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文化中狗的不同内涵

合集下载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语言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某个生物,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主要体现在动物的象征意义、典故、成语以及民间传说中。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狗象征着忠诚和忠实,因此在英语中常常用“dog”来表示一种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忠诚与信任。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则有着吉祥的寓意,被视为祥瑞之兽,常被用来表示幸福和吉祥。

同样的例子还有猫,在英语中,猫往往象征着独立和神秘,而在中国文化中,猫往往有着灵性和秘术的暗示。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有着不同的典故和成语。

在西方文化中,常用的成语“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表示一个人感到不舒适或不熟悉的情况下。

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鱼目混珠”的成语,表示某人以虚假的姿态出现,给人以假象。

这些典故和成语体现了动物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有着不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以狼为主题的许多故事,如《灰姑娘》中的大灰狼和三只小猪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用来教育和启发孩子们。

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以麒麟、龙、凤凰等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兽,有着吉祥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主要体现在动物的象征意义、典故、成语以及民间传说中。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加深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比较研究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中外文化对比之狗

中外文化对比之狗

西方狗在生活中的地位和待遇
工作伙伴
在西方国家,狗不仅被视为宠物, 还经常被用作工作伙伴,如警犬、 导盲犬、搜救犬等。
训练与活动
西方国家有许多针对狗的培训课 程和活动,如狗狗瑜伽、狗冲浪 等,以满足狗和主人之间的互动 需求。
社会福利
在西方国家,狗也享有较为完善 的社会福利,如动物保护组织、 收容所等。
04
中外狗与人类的关系
中外狗与人类的关系
1. 知觉袭和视觉加工 Theo处理加工,在
05
中外狗的品种和特点
中国狗的品种和特点
中华田园犬
中国本土的犬种,适应 性强,忠诚度高,常见
于农村和城市周边。
北京犬
原产于中国北京,性格 温和,聪明可爱,是中
国的传统玩赏犬。
拉萨犬
松狮犬
原产于中国西藏,性格 勇敢、忠诚,对主人极
中西狗在生活待遇上的比较
情感联系
角色差异
文化差异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狗都被视为人类 的忠实伙伴,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 联系。
在中国,狗更多地被视为家庭宠物和 生活伴侣;而在西方国家,狗更多地 被用作工作伙伴或治疗犬等特殊角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对 待狗的态度和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例 如,在中国,狗肉是一种传统食品, 而在西方国家,食用狗肉则被普遍认 为是不道德和不人道的。
忠实朋友
在中国,狗也被视为人类的朋友,是人类忠实的 伙伴,陪伴人们度过时光。
西方狗的象征意义
1 2
友谊与忠诚
在西方文化中,狗也被视为友谊和忠诚的象征, 狗对主人的忠诚度极高,是主人最好的朋友之一。
家庭成员
在西方家庭中,狗通常被视为家庭的一员,与家 人共同生活,共同分享家庭的欢乐与悲伤。

浅谈“狗”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内涵差异

浅谈“狗”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内涵差异

浅谈“狗”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内涵差异作者:高艳梅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2期摘要:狗这个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外延意义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它所隐含的文化涵义不同,导致了汉语和英语中关于狗的词语感情色彩有很大差异。

本文从狗的中英文文化涵义角度探讨文化涵义的差异。

关键词:狗;文化涵义;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语言的最小单位——词汇往往也是来自文化又反映着文化。

词汇常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又称外延意义(denotation),指词与客观或虚拟世界中的现象相联系的那一部分意义,即词的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内涵意义(connotation),表示人们对该词所指的事物所具有的感情和所持的态度,内涵意义含有感情色彩;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指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赋予词汇的附加意义和引申意义。

笔者认为与狗相关的短语、习语以及词组在中英文中有很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狗在汉语中和英语中文化涵义不同。

一、“狗”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在中国,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不是供玩赏的动物,人们养狗是因为它有用,不是因为它是个好伴侣。

因此“狗”在汉语的文化涵义中是一种卑微地浅的动物,与狗有关的词组中大都含有贬义,这种文化涵义被深深地烙印在国人的汉语言文化中,如形容人冷酷无同情心无感恩心的“狼心狗肺”;形容人只有酒肉朋友而没有知心朋友的“狐朋狗友”;形容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连爱吃的狗肉都没有褒义,而是形容上不了大场面的东西,“狗肉上不了正席”。

二、“狗”在英语中文化涵义在英语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dog"的文化涵义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如形容人得意的句子Every dayhashis day;用犬来形容人忠诚的句子Asfaithful as a dog;形容一个左右全局的人或是优胜者可以用Atopdog;幸运儿是“lucky dog”;帮助某人渡过难关是“to help a lame dogover a stile”;就连在中文的爱屋及乌在英语中也变成了“Love me,love my dog”。

中国“狗”和西方“DOG”

中国“狗”和西方“DOG”

中国“狗”和西方“DOG”作者:齐艳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中国的“狗”和西方的“dog”的原型词义基本相同,都是指四脚、有毛的哺乳动物,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狗”和“dog”的境遇却不同:汉语中“狗”多含贬义,英语中“dog”多含褒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试从“狗”和“dog”所表现的不同文化内涵来略探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狗;dog;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16-01一、西方“dog”狗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地位很高。

西方人爱狗如爱子,狗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受到善待和尊崇。

在西方文化中,狗与人相提并论是很正常的事情,如:“I have got two dogs and two daughters.”(我有两只狗和两个女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英语中用狗拟人的例子举不胜举,如:lucky dog——幸运的人;clever dog——聪明的人;top dog——获胜的人,领导者;big dog——大人物。

“dog”指人时多半是褒义,有时是“家伙”的意思,但没有鄙视的意思。

有时人们还会以狗自称,来表达谦逊之意,如:I am an old dog.这里的“old dog”并不是骂自己老狗或老东西,而是谦称,可译为“老朽”。

这正体现了他们对狗这一动物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英美人在称动物时爱用“it”,而对狗却要称为“he”或“she”,亦可见人们对狗的喜爱之情。

西方人一般不吃狗肉,英语里有与牛“cattle”、羊“sheep”、猪“pig”对应的牛肉“beef”、羊肉“mutton”、猪肉“pork”,但没有与狗“dog”对应的狗肉一词,这也与西方人爱狗有着密切的关系。

狗具有忠诚、执着、值得信赖等美好品质,这也正是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如实地把一种语言中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内涵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处理动物词语的翻译及其内涵意义,对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必要的翻译对策。

动物在人类生活当中是不可或缺的, 人类的语言都会涉及到动物名称, 中文和英文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物名开始慢慢地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文化内涵。

但是由于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上的差异,部分动物名称被赋予的内在含义也不尽相同。

例如,有些动物在中文被赋予了褒义,但在英文中却是贬义的,反之亦然。

由于动物名经常会在不同语言的谚语和习语中出现,如果翻译得不够到位,目标语言就不能准确贴切的传递源语言的信息。

因此对中英文当中出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动物名进行归类,并探究相应的翻译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对中英文动物名内涵的比较中英文动物名内涵可以分为三类: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有部分相同的文化内涵和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1.1 中英文中相同内涵的动物名称部分动物名在中英文当中具有相同的内涵。

例如,驴(donkey):驴在中文和英文中都被认为是不讨人喜爱的动物。

在英文中如果要说某人愚蠢或固执就会说“ he is an absolute donkey”。

中文相同的表达方法是“他倔得像头驴,蠢驴”。

狐狸(fox):在中文和英文的寓言故事中狐狸的形象总是奸诈狡猾的。

在中文中经常提到“一只狡猾的狐狸”,在英文中会说“ a cunning fox”。

鹦鹉(parrot):中西方国家的人都认为鹦鹉能够代表那些只会模仿别人而没有自己见解的人。

因此英文中的短语“talk like a parrot”对应于中文的“鹦鹉学舌”。

当然,在纷繁复杂的语言中还有很多动物在中英文中具有相同的内涵。

例如,百灵(lark)可以指代高兴的人。

绵羊(sheep)指代胆小怯懦的人。

猴子(monkey) 指代淘气的人。

关于狗的中西文化差异

关于狗的中西文化差异
关于狗的中西文化差 异
-
0 1 历史传统
03
民间传说和象 征意义
0 2 价值观 0 4 总结
关于狗的中西文化差异
狗的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传统、价值观、民 间传说和象征意义等方面
x
以下是一些关于狗的中西文化差异的详细回复
历史传统
历史传统
中国:狗在中国古代被视为 不洁动物,因为它们在农村 被用作肥料,如《本草纲目》 所记载。然而,在中国历史 上也有一些关于狗的传说和 神话,如《山海经》中的盘 羊和狗,《礼记》中的"犬戎 祭天",以及狗作为看门动物 的悠久历史。此外,由于缺 乏动物伦理和环境保护观念, 狗在中国历史上也遭受了很
西方
在西方文化中,狗被广泛地与勇气、忠诚、运气 和守护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欧洲的一个古老传 说中,一条名叫"赛虎"的猎犬拯救了一座城市的 人民免于鼠疫的灾难。此外,狗在西方文化中也 被视为一种守护家庭和主人的动物。在一些西方 文化中,狗还被视为财富的象征。例如,在古希 腊罗马神话中,狗是财富女神的伴侣
价值观
价值观
01.中国
在中国文化中,狗的地位相对较低,通常被视为一种低贱的动物。然而,在农村地区, 狗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动物,可以保护家园和农民的安全。此外,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 中,狗被视为财富和好运的象征
02.西方
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赋予了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忠诚、勇气和诚实是狗的典型特征,这些品质在西方 文化中备受推崇。此外,狗在西方文化中也被视为一种守护者和陪伴者,特别是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民间传说和象征意义
民间传说和象征意义
中国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狗的形象通常与忠 诚和勇敢联系在一起。例如,有一个传 说讲述了一只狗为了保护主人的家而与 一只老虎搏斗的故事。此外,狗在中国 文化中也有一些负面的象征意义,如" 狗嘴吐不出象牙"等成语,表示人言可 畏。还有一些与狗相关的吉祥语,如" 旺旺"、"招财"等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作者:钟玲李延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随着中西文化的发展,中西方狗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人们对狗所持态度不太一样。

英汉语中包含很多狗形象的习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文化内涵的习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 狗,文化内涵与差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钟玲(1987-),女,江西赣州市宁都县人,中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MTI翻译硕士笔译,文化翻译学,文学翻译,科技翻译。

李延林(1960-),男,湖南益阳市资阳区人,中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誉博士、中国译协专家会员、湖南省科技与商务翻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湖南一级期刊《文史博览》理论版理事等。

研究方向:文化翻译学;文学翻译;翻译理论;MTI翻译硕士培养研究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2005]280(86)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关系密切,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与人类患难与共,被称为通人性的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兹的说法,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

狗驯化后,多为人类用来看家护院。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变化,各民族形成了丰富的狗文化。

在英汉语言中,狗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都表示家养的,有四条腿,可帮人看家护院的一种动物[2]。

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却差异甚大,由于中西方人们对狗的态度和喜好不一,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也完全不一样,含有“dog”的英语习语通常具有褒义,而含有“狗”的汉语习语通常具有贬义,中西方狗文化大相径庭。

二狗在汉英文化中的文化内涵1. 狗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在中国,越来越来多的人将狗视为朋友、伙伴及家庭的一分子,养狗当宠物在各大城市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可见,人们对狗的喜爱更胜从前,那种谈狗色变的状况已得到改变。

中国“狗”和西方“DOG”

中国“狗”和西方“DOG”

中国“狗”和西方“DOG”摘要:中国的“狗”和西方的“dog”的原型词义基本相同,都是指四脚、有毛的哺乳动物,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狗”和“dog”的境遇却不同:汉语中“狗”多含贬义,英语中“dog”多含褒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试从“狗”和“dog”所表现的不同文化内涵来略探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狗;dog;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16-01一、西方“dog”狗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地位很高。

西方人爱狗如爱子,狗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受到善待和尊崇。

在西方文化中,狗与人相提并论是很正常的事情,如:“i have got two dogs and two daughters.”(我有两只狗和两个女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英语中用狗拟人的例子举不胜举,如:lucky dog——幸运的人;clever dog——聪明的人;top dog——获胜的人,领导者;big dog——大人物。

“dog”指人时多半是褒义,有时是“家伙”的意思,但没有鄙视的意思。

有时人们还会以狗自称,来表达谦逊之意,如:i am an old dog.这里的“old dog”并不是骂自己老狗或老东西,而是谦称,可译为“老朽”。

这正体现了他们对狗这一动物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英美人在称动物时爱用“it”,而对狗却要称为“he”或“she”,亦可见人们对狗的喜爱之情。

西方人一般不吃狗肉,英语里有与牛“cattle”、羊“sheep”、猪“pig”对应的牛肉“beef”、羊肉“mutton”、猪肉“pork”,但没有与狗“dog”对应的狗肉一词,这也与西方人爱狗有着密切的关系。

狗具有忠诚、执着、值得信赖等美好品质,这也正是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此外,人们从生活中观察狗的习性、特征,并借助它们来比喻人或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狗”的不同内涵Diffent Connotations of “Dog”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作者:高书立(Slade gao)[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

“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

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中西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内涵的不同。

[关键词] 狗文化内涵差异中西方文化[Abstract] Language is a cultural carrier,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 cultur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Dog” is a commendatory term in English while it is a derogatory term in Chinese.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datafrom a large corpus to analyze the words signifying“dog”and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their various connotations.[Keywords] dog;cultural connotations;difference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一,引言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深深根植于其民族的文化之中,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其民族文化的载体。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语言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作为同意实体的动物名称“狗”,其所包含的寓意及其文化内涵也迥然不同,各自形成了独特额的狗文化观,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剖析狗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努力使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更加的准确和有效。

二二“狗”在中西方文化中产生差异的原因狗作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据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斯推测,远古的时候并没有狗这种动物,人类祖先把狩猎到的狼崽饲养起来并通过的不断的驯服,于是便产生了今天的狗。

由于地域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中西方对狗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归根到底还是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起源决定的。

(一)狗在西方文化中的特点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文明。

西方人发现狗有灵敏的嗅觉和敏捷的身躯,进过驯化后,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发现和捕获猎物,而且还忠于主人,陪伴主人左右,所以西方人对狗有特别的好感。

他们爱狗、宠狗、陪狗聊天、同狗散步,把它当成了家庭一员。

狗生病了有专业的狗医院;流浪狗有专门的收容所;吃食物有专门的狗食店;还有狗洗浴中心、狗旅社、狗墓地、狗保护协会等等。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1980年7月7日)刊登的一份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狗能得到超乎寻常“优待”和“特权”。

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这谱“狗曲”,得病时有兽医,还可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

当主人外出渡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比如说还可以住在装有空调设备的“高级狗旅馆”里。

在西方文化中,狗有着man’s best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之美称。

我们还惊奇的发现,除了狗之外,大多数的家畜动物都有和其名字不同源的表示其肉的单词。

比如羊sheep,其肉是mutton;牛是cattle,其肉是beef;猪pig,其肉是pork;狗是dog,却没有狗肉这一对应的单词,西方人不但不吃狗肉,连“狗肉”都从来不说,由此可见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在英国社会里,狗经常是与人相提并论。

英国人通常这样讲话:“I have got two dogs and twodaughters.”(我又两只狗和两个女儿),或者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招牌:“Children under 5 and dogs must be carried through thegate.”(五岁以下的儿童与狗须从此门过),你也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生活用语:“Lov 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as faithful as a dog”(像狗一样忠诚),“I am a lucky dog.”(我是一个幸运儿),“help a lamb dog over a stile”(助人渡过难关),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He is a old dog.”(他是个老手),);“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好人有好报) ),“a top dog”(位居要津),“a gaydog”(快活人)。

在西方文化中,狗不但可以狗与人相提并论,甚至其美好的形象可以超越人之上,比如法国大革命的著名人物罗兰夫人曾说过: The more I see of men, the more I admiredogs.(我愈观察人,我愈爱慕狗。

)当然这只是一句讽刺的话语。

(二)狗在中国文化中的特点而中国文明主要起源于农业文明,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催生了农业耕作的繁荣。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人则更喜爱性情温顺而又力大无比的诸如牛马驴之类的动物,而对无益于农耕却食量很大的狗没有什么好感。

再加上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高贵气节总是为人称道的; 相反, 为一己私利对强权卑躬屈膝, 对其他弱势人群则仗势欺人,或作为权势的爪牙镇压群众, 则是为人不齿的没有人格的卑劣之辈。

很不幸的,依附于人的狗其摇头摆尾的形象,凶恶的嘴脸,尖利的牙齿,刺耳的叫声以及狗咬乞丐,尤其是豪富之家的狗对穷人的攻击等,很容易让人与这些阿谀谄媚的小人和倚仗权势对穷人作威作福的无耻之辈联系起来,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高尚的品格背道而驰。

因此,狗被附带上了“谄谀的、势利的、无耻的、品行卑劣的”等社会文化涵义。

由于中国人对“狗” 这一动物的思维定势和联想习惯, 中国文化中的“ 狗”在直接意义的基础上赫附上了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色彩,其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浑身上下无一是处。

如明代学者顾起元《客座赘语》中有‘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

这就是说, 做事卑劣或身低贱者会被人视之为狗”。

再如《北史·韩凤传》载:“(韩) 凤恒带刀走马, 未曾安行, 瞪目张拳,有啖人之势。

每咤曰:‘恨不得锉汉狗饲马! ’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

’……朝士事, 莫敢仰视, 动致呵叱, 辄詈云:‘狗汉大不可耐, 唯须杀却! ’”见, 至少从南北朝起, 狗就是一个骂语词。

在现代汉语中,带“狗”的贬斥、否定、咒骂性词语及谚语、俗语比比皆是, 如:蝇营狗苟、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皮膏药、狗头军师、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屁不通、狗娘养的、狗中西、狗屎堆、狗吃屎、狗男女、狗崽子、狗日的、落水狗、丧家狗、癞皮狗、看家狗、狗屁、狗屎、疯狗、老狗、走狗,狗腿子、狗患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一碗狗肉送终(比喻做事不谨慎,酿成终生大错)、挂羊头卖狗肉、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等等。

三,狗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内涵一一一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内涵用语料库对现代英语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这一点得到证明。

通过在有500多万词次的语料库中对含有“ 狗” 意义的汇进行调查,发现dog、bitch、hound、Pekingese、beagle等词的语义较为丰富,其中dog出现的词频最高,除了dogs出现144词次外,dog还出现181词次,具体的结果分析如下。

正因为英国人对狗的偏爱,所以在英语中“,dog”大多是褒义词,只有少数情况表示贬义。

通过在语料库里调查分析dog的使用与搭配情况,我们可将代表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一1一在口语中用来指代人。

由于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所以西方很乐意用狗来指代人。

比如lucky dog一个幸运的人;cleverdog指代一个聪明的人;old dog一个老手,topdog,胜利者、领导者,yellow dog不合群的人,lazy dog懒汉,gay dog快乐的人,dumb dog沉默寡言的人,war dog退役的军人,waterdog水性好的人。

一2一用来形容忠实、卖力、辛苦。

在西方文化中,经常用“狗”来代形容忠实、卖力、辛苦这一类概念。

这便有了as faithful as adog(像狗一样忠诚)dog-tired(像狗一样累这类的说法;不时被惊醒的睡眠叫dog-sleep,甚至上夜班就是dog-watch,一个人努力读书把熟读卷了这书就叫dog-earedbook,论功行赏叫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一3一适用性。

如:guide dog(领路狗),hunting dog(猎狗),sheepdog(牧羊犬),police dog(警犬),watch dog(看门狗)。

一4一和食物相关的。

西方的“狗”和食物也很有关系。

风靡全球的面包加香肠叫hot dog;一种啤酒与松子酒的混合物他们叫做dognose;葡萄卷饼或卷布丁之类的食物叫a dog in theblanket;在英国军队里,当兵的把饼干加奶酪俗称为dog andmaggot;有些美国人去餐馆用餐完毕后,会将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这些装剩饭的袋子居然叫doggybag,原来啊美国人把吃剩的饭带回家,怕失面子,就对服务员说:waiter,could you please wrap up the rest of this steak for me,I’d like to take ithome for my dog.虽然又的带回家不是喂狗的,但是doggybag这个词就成了日常用语了。

一5一用“狗”形容比赛、时间、天气、程度。

Pull dog,pullcat!激烈比赛,角逐,加油。

What dog is a hanging?Whose dog isdead?出了什么事?怎么一回事?It’s raining cats anddogs.天正在下瓢泼大雨。

Dog’s age“长时间;悠长的岁月”。

Dog’sday意为“三伏天,大热天”。

一6一狗在《圣经》中的形象。

在西方《圣经》中dog被描述成一个邋遢又堕落的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