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的论证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一、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目的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砂岩油藏内油水运动规律,揭示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矛盾和潜力,为编制油藏年度开发规划、长远开发规划和综合调整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砂岩油藏获得最高的、经济合理的水驱采收率。
二、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1、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评价2、注采压力系统的适应性评价3、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大小的分析评价4、注水利用率分析5、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小的评价6、自然递减率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评价7、可采储量评价8、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1、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是衡量油藏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油藏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从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高低分析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用现井网下和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来表示:Hh R c式中: R c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h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m ; H —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m 。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本质上是注入水体波及系数的反映。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大小和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有关。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用注水井总的吸水厚度与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油井的总产液厚度与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来表示:i i P H h R =或 ooP H h R =式中:Rp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h i 、h o —注水井总吸水厚度、油井总产液厚度,m ; H i 、H o —注水井、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m 。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还可以用丙型(西帕切夫)水驱特征曲线来确定:p pp BL A N L +=BN mo 1=Rmomo NE N R =式中:L p —累积产液量,104t ;N p —累积产油量,104t ;N mo —水驱动用储量(可动油储量),104t ; N —石油地质储量,104t ;E R —由油藏地质特征参数评价出的油藏最终采收率,f 。
低渗砂岩气藏气体特殊渗流机理实验研究与分析

作者简介 : 晓旭 (96 , , 刘 17 一)男 博士 ,O5 20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 , 现从事油气 田开发研究。
维普资讯
第1 期
刘晓旭等 : 渗砂 岩气藏气体特殊渗流机理 实验 研究 与分析 低
8 1
渗流实验。实验结果发现 2 次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 这说明采用微波 法代替气驱水法建立岩样含水饱
维普资讯
第1 4卷第 1 期
2O 07年 2 月
文 章 编 号 :10 06—63 (070 —08 —0 55 20 )1 0 0 4
特 种 油 气 藏
S e ilO la d G sRee v i p ca i n a sr or s
气体渗流为拟线性渗流 , 即渗流曲线为不通过坐标
原 点 的 直线 ; K <1I 当 03 时 , 水 岩 样 中 的气 含
体低速渗流有 3 种典型 的渗流 曲线。下面就 K< 1 0 时 的低渗透砂岩岩样气体渗流实验进行
分 结 果对 比分 析 .
于 中 、 渗储 层 , 中低 、 低 其 特低 渗 气藏储 量 占已探 明 气藏 储量 的 1 , 这 个 比例 正 在 以更 快 的速 度 上 / 且 4
升; 另一方面, 随着我 国天然气工业 管理体 制改革 的深入 , 天然气价格逐渐 与世界市场接轨 , 该类气
藏 开发 的经 济 效 益 十分 明显 地 显 现 出来 。低 渗 透
2 实验 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 果 中发现 : 当岩样绝对渗 透率 K>
1 2 0I
,
图 2为 白马 6井 1 4—8/0 岩 样 在 干燥 状 514号 态 ( =0 和低 含 水 饱 和 度 ( =2 %) 态 下 S %) S 5 状
(2--)水饱和度作用下低渗透气藏滑脱效应实验研究

第21卷第5期2010年10月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Journa l o fW ater R esources&W ater Eng i n eeri n gV o.l 21N o .5O ct .,2010收稿日期:2010 05 26; 修回日期:2010 06 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490275)资助作者简介:肖晓春(1979 ),男,内蒙古华德县人,博士,主要从事煤层瓦斯渗流理论研究。
水饱和度作用下低渗透气藏滑脱效应实验研究肖晓春,潘一山,于丽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 要:地面钻井压裂技术开发煤层气过程中,钻井开采带来的钻井液、完井液及酸化、压裂液等外来流体侵入储层后,导致储层的水饱和度增加,储层渗透率的降低,储层气体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显著,气体运移规律复杂,抽采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工程问题,本文利用实验手段对含水饱和度下滑脱效应影响的煤层气运移规律进行研究。
得到了不同围压范围内,气体滑脱效应变化规律,在低围压条件下,滑脱因子随着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水饱和度越大,煤样有效渗透率越低,滑脱效应对气体有效渗透率的影响越显著;在高围压条件下,滑脱因子随着水饱和度的增大而降低,气体运移不再符合克氏理论。
通过所得规律的机理分析对含水情况下滑脱效应影响的煤层气的运移规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滑脱效应;低渗透煤层;滑脱渗透率;水饱和度中图分类号:TD821;O 242 文献标识码:A TD 821;O242文章编号:1672 643X (2010)05 0015 05Experi m ent of sli ppage effect under w ater saturation i n hypotonic coal bedX I AO X iao chun ,P AN Y i shan ,YU L i yan(Instit ute of M echanics and E ngineer,L i aon i ng T echnical Universit y,Fux in 123000,Chi na)Abst ract :I n t h e process of developm ent CB M w ith ground drilling fracturi n g techno logy ,t h e exter nal flu i d i n vasi o n such as drilli n g fl u i d ,w e ll co m pleti o n flu i d and ac i d ification fl u i d resulted in the proble m s o f i n creasi n g the w ater saturation o f reservoir and decreasi n g i n coa l bed slippage effects .The paper f o r the per m eab ility co m plicati o n for gasm ov i n g d ifficulty for pum pi n g and collecti n g .I n order to so l v e t h ese en g ineeri n g pr oble m s .The paper used the experi m entalm ethod to st u dy the coalgas seepage r u le consider i n g the slippage effects under w ater saturati o n and obta i n ed the change ru le o f gas slippage e ffects w ith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Under lo w er confining pressure ,the slippage factor w ill be i n creased w ith the w ater sat u ra ti o n increasi n g ;the mo re h i g her w ater saturation ,the e ffecti v e per m eab ility w ill b e l o w er ,the m o re si g nifican t slippage effects for the gas per m eab ility ;Under higher confining pressure ,sli p page facto r w illbe decreased w ith the w ater saturati o n increasing ,the gas seepage w as no l o nger accords w ith the K li n kenber g t h eory .Through m echan is m ana l y sis ,the paper provided necessary theoretical gu i d ance for consi d er i n g sli p page effects seepage r u le of CB M under saturation w ater .K ey w ords :sli p page effects ;hypotonic coal b ed ;slippage per m eab ility ;w ater saturation1 研究背景煤作为一种多孔介质,自然水多存在于孔隙与裂隙之中。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资源之一,其开发效果的评价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概述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油水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驱开发过程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注水方式、注水强度、注水时机等。
接着,本文综述了当前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如采收率、注水效率、油藏压力变化等,并指出了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多种评价指标,包括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还探讨了综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总结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
低渗透砂岩油藏通常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较差,渗透率低,孔隙度小,这导致了油气的流动性差,难以有效开采。
储层非均质性强,这表现为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变化,给油藏的准确描述和有效开发带来了挑战。
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不清晰,常常存在油水同层的现象,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存在以下难点:由于渗透率低,油气的流动阻力大,常规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导致采收率低。
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的论证

可 动 水 饱 和 度 作 为 低 渗 砂 岩 气 藏 储 层 评 价 参 数 的 论 证
叶 礼 友 (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河 北
廊 坊 0 50 ) 6 0 7
高 树 生 ,熊
伟 ,胡 志 明 ,郭 和 坤
( 中国 石 油 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廊 坊 分 院 ,河 北 廊 坊 0 5 0 ) 6 0 7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1 江 01 月 第3卷 第1 3 期 J un l f i a d G sT c n l y ( . P ) J n 2 1 V 1 3 N . o r a o l n a e h oo O g JJ I a . 0 l o 3 o 1 .
(. 6 MP )是须 家 河组低 渗 砂岩 储层 原 始 含 水 饱 和 度对 应 的离 心 力 。 由 3 0 s 离 心 后 对应 的核 磁 共 2 08 a 0pi
振 丁 谱 线结 合 饱和 水状 态 的 T 谱线 ,计 算得 到 的 T 值 即为 该岩 心所 代表 的储 层 的 T 截止值 。图 1中 。
原 始 含 水 饱 和 度 之 间 都 没 有 很 好 的 对 应 关 系 , 可 动 水 饱 和 度 是 由 储 层 的 微 观 孔 隙 结 构 决 定 的 , 与 孔 、 渗
同属 一个 层 次 的 储 层 固 有 属 性 ; 而可 动水 饱 和 度 测 试 结 果 与 对 应 储 层 的 气 井 产 水 特 征 分 析 表 明 , 储 层 可
性 l 。由于低 渗砂 岩气 藏 低渗 、高 含水 饱 和度 、易 产水 且产 水量 对 于气 藏 的 开发 效果 影 响很 大 ,使 得 _ l ] 采用 常规储 层评 价方 法来 评 价低 渗砂 岩气 藏 出现较 大 偏差 ,因而寻 求能 表征 储层 产水 特征 的新 评价 参数 是低 渗砂 岩 气藏储 层 评价 的前 提 。为此 ,通过 室 内核磁 共振 结 合离 心 的方法 测试 了大 量 四川盆地 须 家河 组低 渗砂 岩气 藏储 层 岩心 的可 动水 饱 和度 ,分 析 了可 动水饱 和 度与 岩心 物性 及对 应气井 产 水特 征之 间 的
低孔低渗储层含水饱和度的确定

L 隙度
L 隙度
图 1 岩屑砂岩孔隙度与地层因素关 系图
由 1和() 可 得 S /等 或 ( ) 2式 以 出 = 等
Y 一, r
r = = 一
相关 系 数 R 096 ( 2左 )由此 确 定 m 088 , 一 .7 1图 , = .62
维普资讯
20 年 2月 07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W 0RL WEL L D L OGGI T HN0 0GY NG EC L
F b.0 e 2 07 Vo. 2 J2 No】 .
第2 2卷第 1 期
低 孔低渗储层 含水饱 和度 的确定
一
种 为 中粗 粒 石英 砂 岩 ,石 英含 量 高 达 9 %以上 , 0
岩 心 分 析孔 隙度 低 , 般 为 4~8 渗 透 率 相 对 较 一 %; 高, 一般 在 00 —1.X1 .1 00 0 m 之 间 , 选好 , 分 磨 圆度棱 角状 一次棱角 状 ,是 上古 生界 储层 物 性最 好
鄂尔 多斯盆 地上古 生 界砂岩 气藏 的沉 积 环境 为 陆相 的河流 及 内陆湖 泊三角 州砂 岩储层 和海 陆交互 相的海 相三 角洲 砂岩储 层 、 海相 砂岩储 层 , 一套 滨 为 含 煤 碎 屑岩 地层 主要 含气 层 段 为 二叠 系 Ph组 、. 2 PS
1原 理 和 模 型
冯春 珍 林 忠 霞 崔丽 香
( 中国 石 油测 井有 限公 司长 庆 事 业 部 )
摘 要 : 水饱 和度 是评 价储 层含 油性 的一 个 非 常重要 的 参数 。定 量计 算含 水饱 和度 通 常是 采 用阿 含
尔奇公式 , 该公式是在地层不含泥质及具有均 匀较高孔隙度砂岩的条件基础上岩电实验的结果。 在 实际地层 中岩 电参数比较复杂 , 了有效评价储层含 油性, 为 求准含水饱和度参数 , 本文利用不同地 层 、 同岩 性的果 阐述 了岩 电实验参数 的应 用意 义和 不 根
低渗砂岩储层的精细描述与评价

用 来 区分 有机和 无机 氮 ( 例 如地下 水 )的注入 。通过 这些 数据集 成 能更好 的理解 澳大利 亚 天然气 来源和 保存 演化史 ,更有 利于提 高勘 探 的成 功率 。
[ 翻 [ 校 译] 雷振 宇 对] 赵 静 邱 燕
低渗砂岩储层 的精细描述与评价
王力军
油藏地 质建模 是油 藏描述 最为重 要 的段之 一 。然 而 ,地质 建模 的准 确性 和有 效性 还不 能满足现 今 油 田生 产与发 展 的迫 切 需求 ,尤 其是 不能满 足低 渗砂岩储 层 的非均 质性
和夹 层 的研 究 。
本文遵 循 具有沉积 地层构 造 ( a m级 )的定性 和 定量 的描述 的常规 3 D地质 建模 过程 , 利用 近井 岩心尺 度建模 的方法 来提 高描述 钻井物 理性 质 的准 确性 ( N T G , 渗透 率 、 孔 隙度 ) , 从 而实现 对整个 油 田低 渗储 层 的精 细描 述与评 价 。 对 比常规 建模 的结果 ,岩心 尺度建 模 的方 法更 佳 。而 且这种 新方 法在 中 国鄂 尔 多斯
盆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翻 [ 校 译] 万晓 明 对] 简晓玲 邱 燕
火成岩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技术 的研 究
王伟峰,高 斌 ,魏平胜 ,潘建 国,易译军 ,李 飞
火成 岩储 层勘探 已经有 1 2 0年 的历 史 。在 经历 偶然发 现 、初 步勘 探及 深入研 究三个
晚 古生代源 岩 中干 酪根 6” C 的估算 变化 范 围在一 3 3 ‰ ~一 2 2 ‰之 间 ,而海 相源岩 中干 酪根 6“ C 却严 重亏损 。 8” C - C O : 提供 了深入 观察 有机一 无机C O z 的方法 ,8 — N 2 ( - 6 . 0 % o ~2 . 3 % 0 , N 2 高 达4 7 % )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作为天然气的主要储藏之一,其成因和特征备受。
本文将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作为主题,探讨形成该储层的主要因素及特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是指以砂岩为主要储集岩石,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低,储层压力较高的天然气储层。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沉积环境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特定的沉积环境导致砂岩沉积物的沉积方式和沉积厚度会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在盆地中心和盆地边缘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大,但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而在盆地边缘和斜坡上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成岩作用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砂岩沉积后,会发生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这些作用会改变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压实作用会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渗透率显著降低;胶结作用也会降低砂岩孔隙度,但渗透率降低程度较小;重结晶作用会改善砂岩的孔隙度,提高渗透率。
构造运动和古气候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构造运动会影响砂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古气候则会影响砂岩沉积物的成分和粒度,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识别和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识别方法对提高天然气开采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 10 02[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3B03)。
[作者简介]叶礼友(1982 ),男,2005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博士生,现主要从事低渗气藏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的论证叶礼友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高树生,熊 伟,胡志明,郭和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摘要]由于低渗砂岩气藏高含水饱和度、易产水且产水量对于气藏的开发效果影响很大,使得采用常规储层评价方法评价低渗砂岩气藏时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寻求能表征储层产水特征的新评价参数是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的前提。
通过室内大量岩心核磁共振测试的可动水饱和度及其与对应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表明,低渗砂岩储层的可动水饱和度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原始含水饱和度之间都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动水饱和度是由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决定的,与孔、渗同属一个层次的储层固有属性;而可动水饱和度测试结果与对应储层的气井产水特征分析表明,储层可动水饱和度与对应气井产水特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动水饱和度可以有效表征低渗砂岩储层的产水特征。
因而,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的评价参数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关键词]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核磁共振;储层评价[中图分类号]T E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752(2011)01 0057 03储层评价是低渗砂岩气藏开发的重中之重,甜点 的确定才能保证气藏开发的经济性和有效性[1,2]。
由于低渗砂岩气藏低渗、高含水饱和度、易产水且产水量对于气藏的开发效果影响很大,使得采用常规储层评价方法来评价低渗砂岩气藏出现较大偏差,因而寻求能表征储层产水特征的新评价参数是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的前提。
为此,通过室内核磁共振结合离心的方法测试了大量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岩心的可动水饱和度,分析了可动水饱和度与岩心物性及对应气井产水特征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可动水饱和度低渗砂岩气藏储层中的原始含水饱和度一般较高,原生水包含束缚水和可动水。
束缚水吸附于岩石表面和赋存于微细孔喉内,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无法运移;而可动水赋存在较大一些的孔喉或孔隙中,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运移并部分产出,对气井产能影响很大。
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油气田储层参数的研究中[3~6]。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离心技术可测量岩心可动水饱和度。
首先,根据油气藏完全成藏理论,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离心的方法来确定试验岩心的T 2截止值。
将不同离心力离心后的核磁含水饱和度与原始含水饱和度对比后,确定300psi (2 068M Pa)是须家河组低渗砂岩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对应的离心力。
由300psi 离心后对应的核磁共振T 2谱线结合饱和水状态的T 2谱线,计算得到的T 2值即为该岩心所代表的储层的T 2截止值。
图1中的二条谱线分别是岩心饱和水状态和300psi 离心后对应的T 2弛豫时间谱,离心后的T 2谱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代表岩心原始含水饱和度的信息,饱和状态T 2谱线与离心后的T 2谱线之间的面积代表原始含气饱和度信息,其中虚线段为T 2截止值标定线,其右侧与离心后的T 2谱线包围的面积就是岩心的可动!57!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第33卷 第1期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 JPI) Jan 2011 Vol 33 No 1水信息,由此可计算出试验岩心可动水饱和度。
2 可动水饱和度是储层的固有属性测试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低渗砂岩储层64块岩样的可动水饱和度,岩样孔隙度分布在3 65%~15 2%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 0005~1 286)∀10-3 m 2之间,原始含水饱和度分布在27 16%~87 36%之间。
测试结果表明,可动水饱和度分布在5 08%~13 87%之间,且可动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和原始含水饱和度都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如图2~4所示。
孔隙度低的岩心可动水饱和度可能很高,而孔隙度高的岩心可动水饱和度可能很低。
这是由于所测孔隙度为有效孔隙度,其主要表征储层有效孔隙所占的比例,不能很好地表征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而可动水饱和度受到孔隙大小及连通性的影响;渗透率低的岩心可动水饱和度可能较高,而渗透率高的岩心可动水饱和度可能较低,这是由于尽管渗透率受孔隙大小及连通性的影响,但不同大小孔喉分布比例的岩心可能具有相同的渗透率,而可动水饱和度受不同大小孔喉分布比例影响大,小孔喉占的比例越高,可动水饱和度越低;可动水饱和度与原始含水饱和度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是由于原始含水饱和度不仅受到微观孔喉分布的影响,还受到成藏动力的影响。
图1 可动水饱和度核磁共振测试计算示意图 图2 可动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关系图3 可动水饱和度与渗透率关系 图4 可动水饱和度与原始含水饱和度关系可动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及原始含水饱和度无对应关系,表明可动水饱和度是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决定的,与孔、渗同属一个层次的低渗储层固有属性,在储层评价中这一属性需要考虑。
!58!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1月图5 可动水饱和度与气井产水特征的关系3 可动水饱和度可有效预测气井产水特征分析同一口井所取岩心的可动水饱和度平均值与对应的气井产水特征发现,可动水饱和度与气井产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图5)。
可动水饱和度越大,气井产水量越大。
可动水饱和度低于6%的气井不产水,可动水饱和度介于6%~8%的气井产少量水,可动水饱和度介于8%~11%的气井大量产水,可动水饱和度大于11%的气井严重产水(如可动水饱和度大于11%的3口气井水淹,无法生产)。
气井是否产水的临界值为6%。
这表明可动水饱和度能表征低渗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特征,可有效预测气井产水情况。
可动水饱和度作为储层的固有属性,且能有效表征低渗砂岩气藏产水特征,故应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
这一新参数的使用将储层产水特征这一低渗砂岩气藏重要评价信息纳入到评价方法中,使得评价方法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
4 结 论 1)低渗砂岩气藏开发效果受气藏产水量影响很大,常规储层评价方法不适用于低渗砂岩气藏,需寻求能够表征储层产水特征的新储层评价参数。
2)可动水饱和度是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同属一个层次的低渗砂岩气藏储层的固有属性,且能有效表征低渗砂岩储层产水特征,应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
[参考文献][1]袁士义,胡永乐,罗凯 天然气开发技术现状、挑战及对策[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1~6[2]田昌柄,罗凯,朱怡翔 低效气藏资源特征及高效开发战略思考[J] 天然气工业,2004,24(1):4~6[3]M iller M N,Paltiel Z,Gillen M E ,et al Spin echo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porosity and free fluid index determination [J ]S PE 20561,1990[4]Cow an B Nuclear magn etic res onan ce an d relaxation [M ] Camb ridge:Cambridge U nivers ity Pres s,1997[5]杨正明,姜汉桥,周荣学 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低渗含水气藏中的束缚水饱和度[J] 石油钻采工艺,2008,30(3):56~59[6]杨正明,郭和坤,姜汉桥,等 火山岩气藏不同岩性核磁共振实验研究[J ] 石油学报,2009,30(3):401~405[编辑] 萧 雨!59!第33卷第1期叶礼友等: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的论证48Evaluating Microbial Degradation Properties and C ompatibility of C rude Oil from Qigequan Oilf ield KO NG Shu qio ng,S H E Yue hui,YI Sha o jin,WANG Zhe ng lia ng,HUANG Xia o wu (First A uthor s A d dr ess:College of Chem istry and E nv ir onme ntal Eng inee ring,Yang tze Univ ersity,J ingz hou434023,H ube i,China)Abstract:An experiment w as conducted on microbial d egradation of crude oil from Qinghai Qigequan Oilfield for evaluating the degrada 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microb es in differ ent culture media and inves tigating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 cy of cru de oil,the surface tens ion ofm edia,viscosity of sample and relative content variation of saturated hydrocarb on,arom atic h ydrocarbon,non hydrocarb on and asphalt The r esult sh ows that th e bacteria u sed in the ex perim ent could degrade the crude oil T he cru de oils treated by bacteria w ere an alyz edw ith gas chromatograph(GC),then the resu lts of GC sh ow that the relative percent contents of crude oils changed a lot,approximatelysaturated hydrocarbon content were increas ed,aromatic h ydrocarbon,n on h yd rocarb on an d asphalt w ere lik ely rais ed or r educed un derdifferent condition s In con sideration of the variety of degradation efficien cy,su rface tension of medium,vis cosity and relatively compon ents conten t,microbial degradation improves the pr op erties of the crude oil greatly T he effect of Bjbios w ith No 1M ediu m is optimalon degrading cru de oil in this experimen tKey words:cru de oil;microbial degradation;surface ten sion;oil componen t;Qigequ an Oilfield53Volcanism and Halite Genesis in Shahejie Form ation of Paleaogene in Dongpu D epressionXUE Guo g ang,GAO Jia n zhen (First A uthor s A d dr ess:T he4th Oil Pr od uction P lant,Zhongy uan Oilf ie ld Comp any,SI N OP EC, Puy ang457001,China)Abstract:By studying volcanic and s aline rocks in Don gpu Dep ress ion,it w as found out th at th ey had features of equ itime and heteropic facies,alth ough volcan ic rocks w er e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 hile saline rocks w er e distributed in the n or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ctonic evolu tional character s in Dongpu Depres sion,it w as considered that volcanism w as caused continu ou sly in the Paleaogene basin, it indu ced lake w ater saline,dense lake w ater sun k onto the lake bottom and created hot brine w ith hig h den sity H eavy geothermal brin e flow ed from th e south to north,deposited in the north low lying lak e bottom as th e temperatu re fallin g dow n,and formed s alin e rock by chem ical sedim entation T herefore heavy geothermal b rine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saline rocks in Dongpu DepressionKey words:Don gpu Dep ress ion;S hahejie Form ation;volcanism;brine;saline rock57Demonstration of Mobile Water Saturation as Evaluation Parameter of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YE Li yo u,GAO S hu sheng,XIO NG Wei,HU Zhi ming,GUO H e kun (First A uthor s A d dr ess:Institute of Porous Flow and Fluid M ech anics,T he Chinese Ac ade my of S cience s,L ang f an g065007,H ebe i,China)Abstract:Conventional res ervoir evaluation method w as unavailable for low permeability s and ston e gas res ervoirs,as th ey w ere easy to produ ce w ater and th e influence of w ater production to developm ent effect w as great S o,d eterm ining a new reser voir evaluation param e ter w hich could characterize w ater produc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 ervoirs w as the first step for reservoir evaluation M obile w ater satu ration of great nu mber of core samples w as measu red by n 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 R),an d the relation ship betw een mobile w ater saturation and phys ical p roperty of cores and w ater p rodu ction of the cor resp ondin g gas w ells w as analyzed Th e resu lts s how that there is no good relationsh ip betw een mobile w ater s aturation and porosity,permeability an d original w ater s aturation M obile w ater satu ration is an intrins ic property of th e r eservoirs con trolled by the micr o pore structu re of reser voirs,w hich is on the sam e level w ith porosity and permeab ility;m ovable w ater s aturation and the w ater production of corresponding gas w ells have a good relationsh ip T his indicates that m obile w ater s aturation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w ater produc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Th us,mobile wa ter s aturation u sed as th e evaluation param eters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 ervoirs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Key words:low perm eability san dstone gas r eservoir;m ob ile w ater saturation;n uclear magnetic r esonance;reservoir evaluation60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Mathematic Method in C 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of C han gqing OilfieldWEI Yi,ZHAO Guo xi,ZHOU We n ge,H AN Fa jun,LI Ta o (A uth or s A dd ress:S tate K ey L abora tory f or E xp lor ation and De v elop ment of L ow p erme ability Oil and Gas Fields;Ex tr a low Per meability Re se rv oir s E xp lor ation and De ve lop ment P ilot Base, Ch angqing Oilf ield Comp any,X i an710078,S haanx i,Ch ina)Abstract:An integrated m ethod w as provided for comprehen sive evaluation of the multiple factors affecting low permeab ility reser voirs in L Wellb lock of G Oilfield in Changqing,by us ing fu zzy mathematic methods,th e s tu dy was b as ed on17parameters,the reservoirs w ere in tegrally evaluated,13param eters w er e chosen as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com preh ens ive evalu ation in cons ideration of the result of corr e lation analysis Fuzzy math ematic methods w ere applied by using S PS S s oftw a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 d the prediction of H reservoir of G Oilfield Five larges t contributin g factors for reser voir characteriz ation was determined,and th e res ervoirs w ere su bdivided in to3types Th e m ethod is reliable in the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s,an d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r e proved to be consis tent w ith th e outcome of in dividu al w ell production rate with a coincidence rate over90% T he method of the comp rehensive evaluation using fuzzy m athematics is determined as an effective and desirable w ay for development of H res ervoir in G Oilfield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comprehen sive r eservoir evaluation;fuzzy m athematics;factor an aly sis;cluster analy sis;m ultiple compar is on63F orw ard Num erical Filtering of Low Frequency Electrom agnetic Field R espo ns e Ba sed o n F ast C osine T ra nsform F iltering A lg orithm XU Zhen ping,H U We n bao (Fir st A uth or s A d dr ess:College of Geop hysics and S p ace I nf ormation,China Univ er sity of G eosc i ences,Wu han430074,H ubei,China;K ey L abor atory of E xp lor ation T ec hnologies f or Oil and G as Resourc es(Yang tze Univ er sity), M inistr y of Ed ucation,Jing z hou434023,H ubei,China)Abstract:T 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method of fas t Hankel transform w as u sed to d erive the filter coefficients and algorithm of fast cosin e transform,an d the fast cosine tran sform filter coefficients w ere obtain ed,an d the cosine filter coefficien ts w ere us ed to calculate the high os cillation integrals and to redu ce the computation time,im prove th e accu racy of the calculation,It is applied for forw ard numerical calcu lation of low frequ 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response of cylindrical coordinate and for an alyz ing the errors of the cos ine filtering algorithm of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resp on se an d the high precision frequen cy resp on se is obtain edKey words:fas t cos ine tran sform;fast H ankel transform;filterin g coefficient;electrom agnetic fields res pon se w ith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68Seismic Sedimentary Study on Deepw ater Submarine Fan ReservoirsQI Yu,LIU Zhen,SUN Li c hun,LI Ya n,LIU Li na (Fir st A uth or s Ad d ress:Facu lty of Geoscie nces,China Univ er sity of P etr ole um;S tate K ey L aboratory f or P etrole um R esou rce s and P rospe cting,Ch ina Unive rsity of P etroleu m,B eij ing102249,China) Abstract:Seis mic sedimen tology had special advantages in depositional s ystems res earch In order to depict the depositional s ystem of submarine fan reservoirs more accurately,s eism ic s edimentary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trata s lice and frequ ency division interpr e tation of s ubmarine fan chann el Based 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 ew ork,a series of strata slices w ere prepar ed T hose s trata sl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