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与《庄子》有关的小知识

与《庄子》有关的小知识

与《庄子》有关的小知识一、《庄子》简介《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内篇:《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 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原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北冥有鱼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庄子》常识

《庄子》常识

《庄子》常识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由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所著。

它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子》一书主要包括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篇目。

其中,《逍遥游》是庄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它以“逍遥自在,游于无穷”为主题,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由、无为、自然的理解。

而《齐物论》则通过“大庄周”和“小庄周”的对话,阐述了相对主义的思想,强调不同个体的相对性和平等性。

《养生主》则着重探讨了养生之道,提出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音希希,小音喑喑”等观点,旨在指导人们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庄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学意蕴,其对于人生、自然、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对后世影响深远。

《庄子》提倡“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放下功利心,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境
界的自由。

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食粮。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道家思想,那么《庄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

无论是哲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庄子》,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中国古代哲学的魅力。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庄子》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人们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指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复咀嚼。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庄子二则是指《庖丁解牛》和《盗跖之死》这两则庄子的寓言故事。

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
1. 庖丁解牛:
- 庖丁:古代称厨师为“庖丁”,此处指作者自己。

通过庖丁解牛的手艺,来表达出对于真理和自然的理解。

- 解牛:庖丁解牛时的细致观察和技艺,比喻达到某种境界,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领悟出哲理。

- 无为而治:反映了庄子主张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不去强求改变,顺应事物的本性而行。

- 自然万物无有极:强调事物无绝对的是非好坏,主张平等和包容的观点。

2. 盗跖之死:
- 盗跖:一个古代的盗贼。

通过盗跖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 心胸狭窄:盗跖心胸狭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导致最后失败。

- 死有余辜:盗跖在死前的复杂心情,表现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悔和自责。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理解庄子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对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的态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语言、修辞手法等来分析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庄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庄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庄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庄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同时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和多元化的时期之一,各种思想流派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交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庄子的哲学思想得以充分发展和宣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受到了周易、老子等先贤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深受当时著名思想家韩非、墨子等的启发和批判。

庄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对自然、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他提出了“无为而治”、“自由自在”、“道法自然”等核心理念,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庄子》的主要内容《庄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以“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德充符”等篇目为代表,主要涉及庄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哲学观念;外篇则以“骈拇”、“外物”、“恶辞”等篇目为代表,主要聚焦于庄子的思想批判和哲学反思。

在内篇中,庄子主要探讨了人的自由境界、道的本体、自然之道等问题。

他以诗文的形式,通过对虚幻、变化、自由、快乐等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提出了“大梦”、“蝴蝶”、“齐物论”等著名理论。

在这些篇目中,庄子对自由、幻想、境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阐释,展现出了独特的思想风貌和哲学理念。

在外篇中,庄子则主要对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和学派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他以讽刺的口吻,运用寓言和比喻的手法,对墨家、儒家等学派的思想进行了批评和辩护。

同时,他也对一些时事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和观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和人生命运的一种关怀和担忧。

以上内容只是《庄子》的主要内容,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全文来深入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和哲学体系。

接下来,我们将对庄子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精华思想。

三、庄子的主要思想1. 自由境界:庄子的主要思想之一是自由境界,他认为人应当摆脱世俗的牵绊和束缚,追求一种超然的自由状态。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归纳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归纳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归纳总结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孔子教育家派别的争论者,在哲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庄子的思想独辟蹊径,以其独具特色的审美观、人性观和政治观备受瞩目。

下面对庄子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

注重自然观察:庄子的哲学基点在于自然观察和自然主义的追求。

他提出了充分观察自然、追求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应该借鉴自然界的智慧,学习自然界的最高道德准则。

他以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反对人类的中心地位,主张以天地宇宙的自然运行为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

追求真理的境界:庄子认为,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就像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他强调,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庄子通过探索不同的生活境界,找到了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实现方式。

他主张人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寻找真理。

反思理性主义:庄子对理性主义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人的理性并不完全可靠,有时会误导我们的思考和生活。

他主张在思考和决策中,应该多听从内心的声音,而不仅仅依靠理性的推导。

他主张人们要学会放松、舒适,不要为理性推导和逻辑思考所束缚,而应该顺其自然地生活。

道德观念的提出:庄子对道德观念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强调,在道德实践中,要以天地和宇宙的自然规律为准则,而非人类的主观意识和道德规范。

他认为,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并顺应自然的意志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在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奉行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政治无为,即不干预和干预社会事务。

他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只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他主张政府应该放手让民众自发地自我管理,并倡导无为而治的政府哲学。

他希望政府能够以典型的道家思维方式,退让和放弃一些政治权力,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自由和权益。

提倡心灵自由:庄子认为,人们的心灵是自由的,可以随意驰骋在思考和感受的世界中。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辩证的语言风格著称,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庄子思想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大道无言:庄子认为,万物都是大道的表现,大道无言无形,只能通过无言的无为而达到。

人类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欲望和执念,顺应自然之道,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和谐。

2. 自由无为: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顺应自然,以无为为行动准则,而非努力追求物质利益。

他认为,人们应该“无为而无不为”,通过舍弃自我、安于现状,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真正意义。

3. 反思传统观念:庄子对传统的人生观、伦理观和政治观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式。

他批判了只追求功利和权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以德养道”的道德准则,主张以人为本,追求精神内在的价值。

4. 自然观念和宇宙观:庄子的思想中强调了与自然融洽相处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然是包容一切的,万物是平等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万物,并追求与自然之道的和谐。

5. 内观心灵:庄子认为,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在的和谐是最高的境界。

他凭借超凡的智慧洞悉了人性的真相,主张通过内观和修炼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自由。

6. 大同观念:庄子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倡导社会的公平正义。

他提出了“大同”的理念,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个人利益,摒弃贪欲和争斗,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7. 非对立观念:庄子的思想中强调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相互包容。

他认为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因此,庄子主张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摆脱执着的固有观念。

8. 奇妙的辩证法:庄子的辩证法是一种独特而奇妙的思维方式。

他通过对比和对立,借助夸张和幽默的手法,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并指出了人们在追求真理时常常陷入的错误和偏见。

总结起来,庄子的思想充满诗意和哲理,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由和和谐。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一、庄子的宇宙观庄子的宇宙观可以概括为“自然主义”和“唯灵论”。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万物相互依存,彼此联系,相互转化。

在庄子看来,宇宙是由“道”构成的,这个“道”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和流动,无所不在,包罗万象。

庄子提出了“道”的思想,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根基和规律,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原理。

他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生生不息地变化而来的,而且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道”。

庄子还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和功能。

他以“鱼游于水,人游于道”来比喻人们在宇宙中生活,认为人类应当像鱼在水中一样,自然而然地适应宇宙的规律和变化。

庄子的宇宙观是一种整体的、统一的观念,把宇宙看做一个无限变化的整体,而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

二、庄子的人性观庄子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性和人的生活态度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善良、自由、和谐的特点,而且人的本性和自然界是一致的。

在《庄子》中,他以“大宗师”、“墨家三子”等人物形象,来说明人的本性应该是善良柔和的。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尽可能地使自己与自然界保持和谐。

同时,他还认为,人是自由的,人应当追求自由,而非被外部条件所限制。

他以蝴蝶梦为比喻,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是和谐的,善良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受到各种外部条件的限制和压迫,因此忘记了自己的本性,造成了对待、烦恼、挣扎等不愉快的情绪和经历。

他主张应当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本性。

因此,从庄子的人性观可以看出,他主张人应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而不是被外部的条件所左右和束缚。

三、庄子的伦理观庄子的伦理观主要包括对道德和人生观的思考。

他认为道德应当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之上,和伦理观,尤其强调了对自然的崇敬和顺应。

他提出了“至命如深”的伦理观念,认为人们应当顺应天的规律,在自然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为生活的准则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一个抒情的天才
——闻一多
秋水
《庄子》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 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 矣,直匍匐而归耳。”
——《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硬地模仿,不 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 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 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 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
1、对社会不满,猛烈抨击, 认为“仁义之行,撄人之心”。
2、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绝对 自由,追求“游于无何有之乡, 外天下,外物”的自由,创造 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理想社 会,幻想在精神上超世的自由。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相濡以沫:比喻在患难中相互救 助。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 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 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 下》)。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 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 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 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 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 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 言以自重。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 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 “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 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 人,必须“藉外论文”(《寓 言》)。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 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 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 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 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 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 詹言》卷十二)庄 子的句式错综复 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 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示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 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 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 有分数。”(《艺概·文概》)《庄子》 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 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 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 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感情。 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 和悲哀(《人间世》);匠石运斤成风, 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 人再赏的孤独和寂寞(《徐无鬼》)。
政治上主张无 为而治,反对一切 社会制度,摒弃一 切文化知识。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阮 籍、嵇康、陶渊明、李白、 苏轼、汤显祖、曹雪芹有 很大的影响。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 是《庄子》。《庄子》33篇, 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 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 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 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是《庄子》的特点。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 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 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 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 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 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 蜩翼之知。吾不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 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 谓乎!”
庄子
庄子(公元前约369一前约286年), 姓庄,名周,大体与孟轲同时而 稍后。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可算是先秦的最大的道家。他的 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 是很小的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 南省交界)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 活,可见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 很出名。
《史记》上说:“楚威王闻 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 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 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 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否志焉。”(《老 子韩非列传》)
3、要在污浊的社会中 保持高洁,保持自己的 独立人格,要“虚己以 遊世”“不为世争,不 为世扰,处身世俗,静 观其变而不举身介入”。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 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 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 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 巾笥而藏之高堂之上。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 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 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涸辙之鲋:比喻处 于困境的急待救援 的人。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 三。”众狙皆说。
——《齐物论》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 河侯曰:“喏。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 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 有鮒鱼焉。周问之曰:‘鮒鱼来,子何 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喏。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鮒鱼忿然作色曰:“吾 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 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 “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 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 言”之中, “寓言十九”(《寓 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 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 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 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 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 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 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 具有高 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 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 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 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 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 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 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 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 常,变化万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