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2020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PPT版)共77张

隔绝空气(或氧气)
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 灭火器
隔绝空气(或氧气)
一般火灾,油、气等引起的火 灾
二氧化碳 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
灭火器 隔绝空气(或氧气)
密仪器等引起的火灾
考点二 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剧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 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特别提醒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 炸)。
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 定义 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
化反应
可燃物在有限的 空间内发生急剧 的燃烧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 应
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 未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
火点
能量 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热缓慢,不易觉察
是否 发光
发光
发光
不发光
联系 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热,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命题点1 氢气
1.(2020·安徽中考,13(3),4分)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充分燃烧1 g
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
是
;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
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写出1
点即可)。
答案 (1)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2)添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3) 水太少无法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4)将可燃物的温度升高 至着火点以上 (5)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3.突出环保:本节课不仅注重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等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
4.多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应用,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的总结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策略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2.掌握燃烧的原理,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了解燃料的综合利用方法,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4.了解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和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的探究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燃料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燃料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涉及燃料及其利用,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燃料的定义:燃料是用来产生热能或者做功的物质。
2.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光、声等现象的化学变化。
3. 燃烧所需的条件: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4.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温度。
5. 燃料的分类:- 有机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从化石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碳和氢。
- 无机燃料:如氢气、氧气、臭氧等。
6. 燃料的利用途径:- 燃烧发电:利用燃料的热能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
- 工业生产:生产钢铁、化肥等。
- 生活用途:取暖、烹饪等。
7. 燃烧产物:燃料燃烧后会产生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硫化物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燃料的利与害:- 利:燃料可以提供能量和动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 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同时,燃料的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9. 节约能源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 方法:科学使用能源,开展节能宣传,推广节能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10.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热量,形成类似温室的作用,使地球温度上升。
- 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效应加剧,地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热,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
除了了解这些知识点,还需要通过实践经验、实验观察等方式来加深对燃料及其利用的理解。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件 (1)

⒎我国化石燃料资源 1998年储量及年产量
石油 天然气
煤
探明储量 32.7亿吨 13700亿立方米 1145亿吨
年产量 1.6亿吨 217亿立方米 12.4亿吨
开采年限
20.4年 63.1年 92.4年
阅读:书135《海底“可燃冰”》
回答:1、可燃冰是冰嘛? 2、有什么优点? 3、目前还未大规模使用的原因?
⒈石油
形成 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而 形成。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成分:主要含C、H,还含N、S、、O等
类别:复杂的液态混合物。
⒋石油的分馏炼制 ⑴石油可以直接做燃料吗? ⑵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
料?
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3 天然气
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有 什么影响呢?
燃煤、油产生黑色烟尘
油污染形成死亡区域
由于化石燃料是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主要部分, 其开采、燃烧、耗用等方面的数量都很大,从而对 环境的影响也令人关注。
➢ 煤炭、石油的开采:造成土地塌陷,水资源污染。
➢化石燃料的燃烧:
1、空气污染
2、热污染
a 燃烧产生空气污染物SO2 b 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CO、
怎样使燃料充分燃烧? 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的热量少, 浪费资源,污染空气
煤是“工业的粮食”。煤燃烧时不仅产生我
们所需要的能量,同时还会生成大量的
。
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通过下列途
径将煤转化为高热值的清洁燃料:
(1)将煤干馏所得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件

课题2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及燃料合理利用与开发
煤、石油等燃料对空气形成污染的原因:
1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的燃烧,产生 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3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 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二氧化氮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加入的物质
施是( D )
①减少使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建高 ③燃料脱硫 ④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调查与研究:
调查摩托车、汽车、工厂和家庭等 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价格、对环 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 施等,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地球是我家, 环保靠大家!
植物叶子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
现象
水
二氧化硫 + 水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叶子逐渐变黄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西瓜遭酸雨的腐蚀的现象:
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
怎样来防治酸雨 的形成呢?
1 减少使用煤作燃料
2 燃料脱硫 3 燃料燃烧的废气经
处理以后再排放
4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等
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
1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2 采取那些措施减少汽车尾气 对空气的污染?
怎样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呢?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在管理上,加大对汽车尾气的检测力度,禁止未达
标的汽车上路
5、某些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 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解读(人教版)(原卷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解读【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中考常考考点难度常考题型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实验★★★选择题、实验探究题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选择题、填空题3. 化石燃料★★选择题4. 能源与环境★★★选择题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选择题、填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
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B.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C.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化石燃料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3.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C.露天焚烧落叶D.燃煤火力发电5.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清楚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6.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7.“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 ①③ B . ②③C . ④⑤D . ②⑤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 .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 .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0.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C .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 .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11.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 .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 .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 .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12.氢气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B.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电解水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D.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14.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15.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A. A B. B C. C D. D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
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灭火原理之三:.17.化石燃料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干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它是一种将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运行成本低,能实现(填“光—电”或“光—热”)转换。
18.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在燃料使用和汽车制造技术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1)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CNG),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2)氢化镁(化学式:MgH2)固体可作为氢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提供能源时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一个优点是。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空气污染,增加大气中的PM2.5,形成酸雨等,所以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答案】D【解析】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硅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正确,故选D。
3.【答案】B【解析】档案资料是重要材料,灭火后档案资料应还能使用,而泡沫灭火器会对档案资料腐蚀污染,导致字迹不清,所以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4.【答案】B【解析】燃放烟花爆竹、露天焚烧落叶和燃煤火力发电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ACD三个选项都增加大气中的PM2.5,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烟尘。
5.【答案】C.【解析】A.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
D.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6.【答案】A【解析】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7.【答案】B【解析】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着火点。
8.【答案】A【解析】②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的利用等,④可燃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如氢气爆炸是有爆炸极限的,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只发生放热现象,也会发生吸热现象。
9.【答案】B【解析】一般说来,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燃烧可以发光或火星四射,所以A是正确的,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也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就是燃烧,B是错误的,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也是正确的。
10.【答案】A【解析】A、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CO+2NO=2CO2+N2,反应前没有单质,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两个N原子,构成了单质N2,故B正确;C、反应前为4分子,反应后为3分子,所以分子总数减少,故C正确;D、尾气中的CO和NO是有毒的,反应后的CO2和N2是无毒无害的,故D正确。
此题选A。
11.【答案】A【解析】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
12.【答案】B【解析】氢气具有三大优点:①氢资源丰富,②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③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其他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或温室效应。
13.【答案】B【解析】A.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正确;B.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放热的,如铝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这个反应用来金属焊接;C.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是吸收能量的,正确;D.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是正确的。
14.【答案】C【解析】乙醇可由植物种子或果实酿制,沼气可由植物发酵沤制,氢气可由水分解制得,它们都属于可再生能源,A正确;“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B 正确;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加速开采不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C错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防止水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D正确。
15.【答案】A【解析】A是回收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D是节能标志。
16.【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解析】根据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7.【答案】不可再生化学光—热【解析】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干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它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运行成本低,能实现“光—热”转换。
18.【答案】(1)CH4+2O2CO2+2H2O (2)MgH2+H2O=Mg(OH)2+H2↑ ,携带方便,使用安全【解析】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⑵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由于氢化镁是固体,相对于气体氢气来说,具有的优点是携带方便,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