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绝对OK)
高考化学常见错误点梳理

高考化学常见错误点梳理在高考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一门容易出错的科目。
很多学生在化学考试中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点如果能够重点掌握,相信对于化学成绩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对高考化学常见的错误点进行梳理,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基础知识错误1.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混淆:在小题中,经常会出现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混淆的错误,比如把氮气的符号写成"N2O"。
要避免这类错误,需要加强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符号的记忆。
可以通过练习记忆表格或者背诵元素符号来加深记忆。
2. 元素价态弄混:一些元素有多种价态,比如氯气的价态可以为+1或者-1。
在题目中要特别注意区分,特别是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标注元素的价态是非常重要的。
3. 化学方程式的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示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忘记写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写错等等。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多做例题,并注意标明各种反应条件。
二、化学计算错误1. 单位换算错误:在一些题目中,需要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在换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可以使用单位换算表,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则记忆清楚。
2. 化学计算公式应用错误:化学计算中有很多公式,比如摩尔计算公式、反应物质量计算公式等。
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各个变量的含义,正确使用公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3. 代入计算错误:在一些复杂的计算中,需要将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很多学生容易将数值代入错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可以采用多次代入的方法,将计算结果反复核对,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实验操作错误1. 实验操作步骤忽略:在一些实验题中,会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但是很多学生看漏或者忽略了实验步骤,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要避免这个错误,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确保理解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仪器使用错误:很多实验中需要使用一些仪器,比如酸度计、电子天平等。
高考化学易错点汇总(含详解)

高考化学易错点汇总(含详解)1.对氧化物分类的认识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2.认为胶体带有电荷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3.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4.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5.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化学高考易错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考易错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掌握其结构和特点对于化学题目的解答至关重要。
以下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1. 周期数和主量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水平行被称为周期,垂直列被称为族。
由于主量子数不同,周期数并不代表电子的层次数。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只有两个,其电子分别填充在1s轨道上。
2. 周期表中的趋势周期表中,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电负性增加,离子半径减小,电离能增加。
反过来,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加,电负性减小,离子半径增加,电离能减小。
3.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处于1A、2A、3A等族,这些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而过渡元素则分布在3B至2B族之间。
牢记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的位置是解答题目的基础。
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如下:1. 氧化还原态氧化态指元素失去电子形成的带正电的离子,还原态指元素获得电子形成的带负电的离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钠离子(Na^+)被氯原子(Cl)接受电子,钠的氧化态为+1,氯的还原态为-1.2. 氧化还原数化学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还原数具有一定规律。
如单质中,氧化还原数为0;原子按电负性确定氧化还原数时,氧化还原数为负电荷;在一个化合物中,氧化还原数的和等于化合物的总电荷。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氧化还原数的变化。
如果某个元素的氧化还原数发生了变化,那么该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的核心,对于掌握化学知识点十分重要。
以下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1. 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常常是高考化学题目中的一个难点。
配平方程式的关键是保持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两种反应物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
在该类型的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 摩尔计算摩尔是化学计量中的单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物质的量。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高考化学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其中一些易错点常常让同学们在考试中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易错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的大小写问题例如,“Cu”不能写成“cu”,“Mg”不能写成“mg”。
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的规范书写,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2、化学式的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要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₂O₃”,而不是“FeO”。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与条件标注化学方程式不仅要配平,还要正确标注反应条件。
如加热用“△”,点燃不能写成“燃烧”。
同时,一些常见的方程式,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一定要牢记且书写准确。
二、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只是状态不同,成分都是H₂O。
而石油、空气等都是混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的判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气(O₂)是单质,二氧化碳(CO₂)是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1、实验仪器的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且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2、实验操作的顺序在制备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
3、实验误差分析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未润洗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读取滴定管体积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四、化学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时容易出错。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在化学平衡问题中,要注意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
五、电解质溶液1、强弱电解质的区分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是弱电解质。
在写离子方程式时,弱电解质不能拆分成离子形式。
2、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高考化学是理科生要面对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据了总分的一定比例。
然而,由于知识点众多且难度不低,很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化学中易错的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公式推导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命名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名称,从而得到错误的化合物名称。
此外,推导离子化合物的公式时,容易混淆离子的数量,导致公式错误。
解决方法:在命名离子化合物时,要熟记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
正离子的名称通常是元素名称,负离子的名称则根据元素名称后缀和化学式来确定。
推导离子化合物的公式时,首先找出各个离子的电荷数,然后根据各离子的电荷数以及守恒原则来确定化合物的公式。
2.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高考化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问题。
学生容易混淆平衡常量与平衡浓度的概念,导致对平衡位置的判断错误。
另外,在比较反应速率时,学生往往只考虑反应物的摩尔比,而忽略了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决方法:在学习化学平衡时,要理解平衡常量与平衡浓度的含义。
平衡常量描述了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而平衡浓度则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各物质的浓度。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要综合考虑反应物的摩尔比和浓度的影响。
根据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以确定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化学键与分子式高考化学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键和分子式的问题。
学生容易混淆共价键与离子键的特点,从而无法正确判断化合物的键类型。
此外,对于多原子离子的分子式,学生也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写硫酸根离子的分子式时,将SO4写成SO3。
解决方法:在学习化学键时,要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对的共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键则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对于分子式的写法,要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准确写出分子式。
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考对于化学科目来说,肯定会涉及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这些易错点可能是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刻、概念模糊或者是题目设计难度较大而导致的。
下面将对一些化学高考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
一、化学反应1.酸碱反应:(1)酸碱的鉴别:考生容易混淆酸和碱的概念,例如误将碳酸氢根(HCO3-)和碳酸根(CO32-)认定为酸性物质。
(2)酸碱滴定:容易对滴定的判断不准确,例如未进行终点判断或判断错误导致定滴定量错误。
(3)酸碱中和反应:考生可能会忽视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离子物质的电离度等因素,导致结果错误。
2.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容易将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判断不准确,影响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理解。
(2)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容易混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含义,导致对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的理解错误。
3.重元素化合物的还原反应:(1)重元素化合物的还原性质:容易混淆不同重元素化合物的还原性质,例如误认为所有重元素化合物都易于被还原。
(2)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可能会忽视实际应用中的条件限制和反应机理,造成实际应用时的结果错误。
二、化学计算1.摩尔与质量的转换:(1)对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混淆:易将摩尔质量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导致计算中结果错误。
(2)对比较摩尔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混淆:容易将摩尔比较和质量比较混淆,导致计算中结果错误。
2.溶液的配制:(1)溶液的计算:a.基体浓度计算:可能会忽视溶质的摩尔质量、离子价数等因素,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b.溶液浓度计算:容易混淆溶液的浓度概念,例如误认为溶液的质量与体积之和即为溶液的质量。
(2)溶质和溶剂的选择:可能会忽视溶质的溶解度、溶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造成配制的结果不理想。
3.气体的计算:(1)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容易混淆气体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导致计算中结果错误。
(2)受压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忽略了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在理想气体状态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大全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反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留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响的混合气体。
②运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察气体时经常给非规范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形状:考察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规范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察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触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作复分解反响,离子不能少量共存。
〔1〕有气体发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少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少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少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少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少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少量共存;NH4+与OH-不能少量共存。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元素周期表:易错点在于记不清元素的位置、周期和族别,特别是过渡金属元素的位置。
要记住常见元素的周期和族别,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元素位置。
2. 化学键:易错点在于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
要理解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方式,并能够判断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键类型。
3. 物质的转化:易错点在于不清楚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反应类型。
要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并能够根据实验条件推断反应类型。
4. 氧化还原反应:易错点在于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并熟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5. 酸碱中和反应:易错点在于不清楚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要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包括酸和碱的定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产生,以及盐的形成过程。
6. 化学平衡:易错点在于不清楚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理解平衡常数。
要记住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反应趋势。
7. 酸碱性:易错点在于不清楚酸碱性的判断和理解。
要记住酸碱性指标如pH值和指示剂的使用,以及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8. 功能性基团:易错点在于不熟悉常见有机物中的功能性基团和其性质。
要了解常见有机物中的氢氧基、羟基、羧基、胺基等功能性基团,并能够判断有机物的性质。
9. 化学反应速率:易错点在于不清楚化学反应速率的确定和影响因素。
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 配位化合物:易错点在于不熟悉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方法,以及配位数、配位键和配位体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柯桥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林春辉2012.5一、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订正或说明原因)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2、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3、Cl2、SO2和氨气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它们都属于电解质4、氢氧燃料电池中,当电路上有1mol电子通过时,则正极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6L5、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足量的冷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6、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在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0.1N A7、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0.050mol氯气,电池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0.10mol8、在同温同压下,由CO、N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27.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g/mol9、含N A个钠离子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mol/L10、配制0.2mol/LNaOH溶液500mL,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容量瓶;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的质量为4g11、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12、在反应CaCO3+2HCN=CaCN2+CO↑+H2↑+CO2↑中,CaCO3是氧化剂,HCN是还原剂13、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你能配平该反应吗?)14、在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数为5e-,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15、某厂废水中含 5.00×10-3mol/l的Cr2O72-,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0.05molFeSO4·7H2O16、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反应中,若有5mol水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10/3mol17、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Cl2+3H2O =2SO32-+4Cl-+6H+18、碱洗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时,常有气泡冒出:2Al+2OH- =2AlO2-+H2↑19、少量SO2通入到Ca(ClO)2溶液中:SO2+Ca2++2ClO- +H2O=CaSO3↓+2HClO20、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2+、Al3+、NO3-、Cl-21、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2mol/L的溶液大量存在:Cl-、NO3-、NH4+、F-22、在高温下,2C+SiO2=2CO+Si,由此可以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23、1L1mol/L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小于1L1mol/L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24、已知中和热△H=-57.3kJ/mol,则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3kJ25、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Mn2++2e-+2H2O =MnO2+4H+2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出现了红棕色的锈斑,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27、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铜不活泼,覆盖在铁制品上保护了铁28、以铝材为阳极,在硫酸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29、已知2CO(g) CO2(g) + C(s),T=980K时,△H-T△S=0。
当体系温度低于980K 时,估计△H-T△S的正负符号为负,上述正反应将自发进行30、物质在(t-BuNO)2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或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其平衡转化率减小。
31、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该溶液的pH=4,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32、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33、某二元酸H2B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HB-H++B2-,则在0.1mol/L的Na2B溶液中有c(B2-)+c(HB-)+c(H2B) =0.1mol/L34、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2CrO4)=1.9×10-12,在0.001mol/LK2CrO4和0.01mol/LKCl混合液中滴加0.01mol/LAgNO3,刚出现Ag2CrO4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约是4.13×10-6mol/L35、白磷分子P4和甲烷分子C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键角均为109028′36、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铜质量减少32g37、在恒温恒容下,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生成NH3放出热量为19.3kJ,则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生成氨气放出热量为38.6kJ38、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具有稳定的结构,不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是不稳定的39、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6周期,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40、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41、利用电解原理,将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作为阴极,另一附加惰性电极作为阳极,这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42、常温下,10m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刚好等于7,则HA 溶液的体积≥10mL43、常温下,将0.2mol/LHUr(尿酸)溶液和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NaUr 为难溶物),则混合溶液中c(Na+) =c(HUr)+c(Ur-)44、因为K sp(AgCl)<K sp(AgOH),故氨水不可能使AgCl溶解45、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46、与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pH为2和pH为3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xL和yL,则10x<y4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加入100g36.5%的盐酸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质量,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约是8mol48、由于水中既有范德华力,又有氢键,所以H2O比H2S稳定49、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都比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要大,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要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以上正确的是:7、9、15、23、28、29、31、32、34、46、47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在Na2O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在1:1至1:2之间2、标准状况下,120mL含有0.20molNa2CO3的溶液和200mL0.10mol/L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约为224mL3、在空气中直接加热MgCl2·6H2O晶体,可能生成Mg(OH)Cl或MgO4、将0.010mol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①=②>③>④5、由2Fe3++Cu =Cu2++2Fe2+可知,在某些情况下,铜的金属性可能比铁强6、要使新制氯水里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可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次氯酸钠或碳酸钙或碳酸钠等7、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8、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酸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9、水玻璃可用于生产粘合剂和防火剂,分子式为Na2SiO310、利用SO2的漂白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CO2和SO211、持续地将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或将CO2通入氯化钙溶液中都有可能生成沉淀12、实验室用铵盐NH4Cl或NH4NO3或(NH4)2SO4,与强碱NaOH或Ca(OH)2加热制备氨气13、某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反应后的产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可能为+2或+414、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只能生成FeCl3,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5、电解CuCl2、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16、取a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1a-84b)/31a×100%17、1molNa、1molNa2O2分别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N A,产生的气体都为0.5mol18、红宝石、珍珠、玛瑙、水晶和钻石等装饰品中都含有硅元素19、为确认铜丝与过量浓硫酸加热后生成的CuSO4,可向试管中加水,观察颜色20、C60以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uO发生置换反应21、氮氧化物、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氮氧化物如NO2会导致光化学烟雾22、在铜铁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加入少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一定是m1>m2以上正确的是:3、4、7、13、14、17、20、21、22三、有机化学1、淀粉、蛋白质、聚乙烯、聚酯纤维、油脂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2、甲苯、葡萄糖和聚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3种5、除去苯酚中混有的少量苯甲酸,可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完全反应后,用分液漏斗分离6、凯库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维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不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9、分子式为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在加热和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成醛的醇有4种,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不饱和有机物有5种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11、扁桃酸C6H5CH(OH)COOH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既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酯类同分异构体共有13种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C6H5O-+SO2+H2O=C6H5OH+HSO3-13、常温常压下,100g含乙醇46%的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数目为6N A14、一分子β-月桂烯 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最多有4种15、C H 2=CHCH 3的名称是1-丙烯,CH 3CH 2CH 2OH 叫做丙醇,CH 3CH 2CH(CH 3)OH 叫做2-甲基-1-丙醇,CH 3CHClCH 3叫做2 - 一氯丙烷 16、(CH 3)2CClCOOH + NaOH CH 2=C(CH 3)COOH + NaCl + H 2O17、由乙烯制备乙酸,既可以通过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路线,也可以通过乙烯→乙醛→乙酸,或由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开关外壳、灯头等都是用电木塑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