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合集下载

日本传统剑道的技术与精神追求

日本传统剑道的技术与精神追求

日本传统剑道的技术与精神追求日本传统剑道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武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练习,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剑道的技术和精神追求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门独特的武术。

首先,剑道的技术是非常精细和复杂的。

剑道的核心是剑术,即如何使用剑进行攻击和防御。

剑道的技术包括剑的握持、身体的姿势、脚步的移动、剑的挥动等等。

这些技术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修炼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

剑道的技术要求练习者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灵活的身手。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炼,才能将这些技术融会贯通,使其成为自己的本能反应。

然而,剑道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练习,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剑道强调的是心境的净化和修炼。

在剑道的修炼中,练习者需要通过专注和冥想来达到心境的平静和超脱。

只有在心境平静的状态下,才能准确地感知对手的动作和意图,做出正确的反应。

这种心境的平静和超脱不仅在剑道的练习中有用,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练习者保持冷静和理智。

剑道的修炼使练习者学会了如何在紧张和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困境和挫折中坚持不懈。

这种精神追求使剑道成为了一种全面的修行方式,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术的练习。

除了技术和精神追求,剑道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剑道源于日本的武士阶级,是他们在战争中保护自己和家族的重要技能。

在和平时期,剑道逐渐发展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并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剑道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术的练习,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日本传统文化的方式。

通过学习和练习剑道,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日本传统剑道是一门技术与精神相结合的武术。

剑道的技术要求练习者具备高度的专注和灵敏的反应能力,而精神追求则要求练习者保持心境的平静和超脱。

剑道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术的练习,更是一种修炼和修身的方式。

通过剑道的学习和练习,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平静和坚韧的心态。

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及其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及其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及其影响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日本人一直尊重传统文化并且不断地将其继承和发扬。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本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和融合。

本文就探讨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及其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些传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其中,日本的茶道文化、武士文化、花道文化、和服文化等,都是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出了日本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茶道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在日本被视为一种“和敬清寂”的文化精神。

在茶道文化中,茶道师会在特定的环境中和来宾共同欣赏茶或食品,整个过程强调礼仪和仪式感。

茶道文化的精神不仅在于茶道师特殊烹制的茶,更在于和来宾之间建立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

茶道文化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武士文化在日本的历史中相当重要,它代表了侠义精神和武士道的传统。

在日本的古代,武士文化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

武士文化强调忠诚、勇气、信仰和尊重等核心价值观,带有高度的荣誉感和道德约束。

花道文化是日本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鲜花和植物来表达自然和美的观念。

花道文化通常通过摆放鲜花来美化环境,使之更和谐、更舒适,这种精致的艺术品味在日本身处自然环境的人士中是非常普遍的。

和服文化源于日本古代,是日本特有的传统服装文化。

和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和服的身影。

在和服文化中,和服被视为一种非常精致和高雅的艺术品。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虽然日本传统文化是古老而神圣的,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给予传统文化以新的观点、维度和可能性,则为未来日本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延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工业设计史复习资料(1)

工业设计史复习资料(1)

1.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

反对机械化,对抗机器生产。

由于浪漫主义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工业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样式设计即经常性地改变汽车的外部风格以强调美学外观,而技术零件的生产则可保持相对稳定。

以市场为导向,本质是形式主义,现代主义“多样化的统一”原则让位其反面“统一中的多样化”。

以福特公司为例,是商业设计的代表。

3.折衷主义其历史背景是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美国体系”得到更广传播。

美国发展成为了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社会,开始意识到他在世界上的地位,并努力寻求文化上的认同感。

在19世纪,一个更为直接和严峻的问题就是风格上的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某种特定风格,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4.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轩然大波。

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有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于三点:即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

5.青春风格在德国,新艺术称为“青春风格”,得名于《青春》杂志。

在青春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作品中,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是新艺术转向功能主义的重要步骤。

雷迈思克米德是“青春风格”的重要人物,他设计的餐具标志着一种对于传统形式的突破。

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贝伦斯也是青春风格的代表人物,美国的代表人物泰凡尼擅长设计和制作玻璃制品。

6.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工业设计史 第十章(5~9节)

工业设计史 第十章(5~9节)
第五节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乌尔姆造型学院:
发展历程: (1)1950年由爱歇.舒尔创立,原址在乌尔姆,1953年学院开始艺术设计教学, 1955年由包豪斯毕业生马克思.比尔担任校长。 特点:教学中注重探讨产品的形式与功能及技术间的和谐关系,设计中强调形式 服从功能,要求产品设计要有真实性,提倡功能的同时,提倡产品设计形式的简 约化。
柳宗理1956设计的"蝴蝶"凳
特点:采用弯曲胶合板和金 属配件制作,是功能主义和 传统手工艺的结合。
四、设计生活化时期(80年代以后)
特点: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设计开始 转向“生活型”,强调色彩和外观 上的趣味性,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 求。产品形式也开始更多的运用塑 料材料,使用鲜艳的色彩。
松下公司1988年设计的小型电视机
设计原则: (1)“美是有用的“,好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日本的美学和伦理学,表现出日本的 特色。 (2)“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的使命是创造出比过去更为优越的产品,模仿 不是真正的设计。 (3)“传统本身即来自创造“,好的设计如脱离传统是不可想象的。 (4)“真正的设计要面对现实,迎接时尚,潮流的挑战。
日产公司的"达特桑"小汽车
索尼公司的"G"型录音机
二、成长期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小型化时期1953-1960)
设计特点:产品小型化,这是造型设计与技术紧密合作的结果,即利于出口增加 批量,又适应日本国内较小的则: (1)产品必须有良好的功能 (2)产品设计要美观大方 (3)优质 (4)产品设计要具有独创性 (5)产品设计要讲究合理性,以便于批量生产 (6)本企业产品必须具有独立特征的同时,又有设计特征上的内部关联性。 (7)坚固、耐用 (8)产品对社会大环境应具有和谐性、美化的作用

为什么日本的动画产业如此发达?

为什么日本的动画产业如此发达?

为什么日本的动画产业如此发达?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动画产业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品质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从《千与千寻》到《攻壳机动队》,日本的动画作品总是能够让人们通过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度探讨,带给他们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动画产业如此发达呢?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1. 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日本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这种独特的文化特色体现在日本动画作品中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故事情节、角色造型、音乐配乐等方面,日本动画都深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让日本动画为全球观众带来了新奇的感受,这既是日本动画产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日本动画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2. 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日本动画产业以其卓越的技术能力而著名,这是靠日本企业在技术研究上持续投入的结果。

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了动画制作的工艺水平,例如,并行分区渲染技术,大幅提升了制作效率,减少了制作成本。

此外,日本企业投资研发的虚拟制作技术,比如「Mocap(动态捕捉)」技术,更是将技术与动画产业相结合,开辟了新的道路。

日本动画产业之所以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并不断壮大,正是因为科技创新的不断追求和持续投入。

3. 紧跟市场潮流,不断创新作为追求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日本动画的制作必须与时俱进。

对于日本动画行业而言,,如今动画浪潮不断兴起,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策略。

近年来,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的市场潜力,大量的制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释放,让日本动画以更多元的形式处于全球市场的潮流前端。

4. 教育培训与产业融合日本动画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注重教育培养,这一点为日本动画产业的稳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日本的动画院校、艺术工作室等机构不断涌现,这些培养下的人才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整个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日本政府也开始尝试将动画产业与基础教育相融合,努力为年轻人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不断学习认知、不断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个人的突破。

日本动漫的跨国传播分析

日本动漫的跨国传播分析

日本动漫的跨国传播分析日本动漫的跨国传播分析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日本动漫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无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在许多国家的观众中,日本动漫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日本动漫跨国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一、文化因素日本动漫在跨国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日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审美观,这些元素贯穿于日本动漫的各个方面。

传统的,与之相似的动画文化和传统艺术形成了日本动漫独特的视觉风格,并为其赢得了众多粉丝。

此外,日本的动漫作品通常包含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复杂的叙事结构,这是吸引观众的重要特点。

二、技术优势除了文化因素,日本在制作动漫方面也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日本的动画工业非常发达,拥有先进的动画制作设备和技术。

高质量的作画和复杂的特效常常成为日本动漫的特点,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眼球。

同时,这些技术优势也使得日本动漫能够更好地表现故事和角色的情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市场机制日本动漫在跨国传播中的市场机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在线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访问和分享日本动漫作品。

同时,日本动漫在国际市场上率先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营销手段,比如虚拟角色演唱会、动漫周边产品等。

这些市场机制的巧妙运用,使得日本动漫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四、社会影响日本动漫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它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可以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通过日本动漫,观众能够认识到世界上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问题。

其次,日本动漫作品通常涉及到现实社会的话题,如战争、人性等,能够引起观众的深度思考。

这种正面的社会影响使得日本动漫在全球拥有许多忠实的粉丝。

总结起来,日本动漫的跨国传播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文化因素到技术优势,再到市场机制和社会影响,每个方面都对日本动漫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播,日本动漫为人们提供了娱乐,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并且引发人们的思考。

“和魂洋才”式的经营理念——学习与固守的统一

“和魂洋才”式的经营理念——学习与固守的统一
稻盛和夫找到这位美籍社长说:“我准备给每一个员工多发一个月的薪水,因为公司在创立的最初两年内一直是赤字,今年好不容易赢利了,我觉得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所以我想给予大家奖励,你觉得怎么样?”
谁知稻盛和夫的话音刚落,这位美籍社长便非常惊奇地说:“这怎么可以呢?虽然我们美国人都非常重视奖金,但是奖金一直都是给管理者的,普通的工人怎么可以享受这种待遇呢?我相信,如果给工人们发放了一个月的奖金,明天就会有一半的员工不会来上班,都玩去了,这肯定会影响公司经营的。”
京瓷在美国发展自己的分支,并不只是简单地海外扩张,可以说,京瓷在美国的发展就是典型的“和魂洋才”式经营。京瓷在美国发展自己的分支,最主要的发展理念就是“入乡随俗”——其风俗习惯、工资体系、管理方式等全部都是美国式的,即便是一些地方有出入,仍以接近美国的方式为主。但是在企业的根本经营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上,这些企业都是以日本的、京瓷集团的理念为主,这就是京瓷的“和魂洋才”式经营。
京瓷在美国做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企业文化上的差距。日美企业之间的经营习惯和企业文化差异非常大——美国人只在上班的时间内工作,一下班就立刻收拾东西下班;而在日本企业中,都是奉行“工作第一,休息第二”的理念,只有把事情彻底地做好才会下班。在日本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对自己的要求都很严格,凡事力求完美,而美国人只要做一个大体差不多就可以了。美国的员工只有在非常具体的操作窗程序下才能够认真工作,领导也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职责权限,任何事情都只按照上级指示的去做,绝对不会去关心别人。而日本的员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员工自觉、自主、主动地去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美国人则崇尚契约精神,任何时候都很难相信别人。日本人较为谦虚,并且强调集团利益。美国的企业领导人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日本的企业领导人总是一副很随和的样子,即便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也经常会换上工作服直接到现场与员工一起去工作。

日韩的工业发展

日韩的工业发展
由 1957年,GK工业设计研究所成立;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GK的设计领域也不断扩大,包括了从产品设计、产 品规划、建筑与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
从20世纪80年代起,GK将目标定义知识密集型、高水平的,以创新为先导的设计组织;
GK设计集团于1994年10月计公司(浩汉工业设计公司)
浩汉工业产品设计(上海)有限公司NOVA DESIGN(Shanghai)于二○○三年九月二十六 日举行正式开幕仪式
紫外LED牙刷杯消毒器
ezFit提供生理的量测(心电图/肌电图/呼吸等)
台北故宫博物馆衍生产品
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酒瓶塞
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 书法系列-西式餐具组
和纸
古代中国所发明的“纸”通过高丽传到 了日本后,以日本独特的原料和制作方 法产生了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纸张—— 和纸。日本古都奈良佛教盛行,平安京 设立了官方造纸工场,于是日本的纸在 关西地区得以迅速发展。和纸经历了 1200年漫长的历史,已在衣食住行、冠 婚葬祭等许多方面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中 。即使在西洋纸普及的今天,和纸仍是 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X-Tu architects:全古里史前博物馆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4. 521.4.5 Monda y, April 05, 2021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2 5:2205: 25:2205 :254/5/ 2021 5:25:22 AM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1年 4月5日 星期一 上午5 时25分2 2秒05: 25:2221 .4.5
百合鸟酱油醋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尼公司设计产品
索尼公司成就斐然。早在 1951年它就聘请了日本最 有名的设计师之一柳宗理 设计了Y型磁带录音机。 1955年索尼公司生产了日 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1958年生产的索尼IR60晶 体管收音机(图6-68)是第 一种能放人衣袋中的小型 收音机。
图6-68
LOGO

夏普公司设计产品
夏普公司
1962年在日本率先生 产了微波炉。这在当时是 一种十分先进的炊具。但 设计制作都较简陋。特别 是外壳上直露的螺钉。使 人觉得细节上欠考虑。 该公司于1964年生产了 全晶体管的台式计算器 (图10-65)。当时称得上 是一种先进的办公机器。 但设计也不精致。随着新 技术的普及。仅靠技术上 的新奇就无法生存了。这 就迫 使日本的生 产厂家更加重视工业设计。
LOGO
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 从1961年起日本工业进入了发展阶 段。即日本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出现了一 个全盛的时期。 ●. 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 模仿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从而成 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大国之一。
LOGO

日本设计师的终身雇佣制
日本的大型公司多实行终身雇佣制。并且十分重 视合作精神。因此日本的设计师大多是公司的雇
员。设计成果被视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以公司
的名义推出。设计师本人则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
雄"。这一点与欧美的职业设计师有很大不同。在
日本的企业设计中。
LOGO

LOGO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采用"双轨制"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日本设计 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 “双轨制”。 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 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 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 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 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 1956年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图10-72) 就是一例。设计师将功能主义和传统手工 艺两方面的影响融于这只模压成型的胶合 板凳之中。尽管这种形式在日本家用品设 计中并无先例。但它使人联想到传统日本 建筑的优美形态。对木纹的强调也反映了 日本传统对自然材料的偏爱。
LOGO

2.成长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A. 这是指的1953-1960年这一时期。不少新的 科学与技术的突破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要 求。 B. 1953年日本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使 电视机需要量大增; 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在同期发展起来。 摩托车从1958年开始流行; 随着家庭电气化的到来。各种家用电器也迅速 普及。 C. 日本的工业设计从模仿欧美产品着手。以 求打开国际市场。这就使日本的不少产品 都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LOGO
夏普公司电子产品的高技术风格

1973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 合会在日本举行了一次展览。 使日本设计师看到了布劳恩 公司的产品。他们吸取了这 些产品的风格特点。并且在 新兴的电子产品设计中发展 了一种高技术风格。即强调 技术魅力的象征表现。例如 夏普公司新型微波炉 (图1066)在设计上比先前的产品要 精致得多。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日本设计”一词常会使 联想到两类截然不同的东西。 一类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另一 类则是批量生产的高技术产品。 19世纪末,当时西方设计 界的一些重要人物。如英国的 德莱赛和奥地利维也纳学派的 创始人瓦格纳等都先后到了日 本。从而开创了持续的东西方 设计思想的交流。
LOGO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的 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 1932年日产公司生产的"达特 桑"牌小汽车(图10-63)显然是 刻意模仿当时欧美流行的车型。 特别是福特T型车。20世纪20 年代由夏普公司的前身生产的 收音机。也是欧美产品的复制 品。 战后日本经历了恢复期、成长 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工业设 计有很大进步。今天。日本工 业设计已得到国际设计界的高 度重视。有很高的地位。
图10一75
LOGO

韩国设计发展史
韩国以前的设计只是将纯美术的因素用于产业。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工业界开始重视工业设计。 除金星公司外。三星电子、现代汽车、“大韩”电线及IGA汽车等企业都有 不少工业设计人员。很多中小企业也雇佣了数名工业设计师。尽管当时不少 企业都在仿制国外产品。但也在为设计有自己特色的制品而努力。因此这一 时期的设计活动十分活跃。政府在政策中也奖励“技能出口”。 1965年汉城国立大学应用美术部的教授向政府提议成立设计中心, 到了20世纪80年代。工业设计教育迅速发展。在一些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和理 工大学内开设了工业设计系。 1983年韩国工业设计专业在校人数为4560人。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韩国的工业设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了设计振兴法案。并成立了韩国工业设计振兴委员会。 其战略目标是在2005年。将韩国提升为世界级的设计大国。 1999年7月。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汉城召开了主题为"为身心的设计"的 设计大会。
福特T型车
LOGO
1.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从1945-1952年是日本工业的恢复阶段。
●在美国的扶植下。通过7年时间。经济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随着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工业设计的问题就成了一件十分紧迫的工作。
◎工业设计的发展首先是从学习和借鉴欧美设计开始的。1951年。由日本政府 邀请。美国政府派遣著名设计师罗维来日本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设计师 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罗维的讲学。对日本工业设计是一次重大的
LOGO

香港设计发展史
•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设计 教育。 •推广工业设计。使香港的钟表、服 装、电器、皮革制品及玩具等行业的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 •如美国市场上的玩具有一半就来自 香港。
1959年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半导体电视机(图10一69)。 此后它又研制出独具特色的单枪三束柱面屏幕彩色电视机(图10-70)。这 些产品都很受好评。
图10一69 图10一70
LOGO

索尼公司设计产品
与其它公司强调高技术的视觉风格不同。索尼的设计强调简 练。其产品不但在体量上要尽量小型化。而且在外观上也尽 可能减少无谓的细节。 1969年开始生产的"随身听"放音机(图10-71)就是这一设计 政策的典型。

日本的照相机
照相机是典型的日本产品。它几乎独占 了国际业余用照相机的市场。由日本GK 工业设计研究所于1982年设计的奥林巴 斯XA型照相机是日本小型相机设计的代 表作。荣获了当年的"G"标志奖。
LOGO

图10-74 图10-73
LOGO

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工业设计
台湾设计发展史
•台湾正式发展工业设计是在1961年底。
邀请美国工业设计师从事观念宣传及公开讲 习工作。 •1964年。明志工专在创校时同时设置了工 业设计科(五年制)。 台湾工业设计协会于1967年12月成立。各 院校也纷纷成立工业设计系 ; •1973年5月台湾工业设计及包装中心成立。 并于次年举办了第一届产品设计竞赛。所有 获奖的产品与包装均获得授权使用专门的标 志(图10一75)。 •1995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台湾召 开了第19届设计大会。 近年来。海峡两岸工业设计的学术交往日益 频繁并卓见成效。
图10-72
LOGO
80年代后期转向“生活型”设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 由于受到意大利设计的影响。日本家用电器 产品的设计开始转向所谓“生活型”。 即强调色彩和外观上的趣味性。以满足人们 的个性需求。针对年轻人市场的录音机一改 先前冷漠的黑色面孔。以斑斓的色彩显示青 春的活力。松下电器公司的一些家用电器设 计也在造型和色彩上作了大胆探索。把高技 术与高情趣结合起来(图10-73和图10-74)
图10-71
LOGO
日本GK工业设计研究所

日本GK工业设计研究所是日本为数不多的优秀设计公司 之一。专注于当时尚不为人熟悉的工业设计。 GK早期的业务主要是方案设计。包括了从产品设计、产 品规划、建筑与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 20世纪80年代起。GK将目标定义知 识密集型、高水平的,以创新为先导的设计组织。 GK与传统的自由职业设计师事务所不同。它创立了三大 支柱即推广、设计和学习。积极通过在高技术条件下创造" 精神与物质"协调一致的设计哲学来服务社会。
促进。
◎1952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并举行了战后日本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一 一一新日本工业设计展。这两件事是日本工业设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LOGO

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尚 处于启蒙阶段。优秀设计 作品不多。1953年的米兰 三年一度国际工业设计展 览曾邀请日本参展。但日 本以不具备参加国际性展 览的条件谢绝。当时日本 的许多产品仍是工程师设 计的。比较粗糙。如索尼 公司生产的"G"型磁带录音 机(图10-64)在技术上是相 当先进的。但看上去像台 原型机。|
图10-66
LOGO

日本的汽车、摩托车
日本的汽车、摩托车是从仿制起家的。 但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设计方法。 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且十分强调技 术和生产的因素。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在这个领域中。 水城忠明(铃木公司工业设计科主任)主持设 计的各种铃木牌摩托车、GK工业设计研究 所设计的雅马哈牌摩托车。 佐佐木享(铃木汽车公司工业设计师)设计的 几种汽车。 管原浩二设计的日产牌卡车。 荒崎良和、松尾良彦、吉田章夫等人参与设 计的各种日产小汽车等。十分出色的作品。 本田公司不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但该公 司十分注重工业设计。因此在欧美各国也享 有较高声誉。图10-67所示是本田公司1997 年生产的小汽车。车身紧凑而简练。在日本 生产的小汽车中独树一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