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性能评价

逆变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性能评价
逆变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性能评价

逆变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性能评价

逆变器的种类很多,可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逆变器输出交流电能的频率分,可分为工频逆变器、中频逆器和高频逆变器。工频逆变器的频率为 50~60Hz的逆变器;中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 400Hz到十几KHz;高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十几KHz到MHz。

2、按逆变器输出的相数分,可分为单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和多相逆变器。

3、按照逆变器输出电能的去向分,可分为有源逆变器和无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向工业电网输送的逆变器,称为有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输向某种用电负载的逆变器称为无源逆变器。

4、按逆变器主电路的形式分,可分为单端式逆变器,推挽式逆变器、半桥式逆变器和全桥式逆变器。

5、按逆变器主开关器件的类型分,可分为晶闸管逆变器、晶体管逆变器、场效应逆变器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逆变器等。又可将其归纳为"半控型"逆变器和"全控制"逆变器两大类。前者,不具备自关断能力,元器件在导通后即失去控制作用,故称之为"半控型"普通晶闸管即属于这一类;后者,则具有自关断能力,即无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均可由控制极加以控制,故称之为"全控型",电力场效应晶体管和绝缘栅双权晶体管(IGBT)等均属于这一类。

6、按直流电源分,可分为电压源型逆变器(VSI)和电流源型逆变器(CSI)。前者,直流电压近于恒定,输出电压为交变方波;后者,直流电流近于恒定,输也电流为交变方波。

7、按逆变器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波形分,可分为正弦波输出逆变器和非正弦波输出逆变器。

8、按逆变器控制方式分,可分为调频式(PFM)逆变器和调脉宽式(PWM)逆变器。

9、按逆变器开关电路工作方式分,可分为谐振式逆变器,定频硬开关式逆变器和定频软开关式逆变器。

10、按逆变器换流方式分,可分为负载换流式逆变器和自换流式逆变器。

逆变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及评价选用

一、技术性能

1、额定输出电压

在规定的输入直流电压允许的波动范围内,它表示逆变器应能输出的额定电压值。对输出额定电压值的稳定准确度一般有如下规定:

(1)在稳态运行时,电压波动范围应有一个限定,例如其偏差不超过额定值的±3%或±5%。

(2)在负载突变(额定负载 0%→50%→100%)或有其他干扰因素影响的动态情况下,其输出电压偏差不应超过额定值的± 8%或±10%。

2、输出电压的不平衡度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逆序分量对正序分量之比)应不超过一个规定值,一般以%表示,如 5%或 8%。

3、输出电压的波形失真度

当逆变器输出电压为正弦度时,应规定允许的最大波形失真度(或谐波含量)。通常以输出电压的总波形失真度表示,其值不应超过 5%(单相输出允许 10%)。

4、额定输出频率

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的频率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通常为工频 50Hz。正常工作条件下其偏差应在±1%以内。

5、负载功率因数

表征逆变器带感性负载或容性负载的能力。在正弦波条件下,负载功率因数为 0.7~0.9(滞后),额定值为 0.9。

6、额定输出电流(或额定输出容量)

表示在规定的负载功率因数范围内逆变器的额定输出电流。有些逆变器产品给出的是额定输出容量,其单位以 VA或 KVA 表示。逆变器的额定容量是当输出功率因数为1(即纯阻性负载)时,额定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

7、额定输出效率

逆变器的效率是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其输出功率对输入功率之比,以%表示。逆变器在额定输出容量下的效率为满负荷效率,在 10%额定输出容量的效率为低负荷效率。

8、保护

(1)过电压保护:对于没电压稳定措施的逆变器,应有输出过电压防护措施,以使负截免受输出过电压的损害。

(2)过电流保护:逆变器的过电流保护,应能保证在负载发生短路或电流超过允许值时及时动作,使其免受浪涌电流的损伤。 9、起动特性

表征逆变器带负载起动的能力和动态工作时的性能。逆变器应保证在额定负载下可靠起动。

10、噪声

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变压器、滤波电感、电磁开关及风扇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逆变器正常运行时,其噪声应不超过 80dB,小型逆变器的噪声应不超过 65dB。

二、评价

为正确选用光伏发电系统用的逆变器,应对逆变器的技术性能进行评价。根据逆变器对离网型主要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和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性能的要求,评价内容如下几项:

1、额定输出容量

表征逆变器向负载供电的能力。额定输出容量值高的逆变器可带更多的用电负载。但当逆变器的负载不是纯阻性时,也就是输出功率小于1时,逆变器的负载能力将小于所给出的额定输出容量值。

2、输出电压稳定度

表征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稳压能力。多数逆变器产品给出的是输入直流电压在允许波动范围内该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偏差%,通常称为电压调整率。高性能的逆变器应同时给出当负载由 0%→100%变化时,该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偏差%,通常称为负载调整率。性能良好的逆变器的电压调整率应≤±3%,负载调整率应≤±6%。

3、整机效率

表征逆变器自身功率损耗的大小,通常以%表示。容量较大的逆变器还应给出满负荷效率值和低负荷效率值。kW级以下逆变器的效率应为 80%~85%,10kW级逆变器的效率应为 85%~90%。逆变器效率的高低对光伏发电系统提高有效发电量和降低发电成本有重要影响。

4、保护功能

过电压、过电流及短路保护是保证逆变器安全运行的最基本措施。功能完美的正弦波逆变器还具有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及温度越限报警等功能。

5、起动性能

逆变器应保证在额定负载下可靠起动。高性能的逆变器可做到连续多次满负荷起动而不损坏功率器件。小型逆变器为了自身安全,有时采用软起动或限流起动。

对于大功率光伏发电系统和联网型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波形失真度和噪声水平等技术性能也十分重要。

在选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用的逆变器时,除依据上述5项基本评价内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具有足够的额定输出容量和负载能力。逆变器的选用,首先要考虑具有足够的额定容量,以满足最大负荷下设备对电功率的要求。对于以单一设备为负载的逆变器,其额定容量的选取较为简单,当用电设备为纯阻性负载或功率因数大于 0.9 时,选取逆变器的额定容量为电设备容量的 1.1~1.15 倍即可。在逆变器以多个设备为负载时,逆变器容量的选取要考虑几个用电设备同时工作的可能性,即"负载同时系数"。

(2)应具有较高的电压稳定性能。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均以蓄电池为储能设备。当标称电压为 12V的蓄电池处于浮充电状态时,端电压可达 13.5V,短时间过充电状态可达15V。蓄电池带负荷放电终了时端电压可降至 10.5V或更低。蓄电池端电压的起伏可达标称电压的 30%左右。这就要求逆变器具有较好的调压性能,才能保证光伏发电系统以稳定的交流电压供电。

(3)在各种负载下具有高效率或较高效率。整机效率高是光伏发电用逆变器区别于通用型逆变器的一个显著特点。10kW级的通用型逆变器实际效率只有 70%~80%,将其用于光伏发电系统时将带来总发电量 20%~30%的电能损耗。因此光伏发电系统专用逆变器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减少自身功率损耗,提高整机效率。因此这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指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整机效率方面对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要求是:kW级以下逆变器额定负荷效率≥80%~85%,低负荷效率≥65%~75%;10kW级逆变器额定负荷效率≥85%~90%,低负荷效率≥70%~80%。

(4)应具有良好的过电流保护与短路保护功能。光伏发电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因负载故障、人员误操作及外界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供电系统过电流或短路,是完全可能的。

逆变器对外电路的过电电流及短路现象最为敏感,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选用逆变器时,必须要求具备有良好的对过电流及短路的自我保护功能。

(5)维护方便。高质量的逆变器在运行若干年后,因元器件失效而出现故障,应属于正常现象。除生产厂家需有良好的售后服务系统外,还要求生产厂家在逆变器生产工艺、结构及元器件选型方面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例如,损坏元器件有充足的备件或容易买到,元器件的互换性好;在工艺结构上,元器件容易拆装,更换方便。这样,即使逆变器出现故障,也可迅速恢复正常。

安全评价报告的分类与区别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电子版本中能容纳大量评价现场的照片、录音、录像及文件扫描,可增强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 按照《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的要求,在本节中简单介绍一下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内容及格式。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1.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即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2.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如下重点内容。 (1)概述 ①安全预评价依据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①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②评价单元确定。 (4)定性、定量评价 ①定性、定量评价: ②评价结果分析。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①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②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 3.安全预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面;. (2)安全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7)正文; (8)附件; (9)附录。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验收评价两方面的义务:一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二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2.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1)概述 ①安全验收评价依据;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 ④生产工艺; ⑤主要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 ⑥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 1.目的 为确保所采购的物品符合罐头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要求,必须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罐头产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供应商的评价和管理。 3.职责 3.1采购部门:负责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并组织对供方的评价和分级管理。 3.2品管部:参与对供应商的评价和分级管理。 4.工作程序: 4.1采购物资分类: 按照罐头食品的加工特性,生产加工所需物资可分为: a、原料:肉类、禽类、水产类、果蔬类、粮食类。 b、辅料:香辛料、调味料。 c、食品添加剂。 d、食品相关产品:空听、盖子、纸箱、容器、机器设备等。 4.2对供方的评价: 4.2.1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生产办、品管部、工程设备部对供方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合格供方。 评价内容:

a)、评审供方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情况及售后服务情况; b)、审核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 c)、调查供方的顾客满意度情况; d)、调查供方的财务状况,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等。 4.2.2对a、b、c类物资的评价 4.2.2.1对大宗主要物资的供方,应提供充分的书面材料,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 a)、《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b)、对a、b、c类实行生产许可的产品必须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此外,对肉类产品还必须有《屠宰许可证》。肉类产品还必须随货附有“三证”:《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牲畜五号病非疫区证明》。非农副产品原辅料必须随货附有该批产品有效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注:1、重庆市范围内属非疫病区,凡重庆市范围内采购的肉类原料可以不附《牲畜五号病非疫区证明》。2、未实施“三证”管理的地区,要提供《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c)、对供方产品供货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d)、供方产品的质量、价格情况。 e)、本公司对供方其它顾客的满意度调查。 4.2.2.2对初选供方的评价: 供方提供样品,经品管部检验合格后,派员到供方调查相关情况

诚信评价等级划分及标准

诚信评价等级划分及标准 机动车维修企业诚信评价等级分为优秀、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用AAA级、AAA级、AA级、A 级和B级。 由“广东省道路运输企业诚信信息网”根据企业填报材料以及检查组的检查结果,自动评分定级。 各等级标准如下: (一)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AA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950分及以上。 (二)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A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850分至949分。 (三)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700分至849分。 (四)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600分至699分。 (五)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评价等级为B级: 1、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2、发生一次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的; 3、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的; 4、列入省交通厅安全重点监管对象(黑名单)的; 5、系统评分低于600分的; 6、企业有30%以上子、分公司评价等级为B级的; 7、不按照要求参加年度评价,或者不按照填报评价材料,拒不改正的; 8、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隐瞒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经查证属实的;

机器学习中关于模型评估方法总结

1模型评估 我们在建立模型之后,接下来就要去评估模型,确定这个模型是否有用。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会用不同的度量去评估我们的模型,而度量的选择取决于模型的类型和模型以后要做的事。 1.1二分类评估 二分类模型的评估。 1.1.1业界标准叫法 二分类评估;分类算法。 1.1.2应用场景 信息检索、分类、识别、翻译体系中。 1.1. 2.1新闻质量分类评估 对于新闻APP,其通过各种来源获得的新闻,质量通常良莠不齐。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通常需要构建一个分类器模型分类低质新闻和优质新闻,进而进行分类器的评估。

1.1. 2.2垃圾短信分类评估 垃圾短信已经日益成为困扰运营商和手机用户的难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侵害到运营商的社会公众形象。 构建二分类器模型对垃圾短信和正常短信进行分类,并进行二分类评估。 1.1.3原理 1.1.3.1混淆矩阵 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来源于信息论,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混淆矩阵又称为可能性表格或错误矩阵,是一种矩阵呈现的可视化工具,用于有监督学习,在无监督学习中一般叫匹配矩阵。 混淆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N为分类(目标值)的个数,假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二分类模型问题,即N=2,就得到一个2*2的矩阵,它就是一个二分类评估问题。 混淆矩阵的每一列代表预测类别,每一列的总数表示预测为该类别的数据的数目,每一行代表了数据的真实归属类别,每一行的数据

总数表示该类别的实例的数目。 图1 2*2混淆矩阵图 阳性(P,Positive): 阴性(N,Negative): 真阳性(TP,True Positive):正确的肯定,又称“命中”(Hit);被模型预测为正类的正样本。 真阴性(TN,True Negative):正确的否定,又称“正确拒绝”(correct rejection),被模型预测为负类的负样本。 伪阳性(FP,false Positive):错误的肯定,又称“假警报”(false alarm);被模型预测为负类的正样本。 伪阴性(FN,false Negative):错误的否定,又称“未命中”(miss);被模型预测为正类的负样本。 灵敏度(Sensitivity)或真阳性率(TPR,Ture Negative Rate):又称“召回率”(recall)、命中率(Hit Rate)。在阳性值中实际被预测正确所占的比例。TPR=TP/P=TP/(TP+FN)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方法及标准 (试行)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 (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 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

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部共享并进行处理。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 (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医疗业务部门可通过任何方式(如界面集

评价模型性能的指标

评价模型性能的指标有很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马修相关系数。首先我们定义以下参数。 表2.1 预测结果的参数定义 符号 名称 描述 TP True position,真阳性 表示阳性样本经过正确分类之后被判为阳性 TN True negative,真阴性 表示阴性样本经过正确分类之后被判为阴性 FP False position,假阳性 表示阴性样本经过错误分类之后被判为阳性 FN False negative,假阴性 表示阳性样本经过错误分类之后被判为阴性 1.准确度:TP TN accuracy TP FP TN FN += +++ 准确度表示算法对真阳性和真阴性样本分类的正确性 2.灵敏度: TP sencitivity TP FN = + 灵敏度表示在分类为阳性的数据中算法对真阳性样本分类的准确度,灵敏度越大表示分类算法对真阳性样本分类越准确。即被正确预测的部分所占比例。 3.特异性:TN specificity TN FP = + 特异性表示在分类为阴性的数据中算法对阴性样本分类的准确度,特异性越大表示分类算法对真阴性样本分类越准确。 4.马修相关系数: MCC = 马修相关系数表示算法结果的可靠性,其值范围为[]1,1?+,当FP 和FN 全为0时,MCC 为1,表示分类的结果完全正确;当TP 和TN 全为0时,MCC 值为-1,表示分类的结果完全错误。 ROC 曲线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接收器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是反映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变量的综合指标,是用构图法揭示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将连续变量设定出多个不同的临界值,从而计算出一系列敏感性和特异性,再以敏感性为纵坐标、(1‐特异性)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曲线下面积越大,诊断准确性越高。在ROC 曲线上,最靠近坐标图左上方的点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临界值。 ROC 曲线的例子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1.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1—1所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里,已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把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化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2.安全评价分类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4类。(实际它是3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陛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标准

北京金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JX-ZY- ZC -03 版本:A 修改状态:0 受控号: 制定: 审核:批准: 2014—10—27发布2014—10—28实施北京金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1.设备等级设定的目的…………………………………………………………………………2页 2.设备等级评价的思路…………………………………………………………………………2页 3.等级划分、评价标准…………………………………………………………………………3页 4.依据评价标准的评价输入……………………………………………………………………4页 5.样表:《设备重要度评价表》 (4) 页 6.修改履历记录表………………………………………………………………………………5页

一、设备等级设定的目的 1.对所有的设备都进行最好的预防保全不仅需要很多保全费用,同时也背离生产保全的目的,因此应当考虑“对设备最经济的保全”。 2.适当的保全运行必须是在考虑了投入(保全费用)和产出(品质、安全、环境、停止损失)之后所进行的最合适的保全。 3.本标准书是确定“保全力量重点投向哪台设备(生产线)”的判断标准,是实施最合适保全的基本。 二、设备等级评价的思路 1.重要性分类(等级)区分 对每台设备进行A、B、C等级分类,根据各等级采用相应的保全方法。 (本标准书是对设备进行整体评价,然后进行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构成不同,有时需要设定各个构成部件的重要性等级,此时的思路与本标准书一样) 3.重要性评价尺度 从Q、D、C、S各方面评价点的累加值来进行等级划分 ★各等级的评价范围: A等级:16-10点B等级:9-6点C等级:5-4点 例:各评价点:Q 4点、D 4点、C 4点、S 4点的情况下,4+4+4+4=16点,则划分为

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安全预评价报告 (1)概述:评价依据,建设单位简介,建设项目概况。 (2)生产工艺简介。 (3)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及结果分析。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 2.安全验收评价 (1)概述:评价依据,建设单位简介,建设项目概况,生产工艺,主要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总体布局及常规防护设施措施评价。 (4)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5)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评价。 (6)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 (7)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检查。 (8)电气安全评价。 (9)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 (10)工艺设施安全连锁有效性评价。 (11)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12)评价结论。 (13)评价报告附件。 (14)评价报告附录。 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⒈编制说明 ⒉被评价单位概况 ⑴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⑵被评价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等基本情况 ⒊安全评价的范围 ⒋安全评价程序 ⒌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⒎定性、定量分析安全评价内容的结果 ⒏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后果 ⒐对策措施与建议 ⒑安全评价结论 (二)安全评价报告附件 ⒈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 ⒉定性、定量分析过程

⒊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的预测过程 ⒋平面布置图、流程简图、防爆区域划分图以及安全评价过程制作的图表 ⒌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说明和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⒍被评价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目录 ⒎法定检测、检验情况的汇总表 (三)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⒈布局 ⑴封面(参见式样1) ⑵封二(参见式样2) ⑶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参见式样3) ⑷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⑸编制说明 ⑹目次 ⑺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⑻正文(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⑼附件 ⒉字号、字体 ⑴正文标题 ①章、节标题分别采用3号黑体、楷体字 ②项目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 ⑵正文内容 ①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号宋体字 ②表格表述部分可选择采用5号或者6号宋体字 ⒊纸张、排版 ⑴纸张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⑵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 ⑶章、节标题居中,项目标题空两格 ⒋印刷 除附图、复印件等外,双面打印文本 ⒌封页 用评价单位公章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封页 附件1 安全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一、被评价单位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等基本情况 二、被评价单位外部资料 (一)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资料 (二)周边道路交通和交通管制示意图 (三)周边的重要场所、区域,基础设施,单位分布情况 (四)被评价单位周边24小时人口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 三、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评分模型的评价指标

评分模型的评价指标 【摘要】如何评价一个评分模型的判别能力,一般在统计上用ROC、CAP (能力曲线)、K-S统计量、GINI系数统计量等图形工具或统计指标。其中ROC 曲线是较受欢迎的,而K-S统计量、GINI系数等和ROC曲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评分模型评价指标 如果把业务上的二分类问题(例如信用评分中的“好”与“坏”、“拒绝”与“接受”)从统计角度理解,都在于寻找一个分类器(classifier),这个分类器可能是logistic模型,也可以是多元判别模型(Edward Altman1968年发展的基于财务指标建立的企业破产识别z得分模型),还可以使其它复杂形式的模型。 一、ROC曲线 ROC,英文全称Receiver Operating Curve,翻译成中文,简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在统计实务中应用甚广,尤其应用于处理医学研究中的“正常组”和“异常组”区分建模问题,用于评价分类模型的表现能力。 (一)ROC曲线原理。 要说清楚ROC曲线的原理,我们从一个简单的分类实例问题说起。假如我们有了基于商业银行企业贷款数据建立违约-非违约的业务分类模型,比如说我们是预测的所有样本的违约概率或者信用评级得分,比如信用评级得分,我们获得了关于两类样本的分布图形: 图 3.1 两类样本的违约率经验分布 1.基本假设 上面的图例可以看成一个基于银行债务人违约率分类的分类器。左边的分布表示历史样本数据中违约者预测得到的违约率的分布;右边的分布相应表示非违约者的分布,其中C点表示决策者做出决断的切分点(cutoff),对于该点有这样的经济意义:一旦我们确定了C点,不考虑其他业务处理,的样本被预测为违约者,反之被预测为非谓语这。对于一个固定的Cutoff点,我们可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量化指标: HR(C)=,表示在C点左边,对Defaulters的信用得分分布中,基于C点做决策时候,被正确命中的比率,这里H(C)表示被正确预测的违约者的样本个数,ND表示违约样本的总数。 HR(C)=,表示在C点左边,对non-Defaulters的信用得分分布中,基于C 点做决策时候,被错误预测的比率,这里F(C)表示被错误预测的违约者的样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1.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1—1所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里,已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把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化

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2.安全评价分类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4类。(实际它是3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陛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总之,对安全预评价可概括为以下4点。 (1)安全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在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防止发生等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建设项目依据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安全性如何、是否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及如何达到安全标准、安全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如何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一、安全评价程序 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图4-l所示 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

Python分类模型评估

模型评估与模型监控 1.模型评估 模型评估指标是对模型的数理性能的评价,不涉及业务参数的调优。模型构建时期的评估主要用于评估模型是否对业务预测的有用信息有很好的提取;模型使用时期的评估用于评估模型是否因业务、环境、产品、人群的改变而发生退化。 1.1混淆矩阵 在二分类模型预测中,混淆矩阵是评估模型好坏的一种基本方法,其通过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来判断模型表现。表1.1.1是混淆矩阵的一般形式。 表1.1.1 混淆矩阵示例 这里,实际值与预测值的一致性有四种情况,对应于上表中的单元格内容,它们依次为: ?TP:命中,即实际坏客户和模型预测的坏客户情况一致 ?FP:误报,即模型预测是坏客户,但实际是好客户 ?FN:漏报,即模型预测是好客户,但实际是坏客户 ?TN:正确否定, 即实际好客户和模型预测的好客户情况一致 围绕着这四个指标,可以衍生出评价模型好坏的一些列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调模型精准情况,另一类强调模型的覆盖情况,如表1.1.2所示:

表1.1.2 混淆矩阵指标 ?正确率:模型预测结果实际结果一致占总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正确情况?精准度:模型预测违约正确个数与预测违约个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违约正确的情况 ?提升度:精准率与实际违约率之比,反应模型预测效果是随机预测效果提升的多少倍 ?召回率:模型预测违约正确个数与实际违约个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违约覆盖实际违约个数情况。 ?特异度:模型预测正常个数与实际正常个数之比,反应模型预测正常覆盖实际正常个数情况。 ?F1得分:模型精准性与模型召回率综合指标 这里,精准性与召回率对于排序类模型,可以尝试在不同的cut-off阈值下计算出相应的各个指标。模型中,召回率与特异度情况如图1.1.1所示: 图1.1.1 模型召回率与精准性曲线

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分类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安全预评价 定义: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概括来说,即是: (1)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在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防止发生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建设项目依据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安全性如何、是否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及如何达到安全标准、安全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如何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2)预评价的核心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即针对特定的系统范围,对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危险、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3)用有关标准(安全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分析、说明系统的安全性。 (4)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这是预评价的最终目的。 最后形成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将作为项目报批的文件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最终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之一。(具体的说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提供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业主、政府管理部门,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作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2)安全验收评价 定义: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 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

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申报要求、评价程序、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家政服务机构评价,也用于机构自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24.1-2003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总则 GB/T 20647.8-2006 社区服务指南第8部分:家政服务 GB/T 19038—2009 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家政服务机构 提供家政服务的组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等。 专家评审委员会 由与家政行业有关的专家组成的,对家政服务机构进行评价的组织。 4 等级划分规定 4.1 家政服务机构等级设置 家政服务机构设置为五个等级,即一星级家政服务机构、二星级家政服务机构、三星级家政服务机构、四星级家政服务机构、五星级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级依据服务质量、服务机构实力等方面,从低到高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星级,字母数量越多,表示家政服务机构的综合实力越强。 4.2 等级评定原则 等级评价中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全面准确、前瞻性原则。 4.2.1客观公正性原则 要求评价工作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独立判断,不偏不倚,给出公正的结论。 4.2.2科学严谨性原则 要求评价人员应当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价方法,严格尊重事实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4.2.3全面准确性原则

机器学习模型评估指标总结

准确率是最简单的评价指标,公式如下: 但是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应地还有错误率:分类错误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真实情况预测结果正例预测结果反例 反例FP(假正例) TN(真反例) 然后,很容易就得到精准率(P)和召回率(R)的计算公式: 得到 P 和 R 后就可以画出更加直观的P-R 图(P-R 曲线),横坐标为召回率,纵坐标是精准率。绘制方法如下: ?对模型的学习结果进行排序(一般都有一个概率值) ?按照上面的顺序逐个把样本作为正例进行预测,每次都可以得到一个 P R 值 ?将得到的 P R 值按照 R 为横坐标,P 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Tupl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get_confusion_matrix( y_pred: List[int], y_true: List[int] ) -> Tuple[int, int, int, int]: length = len(y_pred) assert length == len(y_true) tp, fp, fn, tn = 0, 0, 0, 0 for i in range(length): if y_pred[i] == y_true[i] and y_pred[i] == 1: tp += 1 elif y_pred[i] == y_true[i] and y_pred[i] == 0: tn += 1 elif y_pred[i] == 1 and y_true[i] == 0: fp += 1 elif y_pred[i] == 0 and y_true[i] == 1: fn += 1 return (tp, fp, tn, fn) def calc_p(tp: int, fp: int) -> float: return tp / (tp + fp) def calc_r(tp: int, fn: int) -> float: return tp / (tp + fn) def get_pr_pairs( y_pred_prob: List[float], y_true: List[int] ) -> Tuple[List[int], List[int]]: ps = [1] rs = [0] for prob1 in y_pred_prob: y_pred_i = [] for prob2 in y_pred_prob: if prob2 < prob1: y_pred_i.append(0) else: y_pred_i.append(1)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最新

最新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方法及标准 (试行)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 (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 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 (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医疗业务部门可通过任何方式(如界面集成、调用信息系统数据等)获得部门外数字化数据信息,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可供整个医疗机构共享。信息系统具有至少1项自动规则检查功 2

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及要求

行业资料:________ 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及要求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及要求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一 危 险 有 害 因素 辨 识 (一)前期准备 1.能采集安全评价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信息 2.能采集被评价对象所涉及的人、机、物、法、环,基础技术资料 1.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 2.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 (二)现场勘查 1.能对类比工程进行调查 2.能按现场勘查方案对现场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安全状况进行调查 3.能使用现场询问观察法、现场检查表对被评价对象的内外静 第 2 页共 7 页

安全距离、安全设施设备装置运行状况、安全监控状况、检测检验状况及管理情况等进行查验 1.现场调查分析方法 2.与评价相关的工程设计、勘查基础知识 3.安全生产条件 4.安全检查表编写知识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能对现场勘查结果进行汇总 2.能对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设施设备装置、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3.能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知识 4.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 二 危 险 与 危 害 程 度 评 第 3 页共 7 页

(一)划分评价单元 1.能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2.能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 3.能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为方法 (二)定性定量 评价 能使用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评价 1.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 2.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知识 三 风 险控 制 (一)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能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2.能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3.能提出制定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 安全对策措施基本知识 (二)编制评价 第 4 页共 7 页

分类器评价指标总结

对于分类器(分类算法),评价指标主要有: 1)Precision 1)Recall 2)F-score 3)Aaccuracy 4)ROC 5)AUC 1.首先,介绍混淆矩阵的概念。 混淆矩阵是监督学习中的一种可视化工具,主要用于比较分类结果和实例的真实信息。矩阵中的每一行代表实例的预测类别,每一列代表实例的真实类别。 图1 混淆矩阵 如图1所示,在混淆矩阵中,每一个实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之一: ?真正(True Positive , TP):被模型预测为正的正样本 ?假正(False Positive , FP):被模型预测为正的负样本 ?假负(False Negative , FN):被模型预测为负的正样本 ?真负(True Negative , TN):被模型预测为负的负样本 ?真正率(True Positive Rate , TPR)【灵敏度(sensitivity)】:TPR = TP /(TP + FN) ,即正样 本预测结果数/ 正样本实际数 ?假负率(False Negative Rate , FNR) :FNR = FN /(TP + FN) ,即被预测为负的正样本结果 数/正样本实际数 ?假正率(False Positive Rate , FPR):FPR = FP /(FP + TN) ,即被预测为正的负样本结果 数 /负样本实际数 ?真负率(True Negative Rate , TNR)【特指度(specificity)】:TNR = TN /(TN + FP),即负 样本预测结果数 / 负样本实际数

2.然后,由混淆矩阵计算评价指标。 1)精确度(Precision): P = TP/(TP+FP) 2)召回率(Recall): R = TP/(TP+FN),即真正率 3)F-score:查准率和查全率的调和平均值, 更接近于P, R两个数较小的那个: F=2* P* R/(P + R) 4)准确率(Aaccuracy): 分类器对整个样本的判定能力,即将正的判定为正,负的判定为负: A = (TP + TN)/(TP + FN + FP + TN) 5)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的主要分析工具是一个画在ROC空间的曲线——ROC curve,横坐标为false positive rate(FPR),纵坐标为true positive rate(TPR)。 如何画ROC曲线? 对于二值分类问题,实例的值往往是连续值,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将实例分类到正类或者负类(比如大于阈值划分为正类)。因此,可以变化阈值,根据不同的阈值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计算得到ROC空间中相应的点,连接这些点就形成ROC curve。ROC curve经过(0,0) (1,1),实际上(0,0)和(1,1)连线形成的ROC curve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随机分类器。一般情况下,这个曲线都应该处于(0,0)和(1,1)连线的上方,如图2所示。 图2 ROC曲线 ROC曲线上几个关键点的解释 (TPR=0,FPR=0):把每个实例都预测为负类的模型 (TPR=1,FPR=1):把每个实例都预测为正类的模型 (TPR=1,FPR=0):理想模型 一个好的分类模型应该尽可能靠近图形的左上角,而一个随机猜测模型应位于连接点(TPR=0,FPR=0)和(TPR=1,FPR=1)的主对角线上。 为什么使用ROC曲线? 既然已经这么多评价标准,为什么还要使用ROC和AUC呢?因为ROC曲线有个很好的特性:当测试集中的正负样本的分布变化的时候,ROC曲线能够保持不变。在实际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