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皂洗色牢度检测方法企标

合集下载

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

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

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GB/T 3921.1-1997)(2006-09-02 12:21:39)耐洗色牢度检测方法仅适于检测洗涤对纺织品色牢度的影响。

耐洗色牢度由于配方、试验条件不同,有五种检测的方法。

⒈检测准备⑴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具体如下:①如试样是织物,取40mm×100mm的试样两块,一块正面与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另一块夹于两块40mm×10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

分别沿一短边缝合,制成两个组合试样。

②如试样是纱线或散纤维,可将纱线编成织物,按织物试样制备。

也可取纱线或散纤维制成一薄层,用量约为贴衬织物总量的一半。

将一块试样夹于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40mm×100mm染不上颜色的织物之间,另一块夹于两块40mm×100mm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分别沿四边缝合,制成两个组合试样。

⑵试剂:①肥皂,含水率不超过5%,成分含量按干质量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游离碱(以Na2CO3计):0.3%(最大);游离碱(以NaOH计):0.1%(最小);总脂肪物:850g/kg(最小);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30℃(最高);碘值:50(最大);不含荧光增白剂。

②皂液,每升水含5g肥皂和2g无水碳酸钠。

③如需要,可用合成洗涤剂4g/L代替皂片5g/L。

⑶检测用贴衬织物:检测用贴衬织物需两块,每块尺寸为40mm×100mm,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则由表3-25规定的纤维制成。

如试样是混纺或交织品,第一块为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为次要纤维制成。

表3-25 耐洗色牢度试验用贴衬织物第一块贴衬织物第二块贴衬织物方法1、2、3 方法4 方法5棉纤维羊毛粘胶纤维粘胶纤维羊毛棉纤维--丝棉纤维棉纤维-亚麻棉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粘胶纤维羊毛棉纤维棉纤维醋酯纤维粘胶纤维粘胶纤维-聚酰胺纤维羊毛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聚酯纤维羊毛或棉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羊毛或棉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⑷备一块不上色的织物(如聚丙烯纤维织物)。

国内外三种耐水洗色牢度方法的要求

国内外三种耐水洗色牢度方法的要求

耐水洗色牢度指织物颜色耐各种洗涤的能力,用加速法获得织物在人为长期作用下的效果,是衡量织物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今天上海品魁根据对标准的解读,归纳了国内外耐洗标准的差异。

耐洗色牢度标准比较
目前,耐洗色牢度的方法有GB/T 392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AATCC 61-2013 耐皂洗色牢度:快速法和JIS L0844-2011耐洗涤色牢度试验方法。

其中国标规定了5种耐洗涤色牢度试验方法,试验包括从温和到剧烈的洗涤操作范围;AATCC 61规定了6种耐洗涤色牢度的试验方法;JIS L0844规定了5类耐洗涤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分别与ISO 105系列耐洗涤标准等效。

这三种方法的仪器和试验材料如下表:
三种耐洗涤色牢度测试方法对于相同织物、相同温度的测试结果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日标的沾色稍微严重,美标的变色稍显严重,而国标的变色和沾色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这是由于三种洗涤方法的贴衬缝合方式、洗涤剂成分、洗涤时间、摩擦状态各有不同而导致。

以上仅为经验评判。

不作为实际评判的依据。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
洗色牢度对实验室的浸。

有试验程序的品种,因为
1。

洗衣条件可能因一个国家而异。

2、使用染色产品的方法。

3、对重复洗涤试验方法进行评价。

染色洗涤品的褪色和染色的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1温度范围从40摄氏度到95摄氏度。

2、洗衣液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到洗衣液中。

在许多测试过程中使用标准的洗涤剂。

3、机械作用的程度,可以通过改变洗衣机的搅拌速度或增加钢球旋转的搅拌速度来改变。

4。

洗衣白酒类货比50:01。

5、水的硬度。

6、清洗、烘干或按洗涤方法对样品进行还原。

那么,如何衡量纺织品的色牢度呢?
牢度测量程序
一个标本(实验室浸)在指定的相邻的织物或织物接触清洗,冲洗和干燥。

在适当的条件下,在适当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的化学浴的试样/复合样品。

磨料的作用是通过使用一个酒的比例和适当数量的钢球。

在试样的颜色变化(染色样品)和相邻的织物染色评估推荐灰度(1-5)。

用于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的设备和材料:
1.wash-wheel一个恒温水浴和40±额定转速2 rpm。

2不锈钢容器。

3不锈钢球。

4.sdc,多纤维织物(醋酸/棉/尼龙/涤纶/腈纶/羊毛)。

5温度计,
6缝纫机。

7.dryer。

8、颜色匹配柜
9.iso尺度。

皂洗色牢度测试仪常用实验标准解析

皂洗色牢度测试仪常用实验标准解析

皂洗色牢度测试仪常用实验标准解析
皂洗色牢度测试仪又名耐水洗色牢度试验机,用于测试纺织品的耐水洗色牢度属性,又名皂洗色牢度称加速洗涤色牢度,是相对家庭洗涤来讲的。

从皂洗色牢度与实际家庭洗涤的相关性来看,皂洗色牢度所体现出来的纺织品变色效果根据标准的不同相当于家庭洗涤的1-5遍效果。

常见的皂洗色牢度标准如下:
AATCC 61-2009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快速法
ISO 105 C10:2006
BS EN ISO 105 C10:2007
DIN EN ISO 105 C10:2007
NF EN 20105 C01 to C05:199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洗涤色牢度
ISO 105 C06:1994
BS EN ISO 105 C06:1997
DIN EN ISO 105 C06:2008
NF EN ISO 105 C06:1997
纺织品-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
ISO 105 C09:2001
BS EN ISO 105 C09:2002
DIN EN ISO 105 C09:2007
NF EN ISO 105 C09:2003
纺织品-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用有低温漂白剂的无标准洗涤剂测试氧化漂白反应 CAN/CGSB-4.2 No.19.1-M2004
纺织品耐洗涤色牢度测试方法-加
速测试
AS 2001.4.15-2006
纺织品测试方法-色牢度试验:耐洗涤色牢度
GB/T 3921-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 12490-200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

织物皂洗色牢度 AATCC-61标准分析方法

织物皂洗色牢度 AATCC-61标准分析方法

织物皂洗色牢度AATCC-61标准分析方法一、试验原理模拟手工、家庭或商业洗涤方式,在规定的温度、洗涤剂、漂白、摩擦等条件下,经一定时间的洗涤后,观察样品发生的颜色变化,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等级。

二、试验条件(1)按表8—21 AATCC 61—2003试验条件选择需要的试验方法。

(2)按表8—21 AATCC 61—2003试验条件设定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水浴温度。

(3)准备好标准洗涤剂,并将其预热到指定的温度。

(4)运行AATCC61—1A时选用小杯(75ram×125mm),运行AATCC61—2A~5A时选用大杯,开启控制大杯(90ram×200mm)的开关三、试验步骤(1)对于1A、2A、3A方法按照表8—21规定加洗涤液。

(2)对4A方法,准备一份0.15%的有效氯溶液。

确定1L漂白溶液中NaOCl含量,按如下方程进行稀释:157.4/%NaOCl=添加量(g)。

准确称取需要的次氯酸钠克数,加入到容量瓶中,稀释至1L。

在每一个杯中,加入5mL 0.15 oA有效氯溶液和45mL、洗涤剂,使总体积为50mL。

(3)对于5A方法,0.27%的有效氯溶液的配置。

确定1L漂白溶液中NaOCI含量,按如下方程进行稀释:4.54/%NaOCI:添加量(g)。

准确称取需要的次氯酸钠的量,加入到容量瓶中,再加入洗涤剂,使总的体积为150mL,每个杯需分别按照上述操作准备测试溶液。

(4)按规定在每个杯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珠。

(5)把杯预热到试验所需的温度可以有两种选择:试验机预热或预热保温器。

如果选择试验机预热,根据②进行操作。

①把杯放入预热器,设定到预热试验温度,保持2min,向每个杯中加入准备好的试样样品。

-②固定好杯盖。

为了避免氯丁橡胶垫片污染洗涤液,在氯丁橡胶垫片和杯顶部之间加一个聚四氟乙烯垫片。

将小杯(75mm×125mm)垂直或大杯(90ram×200ram)水平固定在水洗牢度机的固定在支架上,使得轴旋转时,杯盖那端先接触水面,支架两边要放相同数目的水洗杯。

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的检测标准与检测方法

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的检测标准与检测方法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的检测标准与检测方法一、检测原理。

耐洗色牢度试验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贴合,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耐洗色牢度共有五个试验方法,主要区别在于试验温度和时间不同,其他皆基本相同。

二、检测标准。

ISO 105-C01-C05-198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 一试验5》、EN20105C01-C05-199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涤色牢度:试验1一试验 5》,DIN EN20105C01-C05-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 一试验5》、AATCC172-2002耐家庭洗涤无氧漂白色牢度》、 GB/T 3921.1-5-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 一试验5》。

三、检测方法1、试样:尺寸为 40 mm x 100 mm ,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可以是两块规定的单纤维贴衬织物或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与试样沿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2、仪器:多个直径75 mm 、高 125mm 的密封容器,密封容器能沿半径为45 mm 。

、转速为 40 r/min 进行转动,并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机械搅拌。

3、试验条件:五种试验方法的温度、时间和加料分别是:方法一;40℃,30 min;方法二:50℃,30 min;方法三:60℃,30 min;方法四:95℃,30 min ,加10粒不锈钢珠;方法五:95℃,240 min ,加10位不锈钢珠。

4、洗涤试液:试液由 5 g/L 皂片和 2 g/L 无水碳酸钠,或4 g/L 标准合成洗涤剂和 1g/L 无水碳酸钠组成,皂片和标准合成洗涤剂中不应含有荧光增白剂。

皂洗色牢度测试仪实验操作方法解析

皂洗色牢度测试仪实验操作方法解析

皂洗色牢度测试仪实验操作方法解析一、水洗色牢度测试要求:Colorchange:4.0/3.0(Tie,pigment,denim) Color staining: 3.5 / 3.0 (Tie, pigment, denim) 部分纺织产品,包括棉、羊毛、涤纶、尼龙及其混纺织物以及含氨纶的弹性织物在耐水、耐汗渍和耐皂洗色牢度测试中,醋酯和尼龙纤维贴衬的沾色达不到要求二、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AATCC 61-2009: 此项测试用于评估纺织品经频繁洗涤后的色牢度情况。

洗涤过程模拟5次手洗、家庭机洗或商业水洗,观察织物因洗涤剂或织物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而造成的掉色、沾色或外观变化。

测试的目的在于确定纺织品经过多次水洗后是否有过多的掉色或沾色。

三、成因分析1布面上的浮色和部分有色纤维微粒转移有关2和所选用的染料品种、染色工艺和后处理工艺有关3醋酯和尼龙在较低温度下,对多种染料有很好的上色率4采用分散染料染色时的热迁移现象*造成分散染料热迁移的主要原因:a纺织产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助剂在高温对染料的溶解b与染料分子结构有关c与纺织产品加工中所使用的助剂有关(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是重要因素)特别说明:在这些沾色案例中,被测样品的原样褪色并不严重,说明在被测样品的浮色转移过程中,与纤维稳定结合的染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故原样的色泽深度和色光等变化也不明显。

例如:尼龙/涤纶斜纹粘合机织物,基布面料80%涤纶20%尼龙,反面粘合绒毛100%涤纶。

面料有红色、黑色两种,反面绒毛为白色。

染整加工过程中已经导致反面白色绒毛有明显沾色。

小样加速水洗反面绒毛沾色更加严重,多纤维布沾色明显。

红色样品小样加速水洗后变色沾色情况&黑色样品小样加速水洗后变色沾色情况解决方案:还原清洗-- 提高此织物水洗防沾色性能四、还原清洗液组成:酸性还原清洗剂RC:2~4g/l; 助洗剂LPA:2g/l; 醋酸调节pH值到4.0; 浴比: 20~30 : 1五、工艺条件:常温染色机中75~80℃还原清洗15~20min,然后溢流冲洗,充分冲洗后烘干某些含氨纶弹性织物(中、深色的织物)在耐水、耐洗和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中,醋酯和尼龙纤维贴衬沾色等于或低于3级氨纶的化学结构和超分子结构随采用的原料和纺丝工艺的不同,其对应染色性能也不完全相同。

耐皂洗色牢度的测定

耐皂洗色牢度的测定
贴样: 待试样干燥后,按照褪 色样卡和沾色样卡形式 进行贴样 。
清洗烘干: 皂洗完毕清洗后,挤去水分, 拆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 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 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
07
评级: 分别用评定褪色用灰色样 卡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评定试样的褪色和贴衬织 物的沾色等级。
08
确定色牢度: 以褪色样卡对照的等级直接作为褪 色牢度,在两种贴衬评出的沾色牢 度中二者取其低作为该产品的沾色 牢度,评定出结果。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4
测试注意事项
1 皂洗过程操作注意点 1.1 试样剪取时严禁在织物和贴衬上画线。 1.2 试剂溶解时温度不宜超过规定的测试温度。 1.3 不要在预热时将组合试样放入试杯。 1.4 开启洗涤运转前要先实测仪器工作槽温度。 2 评级注意点 2.1 剪样、贴样要规范,褪色样上下贴,沾色样左右贴且原样贴右边。 2.2 贴样胶带要粘两侧或沾色样的上下,不可将底部全部贴上。 2.3 评定时头不要伸入灯箱内,灯箱外不能太亮。 2.4 要正确使用沾色样卡并采用辅助挡板定级。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纺织品跟单实务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耐皂洗色牢度测试方法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1
耐皂洗色牢度的表达
耐皂洗色牢度是指染色制品于规定条件下,在皂洗液中皂洗后褪色的程 度,它同时用褪色牢度及沾色牢度两项指标来衡量。褪色牢度是指印染织物 在皂洗前后褪色的情况;沾色牢度是将白布与染色织物以一定方式缝叠在一 起,经皂洗后,因染色织物褪色使得白布沾上颜色的情况。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3
测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皂洗色牢度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化学纤维产品色牢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3921-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FZ/T01024-93 试样变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法
FZ/T01023-93 贴衬织物沾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法
3 原理
纤维试样与两块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置于皂液或肥皂和无水碳钠混合液中,在规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机械搅动,再经清洗和干燥。

以原样作为参照样,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变色和贴衬织物沾色。

4 设备
4.1 合适的机械洗涤装置,由装有一根旋转轴杆的水浴锅构成.旋转轴呈放射形支承着多只容量为(550±50)ml不锈钢容器,直径为(75±5)mm,高为(125±10)mm,从轴中心到容器底部的
距离为(45±10)mm.轴和容器的转速为(40±2)r/min.水浴温度由恒温器控制,使试验深液保持在规定温度±2℃内.
能获得与4.1规定设备同样结果的其他机械装置也可用于本试验.要意识到沾污的可能性(见7.2的注).
4.2天平,精确至±0.01g.
4.3 机械搅拌器,最小转速16.667s-1(1000 r/min),确保容器内物质充分散开,防止沉淀. 4.4 耐腐蚀的不锈钢珠,直径约为6 mm.
4.5 加热皂液的装置,如加热板.
5 试剂和材料
5.1肥皂,以干重计,所含水分不超过5%,并符合下列要求:
游离碱(以Na2CO3计) ≤0.3%
游离碱(以NaOH计) ≤0.1%
总脂肪物≥850g/kg
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30℃
碘值≤50
肥皂不应含荧光增白剂
5.2 无水碳酸钠(Na2CO3).
5.3 皂液,条件为A和B试验,每升水(5.4)中含5g肥皂(5.1),条件为C、D和E的试验,每升水(5.4)中含5g肥皂(5.1)和2g碳酸钠(5.2).
建议用搅拌器将肥皂充分地分散溶解在温度为(25±5)℃的三级水中,搅拌时间(10±
1)min.
5.4三能级水,符合GB/T 6682.
5.5 贴衬织物,第一块与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由表1规定的纤维制成。

表1 单纤维贴衬织物
第一块第二块
40℃和50℃的试验60℃和95℃的试验聚酯羊毛或棉棉
5.6 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如聚丙烯),需要时用.
5.7 灰色样卡,用于评定变色和沾色,符合GB 250和GB 251;或光谱测色仪,依据GB/T 8424.1、FZ/T 01023 和FZ/T 01024评定变色和沾色。

6 试样
6.1 取约等于贴衬织物总质量一半的彩色短纤维,尽可能梳理均匀并压贴紧夹于两块40mm
×100mm贴衬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6.2 实验两块贴衬布重0.82克,取试样重0.45克。

7 操作程序
7.1 按照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来制备皂液,GB/T 3921—2008(5.3)
7.2 将组合试样以及规定数量的不锈钢珠(4.4)放在容器内,依据表2注入预预热至试验温度±2℃的需要量的皂液,浴比为50:1,盖上容器,立即依据表2中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操作,并开始计时.
表2 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编号温度/℃时间钢珠数量碳酸钠A(1) 40 30min 0 —
B(2) 50 45min
0 —
C(3) 60 30min
0 +
D(4) 95 30min
10 +
E(5) 95 4 h
10 +
注意宜将含荧光增白剂和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试验所用容器清楚地区分开。

注:其他试验所用洗涤和商业洗涤剂中的荧光增白可能会沾污容器(4.1).如果在后来使用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的试验中,使用这种沾污的容器,可能会影响到试样色牢度的级数.
7.3 对所有试验,洗涤结束后取出组合试样.分别放在三级水(5.4)中清洗两次,然后在流动水中
冲洗至干净.
7.4 对所有方法,用手挤去组合试样上过量的水分.
如果需要,留一个短边上的缝线,去除其余缝线,展开组合试样.
7.5将试样放在两张滤纸之间并挤压除去多余水分,在50℃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

贴衬织物悬挂在50℃的干燥箱中进行中干燥.
7.6用灰色样卡或仪器,对比原始试样,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见GB 250,GB
251,GB/T 8424.3,FZ/T 01023, FZ/T 01024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a) 本标准的编号( );
b) 试样的详细描述;
c) 使用表2中的试验方法编号;
d)使用灰卡或仪器评定的试样变色级数;
e)如用单纤维贴衬织物,所用的每种贴衬织物的沾色级数;
f)如用多纤维贴衬织物,其型号和每种纤维的沾色级数;
g)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及试验中的异常现象.
附录
1 变色仪器法
1.1 调湿后,用手扯法将有色纤维尽可能分成单丝状。

1.2 手扯均匀后,准确称取仪器所需纤维纤维量压入纤维夹。

测其D65/10。

,CIELAB 标尺下L*、a*、b*值。

1.3 每测一次都要将纤维从纤维压缩器中取出重新手扯再放入,平行测定3次。

记录测定值,分别取平均值L2*、a2*、b2*。

同时测试未经处理的纤维作为标样,分别取平均值L1*、a1*、b1*。

△L* = L2*—L1* 明度、彩度、色调差
△a* = a2*—a1* 红绿色度差
△b* = b2*—b1* 黄蓝色度差
色差为:△E*CIELAB = [(△L*)2+(△a*)2+(△b*)2]1/2
1.4 按下表报告仪器评级的变色牢度灰卡级数
变色牢度与色差△E*CIELAB的关系
计算的△E*CIELAB报告的级数-- <0.4 5
≥0.4 <1.25 4-5
≥1.25 <2.10 4
≥2.10 <2.95 3-4
≥2.95 <4.10 3
≥4.10 <5.80 2-3
≥5.80 <8.20 2
≥8.20 <11.6 1-2
≥11.6 -- 1
注:测定前,保证色差计处于四小时校正周期范围内。

2 变色目测法
2.1 调湿后,用手扯法将有色纤维尽可能分成单丝状。

2.2 将纤维均匀铺在制作好的灰色绒板上,同样将未处理的样品也铺放在另一侧。

2.3 试样要摆放厚度均匀,不漏底色,放入标准光源箱内。

用灰色样卡对照评定试样的变色。

3 沾色仪器法
3.1 测试经过色牢度试验的贴衬织物试样的颜色。

3.2 测试三次,取平均值;若沾色不均匀,应多次测量,计算其算术平均值。

3.3 计算所测贴衬织物间的色差△E CIELAB 和明度差△L CIELAB ,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3.4 按式(1)计算相当于△E CIELAB 的灰卡色差,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E GS =△E CIELAB -0.42
2CIELAB E CIELAB L ∆-∆ (1)
3.5 使用下列公式之一计算沾色牢度级数(SSR )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当 △E GS ≥4.26时: SSR=6.1-1.45ln( △E GS ) ..............(2) 当 △E GS < 4.26时: SSR=5-0.23△E GS ..............(3) 3.6 按下表报告确定的沾色牢度级数.
计算的SSR 报告的SSR
5.00~4.75 5 4.74~4.25 4-5 4.24~3.75 4 3.74~3.25 3-4 3.24~2.75 3 2.74~2.25 2-3 2.24~1.75 2 1.74~1.25 1-2 <1.25
1
4 沾色目测法
4.1 取出组合试样,将贴衬织物放置于标准大气中,即温度20±2℃,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中进行调湿平衡2h。

4.2 在保准光源箱内,用灰色样卡对照未放试样而作同样处理的贴衬织物,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