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A真题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与区域成矿考试博士考试题集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与区域成矿考试博士考试题集锦

1、怎么样研究区域成矿?明确了区域成矿学的目的和任务,即深入认识区域成矿规律,提高普查找矿和矿产资源评价的科技水平和工作成效;全面总结了区域成矿学的研究现状、动向;提出成矿系统及演化研究是区域成矿学核心内容,全面论述了成矿系统及演化的研究要点和成矿系统研究的找矿评价意义;深入探讨了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区域成矿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遥感信息、区域成矿系统结构分析、区域成矿模型建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区域成矿编图以及综合信息预测等内容。

2、区域成矿的条件?3、区域成矿研究内容、意义和特点?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成矿过程和成矿演化,阐明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以区域成矿系统为核心内容,运用矿床学、区域地质学、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来阐明区域成矿系统的发生和演变,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区域成矿学研究内容相当广,涉及多个方面,基本研究内容包括下列诸方面。

研究区域中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环境,包括区与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主要地层和构造单元,区域地质发展史,主要的地质成矿事件。

研究区域的控矿条件和因素,包括地质学乃至整个地学的各个方面,有构造、沉积、火山、岩浆、变质、流体、生物、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作用及其制约因素。

含矿岩石建造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内已知的矿种和矿床类型。

研究区内各矿种、各矿床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包括其成因、时间、空间的联系;划分区域成矿时代和期次,查明成矿的空间分带(三维的),建立起区域成矿系列。

研究和建立区域成矿系统。

研究区域内主要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包括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试验模拟和数学模拟。

综合研究和阶段性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包括区域成矿的时空结构和演化,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区域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前景作出基本评估,提出矿产资源量增长的途径,提取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在必要和可能时,提出有关区域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等。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试题与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试题与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试题名称:岩石学试题代码: 411一、名词解释(共50分,每小题5分)1. 辉绿结构: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指辉绿岩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

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2. 片麻岩:片麻状构造,斜长石含量大于20%3. 相标志:指沉积岩中能指示一定环境条件的各种特征,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

4. 岩浆岩的相: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的总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构、构造、产状等。

5.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6. 变质相:一定变质温压条件下的岩石组合。

7. 成岩作用:系指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被固结成岩石期间所发生的作用。

8. 色率:岩浆岩中铁镁矿物含量的体积百分比。

9. 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组合是岩石化学成分和P、T等条件的反映,是共生分析的对象或出发点。

是一定化学成分岩石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矿物组合,又称平衡矿物共生组合。

10.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原生岩浆是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

次生岩浆则是原生岩浆通过发展和演化所形成的岩浆。

二、简述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1.根据岩浆岩SiO2饱和程度将岩浆岩划分为3种类型,请简述这3种类型岩石的特征及其对应的矿物组合。

答题要点:整个题目10分,具体分配如下:岩浆岩中根据岩石中SiO2数量的多少,分为3种情形(1分): (1) SiO2过饱和:指的是岩石中SiO2很多(过多),除形成硅酸盐矿物外,还有剩余的SiO2,结晶形成独立矿物——石英,Q 就是过饱和矿物,含有Q的岩石,就是SiO2过饱和岩石。

(3分)(2) SiO2不饱和:若岩石中SiO2不足,会出现镁橄榄石、似长石类矿物(例如霞石、白榴石等),其中不会出现Q,这种岩石称为SiO2不饱和岩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2017年构造地质学考研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2017年构造地质学考研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构造地质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双重走滑构造
2、β图解
3、S-C组构
4、共轴递进变形
5、滑脱褶皱
6、盆-岭构造
二、论述
1、节理分期配套方法研究意义
2、大规模低角度伸展构造系统与逆冲推覆构造判别方法及标识
3、实际研究工作中褶皱的观察方法
4、裂谷特征及形成机制
5、断层与角度不整合判别
6、兰姆赛褶皱分类(三类五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构造地质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β图解
2、褶劈理
3、断弯褶皱作用
4、盆岭
5、走滑双重构造
6、应变椭球
二、论述
1、变质核杂岩特征和形成机制
2、裂谷特征和形成机制
3、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形式和特征
4、兰姆赛褶皱分类
5、节理分期与配套
6、断层和角度不整合的区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构造地质学考研真题
一、简要介绍下列术语(每题5分,共30分)
1、花状构造
2、糜棱岩
3、π图解,
4.非共轴递进变形 5、褶劈理 6、褶皱轴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120分)
1、简介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与主要特征(20分)
2、简述伸展剥离(拆离)断层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形成机制(20分)
3、简述纵弯褶皱形成机制研究的野外观测内容和观测方法(20分)
4、简介主动裂谷作用和被动裂谷作用的特征与区分标志,(20分)
5、简述浅变质沉积岩区劈理与层理构造的区分标志和方法(20分)
6、简述断裂构造的识别标志及断层运动学性质的判别方法(20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春季《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春季《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

课程号: 0102011《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班号学号姓名得分说明:第一、二、三题答在试卷纸上,第四、五题答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⒈地球中的元素按照丰度从大到小,位于前4位的依次是铁、氧、硅、镁。

⒉地磁三要素是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⒊变质作用方式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和变质分异作用。

⒋按照化学成分,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5大类。

⒌按轴面和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4类,即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和平卧褶皱。

⒍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

7.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8.岩层产状的三要素分别为走向倾向倾角。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⒈太阳系主要由1颗恒星和8个行星构成,其中( B )为类地行星。

A.金星、地球、火星、木星;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C.木星、地球、火星、土星;D.水星、金星、地球、木星。

⒉生态系统指的是( C )A、同一物种的总和;B、所有生物体的总和;C、生物与非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和营养级。

⒊下列地貌单元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是( A )。

型谷;型谷; C.溶洞; D.波切台。

⒋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作相对水平运动,该断层称为( A )。

A.走滑断层;B.正断层;C.逆断层;D.斜滑断层。

⒌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 A )。

A.大;B.小;C.有时大,有时小;D.大致相等。

⒍沙漠地区形成“绿洲”的主要原因是( B )。

A.该地区有较丰富的降水量;B.风蚀作用使该地区地下水露出地表;C.该地区有较多的耐干旱植物;D.该地区风蚀作用较弱。

⒎中生界可以划分为( B )。

A.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B.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C.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D.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博士岩石学真题答案解析

博士岩石学真题答案解析

博士岩石学真题答案解析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形成、演化及其相关地球动力学过程。

对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岩石学常常是必修课程之一。

在岩石学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考试,而解答真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对一道博士岩石学真题进行解析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题目如下:一种常见岩石的矿物组成物质完全溶解(不考虑壳层结构物)所需的溶液离子浓度一般为0.13mol/kg,定性成份分别是Mg2+和SiO2。

方程式如下:Mg2+ + 2H2O ⇔ Mg(OH)2↓ + 2H+SiO2 + 2H2O ⇔ H4SiO4试回答以下问题:1.该岩石中Mg2+的含量是多少?2.该岩石中SiO2的含量是多少?3.如将该岩石和足够的HCl溶液反应,完全消耗该岩石中的Mg2+,生成MgCl2溶液,需要多少克HCl?4.如将该岩石和足够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消耗该岩石中的SiO2,生成Na2SiO3溶液,需要多少克NaOH?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计算该岩石中Mg2+的含量。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离子浓度,我们可以列写等离子体质量守恒的方程式如下:Mg2+ + 2H2O ⇔ Mg(OH)2↓ + 2H+根据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每1 mol的Mg2+可以生成1 mol的Mg(OH)2。

由于题目中所给溶液离子浓度为0.13mol/kg,我们可以假设该岩石中溶液密度为1 kg/dm³(常温下水的密度约为1 kg/dm³),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岩石中每升溶液中的Mg2+的摩尔浓度为0.13 mol/L。

接下来我们通过计算摩尔浓度和相应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该岩石中Mg2+的含量。

Mg2+的摩尔质量为24.31 g/mol,所以每升溶液中的Mg2+质量为0.13 * 24.31 g/L。

第二个问题是计算该岩石中SiO2的含量。

岩石学

岩石学

岩石学一、名词解释1、岩浆:在地球内部形成,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2、岩浆作用:从岩浆形成、运移到形成火成岩的全过程。

3、色率:岩浆岩中铁镁矿物含量的体积百分比。

4、脉岩:分布于深成侵入体内部或附近围岩中,充填在裂隙内,多呈脉状产出。

5、气孔和杏仁构造:当岩浆喷溢到地面,挥发份从中分离出来时,形成大量气泡,由于岩浆迅速冷却凝固,一部分气泡留在岩石中形成空洞;当气孔被矿物所充填时,为杏仁构造。

6、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个岩石中分布均匀,无一定方向的排列。

7、枕状构造:海底溢出基性熔岩流的常见构造,形似枕头,一般顶面上凸,底面较平,自外向内由玻璃质变为显晶质。

8、柱状节理:地表喷出岩和熔结凝灰岩产生张裂隙,将岩石切割成规则的多边形柱状体。

9、堆晶结构:粗大的、相互联结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间充填其它矿物的一种结构。

10、辉绿结构:基性浅成岩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他形的辉石颗粒。

11、辉长结构:基性深成岩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行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和他形。

12、花岗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好,长石次之,石英呈他形充填在不规则空隙中。

13、交织结构:基质中平行排列的斜长石中分布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等小颗粒。

14、玻晶交织结构(安山结构):基质由玻璃和斜长石微晶构成。

15、斑状结构:岩浆岩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和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16、间粒结构(粗玄结构):较自形的条状斜长石微晶构成的不规则空间内充填细小的辉石、橄榄石磁铁矿。

17、间隐结构:小板条状微晶斜长石组成的不规则空隙中充填隐晶质和玻璃质。

18、玄武岩:基性喷出岩。

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

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岩石多具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19、金伯利岩:超基性浅成岩,金刚石母岩,以灰绿色居多,具有细粒结构、斑状结构,角砾状构造。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区域成矿学2005-2018年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区域成矿学2005-2018年真题

一、简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区域成矿系统类型划分,及主要成矿系统的特征。

2、简述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及矿床组合。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论述斑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及矿床特征。

2、论述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与矿床矿产类型特征。

2006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1、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2、区域成矿学有那些主要研究新进展3、举例,说明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4、区域成矿学的基本控制因素5、被动陆缘的成岩成矿性2007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3、4题选答一题)1、简述近年来区域成矿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新进展(30分)2、以你熟悉的成矿区(带)为例,说明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40分)3、区域成矿的基本控矿因素有哪些(30分)4、被动陆缘的成岩成矿特征(30分)1、区域成矿学有那些研究新进展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哪几个方面3、斑岩型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4、VMS型与Sedex型矿床的异同点5、以熟悉成矿区为例,如何进行区域成矿研究2008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说明:1、2、5为必答题,3、4题选答一题)1、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0分)2、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研究的主要内容。

(20分)3、如何开展区域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的研究?(30分)4、如何开展区域构造与成矿(作用)的研究?(30分)5、以你熟悉的成矿区(带)为例,如何进行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研究。

(30分)2009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说明:选答4题)1、论述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5分)2、区域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的主要内容(25分)3、如何开展区域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的研究(25分)4、VMS型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条件)及矿床特征(25分)5、以你熟悉的成矿区(带)为例,如何进行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研究(25分)2009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1、试述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有哪几个主要方面?3、斑岩(型)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条件)及矿床特征)4、SEDEX型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条件)及矿床特征5、以你熟悉的成矿区(带)为例,如何进行区域成矿研究2010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1、区域成矿学有那些研究新进展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哪几个方面3、斑岩型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4、VMS型与Sedex型矿床的异同点5、以熟悉成矿区为例,如何进行区域成矿研究2010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1、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2、区域成矿学有那些主要研究新进展3、举例,说明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4、区域成矿学的基本控制因素5、被动陆缘的成岩成矿性2011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5选4,每个题25分)1、试论述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博士入学考试题_石油地质

博士入学考试题_石油地质

博士入学考试题(试卷一)石油地质一、试述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答:通常我们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又叫做烃源岩。

对烃源岩的研究和评价包括:<一>烃源岩的地质研究烃源岩的地质研究包括烃源岩的岩性、岩相以及厚度的研究,而岩性特征是研究烃源岩的最直观的标志。

1、粘土岩类烃源岩主要包括泥岩、页岩粘土岩等,是在一定的稳定水体中形成的,环境安静缺乏氧气,浮游生物和陆源有机胶体能够伴随粘土矿物的堆积、保存并且向石油转化,富含有机质和低价铁化合物,颜色多呈暗色。

2、碳酸盐岩类烃源岩低能环境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生物灰岩和泥灰岩为主,多呈灰黑、深灰、褐灰及灰色,隐晶粉晶机构,颗粒较少,多呈厚块状,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发育,一般最有利的生油相是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深水湖相。

陆相盆地中,深水湖泊是最有利的生油岩相,其中又以近海地带深水湖盆的泥岩型生油条件最佳。

在空间上最有利的地区是湖盆中央的深水地区,在时间上最有利的是沉积旋回中的持续沉降阶段。

<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作为有效的烃源岩,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有机质,良好的有机质类型以及一定的有机质热演化史。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第一步是测定岩石中可溶有机质和不溶有机质的含量。

第二步是确定干酪根类型以及可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最后依据光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有机质的演化阶段,烃源岩的有机化学指标包括:1、有机质丰度:岩石中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是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岩石生烃能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标准主要包括有机质含炭量仃0C)、岩石热解参数,氯仿沥青”A”和总烃(HC)含量等。

(1)有机碳含量仃0C):是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又称剩余有机碳含量,以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岩石中有机碳含量与剩余有机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一般将剩余有机碳乘以 1.22或 1.33即为所含剩余有机质含量百分比。

(2)氯仿沥青”A ”和总烃(HC)含量:氯仿沥青”A”是指岩石中可抽提的有机质的含量;总烃含量包括氯仿沥青”A ”和芳香烃组分的总和,这两者常是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