。

愈合期间,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其后的修复期延迟,影响胶原蛋白沉积和组织愈合,局部的污染、感染、缝合材料的排异反应等都是相关因素。

机械吻合所用钛合金缝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易与组织以及消化液反应,炎性反应较轻,有利于吻合口愈合。

1.1.2 组织特性胃肠组织具有粘弹性,受到外力压迫后发生形变,失压后又会反弹,这就需要操作时应保持均衡的压力向组织施压,压榨过猛就易发生组织切割,尤其是在组织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却又较为脆弱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组织受压后也表现为滞后性,受压组织不断试图反弹,正向、侧向的反弹力与压力相互作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平衡、稳定,这种现象称为蠕变[6]。

所以,机械压榨完成后,还需等待组织完成蠕变过程再进行钉合,否则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影响愈合。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将组织压榨到理想厚度,击发前需等待的预压迫时间以15 s 左右为宜[7]。

腹腔镜下所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对组织的压迫是从内侧开始,逐渐压向远端,若单纯以这种机械动作施压就会使组织逐渐被推挤到远端,出现被压组织内低外高的现象。

只有保证钳口平行关闭才能使受压组织获得均匀一致的厚度。

1.1.3 组织差异化与成钉高度人体不同脏器组织的厚度差异较大,甚至同一脏器的不同部位其组织厚度也有差异[8],如胃底与胃窦部。

因此,机械吻合需要适合不同组织厚度及长度的钉仓或者可以根据组织厚度调节成钉高度的钉仓,成钉高度过低则组织压榨过紧,易致组织切割损伤或组织缺血,影响愈合;成钉高度过高则组织压榨不足,太松散则易出血,甚至组织不愈合。

1.1.4 平衡止血与灌注机械吻合的钉合既要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又要平衡灌注,保证足够的血供。

临床常用的器械有双排缝钉和三排缝钉,理论上三排缝钉的止血作用优于双排缝钉,但对血供的影响却大于后者,故临床实际操作时应结合成钉高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新一代的直线切割吻合器配备交错排列的单侧三排缝钉,以三排缝钉保证止血效果,同时以交合式立体成钉方式以及交错的排列方式维持组织灌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胃肠手术中机械吻合的常用器械包括圆形吻合器、直线切割吻合器和闭合器。

在胃癌手术中,圆形吻合器主要用于胃肠端端吻合、端侧吻合、食道空肠以及Roux-en-Y 吻合中空肠空肠间的端侧吻合等(图1)。

闭合器主要用于各种胃肠端侧吻合过程中残端的关闭。

直线切割吻合器除了可代替闭合器的所有功能外,还可用于胃肠、肠肠间的侧侧吻合等(图2)。

图1 以圆形吻合器行空肠空肠的端侧吻合,在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或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中较常用图2 以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空肠空肠的侧侧吻合,共同出口可手工缝合。

常用于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或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功能性端端吻合(functional end-to-end anastomosis,FEEA)的定义源于肠肠吻合,将肠肠之间以直线切割吻合器行侧侧吻合(图3),顶部断端闭合(图4)。

虽然吻合的方式是侧侧吻合,但在功能上与端端吻合相同。

腹腔镜下手术的三角吻合、全胃切除的食管空肠吻合等多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操作。

图3 以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空肠空肠的侧侧吻合图4 以直线切割吻合器关闭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的断端机械吻合所使用的器械都是以圆形吻合器、直线切割吻合器和闭合器为基础,根据临床需要不断改进,衍生成为各种类型、型号的器械,适合于不同部位、不同情况下的手术操作,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腹腔镜下使用的各种器械也都是由这三种基本的器械演变而来,在器械的各个关节、长度、钉仓等方面进行改进,增加了操控深度、转向灵活度以及牢固性、可靠性等,基本原理相同,操作方法也类似。

胃肠吻合操作的基本原则是在确切止血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血供,避免吻合口有张力,有足够的管腔,轻柔的操作,锐性分离,严格的无菌操作等。

机械吻合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还需根据机械吻合的特点注意如下操作:(1)使用吻合器前,要仔细检查器械有无异常,钉仓安装是否正确,钉仓应与吻合器牢固固定,砧板平面朝外,凹槽向内。

(2)清除相应脏器拟吻合部位的系膜等邻近组织,充分显露浆膜层或外膜,一般显露的长度以2 cm 左右为宜,既不使邻近组织被夹、嵌入吻合口影响愈合,又不影响吻合口的血供。

(3)以残胃断端与十二指肠或食管残端行端端吻合时,吻合口与残胃断端的交界处是薄弱区域,必要时应加固缝合;机械吻合不易进行对端吻合,多行端侧或侧侧吻合,一个吻合口附带着一个闭合断端,胃肠道的断端与吻合口的距离一般需>2 cm,以免影响该区域血供。

(4)使用圆形吻合器操作时应选择适宜的管径,相对肠管直径偏大的吻合器不易插入肠管内或使肠管管壁过度紧张而撕裂损伤,有时近端肠壁被推挤嵌入吻合口也会导致吻合口狭窄,甚至完全闭锁;使用管径过小的吻合器操作有时会出现吻合不全,致吻合口漏,也会因术后吻合口愈合后瘢痕形成导致狭窄等。

完成吻合后检查切圈是否完整、厚度是否均匀等也是确认吻合可靠性的一种方法。

(5)保证无张力吻合。

传统概念的无张力吻合通常指来自吻合口两端的消化道或者相应系膜的纵向张力。

充分游离拟行吻合的胃肠道,使相应系膜不会牵拉过紧,吻合后的胃肠道张力适度,既利于愈合又避免相应脏器受牵拉引起术后的不适症状。

机械吻合时还应保持适宜的径向张力,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弹性,中心杆自拟行吻合的胃肠道中间穿出后,若过于用力牵拉套在吻合器器身外的胃肠道管腔,就会使拟行吻合的部位绷得过紧、变薄,导致径向张力过大。

径向张力过大会使中心杆与其周围组织间的缝隙变大,严重者会使钉合的缝钉偏离组织,钉合不全,影响愈合。

此外,吻合完成后绷紧的吻合口组织回缩,已经成形的缝钉在组织间移位,直接影响钉合的牢固性,易漏、出血。

同时,回缩的吻合口愈合后也会出现吻合口狭窄。

对钉砧头一侧消化道牵拉过度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6)根据不同组织的厚度选择适宜的成钉高度,既保持一定的压榨程度、减少出血,又不致压榨过紧,使组织缺血、影响愈合等。

一般来说,成钉高度在组织厚度的75%左右为宜[7],十二指肠和空肠属于薄组织,肠肠吻合的成钉高度一般选择1 mm 左右,胃肠吻合、食管胃吻合的成钉高度一般选择1.0~2.0 mm 之间。

有特殊病变的组织如慢性梗阻、炎症等,相应脏器的组织变厚,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成钉高度。

(7)吻合时,需将相应脏器系膜理顺,以避免吻合口两端的胃肠道扭曲。

将中心杆与钉砧头对合、旋紧时要保护好吻合口周围,以免邻近的组织嵌入。

(8)操作时均衡施压,压榨至理想厚度后,等待15s 左右再行击发。

(9)击发时动作要快捷准确,一次击发到底,不可左右摆动,以免发生黏膜损伤、出血或钉合不严等。

(10)规范地移除吻合器,减少对吻合口的刮擦。

将吻合器向右和向左两个方向分别旋转大约90̊,缓慢而轻柔地小心移除吻合器,一边旋转一边移除。

(11)取出吻合器后,需要详细检查切下的组织是否完整,是否为全层组织,吻合口钉合是否完整,吻合口是否存在出血、淤血等,必要时行吻合口贯穿缝合或浆肌层缝合,确切止血或加固。

(12)术中一旦发现吻合不全,应立即行手工缝合补救或切除原吻合口,重新在健康的相应部位进行消化道重建。

2 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远端胃切除术主要适于胃下部癌。

重建方式包括:残胃十二指肠Billroth Ⅰ式吻合,残胃空肠Billroth Ⅱ式吻合及Billroth Ⅱ式+Braun 吻合,以及残胃空肠Roux-en -Y 吻合等。

在远端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完成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残端直接吻合,包括端端或端侧吻合。

主要步骤如下:(1)切断十二指肠后,置圆形吻合器的钉砧头于十二指肠残端,收紧并结扎预置的荷包线。

(2)端端吻合。

确定胃近端的切除部位后,用闭合器或直线切割吻合器关闭、横断胃体。

于残胃前壁距断端4~5 cm 处作一小切口,置入管径25 mm 左右的圆形吻合器,从残胃断端的大弯侧角刺出,与十二指肠残端内的钉砧头对接,完成吻合,用闭合器或直线切割吻合器关闭胃前壁切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