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的气候特点

合集下载

张家口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

张家口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24.054张家口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①赵海江 姜海灵(河北省张家口市气象局 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 要:利用张家口市1960—2013年近54年以来的地面气象观测站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该市雷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属于中雷区范围,近54年来张家口市雷暴日大约以1.21d/10a的倾向率减少。

夏季雷暴日大约以1.29d/10a的倾向率减少,是雷暴日逐年减少主要原因,其中7月雷暴日减少最为明显。

54年中张家口市雷暴日存在两个关键的减少突变点,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71年与1998年。

雷暴在NW方向出现最多,以E、SE方向最少;在SE方向消散最多,以NW、W方向最少。

关键词:雷暴日 气候特征 保证率 张家口中图分类号:P427.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054-04Abstract: Obser vation data of the thunderstorm and its accompanied weather from Zhang jiakou grou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nearly 54 years from 1960 to 2013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linear fitting, climate trend rate, M-K test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in Zhangjiakou city was in the moderate thunderstorm range. Nearly 54 years, thunderstorm day was reducing at the rate of about 1.21d/10a in the city. That summer thunderstorm day was reducing at the rate of about 1.29d/10a caused the reduction of the annual one. In the summer, thunderstorm day of July reduced most significantly. There are two key points of abrupt reduction,which occurred in 1971 and 1998,on the change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Zhangjiakou in Recent 54 years. The thunderstorms occurred mostly in the NW direction, with the least in E and SE direction, and dissipated mostly in SE direction, with the least in NW and W direction.Key Words: Thunderstorm day;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ssurance rate; Zhangjiakou①作者简介:赵海江(1975—),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预防服务。

张家口地区气候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张家口地区气候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0,Vol 10,No 8:46-47,73张家口地区气候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郝宏业1,路晓琳2,高 悦21.张北县气象局,河北张北 076450;2.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 选取张家口地区8个站点近10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数据,分析该地区气候特点,并代入旅游气候舒适度公式计算,评价一年中旅游最舒适期、较舒适期和不舒适期,为当地旅游发展及旅游项目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候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46–02DOI:10.19383/ki.nyzhyj.2020.08.022旅游产业的发展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增加游客量、开发旅游项目的重要条件和参考依据。

同时,有些气候现象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如日出、雾凇、降雪等。

张家口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被大自然雕刻的奇特地形地貌造就了境内形态迥异的秀丽风景。

随着北京联合张家口共同举办2022年冬奥会,以及在“2019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张家口市被评为“2019年避暑旅游十强城市”,张家口地区旅游业发展逐渐兴起。

旅游业的发展与张家口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张家口地区气候资源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1 张家口及相邻城市的气候特点张家口位于太行山和燕山环绕的盆地边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交汇地带,东与首都北京、承德相接,西邻大同,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华北腹地,面朝沿海,背靠内陆,交通便利。

张家口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为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宜人,冬季寒冷漫长。

因地势影响,坝上高温高湿炎热天气少,坝下光热资源丰富。

张家口导游词(11篇)

张家口导游词(11篇)

张家口导游词(11篇)张家口导游词(精选11篇)张家口导游词篇1张家口,又称“张垣”“武城”。

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东靠承德市,东南毗连北京市,南邻保定市,西、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全市南北长289.2公里,东西宽216.2公里,总面积3.68万平方公里,是北京的北大门,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

全市辖4区、13县、2个管理区,1个高新区,分为坝上、坝下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域,总人口4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0万人。

张家口的发源地是现位于桥西区的堡(bǔ)子里一带,这里的发展是整个张家口逐步繁荣的历史见证。

而张家口名称的由来也和这里有密切的关系。

堡子里(亦称下堡),明代时属京师宣府镇(现宣化区(县)),为万全右卫地。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

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

蒙古人和布里亚特人称之为“卡尔干”。

关于张家口堡的小北门,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当年修建张家口堡时,为防御蒙古骑兵的突袭,决定只开东南二门不设北门和西门。

可是乡民生产生活不便,大家很有意见。

督建官员张文找来风水先生,当众推演。

这位风水先生不知是受了张文的指使还是确实测出西北罡气太盛,提出建堡不宜开西、北门的建议。

人众议论平息,城堡开始动工,很快城堡建成。

堡开东南二门,东门曰永镇门,南门曰承恩门。

嘉靖八年(1529年),由于张家口长城一带出现了相对较为安定的局面。

张家口堡守备章珍为方便上下两堡之间的往来,开筑了北门。

为安全起见北门开得很小,称作小北门。

后来,因为边境局势紧张,张家口守军又把小北门堵死。

后来,有人说小北门门小如口,张(章)姓人开,张(章)姓人守。

所以就叫张家口。

张家口市降水天气特征分析及地面气象观测要点

张家口市降水天气特征分析及地面气象观测要点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7)张家口市降水天气特征分析及地面气象观测要点蒋文轩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 利用张家口市2006—2022年降水量、降水日数观测资料,从降水量变化和降水日数变化分析了张家口市降水天气特征,并提出了地面气象观测要点。

结果表明:(1)2006—2022年张家口市降水量大体上呈增加的规律,降水量增加速率21.534 mm/10年;张家口市降水量分布特征整体呈单峰型,降水量高峰月为7月,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2.40%。

(2)张家口市降水日数总体上呈减少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064 d/10年;张家口市降水日数大部分集中于每年的4—10月,该时间段降水日数占年降水日数总数的82.29%。

关键词 张家口市;降水天气;气象观测要点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7–0223-0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处于变暖的趋势中[1]。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的情况下,各地区降水量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2]。

为了掌握降水天气特征,我国许多气象学者十分重视对降水气候的研究。

宁亮等[3]分析我国降水天气变化特征,得出全国降水量在华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主要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任永建等[4]探究了1961—2010年华中区域降水变化情况,得出华中地区空间分布不均匀,降水纬向分布特征比较显著,由南向北不断递减。

刘雪梅等[5]分析了我国局部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

张家口市隶属河北省,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处于113°50′E~116°30′E,39°30′N~ 42°10′N之间,张家口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

而近年来张家口市降水天气也出现异常变化。

主要利用张家口市2006—2022年降水量、降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张家口市降水天气特征,并梳理了降水气象观测要点,为今后更高效地开展气象观测业务提供指导。

张家口市休闲体育场所植物景观探析——以张家口市人民公园为例

张家口市休闲体育场所植物景观探析——以张家口市人民公园为例

张家口市休闲体育场所植物景观探析——以张家口市人民公园为例摘要:2022的冬奥机遇使张家口这座塞外古城重新散发出活力。

城市的各个方面都为迎接冬奥而做出积极改变,作为城市形象之一的城市景观当然也在其列。

张家口是一座极具北方特色的城市,四季干燥多风,冬季漫长寒冷。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张家口的景观植物更应该以北国特有的特征迎接世界的聚焦,本文以张家口市人民公园为例,探析张家口市的城市景观植物现状,并提出合理的改造办法。

关键词:张家口;城市景观;体育场所;植物配置1.张家口溯源1.1地理位置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河北省连接内蒙和山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1.2.自然气候张家口市与中国众多的北方城市一样,四季区分明显,春季干燥而多风;夏季较为炎热并且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适中,唯独冬季较为漫长寒冷多风,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为330~400毫米。

2.近年张家口市植物景观分析2.1冬奥机遇对于张家口市的影响2022年的冬奥会,让张家口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举办冬奥会是圣神的历史使命,对于张家口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营造富有特色的冬奥城市形象成为了张家口的首要任务,在景观植物方面,亦积极做出应对方案。

2.2植物景观现状总述张家口市目前常用植物种类如下:3.人民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3.1植物品种及配置形式本次调研的区域位如图1所示,两个大的圆形植物组团由若干个小的的圆形树池组成,树池周围为硬化铺装,以圆型小树池为元素做出若干造型,中心为裸露地面。

区域内的景观植物品种以常绿树种:松柏为主。

植物分布较为散乱,植物层次单一,缺少中小乔木和灌木,没有起到景观植物的夹景,障景等作用。

该区域内布置有2个休息座椅,座椅背后的植物稀疏,亦是以大乔为主,导致座椅的使用率较低,没有营造出锦簇的植物群效果,视线遮挡效果较差,座椅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安全感没有到达保障。

图中所示公园中人流量较大的辅路观赏面较广,树池中的植物组团应该起到遮挡游人视线的作用,植物的种类也必须多样,便以形成植物组群。

张家口市近53年降雪气候特征分析

张家口市近53年降雪气候特征分析

张家口市近53年降雪气候特征分析作者:韩丽娟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1960-2012年张家口市降雪及积雪观察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张家口市的降雪日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降雪日集中在11月到次年3月之间,占全年的93%,2月最多占23%;积雪日数变化不大,但呈微弱的上升趋势,积雪日集中在冬季(12月-次年2月)占全年的69%,1月最多占26%。

关键词:降雪;积雪;气候特征引言张家口市地处冀西北,是冷空气入侵河北的门户,每年冬季均有降雪出现,是本市的气象灾害之一;但是张家口冬季天气干燥、降雪量少,有时一次过程的降雪量就会占到冬季降雪量的1/3-1/2,预报难度大。

因此分析总结张家口市的降雪气候特征十分必要。

1资料处理资料取自张家口市1960-2012年每年的10月-次年5月的地面观测资料。

1960年10月-1961年5月表示为1960年时间跨度。

统计时地面天气现象观察中有记录降雪,则记录一次降雪日,在记录降雪量分级时,按24小时降雪量分级:0.0mm,0.1~2.4mm,2.5~4.9mm,5.0~9.9mm,大于等于10.0mm分别对应零星小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5个等级。

如出现固、液混合态降水时,难以计算出当日的降雪量,则以积雪深度为标准,积雪深度小于3cm 记为小雪,达到3cm记为中雪,达到5cm记为大雪,达到8cm记为暴雪。

2年际变化特征统计表明,53年中本站总降雪日数1041天,年平均19.6天,总积雪日数有1150天,年平均21.7天。

年最多降雪日数为1963年的38天,最少为2001年的7天。

年最多积雪日数为1963年的59天,最少为2011年的6天。

从1960-2012年降雪日数逐年变化可以看出,降雪日数的年变化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

90年代以后降雪日数显著下降,1960-1992年为多雪时期,1993-2012年为少雪时期。

但积雪日数的年变化不大,总体呈微弱的上升趋势。

阐述张家口市水资源管理及其现状

阐述张家口市水资源管理及其现状

阐述张家口市水资源管理及其现状一、基本情况1、气候特征我市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坝上年平均温度1~3℃,初霜9月上旬,终霜6月上旬,无霜期90~110天;年降水量300~400mm。

坝下年平均气温6~8℃,初霜9月中旬,终霜5月上旬,无霜期100~140天;年降水量350~500mm。

全市各地年陆地蒸发量340~450mm.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在380~450mm之间;西北部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在350mm左右。

2、水文特征境内河流分属内陆河、滦河及海河三个流域。

水系主要是内陆河水系、滦河水系、永定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大清河水系。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市城镇用水量为5448.61万m3,农村用水量为7429.45万m3,工业用水量为14093.54万m3,农业用水量80113.63万m3,共107085.23万m3。

2009年我市总供水量107085.23万m3。

地表水供水量27205.69万m3(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5623.22萬m3;引水工程供水量17468.47万m3;提水工程供水量4054万m3;人工载运水量60万m3);地下水供水量79878.54万m3;雨水利用量1万m3。

供水量占用比例见下图。

三、水资源供需分析1、需水预测需水预测按用水方式分为生活需水、工业需水、农业需水。

在需水量预测时,遵循以下原则:①需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②重视现状,符合未来发展规律的原则;③全面节水,保证发展的原则;④方法科学合理,多方法论证比选的原则;⑤全面规划,合理配置的原则。

(1)预测方法需水量预测方法采用定额法,不同行业定额参照现行《用水定额》,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水平,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要求进行核定。

(2)可供水量配置新增地表水源:根据工程规划实施年限,2015年前实施云州水库向市区、崇礼调水工程。

到2015水平年50%、75%保证率下年新增地表供水量分别为2100万m3、1890万m3。

张家口农业概况

张家口农业概况

张家口农业概况发布时间:2003-12-29 00:00:00一、基本情况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邻承德,南接北京、保定,西与山西接壤,北与内蒙交界。

地处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总面积36873平方公里。

全市辖13县4区和2个管理区,209个乡镇,4193个村。

总人口450.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7万人。

总土地面积36873平方公里(折合5531万亩),常用耕地面积1320万亩,其中退耕面积25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面积369.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95万亩。

拥有农机总动力165.2万千瓦,拖拉机36895台,配套农具40693部,农用运输车49322辆,耕、播、收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7%、46.9%和15.5%。

全市海拔600-1600米,西北高、东南低,横贯中部的阴山山脉,将全市划分为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地理区域。

自尚义县套里庄、张北县狼窝沟、赤城县独石口一线以北的沽源县、康保县、张北县、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和尚义县一部为坝上高原区。

该区域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面积12480平方公里,海拔1300-1600米,南高北低,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多内陆湖泊(淖),岗梁、湖泊、滩地和草坡、草滩相间分布,呈典型的波状高原景观。

以南的尚义县一部和万全县、崇礼县、赤城县、怀安县、宣化县、蔚县、阳原县、怀来县、涿鹿县、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为坝下区。

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分布,面积24467平方公里,海拔500-1200米,河川占24.5%,丘陵占18.7%,山区占56.8%。

全市交通条件良好,市区距北京仅180公里,境内公路、铁路交错纵横,京包、丰沙、大秦等铁路干线横贯全市,110、112、109、207国道及众多的省道、县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新建成的京张、宣大高速公路更加缩短了通往市外的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口市的气候特点
张家口市地处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

从气候条件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在厄尔尼诺、大气环流及特定的地形特征综合作用下,“九五”期间张家口市气候特点是:降水明显偏
少,干旱严重;气温显著偏高,夏季天气炎热、高温异常;风
沙天气又见抬头。

l.降水明显偏少,干旱严重
1997年形成并发展成为本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引发
了世界范围的气候异常张家口市受大
的环流形势影响,也出现了反常气候。

“九五”期间全市平均
降水量为363毫米,较多年平均少引毫
十,降水距平百分率为一79%。

五年中就有三年(1997、1999、2000年)少于多年平均。

1997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286毫米,比历年平均少近3成,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大旱年,干旱
的严重程度与特旱的1965年相似,春季没有明显透雨过程,夏季大部分县雨量不足150毫米,春夏大旱接秋旱。

1999年再度出现秋、冬、春、夏连旱,全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是继1965、1997年之后第三大旱年。

从1998
年9月至1999年8月近一年时间,大部分县降水量不足250毫米,较历年同期少100多毫米。

2000年阶段性干旱严重,降水主要集中在两场大范围强降
水上,从7月6日到8月6日长达一个
月的时间里,没有有效降水;作物需水关键期出现严重“卡脖旱”。

“九五”期向,张家口市出现了两个降水特大旱年,是历史上
相对枯水期,严重的干旱给全市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气温显著偏高,夏季高温炎热异常
张家口市从50年代到2000年,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 65℃递增,进人90年代升幅明显增加,
九五”期间,全市年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升高,5年的年平均气温均高于历年平均值,在气候持续变暖中,全市形成了冬暖、夏热的特点。

自1987年开始张家口市连续暖冬,特别是1998年冬季异常偏暖,平均气温高于常年近3度,创历史
最高值,是历史上最暖的一冬。

在冬季趋于变暖中,也出现阶段性低温,2000年2月1日沽源最低气温达-39.9℃,创全市有气
象记录以来最低值。

夏季高温炎热是“九五”期间张家口市的又一显著特点。

97、99、2000年出现大于35度以上的高温
天气达10天以上,其中1999年达17天,使人感到酷热难忍。

1999年7月29 日市区最高气温达39.2℃,这是自1955
年(40 .9度)之后出现的次极值。

虽然近几年极端最高气温末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但是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天气炎热程度,是历史上十分罕见的。

3 风沙天气
大风是张家口市主要灾害天气之一,全市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5到59天,且呈逐渐下降趋势,以市
区为例每10年平均下降10天,大风日数由过去的57天降为90年代的10天左右。

“九五”期间年平均大风日数仅为4天,沙尘暴天气也随之减少。

但是,进人2000年春季,风沙天气肆虐,仅从3月2日到4
月25日就有7次风沙天气光顾张家口市,其中4月6日最强,坝上出现了沙尘暴,坝下出现了扬沙,其短时间内出现频次之高,强度之大,都是近些年所没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