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T+2101-2016+土建机房、油机房技术要求(V2.0)
机房建设招标内容与技术要求

压缩机正常/故障等 遥控项目:空调开/
关机
21、 温度:室内 0℃ ~ +30℃; 室外
-20℃ ~ +45℃
22、 保修期一年,保修期内免费更换故
障部件。
23、 空调设备供货时提供空调厂家的授
权及售后服务承诺书。
24、 终身维护:保修期过后,能继续提
供终身成本价有偿维修服务,服务方式
及响应时间同保修期内。负责培训用户
二. 技术参数与配置要求
序 项目名 号称
技术规格要求
数量 单位 备注
1、 风冷机组,上送风方式,总冷量≥
22.1KWW,风量≥6300 m3/h。
2、 机房专用空调应能应解决机房的高
显热量负荷,24℃,45%RH 工况下:显
机房精 热比 ≥0.83。
1
1
密空调 3、 机房专用空调应具有高效节能性,
压缩机具有较高的能效比:涡旋式 COP
机房建设招标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项目说明
(一)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分为一整包。总预算金额:229.1582 万元;
(二)交货(安装)期:合同签订后 45 天内; (三)安装和交货(工)地点:采购人指定的地点; (四)付款方式:货到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金额的 90%,剩余 10% 作为质保金一年后付清(合同签订之日起)。
≥ 3.3。
参考品 牌: 台 KITOZER (开拓 者)
4、 机组应有节能措施的设计:应选用
“V”型大面积蒸发器,保障换热效率;
应安装有快速除湿装置,以减少空气过 冷及热补偿的能量损失;室外风机应可 根据室外温度无极调速,减少风机能耗。 要求机组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10 万 小时。 5、 机房专用空调的控制系统: 应具有先进的微处理控制器。 应采用先进的模糊逻辑控制或 PID 调节 技术。 机组应具有过压、欠压等报警及故、障 诊断,告警记录功能,自动保护,自动 恢复,自动重启动等功能。 控制系统应具有多级密码保护功能。 6、 具备联动与群控功能:同一区域可 以将不低于 32 套机组进行统一控制管 理。 7、 具有 LCD 大屏幕多行中文显示器; 能显示各组件运行状态;具有大容量的 故障报警记录储存功能; 8、 主机具有 SNMP 通信卡,可以通过远 程查看空调基本参数。 9、 应采用不受水质影响的远红外型加
机房设施标准

机房设施标准使用金属微孔吊顶;功能区域分隔清晰。
必须有吊顶。
吊顶板表面应平整, 不得起尘、变色和腐蚀;功能区域分隔清晰。
维护人员办公室与主机房分离。
供电系统信息系统设备用电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
信息系统设备用电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
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20v(-5~+5%);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10~+10%);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 -0、5~+0、5%)。
必须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市电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系统主机电源满负荷运转时间不得小于120分钟。
必须有不间断供电系统;市电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系统主机电源满负荷运转时间不得小于120分钟。
系统线路采用地板下母线馈电,敷设于地板下金属桥架/管内,分支到各用电区域,向各个用电插座分配电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系统线路上采用标帖表明去向及功能,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
敷设于地板下的供电线路置于管内,分支到各用电区域,向各个用电插座分配电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系统线路上采用标帖表明去向及功能,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
接地防雷系统机房系统埋设室外独立接地体。
直流地,防静电地采用独立接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采用电力系统接地;防雷保护地采用建筑地。
机房系统埋设室外独立接地体。
直流地、防静电地采用独立接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采用电力系统接地;防雷保护地采用建筑地。
不得共用接地线缆。
不得共用接地线缆;所有机柜必须接地。
机房系统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直流地,防静电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机房系统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直流地,防静电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所有由室外直接接入机房金属信息线缆,除电话用线缆以外,必须作防浪涌处理。
QZTT+2103-2016+室外型一体化机柜技术要求(V2.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2103—2016代替Q/ZTT 1007-2014(第17节)室外型一体化机柜技术要求Requirements of outdoor integrated cabinet版本号:V2.02016 - 02 - 15发布2016 - 02 - 16实施目次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配置原则及方式 (4)4.1应用场景 (4)4.2配置原则 (4)4.3配置模式 (4)5室外柜技术要求 (8)5.1一般技术要求 (8)5.2柜体技术要求 (11)5.3温控设备技术要求 (14)5.3.1压缩机空调 (15)5.3.2热交换器 (15)5.3.3 TEC空调 (16)5.3.4加热组件 (16)5.3.5备用直流风扇(可选) (17)5.3.6通讯 (17)5.4其他技术要求 (18)5.4.1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安装导轨 (18)5.4.2通信与位置服务模块天线安装架 (20)5.4.3电源及照明 (21)6配套及附属设施 (21)6.1蓄电池组 (21)6.2开关电源 (21)6.3遮阳棚(可选) (21)6.4防盗围栏(可选) (22)7接地 (22)8安装方式 (23)9使用寿命 (23)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3)10.1标志 (23)10.2包装 (24)10.3运输和贮存 (24)附录 A(参考性附录)典型系统室外型一体化机柜配置参考表(4G) (25)附录 B(参考性附录)典型系统室外型一体化机柜配置参考表(2G) (26)附录 C(参考性附录)室外型一体化机柜温控系统推荐配置要求 (27)C.1设备柜(舱)温控系统配置要求 (27)C.2温控系统推荐配置 (27)C.2.1 800×800×1800内尺寸室外柜温控系统 (27)C.2.2 800×800×1400室外柜温控系统 (27)C.2.3 650×650室外柜温控系统 (27)附录 D(资料性附录)《全国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表及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31)附录 E(资料性附录)不宜使用室外型一体化机柜的场景 (33)E.1不宜使用室外型一体化机柜的场景 (33)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提出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室外型一体化机柜的技术要求,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电子信息系统办公区面积计算1.短期或临时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 3.5〜4m2/人计算;2 .长期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可按 5〜7 m2/人计算。
三、环境要求1 .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主机房温度(开机时)23 °C ±rc主机房相对湿度(开机时)40% 〜 55%主机房温度(停机时)5c ~ 35 c主机房相对湿度(停机时)机房建设标准要求1.电力供给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捷,自然环境清洁; 2.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 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 的主机房,必须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4.5.电子信息系统主机房建设面积(尚未确定设备规格的情况下)的计算公式:A=KN 。
K ――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3.5-5.5( rf /台);N —— 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6.电子信息系统辅助区面积宜为主机房1 倍。
40%~ 70%主机房与辅助区温度变化率(开、停机时)< 5C /h辅助区温度(开机时)18~28 r辅助区相对湿度(开机时)35%~75%辅助区温度(停机时)5~35 r辅助区相对湿度(停机时)20%~80%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15~25 r电信息系统机房A 级标准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1 )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
(2)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
3)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
(4)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
机房建设相关标准及参数说明

机房建设相关标准及参数说明机房是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核心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重要应用服务器的存放地,同时也是核心网络交换设备、数据备份的场所。
所以机房为保证设备的正常的运行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设计以及施工时需要考虑如下标准:1机房环境1.1温度与湿度(1)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2)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表3.1.2-1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表3.1.2-2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1.2噪声与洁净度(1)尘埃: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2)噪音:关闭设备条件下,测量不高于68dB;1.3地面与承重(1)机房中应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至少提供255厘米的离地高度;(2)地板防静电标准应达到1×107—1×1010Ω;(3)地板承重能力应达到每平米500-700公斤;(4)活动地板的铺设应在机房内各类装修施工及固定设施安装完成并对地面清洁处理后进行。
(5)建筑地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洁、干燥,活动地板空间作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就作防尘处理,不得起皮和龟裂。
(6)现场切割的地板,周边应光滑、无毛刺,并按原产品的技术要求作相应处理。
(7)活动地板铺设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水平。
遇到障碍或不规则地面,应按实际尺寸镶补并附加支撑部件。
1.4空调新风(1)机房空调系统应提供7x24x365,全天候恒温、恒湿、通风;(2)计算机机房应采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设备。
面积小于50平米的计算房可以使用建筑物提供的的中央空调系统;(3)计算机房内应配置循环新风系统,该系统应能提供不小于空调总风量的15%的风量,满足人均新风量≥40立方米每小时,机房室内外压差应在7-12Pa;(4)根据GB2887-82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按A级设计,温度T=23℃±2℃,相对湿度=55%±5%,夏季取上限,冬季取下限。
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技术标准

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技术标准一、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1、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2)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
(3)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4)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机房不宜设在办公楼的一层或顶层,一般应设在办公楼的二层至四层。
3、机房的空间组成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二级**机房应参照国家C级机房标准,由主机房和支持区等功能区域组成,机房总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2)县级**作为**网络终端节点和数据应用前台,分区可参照二级**机房标准,总面积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
4、主机房是指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传输等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一般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功能区域。
5、支持区是指支持并保障完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稳定运行的必要技术作业场所,包括UPS区、电池区、消防设施用房等区域。
6、机房内各区域根据机房面积及空间布局情况,进行功能区域的逻辑划分。
7、机房内不得设立行政办公区或库房。
8、机房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应放置于计算机专用机柜内。
9、机柜内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
10、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米。
(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
(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5)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米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
二、机房环境1、二级**机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应采用节能环保的专用恒温恒湿精密空调设备。
对机柜或机架高度大于1.8米、设备热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或热负荷大的区域,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
QZTT 2102-2016 彩钢板机房、一体化(集装箱)机房技术要求(V2.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2102—2016代替Q/ZTT 1006-2014(第4.2节)彩钢板机房、一体化(集装箱)机房技术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Color steel plate room and Container room版本号:V2.02016 - 05 - 25发布2016 - 05 - 26实施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环境要求 (2)4.1外部工作条件 (2)4.2内部工作条件 (3)5机房技术要求 (3)5.1基本规定 (3)5.2建筑设计 (3)5.3结构设计 (9)5.4电气设计 (11)5.5防雷与接地 (11)5.6安装方式 (12)5.6.1彩钢板机房 (12)5.6.2一体化(集装箱)机房 (12)6机房标准化设计 (13)6.1规格尺寸 (13)6.2设备布局 (13)附录A(参考性附录)彩钢板机房设备布局示意平面图 (14)A.1 5.7m×3.8m彩钢板机房设备布局平面示意图 (14)A.2 4.85m×2.85m彩钢板机房设备布局平面示意图 (15)附录B(参考性附录)一体化(集装箱)机房设备布局示意平面图 . 16 B.1 5.7m×2.1m一体化(集装箱)机房设备布局平面示意图 (16)B.2 2.7m×2.1m一体化(集装箱)机房设备布局平面示意图 (16)附录C(资料性附录)《全国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表及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17)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提出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彩钢板机房、一体化(集装箱)机房的技术要求,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代替Q/ZTT 1006-2014《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V1.0)-试行》第4.2节及其他章节中关于彩钢板机房、一体化(集装箱)机房技术要求的内容。
机房建设(KITZOER)技术性方案要求

机房建设(KITZOER)技术性方案要求机房建设(KITZOER)技术性方案要求一、技术要求卖方应根据自身情况给出详细的实现方式及设备配置,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其他建议方式(包含实现方式与设备配置需求)。
1.总体技术要求卖方的建议方案在满足**电信机房环境监控功能要求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利用**电信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但应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可利用性)。
卖方提供的系统应具备大容量、高处理能力、高可靠性、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能适应新网络、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具有平滑演进到下一代网络的能力。
卖方提供系统的主要业务性能与网间互通要求、接口种类及特性、传输要求、硬件要求、软件要求、维护要求、机械结构与工艺要求、过压保护、环境要求、电源与接地、验收测试、技术文件、培训、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援应满足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市电信有限公司相关要求。
若卖方的建议与本文件或以上技术要求、规范有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此文件没提到,但卖方认为是必须的或有新的建议等,在技术建议书中说明并给出报价。
2.设备要求卖方应根据对系统处理能力的要求及今后需求,考虑系统内部连接及设备间连接等因素,提供系统的配置方案和扩展方案。
系统应考虑一定的冗余,并具有一定的扩容能力。
卖方应通过数据模型详细计算设备处理能力,如需要进行硬件扩容,卖方应提供扩容建议,并承诺卖方提供方案设备满足**电信机房环境监控本次工程建设需求。
卖方应在建议书中对所配置的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设备的功能、接口及各项性能指标,并应提供对设备与系统之间及设备之间的传输带宽的详细计算和说明。
卖方提供系统体系架构应满足**电信机房环境监控最终功能目标。
卖方提供设备(扩容)方案要求主机设备的配置能承受高峰期的负荷变化(高峰期的 1 小时内所需处理能力至少为每天所需处理能力的 1/8)。
要求主机的处理能力要求满足所有业务应用和用户规模的需求,而且需考虑全部系统的开销及应用切换时性能余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2101—2016代替Q/ZTT 1006-2014(第4.1、4.3节)土建机房、油机房技术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Civil construction room and Generator room版本号:V2.02016 - 05 - 25发布2016 - 05 - 26实施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土建机房 (3)4.1基本规定 (3)4.2建筑设计 (4)4.3结构设计 (7)4.4电气设计 (10)4.5防雷与接地 (10)5油机房 (11)5.1基本规定 (11)5.2建筑设计 (11)5.3结构设计 (13)5.4电气设计 (14)5.5通风 (15)5.6采暖 (15)5.7降噪 (15)5.8储油间 (16)5.9防雷与接地 (16)6机房标准化设计 (16)6.1规格尺寸 (16)6.2设备布局 (17)附录A(参考性附录)土建机房设备布局示意平面图 (18)A.1 5m×4m土建机房设备布局平面示意图 (18)A.2 5m×3m土建机房设备布局平面示意图 (19)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提出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土建机房、油机房的技术要求,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代替Q/ZTT 1006-2014《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V1.0)-试行》第4.1、4.3节及其他章节中关于土建机房和油机房技术要求的内容。
本标准与Q/ZTT 1006-2014《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V1.0)-试行》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b)4.2.1节增加了平面布局中对空调室外机外置的要求;c)4.2.2节机房净高由原2.8m,调整为“宜为3.0m,不得低于2.8m”;d)4.2.3.2 节增加了反射涂料的要求;e)4.3.3.1节砌体材料中增加了“烧结多孔砖”的使用要求;f)5.8节增加了油机房储油间的相关要求;g)附录A 调整了标准化机房平面布局。
本标准的附录A为参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技术研究院。
土建机房、油机房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土建机房、油机房的建设,现有土建机房、油机房和租赁机房的改造、装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本标准未作出规定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下列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7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6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3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574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68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54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JGJ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通字46号]文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3 术语和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基站机房Base Station Room专门安装通信设备的生产性房屋,本技术要求中特指移动通信机房。
3.2土建机房Civil construction room利用砌块、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建造的基站机房。
3.3油机房Generator room利用砌块、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建造的,用于安装发电机设备的机房。
3.4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categor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根据施工现场的质保体系、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砌筑工人技术等级综合水平划分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级别。
3.5等效均布载荷equivalent uniform live load结构设计时,不连续分布的实际载荷,一般采用均布载荷代替;等效均布载荷系指其在结构上所得的载荷效应能与实际的载荷效应保持一致的均布载荷。
3.6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由块状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3.7配筋砌体结构reinforced masonry structure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统称。
3.8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
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3.9圈梁ring beam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4 土建机房土建机房结构型式宜采用砖混结构。
4.1 基本规定4.1.1 设计使用年限新建机房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
对既有建筑改建时,结构加固后使用年限宜按30年考虑,但不应超过原建筑结构使用年限。
4.1.2 结构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在非地震区,结构设计不考虑抗震;在设防烈度6~9度地区,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并采取抗震措施。
4.1.3 耐火等级a)与周边建构筑物、储罐区、堆场等的防火间距,须严格遵照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b)土建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构件的耐火极限应符合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2条规定。
4.1.4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应符合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YD5184《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外墙的传热系数要求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外墙一般选用满足承重要求的砌块材料。
砖混结构外墙构造可采用单一的墙体材料;当单一墙体材料无法满足节能要求时,也可采用墙体材料加外保温材料构成复合墙体保温。
保温材料依照《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通字46号]文件》选取。
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依据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经过计算确定。
4.2 建筑设计4.2.1 平面布局a)合理控制机房的建筑形体和体型系数,应采用矩形平面,平面布置紧凑合理,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安装数量。
b)机房空调室外机平台宜紧邻机房,开敞设置,朝向宜为北向或东向。
c)基站机房征地应尽量方正,易于基站机房的摆布,场地内宜有畅通的雨水排水系统,场地内无组织排水时,场地应高于基地周围地面,并有不小于0.2%的排水坡度,且应考虑出水的通畅。
4.2.2 机房规格a)机房室内平面净尺寸宜为5m×4m或5m×3m(长×宽),也可根据征地面积、远期需求等情况适当调整机房尺寸;b)机房净高应按地面完成面至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宜为3.0m,不得低于2.8m;c)机房室内外高差宜设为0.30m,可根据建设地点防汛水位及地形情况以0.15m为模数酌情调整,但不得低于0.15m。
4.2.3 室内外装修4.2.3.1 室内装修a)外墙装修及保温材料应满足国家有关防火方面的规定,保温材料应为B1级及以上;内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防火等级的材料。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分级应符合《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的相关规定。
b)机房室内装修设计应满足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装修材料应采用光洁、耐磨、不燃烧、耐久、不起灰、环保的材料,不应设置吊顶。
c)机房的墙面和顶棚的抹灰、涂料,应按建筑有关设计及施工规范中规定的中级标准要求设计。
d)机房地面应进行找平并和防潮处理,踢脚线应与周边平滑衔接,连接紧密平直。
e)机房地面、墙面、顶棚的防静电设计应符合YD/T754《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的规定。
f)室内装修可参考表1的相关要求。
表1土建机房室内装修技术要求参考表4.2.3.2 室外装修a)外墙装修必须与主体结构连接牢靠。
b)外墙外保温材料应与主体结构和外墙饰面连接牢固,并防开裂、防水、防冻、防腐蚀、防风化和防脱落。
c)建筑外装饰材料选用普通涂料、面砖或热反射涂料,反射涂料宜选用水溶性白色涂料。
4.2.4 建筑构造a)机房围护结构应采取防结露措施,防止区域温差引起表面结露、滴水。
b)机房不设外窗。
c)通信线缆与电力电缆应分设不同的走线孔洞。
d)外开孔洞宜设置一定的倾斜角或存水弯,防止雨水渗入机房内部。
e)穿过维护结构的孔洞应采取防火、防水等措施,防火封堵应满足CECS 154《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和有关通信机房防火封堵安全的技术要求,同时满足消防组件的最大填充率要求。
4.2.5 墙身a)墙身材料应因地制宜,采用新型建筑墙体材料。
b)外墙应根据地区气候和建筑要求,采取保温、隔热和防潮等措施。
4.2.6 门机房采用甲级防火保温防盗门(门宽宜≥900mm),应符合《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要求。
因消防要求需要将机房外墙设为防火墙时,其耐火等级应大于3.00小时,且该墙上不能开设门洞,如必须开设应采用甲级防火保温防盗门。
4.2.7 馈线窗、电(光)缆洞4.2.7.1 馈线窗a)馈线窗位置应根据设备列摆放位置及铁塔与机房相对位置综合进行确定,尽量减少馈线在室内的长度、转弯和扭转。
馈线孔洞尽量不要开在楼顶,以防漏水。
馈线孔洞位置应考虑室内外施工的方便性。
b)馈线窗应与房体可靠连接,并应严格密封,以防雨水、灰尘进入。
c)馈线窗下沿与走线架上沿同高。
d)馈线窗宜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方便扩容。
4.2.7.2 电(光)缆洞新建机房宜预留电(光)缆洞,采用埋地方式接入电(光)缆。
a)引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宜采用全线埋地引入,并应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导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