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文档2篇

合集下载

秋粮调研报告

秋粮调研报告

秋粮调研报告秋粮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经过多天的调研和数据收集,我将向大家汇报有关我所调研的秋粮的情况。

首先,我对秋粮的产量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当地农田的实地考察和农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今年的秋粮产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包括较长时间的干旱和较高的温度。

这些因素导致了农田的土壤湿度降低,从而影响了秋粮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我对秋粮的品质进行了评估。

根据所得到的样品,秋粮的质量总体上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部分粮食出现了返青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生长期间出现的气温波动引起的。

此外,一些粮食出现了虫害问题,可能是由于农田管理不善或仓储条件不良所致。

另外,我对秋粮的价格进行了调研。

目前,秋粮的价格相对去年有所上涨。

据调查,这主要是由于减产导致的供给减少以及粮食市场供需矛盾加剧所致。

此外,一些农民选择暂时不将粮食上市,以期望未来价格继续上涨。

最后,我对秋粮的储存和销售情况进行了了解。

在储存方面,一部分农民采取了较为科学的储存方式,采用专业的储存设备,并注意秋粮的保鲜措施。

然而,仍有一部分农民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储存,其储存条件较差,容易导致粮食质量下降。

在销售方面,由于价格上涨,一些农民选择在秋粮上市之前等待更好的价格。

这导致了粮食市场的供应较为紧张。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加强灌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土壤湿度的适宜。

同时,加强对农田的病虫害防治,减少粮食受植物病虫害影响的损失。

其次,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教育农民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粮食储存方法,增强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秋粮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调控。

及时了解粮食市场的供需情况,合理调节粮食价格,保证粮食市场的稳定和供应。

以上就是我对秋粮调研的情况及相关建议的汇报,请领导和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谢谢!。

秋粮生产及收购情况汇报

秋粮生产及收购情况汇报

秋粮生产及收购情况汇报今年,我国秋粮生产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秋粮总产量达到了1.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以及农民科技水平的提升。

在全国范围内,秋粮生产情况总体良好,各地区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成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主要产粮区的情况。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今年的秋粮收成非常喜人。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的秋粮总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黑龙江省的水稻产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黄淮海平原地区,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的小麦和水稻产量也均有所增加。

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等省份的水稻产量也有所提升。

总体来看,主要产粮区的秋粮生产情况都非常乐观。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秋粮收购情况。

今年,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收购权益。

各地粮食收购部门积极采购农民的粮食,确保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此外,一些地方还开展了丰收节粮食丰收行动,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粮食收购工作中,为农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秋粮生产和收购工作。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其次,要完善粮食收购政策,保障农民的利益,确保他们的粮食能够顺利销售。

另外,还要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的来说,今年的秋粮生产和收购情况都非常令人满意。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努力付出都为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保持良好的生产和收购态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报告一、秋粮生产情况我国秋粮生产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秋粮总产量为5500亿斤,比上年下降0.1%。

主要产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

其中,稻谷产量为3000亿斤,小麦产量为2000亿斤,玉米产量为500亿斤。

二、秋粮收购情况1.国家收购我国秋粮收购主要通过国家储备粮进行。

国家粮食局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国的粮食收购工作,财政部负责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国家储备粮的收购。

国家收购秋粮的价格一般比市场价略高,保证农民的收入。

国家收购的秋粮主要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市场供应。

2.地方收购除了国家收购以外,地方政府也会组织本地市场进行秋粮收购。

地方收购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市场需求和保障农民的利益。

地方收购价格一般与市场价持平或稍高一些,吸引农民将粮食卖给地方收购市场。

3.农民自主贸易一些农民也选择自主贸易,将自己的秋粮销售给市场经营者或粮商。

这种方式通常能获取较高的收购价格,但也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和市场交易成本。

三、秋粮价格走势秋粮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供需关系、政策调控和国际市场情况等。

一般来说,秋粮的价格在收获季节前后会有一定的波动,因为此时市场供应相对充裕,价格相对较低;而在供应减少的拍卖季节,价格会有所上涨。

此外,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也会对秋粮价格产生影响。

四、秋粮收购政策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和粮食市场的稳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秋粮收购政策。

主要政策措施包括:1.设定最低收购价。

政府会根据市场情况和粮食供需形势,设定一个最低收购价,以确保农民的合理收入。

2.加大收购力度。

政府会通过增加收购的数量和范围,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粮食价格。

3.加强市场监管。

政府会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价格操纵和欺诈行为。

五、秋粮生产收购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秋粮生产收购总体上保持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粮食储存不足。

由于我国家庭储粮能力有限,造成大量的粮食浪费。

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0元/亩,收割费80元/亩,基本玉米进入20xx年,国内玉米价格虽然一度受到临储政策的支持,但在消费疲软、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的制约下总体上涨乏力,三季度以来在临储收购政策调整的预期之下,国内玉米价格开始持续下跌。

据监测,9月下旬中储粮全国玉米收购价格指数146.41,较上年末下跌3.0%,同比下跌11.8%。

其中9月份以来,主产区新季玉米陆续上市,由于新年度东北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幅度较大,加之下游需求然低迷,玉米价格继续回落。

9月中旬吉林地区玉米出库价约元/吨,较8月初下跌元 /吨;山东地区玉米收购价元/吨,较8月初下跌元/吨;大连港口平舱价元/吨,较 8 月初下跌元/吨。

随着玉米批量上市的临近,后期玉米市场供应将继续增加,在消费疲软及政策性库存保持高位的情况下,预计临储收购仍将主导新季玉米收购市场,但收储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一是玉米临储收购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日前,国家已经明确释放信号,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并于9月18日公布了20xx年国家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粳稻由于国内稻米库存高位,政策性粮源持续拍卖,市场供应十分充足,加之受"稻强米弱"影响,大米加工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开工率低,各市场主体入市意不强,预计托市收购将继续主导今年粳稻的收购市场。

一是托市收购将成为市场收购主体。

20xx年中晚稻三等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55元/斤,与上年持平。

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来看,由于今年托市预案启动时间早于去年,预计往年东北局部地区稻谷大量上市后至托市收购启动前的小幅下跌现象难以再现,市场价格走势会相对平稳。

二是市场供需十分宽松。

从当前的生产形势来看,预计20xx年全国稻谷总产量约 4080 亿斤,虽然因灾同比略减,但仍属于丰产年景。

而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及沿海企业出现倒闭潮导致集团性大米消费大幅减少影响,预计20xx年国内稻谷消费总量约3876亿斤,加上进出口,预计本年稻谷供需节余302亿斤,同比略增。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报告报告: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1. 调查目的:了解当前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评估秋粮产量和价格水平。

2. 调查方法:a. 采访农民:通过走访农村地区,与农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情况和预计产量。

b. 调查农业市场:参观农产品交易市场,与批发商和收购商交流,了解销售情况和价格动态。

c. 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农业部门、农产品市场监测机构等发布的报告,了解全国范围内的秋粮生产和收购情况。

3. 调查结果:a. 秋粮生产情况:- 农民种植秋粮的热情较高,大部分地区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 高效作物品种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比如水稻、小麦等。

- 由于天气因素,部分地区受到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

b. 秋粮收购情况:- 收购价格整体上保持稳定,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波动。

- 收购企业数量增加,竞争加剧,一些收购商提前上门收购,提高比例。

- 农民对于收购价格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价格较低。

4. 分析和建议:a. 秋粮产量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工作,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b. 加强政府调控,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农民收入。

c. 推动粮食流通体系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和损耗。

d.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秋粮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结论:总体来说,当前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较为稳定,但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

政府应加强农业灾害防控和市场调控工作,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秋粮产量和质量。

同时,需要推动粮食流通体系改革,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和损耗,增加农民收入。

[XX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范文[工作例文]]

[XX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范文[工作例文]]

[XX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范文[工作例文]]今年春播以来,部分秋粮主产区遭受低温、旱情等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农作物单产、品质下降。

为及时掌握秋粮生产情况,XX年9月中华粮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考查了部分主产区秋粮生产情况及市场形势,本报告主要介绍XX年国内玉米、粳稻和大豆生产及市场形势,并对后期市场价格及收购形势进行分析。

一、玉米、粳稻产虽增加,大豆产虽下降(一)玉米产区局部旱情严重,产虽及质虽受一定影响局部产区灾情严重。

XX年以来,国内秋粮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正常,但区域差异较大。

其中,东北地区春播期间气温偏低,导致播种、生长期延后;部分主产区在7月至8月遭遇"脖旱",旱情的出现不利于授粉、灌浆,局部产区玉米作物株矮、杆细、瞎尖儿、空棒率高等表现明显;另外,华北黄淮部分产区遭受了内涝、风灾及病害等灾害,也对玉米产H造成一定影响。

也有部分主产区在玉米生长期间天气总体良好,出现恢复性增产。

综合调研情况及中华粮卫星遥感数据,预计XX年全国玉米总产虽约4394亿斤,比上年增约43亿斤,增幅%。

其中,受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吉林省玉米减产幅度较大;黑龙江省因为面积继续增加,抵消了部分地区因风灾、旱情等导致的单产下降,预计总产虽将继续增加;河南省由于天气状况虽出现恢复性增长,新牌等其它产区玉米产虽也有有利,玉米产一定幅度增加。

部分地区玉米质虽明显下降。

据调研,由于遭受持续高温、干旱,今年吉林、辽宁等局部地区玉米单产及质虽将出现下降。

其中,吉林部分地区遭遇严重的"脖旱",受旱地区玉米棒小、棒细、棒不匀,籽粒不匀,色泽浅黄,成熟度不如上年,预计全省一等、二等玉米比重将会减少。

受旱情等不利天气影响,华北黄淮产区玉米质虽区域差异较大,山西等部分受灾地区玉米质虽相对较差,河北、山东质虽变化不大,河南省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质虽明显好于前两年。

玉米种植成本持平略增。

受国际原油价格走低、人工及租地费用增加等影响,XX年国内秋粮作物种植成本相对稳定,局部较上年略有增加。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报告一、背景秋粮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解当前秋粮生产的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次调研对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调研内容1.秋粮生产情况本次调研覆盖了不同地区的农民,调查了他们的秋粮生产情况。

结果显示,今年的秋粮生产整体上较去年有所增加。

尤其是在水利、肥料和种子方面的投入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

这些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作物产量的明显提高。

2.秋粮收购政策实施情况调研还了解到了政府的秋粮收购政策实施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政府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支持。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储存设施和运输支持,使农民可以方便地存储和运输他们的秋粮。

3.秋粮市场状况调研还着重了解了秋粮市场的现状。

结果显示,当前市场供应充足,供需平衡。

政府收购和市场收购占据着主导地位,使得农民能够获得稳定且有利可图的销售渠道。

此外,农产品电商和农民合作社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4.秋粮种植结构调整调研还了解到了农户在今年秋粮生产中的种植结构调整情况。

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部分农户减少了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增加了一些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如果树、蔬菜等。

这一调整使得农民的收入多样化,并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三、问题分析1.秋粮生产投入不足虽然秋粮生产投入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部分农民反映,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进行秋粮生产,导致产量无法进一步提高。

2.秋粮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政府的秋粮收购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政府的收购价格虽然高于市场价格,但仍然无法完全覆盖农民的成本,导致农民的利润有限。

其次,政府的运输和储存支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建议1.提高秋粮生产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秋粮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粮食秋收调研报告

粮食秋收调研报告

粮食秋收调研报告粮食秋收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秋收已经进入尾声,各地农户纷纷收割稻谷、小麦等作物。

为了解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并对未来粮食供应形势进行预测,我特地进行了粮食秋收调研,并撰写此报告。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农业专家以及相关农业部门。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我了解了不少关于今年粮食生产秋收的情况。

首先,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粮食生产较往年有所增加。

调研显示,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的各地农户普遍表示,今年的粮食收割较为顺利,产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尤其是今年初季雨水充沛,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农民们普遍反映收获的粮食数量有所增加。

其次,农业专家和相关农业部门的意见也与民间农民的反映基本一致。

调研显示,各地农业部门对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持乐观态度,预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将较往年有所增加。

农业专家提示称,今年全国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往年有所扩大,而且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尽管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良好,但粮食供应并不完全稳定。

部分地区由于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稍有减少。

另外,部分农户由于人工成本和物资价格上涨的影响,放弃或减少了粮食种植,致使粮食产量出现局部减少的情况。

因此,尽管整体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粮食供应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从调研结果来看,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应该加强种植技术、育种技术、农药使用和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应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本次粮食秋收调研,我了解到今年的粮食生产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为稳定粮食供应,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文档2篇Report on production and purchase of autumn grain in 20202020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2020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文档2、篇章2: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报告文档篇章1:2020秋粮生产收购调研报告文档今年春播以来,部分秋粮主产区遭受低温、旱情等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农作物单产、品质下降。

为及时掌握秋粮生产情况, XX 年 9 月中华粮网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考查了部分主产区秋粮生产情况及市场形势,本报告主要介绍XX 年国内玉米、粳稻和大豆生产及市场形势,并对后期市场价格及收购形势进行分析。

一、玉米、粳稻产量增加,大豆产量下降(一)玉米产区局部旱情严重,产量及质量受一定影响局部产区灾情严重。

XX 年以来,国内秋粮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正常,但区域差异较大。

其中,东北地区春播期间气温偏低,导致播种、生长期延后;部分主产区在7月至8月遭遇" 脖旱",旱情的出现不利于授粉、灌浆,局部产区玉米作物株矮、杆细、瞎尖儿、空棒率高等表现明显;另外,华北黄淮部分产区遭受了内涝、风灾及病害等灾害,也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也有部分主产区在玉米生长期间天气总体良好,出现恢复性增产。

综合调研情况及中华粮网卫星遥感数据,预计 XX 年全国玉米总产量约 4394 亿斤,比上年增约 43 亿斤,增幅0.99%。

其中,受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吉林省玉米减产幅度较大;黑龙江省因为面积继续增加,抵消了部分地区因风灾、旱情等导致的单产下降,预计总产量将继续增加;河南省由于天气状况量出现恢复性增长,新疆等其它产区玉米产量也有有利,玉米产一定幅度增加。

部分地区玉米质量明显下降。

据调研,由于遭受持续高温、干旱,今年吉林、辽宁等局部地区玉米单产及质量将出现下降。

其中,吉林部分地区遭遇严重的" 脖旱",受旱地区玉米棒小、棒细、棒不匀,籽粒不匀,色泽浅黄,成熟度不如上年,预计全省一等、二等玉米比重将会减少。

受旱情等不利天气影响,华北黄淮产区玉米质量区域差异较大,山西等部分受灾地区玉米质量相对较差,河北、山东质量变化不大,河南省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质量明显好于前两年。

玉米种植成本持平略增。

受国际原油价格走低、人工及租地费用增加等影响,XX 年国内秋粮作物种植成本相对稳定,局部较上年略有增加。

据调研,XX 年吉林省农户自有耕地种植玉米成本约 660-700 元/亩,较上年增 20 元/亩;租地种植成本约1240元/亩,较上年增加50元/亩,增幅3.57%。

辽宁省玉米种植成本约616元/亩,较上年减1元/亩,减幅0.16%。

河南省玉米种植成本约 665 元/亩,较上年增 14 元/亩,增幅约 2.1%。

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约 653 元/亩,较上年增约 13 元/亩,增幅约2.0%。

(二)粳稻面积增加,单产下降,总产略增粳稻总产量略增。

由于比较益差异,今年黑龙江地区大豆改种粳稻、江苏地区籼稻改种粳稻现象增加,两省粳稻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约 326 万亩,受此影响,XX 年全国粳稻播种面积同比继续增加。

综合调查数据,预计今年国内粳稻种植面积约 1.36 亿亩,同比增 325 万亩,增幅 2.4%。

今年国内产区粳稻生长期间不利气候条件较多。

黑龙江地区育苗期遭遇倒春寒,低温、寡照、多雨导致水稻插秧后生长缓慢,8 月份后又出现多次降雨及大风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水稻出现倒伏,加之积温不够,同时成熟度总体差于上年,收割期略有推迟,全省平均单产预计较上年减 2.2%;苏皖地区粳稻虽然生长前期雨水偏多,但后期天气条件利好长势恢复,总体属于丰产年景;云南地区由于7月下旬以来,全省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水稻在孕穗抽穗-乳熟成熟的关键生长期间,积温总体不足,秕谷较多。

目前云南地区降水仍较多,后期产量不容乐观。

据天气预报,今年北方大部地区初霜冻正常偏晚,水稻遭遇早霜概率较低。

综合来看,受不利天气影响,预计XX我国粳稻单产较XX年(历史最好年份)下降 1.7%,但因面积增加支撑,总产仍超过去年,预计全国粳稻产量约1390 亿斤,同比增 10 亿斤,增幅 0.7%,仍属于丰产年景。

粳稻质量总体较去年下降。

由于主产区气候灾害频发,今年粳稻总体积温不足,水分较高,质量不及去年,但与常年基本持平。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产区新收获的圆粒米出米率约67%-68%,同比下降2%;苏皖地区粳稻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质量预计将与上年持平,保持较好水平;云南地区粳稻因积温不够,成熟度低,出米率下降,水分也较高。

粳稻种植成本较上年略增。

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产区粳稻种植成本较上年略有增加,主要是人工和种子价格上涨,其他生资基本稳定。

黑龙江建三江地区XX年粳稻种植总成本约1261元/亩(含包地费用),同比涨 11 元/亩,涨幅 0.9%。

其中劳务费用590元/亩:整地费100元/亩,与去年持平;种植费110元/ 亩,增7元/亩;田间管理费300元/亩,收割费80元/亩,基本持平。

生资费用216元/亩:种子45元/亩,增10元/亩;化肥 96 元/亩,减 4 元/亩;农药 55 元/亩,其他生资 20元/亩,基本持平。

另外,包地费384元/亩,同比减16元/亩;贷款利息平均41元/亩,保险费15元/亩,其他15元/亩,合计455元/亩。

(三)大豆面积继续萎缩,总产下降幅度较大受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及不利天气等影响,XX年全国大豆产量继续下降。

综合调研情况,预计XX年国内大豆总产量约190 亿斤,比上年减 47 亿斤,减幅 19.8%。

二、国内秋粮总体趋弱,部分品种跌幅较大(一)玉米进入XX年,国内玉米价格虽然一度受到临储政策的支持,但在消费疲软、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的制约下总体上涨乏力,三季度以来在临储收购政策调整的预期之下,国内玉米价格开始持续下跌。

据监测,9月下旬中储粮全国玉米收购价格指数146.41,较上年末下跌3.0%,同比下跌11.8%。

其中9月份以来,主产区新季玉米陆续上市,由于新年度东北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幅度较大,加之下游需求然低迷,玉米价格继续回落。

9月中旬吉林地区玉米出库价约2200-2300元/吨,较8月初下跌100-150 元 /吨;山东地区玉米收购价XX-2100元/吨,较8月初下跌 150-200 元/吨;大连港口平舱价2180-2200 元/吨,较 8 月初下跌180-200元/吨。

随着玉米批量上市的临近,后期玉米市场供应将继续增加,在消费疲软及政策性库存保持高位的情况下,预计临储收购仍将主导新季玉米收购市场,但收储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一是玉米临储收购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日前,国家已经明确释放信号,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并于9月18日公布了XX年国家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XX元/吨,等级差价为40元/吨,这较上年的2240元/吨(以吉林省为参考)下降了240元/吨。

二是玉米库存保持创纪录水平。

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截至8月末全国各类粮企玉米库存同比增加约53%,其中临时存储玉米实际库存同比增加约69%。

三是下游需求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内玉米终端消费持续低迷,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低位,目前全国淀粉行业开工率约48%,酒精行业开工率约42%。

养殖方面,饲料产量继续回落,虽然生猪价格高位,但生猪存栏量处于低位,预示着饲用需求恢复仍需时日。

四是玉米进口及替代品进口维持高位。

据海关统计,XX年1-8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玉米约87.3亿斤,同比增加173.2%;累计进口高粱140.4亿斤,同比增加145.8%;累计进口大麦148.5亿斤,同比增加111.1%; 再加上木薯及ddgs的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原料的进口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从后期看,虽然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有利于抑制进口,但由于国内外价差仍然存在,预计新年度进口量可能将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低价进口高粱和大麦仍将对南方销区饲用玉米用量产生冲击。

五是企业收购心态或将保持谨慎。

尽管临储价格的调低将降低企业原料成本压力,但当前临储价格仍未与市场完全对接,在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市场化的趋势下,企业收购心态预计仍会保持相对谨慎。

(二)粳稻由于国内稻米库存高位,政策性粮源持续拍卖,市场供应十分充足,加之受"稻强米弱"影响,大米加工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开工率低,各市场主体入市意不强,预计托市收购将继续主导今年粳稻的收购市场。

一是托市收购将成为市场收购主体。

XX年中晚稻三等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55元/斤,与上年持平。

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来看,由于今年托市预案启动时间早于去年,预计往年东北局部地区稻谷大量上市后至托市收购启动前的小幅下跌现象难以再现,市场价格走势会相对平稳。

二是市场供需十分宽松。

从当前的生产形势来看,预计XX年全国稻谷总产量约 4080 亿斤,虽然因灾同比略减,但仍属于丰产年景。

而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及沿海企业出现倒闭潮导致集团性大米消费大幅减少影响,预计XX年国内稻谷消费总量约3876亿斤,加上进出口,预计本年稻谷供需节余302亿斤,同比略增。

其中预估粳稻节余138亿斤,小幅增加,加上年度结转库存,供需形势进一步宽松。

三是市场供应充足。

今年以来,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粳稻4016万吨,基本保持每周拍卖150万吨左右的节奏;同时各级地方储备也在积极开展轮换销售,市场原粮供应充足,且 XX-XX 年的粳稻均有,加工企业采购十分方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粳米消费市场被籼米挤占,南方市场粳稻阶段性供大于求状况尤为突出。

南方籼米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加之受低价进口米的冲击,粳米价格在南方销区市场处于劣势,销售困难。

据监测,目前广东地区东北产更显困难。

四是加工企业入市意低。

由于市场供应充足,粮源采购方便,在"稻强米弱"、终端需求不旺、企业开机率低迷的形势下,今年东北主产区大部分加工企业入市意不强,苏皖地区加工企业由于大米销售有一定优势,新粮采购意相对较好,但总体仍以保证加工为主。

市场上,仅中粮、益海、北大荒等大型粮食企业在有资金和仓容优势支撑下,每年都会及早入市采购一些质量较好的优质粮源,但在当前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不景气的形势下,预计他们大量囤粮和提价收粮的可能性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