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加工技术

马铃薯加工技术一、马铃薯加工概述马铃薯加工是指对马铃薯进行改变、增值并开发出新产品的过程。
马铃薯加工技术则是指将马铃薯进行分离、淀粉化、脱臭、干燥、热加工等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处理,制成各种形态的马铃薯淀粉及淀粉制品,如薯花、芯片、薯条等。
二、马铃薯加工流程1.加工前处理在马铃薯加工前,需要将马铃薯进行处理。
处理包括去皮、切片、清洗等步骤。
去皮以后,加工步骤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切片,清洗后去除多余的淀粉和蛋白质。
2.分离工艺分离工艺是指将马铃薯中淀粉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经过分离工艺处理后的淀粉纯度高、品质好,成为很多淀粉制品的重要原料。
分离工艺包含淀粉提取和淀粉纯化两个部分。
淀粉提取:将马铃薯磨成泥或切碎成片状,并通过水洗、离心、过滤、光电板、化学处理等方式提取淀粉。
淀粉纯化:将提取出的淀粉进行脱脂、离心、烘干、筛分、纯化等工艺处理,最终得到高品质的淀粉产品。
3.淀粉化工艺淀粉化是将淀粉通过化学或酶法处理,将淀粉分子加水并形成葡萄糖分子的过程。
淀粉化可以使淀粉溶入水中并提高其胶质性。
淀粉化常用的方法包括酸法、硫酸盐法和酶法等。
4.热加工工艺热加工工艺是将淀粉或淀粉制品加热处理,使得淀粉或淀粉制品的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热加工工艺包括炸、烤、蒸等。
三、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应用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马铃薯淀粉及制品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
1.食品马铃薯淀粉及制品是许多食品的重要配料,如面包、饼干、糕点、水晶糖、冰淇淋等。
在烹调食品时,可以使用薯粉增加食品的稠度和口感,同时还能保持食品的色泽和香味。
2.化工马铃薯淀粉及制品不仅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在化工领域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马铃薯淀粉可用于制造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复合材料,并广泛应用于胶粘剂、粘合剂、防水涂料、医药胶丸等领域。
3.医药马铃薯淀粉是制造药品胶丸和物理治疗贴片的重要原料之一。
它具有小分子量、高纯度、低内毒素、好水溶性和良好的流动性等特点。
云南农村土豆干片加工技术要点

ffl■云南农村土豆干片加工技术要点晏发斌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重要地位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
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土豆,薯仔等,各地叫法不尽相同,我国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2018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000余万亩,甘肃、贵州、云南、内蒙古四省区种植面积将近占全国的一半。
马铃薯在云南16个州市均有种植,2018年,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44.2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但目前云南省所种植的马铃薯主要以鲜食和饲用品种为主,深加工不足,所以无法提升马铃薯的附加值,帮助山区农民脱贫增收。
在云南农村逢年过节或办喜宴的时候,都会上一道菜----“油炸洋芋片”,这道菜是大人小孩的最爱,其颜色金黄,口感酥脆,特别的香,属于酒席上的美味佳肴。
其实这道菜就是用干土豆片经高温油炸后烹调而成的,每家每户都可以自己制作。
下面就土豆干片制作要点作简单介绍。
一、土豆干片加工工艺土豆干片加工工艺简单,属于小作坊式操作,在厨房就能完成其生产,每家每户都能就地取材进行加工。
其工艺流程如下:土豆一选别一清洗一去皮一切片一清洗一漂烫一清洗(降温)—脱水一晒干一包装一成品。
二、技术要点虽然加工工艺简单,但要做出品质上乘的干薯片,既方便烹饪,又有卖相,就需要注意各个工艺流程,掌握加工的技术要点。
1、土豆原料的选择制作干土豆片的土豆一定要选用刚收获或收获不久未发芽的新鲜土豆,为了使成品的颜色符合要求,必须选择已经成熟且含糖量较低的土豆,肉色以白色,淡黄色或黄色为佳,为了方便切片,务必选择芽眼浅,圆形或椭圆形的土豆。
2、原料的选别为了使成品规格大小一致,要对土豆原料的大小进行挑选,尽量选择中等大小(100g-250g)的土豆,因为大的土豆(超过350g)容易空心。
另外,还要挑拣出有虫眼、机械伤、龟裂、青头绿皮和腐烂等带病的土豆。
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技术作者:张健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4期张健(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110034)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2000万公顷,总产量3亿吨。
我国种植面积500万公顷,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
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显著增产作用已成为科研和生产上一种普遍的共识。
然而,我国种薯生产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真正优质的种薯应用比例仅为25%。
至今仍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脱毒种苗繁育体系,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应用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由于缺少权威部门的组织和管理,更缺乏高效率低成本的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致使我国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步履艰难。
马铃薯试管薯是指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培养瓶内通过诱导,于试管苗叶腋间形成的,通常直径为2~10毫米大小的块茎称为试管薯(Microtuber)。
试管薯不仅具有试管苗的所有优点,而且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繁殖期间杜绝了外来病菌的再次侵染,贮藏运输种植都很方便。
试管薯生产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常年大规模工厂化快速生产;脱毒试管薯繁育过程中不被病毒或其它病菌侵染,最大限度保证了脱毒薯的质量;试管薯比试管苗更容易栽培管理,而且成活率高,技术容易被推广;体积小便于更广泛的交流和运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脱毒薯的生产周期,可以直接提供给种植生产农户,从而有可能在脱毒试管薯生产基础上建立新的种薯繁育体系。
试管薯生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1基础苗培养选择优良的株系,选择叶色浓绿,长势良好,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株系作为诱导材料,只有培养出健壮的脱毒苗作为诱导材料,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试管薯。
2试管薯母株培养将健壮的基础苗剪去顶芽和基部(带4~6个节或叶片),用MS液体培养基,用浅层静止培养的方法培养母株,每瓶放5~6个茎段,3~4周后每个茎段发育成一株具有5~7个节的健壮苗。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203·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10期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郭建民(互助县塘川镇社会经济服务中心,青海互助 810599)摘要:不同区域的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都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优化、改良和集成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主要技术。
主要论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着重阐述了马铃薯生产常用机具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内容及要点。
关键词: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 1 马铃薯生产主要机具马铃薯生产机具主要包括马铃薯种植机、中耕植保机和马铃薯收获机等。
1.1 马铃薯播种机马铃薯开沟施肥覆膜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喷药、起垄、覆膜等复式作业。
马铃薯排种器是专用排种器,共有指勺式、针刺式、种杯升运式三种类型。
1.1.1 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主要结构。
勺式排种器夹指均匀分布在排种器外缘,由缺口勺和带弹簧的压指组成。
排种盘转到辊被控制在张开位置,当缺口勺舀出种薯离开取种区时,夹指由弹簧作用将旋转到开沟器上方时,夹指受导轨控制张开,种薯落入种(穴)沟。
针刺式排种盘外缘有多个钢上有两个钢针。
取种器在经过取种区时,钢针刺进一个薯块,将其带到开沟器上方,利用导轨板使种薯与钢针脱离落入种沟。
种杯升运式马铃薯排种器有一个装有种升运带在取种区由下向上运动。
当升运带上的种杯到达顶部开始向下运动时,薯块因重力从种杯中滚落在前面相邻种杯的背部,然后薯块随升运带继续下降到出种口掉入开沟器开出的沟里。
当种杯转到种箱最低底部向上运动时,种杯未能装进种薯,造成漏播,在某些播种机上设置了漏播补偿装置。
排种器漏播补偿装置提高了马铃薯播种精度,把漏播率降低到5%左右,出苗率大幅提高。
1.1.2 典型马铃薯播种机械及性能特点:①采用独立的穴播排种器结构,根据不同种植模式选定适宜的垄距和株距;②采用高频电机振动机构,提高播种精度,有效降低重播率,对不同规格种薯适应性较强。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措施

【 作者简介】 曹庆利 ( 1 9 7 2 一) , 女, 陕西 人, 工程师 , 研究方向 : 农机推 广。
2 0 1 § . 0 " 1 1  ̄
总第 2 5 4 期
3 . 4 运 输
术装备在规模化发展 、 集 约化经营 、 公司化运 作中体 现出
重要作用 。
用拖拉机或其他运输机械将马铃薯运送到贮藏地点
3 . 3 捡拾
挖掘机把马铃薯挖出后 , 根据马铃薯挖掘机 的设计要
求, 薯土分离后 , 或完全暴露在土壤 表面 , 或摆放成条 , 由 人工捡拾、 装袋 。
播后出苗前 , 进行一次封闭除草 ; 出苗后 , 在杂草多的情 况下, 进行茎叶化学处理。整个生育期进行 3 次化学除草。
【 收稿 E t 期】 2 0 1 2 — 1 2 — 1 1
一论爵究
文章 编号: 1 6 7 3 - 8 8 7 X ( 2 0 1 3 ) 0 1 - 0 0 2 2 - 0 2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措施
曹庆利
( 陕西省榆林市榆 阳区农机推广站, 陕西 榆林 7 1 9 0 0 0 )
摘 要 介绍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作业, 分析 了其产 生的效益 , 提 出了发展 马铃薯生产机械
获, 每0 . 0 6 7 h m 用工 6 个, 折价 7 2 0 元。平均每 0 . 0 6 7 h m
节本增 收 3 5 5 元 , 每0 . 0 6 7 h m 2 增产 1 0 0 0 k g , 按1 元, k g
来越受到关注。
般在地下水资源充足 , 种植面积大的地块上安装机
械化喷灌设施 , 根据马铃薯生长期间需水规律和不同时期 的气象条件 , 及时采用移动式、 自走式喷灌机进行喷灌。
土豆新加工技术

土豆深加工具体都有哪些?分享| 2013-09-03 11:49 匿名 | 浏览 3624 次2013-09-03 15:55 网友采纳热心网友土豆的深加工有以下几项技术:一、加工桔香土豆条。
用桔皮、土豆等原料加工的桔香土豆条,其色金黄,清香甜美,酥脆可口。
加工方法为:1、配料。
取土豆100公斤,面粉11公斤,砂糖5公斤,桔皮粉4公斤,奶粉1~2公斤,发酵粉0.5公斤,植物油适量。
2、制土豆泥。
选取无芽、无霉烂的新鲜土豆,先浸泡1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洗净表皮附着的泥沙等杂质,放入蒸锅内蒸熟,然后剥去表皮,进粉碎机粉碎成泥状。
3、制桔皮粉。
洗净柑桔皮,用清水煮沸5分钟后,倒入5%石灰水中,浸泡2~3小时,接着再反复冲洗。
干净后切成小粒,放入7%盐水浸泡2小时左右。
之后用清水漂去盐分,晾干,碾成粉状。
4、拌料。
按原料配方将各种原料放入和面机内,充分搅拌均匀,静置6分钟左右。
5、炸制。
将适量植物油倒入大锅内加热,待油温升到150℃左右时,将拌匀的土豆泥混合料通过压条机压入油锅。
当泡沫消失,土豆条呈金黄色时即可捞出。
6、包装。
炸热的桔香土豆条捞出后放在网筛上,搁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冷却到室温后,按150克或200克密封包装即为成品。
二、土豆制醋精。
用土豆代替粮食制醋精,不仅产量高,而且成本低,质量好。
其加工方法是:1、原料处理。
选取新鲜无霉变、发芽,果头较大的土豆为原料,用清水洗刷干净,计量后备用。
2、蒸煮。
将洗净的土豆移入粉碎机内,粉碎成小块,然后装入蒸煮锅内加1/2的清水,进行蒸煮灭菌30分钟,蒸煮时锅温保持在120~125℃。
3、液化、糖化。
将蒸煮好的物料搅拌冷却,在锅温为70℃时加入0.5%的液化酶,继续搅拌冷却。
当物料由湖状变为液态时,将锅温控制在60℃左右,仍不停搅拌。
然后加入1%的糖化酶,保温1小时。
4、抽滤、发酵醇化。
将上述糖化的物料装入抽滤机中抽滤,集取滤液。
倒入发酵罐中,加入1.5%左右的酒酵母并不断搅拌,温度控制在52~55℃,发酵48~60小时。
马铃薯加工淀粉工艺水提取回收蛋白技术

马铃薯加工淀粉工艺水提取回收蛋白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也是最重要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和使用国。
由于马铃薯很难贮藏,加工业就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中,淀粉加工业是我国马铃薯加工最重要的产业,据统计,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能力已超过120万吨,有规模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已超过500家。
其西北及内蒙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2/3,已成为该地区广大薯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在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需要排出大量的分离汁水(工艺水),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淀粉、低聚糖、有机酸等有机营养物,其COD值高达30000mg/L-60000 mg/L。
由于至今没有一项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全国每年有2000多万吨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工艺水)变成有机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
造成相关地区环境污染、水域富营养化,鱼虾死亡,土地酸化,作物减产或绝收。
国家环保部门已经相继关停了一万多家小型加工企业。
其他大中型马铃薯淀粉企业仍然面临关停和偷排的生死选择。
由于马铃薯淀粉加工业一端联系着千百万农民的经济利益和脱贫致富,另一端联系着淀粉行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已经把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和淀粉废水排污问题,当作任期重要的目标任务。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开发了一套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工艺水)封闭式连续回收蛋白生产线。
该生产线可以将小颗粒淀粉和纤维与蛋白分步分离回收。
回收的粗蛋白可直接用于饲料添加剂或进一步纯化达到食品级蛋白质。
提取回收蛋白后的废水中有机等固形物浓度已经降低到50%以下,主要残留有机小分子有机酸、多糖和钾、磷、氮等矿物成分。
在北方地区可以直接用于冬春季节农田灌溉,减少后续污水处理工艺和费用。
实现马铃薯淀粉加工循环经济发展和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经甘肃定西腾胜淀粉公司连续3年直接农田灌溉试验,这种有机“肥水”不出现“烧苗”。
不仅可以节约了水、肥,而且农作物增产10%以上。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目录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 (1)(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 (1)(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 (2)(三)马铃薯(土豆)的形态特征 (2)(四)马铃薯(土豆)的生长习性 (3)(五)马铃薯(土豆)的品种分类 (4)(六)马铃薯(土豆)的营养价值 (5)二、马铃薯(土豆)的种植技术 (5)三、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 (8)(一)马铃薯(土豆)的经济价值 (8)(二)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类别 (9)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
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
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
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铃薯香脆片
(1)、原料处理: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薯块,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去掉表皮,将薯块切成1-2毫米厚的薄片,再投入清水中浸泡,以洗去薯片表面的淀粉,避免变质发霉。
(2)、水烫:在沸水中将薯片烫至半透明状、熟而不软时,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沥干表面水分后备用。
(3)、渍制:将八角、花椒、桂皮、小茴香等调料放入布包中水煮30-40分钟,待置凉后加适量的食糖、食盐,把薯片投入其中浸泡2小时左右,捞出后晒干。
(4)、油炸:先将食用植物油入锅煮沸,再放入干薯片,边炸边翻动,当炸至薯片膨胀且色呈微黄时即可出锅,冷却后包装。
2、马铃薯淀粉废液增值加工工艺
马铃薯生产淀粉的废液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弃之可惜且污染环境。
人们试图对马铃薯淀粉废液进行加工处理,将其用于食品工业,但因处理过的淀粉汁液具有马铃薯所特有的一种异味而裹足不前。
为有效利用马铃薯的汁液,近年一种使用葡萄糖转化酶处理的新工艺面世,不仅有效去除了汁液中的不愉快口味,而且所得产品富含糖、氨基酸、有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饼干、糕点、饮料、西式点心中,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1)、工艺流程马铃薯淀粉废液、加热浓缩,离子变换树脂处理→活性炭处理→葡萄搪转化酶处理→干燥→白色粉末或颗粒成品
(2)、操作步骤
1.加热浓缩将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收集到的废液进行加热浓缩,过滤回收其中被凝固出的蛋白质,分离得到脱蛋白液送下道工序。
2.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方法有间歇法或塔式转换法两种,树脂以选用苯乙烯系阴离于交换树脂为佳。
间歇法是让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与脱蛋白液混合,树脂用量一般为l 升待处理液配人50克,混合时间一般须维持1-1.5小时。
通过振荡和搅拌,使两者充分相互接触,脱蛋白液中的臭味和有色物质附着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并随树脂的定时定换一起被除去;塔式转换法是将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充填到塔内。
脱蛋白液自塔上部流入,经树脂充分吸附臭味和有色物质后,从塔下部流出。
3.活性炭处理方法同前。
4.葡萄糖转化酶处理将上述已脱蛋白、脱臭、脱色的汁液送人发酵罐内,葡萄糖转化酶的添加量一般为汁液重量的0.2%左右,处理液酸度一般控制在PH值5.0-5.5。
为有效稳定酶化过程的弱酸性环境,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等作缓冲剂。
酶化温度以
40-55℃的范围较妥,酶化时间随转化酶的加入量、酶化温度及PH值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通常约需15-24小时便可结束。
经酶化处理后的脱蛋白液为透明液体。
5.干燥通过以上步骤处理后的马铃薯汁液,已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若因包装、运输或食品生产的需要,也可继续加些淀粉、糊精、明胶、大豆蛋白等添加剂,经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处理,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密封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