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 陈伟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带来许多显著的效益,以下是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减轻水灾和土地退化的发生。
水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水峰值,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
同时,水土保持还可以防止土地退化,保护土地资源,避免因持续的水土流失和侵蚀导致的土地贫瘠、不育等问题的出现。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修复和改善退化的土地,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长和繁衍的场所。
通过增加湿地、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的保护,水土保持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再次,水土保持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农业产量。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改良土质,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这样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同时,通过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此外,水土保持还可以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可持续供应。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改善水资源的保水能力,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积,提高地下水的补给量。
这样可以保持水资源的稳定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带来许多显著的效益。
通过减轻水灾和土地退化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农业产量,以及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水土保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推进,提高水土保持的实施水平,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具体需要结合小流域附近生态环境和自然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根据水土流失现状,提高生态效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水土保持、经济、生态功能的综合治理模式,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对策1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1综合治理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虽然小流域面积相对较小,但水土流失的成因可能长期存在。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资金需求量较大。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与长期投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相比,资金缺口相对较大。
许多地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资金只能满足一两年的需要,有些项目建设一两年就停了,原因是资金不足。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表面上十分重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重视,缺乏对综合治理的持续投入,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成效。
1.2综合治理的相关政策机制存在缺陷小流域主要分布在农村,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
现在土地资源的每一部分都是宝贵的。
在治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治理与农村耕地的矛盾。
比如,植树造林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生态的途径,但增加植被覆盖率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资源矛盾。
此外,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现有的政策不能解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生态补偿问题,即占用耕地的补偿标准问题。
现行政策没有对这一标准作出详细规定。
另一个例子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评价,虽然也规定了一些效果评价措施,但现行的效果评价措施缺乏科学性和完善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1.3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比较低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植树造林、防沙固沙。
实际上,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
传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相对单一,直接影响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果。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逐渐将眼光放到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上。
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不可忽视的效益,所以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引言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面临着重大难题,更是我国面临重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流失,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会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给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十分重要,而治理水土流失就需要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含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普遍推行,并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治理模式。
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在5~30km2的自然闭合集水区。
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园统一规划,工程、植物和保土耕作三大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原则。
它既是治理的自然单元,又是开发的经济单元,是江河与广大面上连接的纽带,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地生产生活条件,提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保住水、土、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莫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脱贫致富和发展上流坡经济创造条件。
扩大人口环境容量,以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缓洪、削峰、减沙,提高江河防洪减灾能力;拦蓄地表径流,肠养水源,以改善灌溉和人畜饮水条件,提高抗早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二、小流域治理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规划设计问题工程规划设计一般经历选项(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小流域实施规划、单项工程设计4个阶段,前两者是宏观的、原则上的报告,后两者则是具体的报告,是实施治理措施的依据。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摘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工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当亲爱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土保持、经济、生态功能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对策引言:以小流域为单位,在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与小流域的生态修复,达到综合防治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小流域的综合管理模式,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遇到一些问题,给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1综合治理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尽管小流域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土壤侵蚀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是与长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相比,资金的短缺仍然是比较大的。
在很多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一些地区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金仅够一到两年的需求。
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看似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但在实际中却不够重视,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严重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
1.2综合治理的相关政策机制存在缺陷由于小流域主要以乡村为主,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目前,每个地区的土地资源都很珍贵。
在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土地管理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
例如,植树造林是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提高森林覆盖率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却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现行的土地利用政策也不能很好的解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也就是土地利用的补偿标准。
目前的政策并未详细说明该标准。
另外,在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估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效果评估方法,但是现有的方法不够科学、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评估的可信度。
1.3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比较低目前,我国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防沙固沙。
浅谈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资源要求提高。
现阶段,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人员以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为基本要求,提高小流域周围的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经济发展为动力,建立高效的、清洁的治理模式。
为此,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分析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应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水环境的生态管理,从建设和治理的双重角度出发,从根本上加强小流域水土的治理力度,确保小流域的水土环境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引言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河流湖泊淤积、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日趋突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水土保持是促进区域发展、抑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维持小流域系统循环的根本途径。
对生态环境治理国内学者较早就开始了探究,并提出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措施和建设性意见,采用指标分析法评价了流域整体项目的生态效益;土地整治工程产生的生态效应,运用模数数学模型开展了初步探讨;农业生态环境利用综合分析评价法进行了全面探讨。
因此,领域内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现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尚未建立能够客观反映水保效应的模型,对此部分学者虽然有所涉及,但因无法较好的描述评价指标而具有一定局限性。
文章分析研究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并运用模型系统评价了水土保持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传统的小流域治理主要治理含义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规划,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建立起从沟头到沟口,从山顶到沟底的立体水土流失防护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及水土流失的加剧,传统的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的小流域治理已经难以满足治理需求。
丹江口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丹江口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李璐;朱惇;杨伟;马丽梅;聂斌斌【摘要】合理评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开展的多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对后期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和综合治理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7a后,其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经济林综合效益最为显著.为此提出,库区应适当提倡经济林种植,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坡耕地现状,实施以土坎梯田为主、石坎梯田和植物篱为辅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库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7(048)020【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丹江口库区【作者】李璐;朱惇;杨伟;马丽梅;聂斌斌【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82水土流失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水土流失的持续发生,不仅造成土地退化,而且营养盐的输移会影响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安全。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生态系统健康和水质安全不仅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也决定着调水中线工程的成败。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开展了多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1-2]。
合理评价这些项目的综合效益,对后期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伍顺平引言:水土流失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之一,若没有及时治理,会严重影响周围生态环境。
结合现阶段我国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可以得知,通过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周围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提高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要点,核心内容如下。
一、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价值第一,提高拦沙效果。
沙土长时间受到外界雨水的冲刷,容易出现疏松现象,若治理不及时,特别容易被外界雨水冲走,导致地表形成沟渠,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通过加强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明显降低河流含沙量,起到较好的拦沙效果。
第二,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生产水平。
受外界水土流失现象的影响,耕地的表层土壤快速流失,土壤的肥沃程度急剧下降,使得该地区的庄稼生长速度缓慢,降低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各类经营生产难度不断增加,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财力与人力,影响各类经济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能够避免肥沃土壤大量流失,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1.工程层面的综合治理措施。
为了防止出现大面积水土流失现象,在实际治理工作当中,需要从工程角度入手,对于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由于工程建设不完善,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陷,导致该地区出现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对于治理人员来讲,要明确工程层面存在的核心问题,并找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定出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结合治坡工程特点能够得知,因为该地区的山区坡面比较多,主要表现为梯田形式,将梯田设计为层级结构,能够更好的缓解外界降雨所带来的冲刷,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同时,不断提升梯田平整度,能够积蓄较多雨水,外界降雨积蓄到梯田内部,为梯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供水分,显著降低农业灌溉成本。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水土保持的治理和管理愈来愈严格,所有的环境系统因为植被的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利工程淤积越来越严重,也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已经迫在眉睫。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要从爱惜生态环境做起,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重视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和小流域的管理,达到人居舒适的目标。
本文论述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小流域治理;问题;措施引言以小流域为单元在经济规律和生态环境建设前提下,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小流域的生态修复相结合,实现综合治理和相关的防护措施,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模式,达到稳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跟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问题1.1在工程治理和管理规划上存在较多弊端,小流域实施规划程度不够。
早期对调查小流域的数据存在偏差,不符合实际情况,设计的管理规划可行性较差。
而工程监理技术落后,工程建设总体情况不能科学准确地反应。
同时,不能有效协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使项目管理工程不能有效开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缺少连续性,治理成果难以统一,起不到有效整体规划管理结果。
1.2资金投入不足且在资金使用上不尽合理,弄虚作假,虚报工程质量与效益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投资力度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对于小流域受损严重地区,资金不能依照预期分派。
前期预算与管理中的投资资金之间差距很大。
在验收工程质量时为了达到标准,不得不采取欺诈手段。
这给治理小流域工作披了一件从外部无法知晓的面纱,使小流域所形成的隐蔽性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出现问题。
1.3人为因素成为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诸多阻拦,使其难以顺利进行较多的因素是人为因素。
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认识不够,造成项目推进缓慢;在原材料方面,少数人把不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原材料运往现场,从而节省资金,这是一个从根本上存在的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陈伟
发表时间:2020-04-07T14:32:20.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陈伟
[导读]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水利局安徽省铜陵市 2441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开展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了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中的措施,以及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引言
水土流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丘陵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山体滑坡、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近年来,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始着手处理。
水土流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地形地貌与人为干扰是较为主要的方面。
要想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1农耕方式落后
现今的农耕方式较为落后,种植方式相对单一化,缺乏对农田的及时保护和休养,这就使农田的营养存储能力下降,难以保证充足的保肥蓄水能力。
加之我国现有的小流域治理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缺乏及时、有效的保护和防护,这就使水土流失现象难以根治和消除。
1.2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会对短时间内自然环境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我国之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严重超过环境的可容纳量,毁林造田、围湖造田的情况十分严重,牲畜数量的增加又使得草场减少。
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导致水土保持能力不足,遇到大风大雨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1.3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观念缺失
在对小流域的治理过程中,对于水土流失的现象关注不够,缺少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并缺乏先进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和方法,这就使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效果不佳。
2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
2.1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通过农作物来改变土壤各微量元素含量,让土壤更加肥沃,适合地面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就是农业措施。
通常情况下,在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采用的农业措施有:整改成梯田、等高土地种植等,这些方法就是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在梯田中种植水稻等,扩展绿色植被的覆盖范围,延长植被的覆盖时间,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在实际农作物耕作过程中,收割农作物时,可以将一部分根和茎留在地里,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让其继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还可以对部分土地实行免耕,增强土地抵抗流水冲击的能力。
在治理小流域过程中,建立起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业系统,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中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建立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在该地区以工程措施来治理和预防当地水土流失,进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的水、土地、植被、温度、光等资源合理利用,进而在保持治理和预防水土流失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当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小流域水土工程综合治理,并结合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地形面貌、土质结构、水源分布等,因地制宜建立各种水土保持工程,并得到了显著成效,例如山洪排导工程、山坡防护工程、小型蓄水池、沟道治理工程等。
山坡防护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效果显著,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多水分保障;沟道治理不断很好的疏通河流,防治山洪,还能够避免河床下切,河岸扩张,并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山洪排导工程对预防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中起到显著效果;小型蓄水池为居民用水提供保障。
小流域治理则将工程、林草、生物等措施相结合,对当地地貌进行科学规划和改造,进而较小坡度,拦蓄降水,降低径流量等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的促进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例如,在山西省开展小流域水土治理工程后,实现雨水拦截、蓄水、保持水土等效果。
经过一定时间治理之后,当地的洪峰和洪流大大减少,并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沙量,并降低了蓄水工程中泥沙含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洪涝灾害的抵抗能力。
增加林、草覆盖面积,并提高蓄水保土工程数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和蓄水能力。
小流域治理中,将生物措施和工程进行结合,对治理水土流失产生很好的效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还能够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效果。
2.3林木措施
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性因素,合理的植被覆盖率能大大减缓水土流失速度。
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减少土地受暴雨溅蚀冲刷的影响,也能够改变土壤成分,从而有效改变土壤的物化性质。
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翻整土地,使土壤条件适合林木生长。
二是确定合适的林木种类,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林木也会有所差异,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林木种林,使其不仅能平衡生态还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三是确保林木发展的可持续性,林木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是长期的,林木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败,当地政府要林木保护工作,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破坏。
2.4做好造林治理工作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造林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选择恰当的苗木,苗木种植后,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苗木进行维护和管理。
(1)造林时间的选择。
在造林时间的选择上,可以综合考虑植被的生长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分析春季、夏季、
秋季中的光照条件、降雨量、气温等因素,进而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可以统计植被在不同时间栽培的存活率,并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已选择最佳的造林时间。
(2)苗木的选择。
选择苗木时,需要考虑苗木的生存能力、抗旱能力、固沙能力等,通常会选择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苗木,让苗木具有较强的护坡固沙能力。
(3)栽植管理。
植被的种植,需要考虑种植深度、挖坑土体堆放、表土湿润程度等因素,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法,如小流域植被可以选择鱼鳞坑植法,合理处理表土湿润,合理设置栽植深度。
苗木种植后,应当做好浇水、除草、松土等工作,同时还要对苗木进行修剪,让苗木更好的生长。
结语
综上所述,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是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和内容,要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在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思考和探索多样化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建立健全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相关制度体系,改善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将小流域的水土保持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加快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开展对小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的课题研究,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以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旭庆.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7(01):140-141.
[2]罗丁源.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7(17):111.
[3]党志良,林启才,史淑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4]张亮,陈士银.关于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5]李洪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