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企业_值得一看的纪录片_20090717
【20部世界最经典商战电影】-国际著名商学院学生必修电影~含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ftp://dygod1:dygod1@:3076/华尔街.[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电影天堂]华尔街BD中英双字.rmvb(华尔街2)ftp://dygod1:dygod1@:1049/华尔街2.[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电影天堂]华尔街2BD中英双字.rmvb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zz.html?cid=777565054&fmt=MKV&title=%E3%80%8A%E6%8 B%9C%E9%87%91%E4%B8%80%E6%97%8F%E3%80%8B(Glengarry%20Glen%20Ross)%5 BHDTVRip%5D&t=14&refer=http%3A%2F%%2F2008%2F04%2F19%2F000 0186440.html&copo=-1&w=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down?cid=03A746F4FD1F0732E9FD35662042BEAF9D8F86C 3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非高清】/down?cid=0DB4E3DF84D2C08B89238881D202E6ADB66222C D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非高清】/down?cid=36CCDCDB4D90D0A4F2B8EA6C1157651E4DAB12 D06.《可口可乐小子》(The Coca—Cola Kid)(1985)【非高清】/down?cid=4E779D9B8609636F420DCF84B00F97110A6F3A86 7.《发达之路》(The Secret of My Success)(1987)【非高清】/down?cid=03BEE0FC411B5B69FF83DA339F18BD6C2105F3E 68.《优势合作》(In Good Company)(2004)/down?cid=10703500769.《巴塞罗那》(Barcelona)(1994)【非高清】/down?cid=5083999568FFB5681AF93BD5C1BBFEB2F9A7BB4 210.《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1996/down?cid=846774B7CD0537873083575F49F23A1C76820411 11.《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1999)thunder://QUFmdHA6Ly9lNDA6ZTQwQHhsMi5lZWU0LmNvbTo5MDI0L1szRbXn07DVvnd3 dy5lZWU0LmNvbV3Jz7Dg0rvM9bPmQkTW0NOiy6vX1i5ybXZiWlo=12.《解构企业》(The Corporation)(2003)/down?cid=22DC2EED6B4542488F8C590E4B73A3F72D12D61 A13.《惊爆内幕》(The Insider)(1999)/down?cid=72D628E3E856A3CF2225644A96B23114F608DC3714.《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1994)/down?cid=24480F2A43C1A3F7A66BD76AB9B6465C4CB09DE 915.《反垄断》(Antitrust)(2001)ed2k://|file|[%E5%8F%8D%E6%89%98%E6%8B%89%E6%96%AF%E8%A1%8C%E5%8A%A8].Antitrust.2001.HDRip.XviD-TLF-CD1.avi|734365696|84717F58922F1250537A21A40D03A 33E|/ed2k://|file|[%E5%8F%8D%E6%89%98%E6%8B%89%E6%96%AF%E8%A1%8C%E5%8A%A8].Antitrust.2001.HDRip.XviD-TLF-CD2.avi|733837312|A93AFA127F228007BAD608D7692 A2325|/16.《魔鬼营业员》(Rogue Trader)(1998)ed2k://|file|Rogue_Trader_(1999).K4FH.avi|732626944|8297369FCCB52AA09C3FCF68DF4DB 8FC|/17.《抢钱世界》(Other People's Money)(1991)【非高清】/down?cid=8C8417ECB2CBED07EA386FFAC1234C3CDEC133 3818.《败露》(Disclosure)(1994)【又名:叛逆性骚扰】/down?cid=4998922219.《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2000)/down?cid=82458328520.《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1993)/down?cid=1086835601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场空。
《公司的力量》CCTV大型纪录片

公司的力量中央电视台历时2年,历经意、英、法、德、美、日、中、印等8个世界主要经济体,深入50余家世界企业实地,遍访全球9大知名商学院院长、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8位总统顾问、近200位中外经济学家跨国公司CEO,《大国崛起》原班团队精心策划、制作。
目录第一章:公司!公司!第二章:市场无限第三章:猎富时代第四章:进步之痛第五章:危机时刻第六章:谁执权杖第七章:独领风骚第八章:创新先锋第九章:本土雄心第十章:地球无疆第一章 公司!公司!前言1858年4月10日,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95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座钟,重达15吨,分针长度超过4米,大笨钟后来被视为英国的重要象征,而最初它的出现,则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
在此之前,各地的时钟是根据太阳运行各自调整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刚刚出现的铁路公司挑战了千年不变的自然法则,因为,如果每个镇都按照太阳照过各自教堂塔尖的位置来校准时间,火车的运营将错乱不堪,所以随着铁路的蔓延,人们无法再跟着上帝转了,在幅员广阔的美国,对标准时的要求更加迫切。
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组织。
当然,被公司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时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一章 公司!公司!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的早晨,这个人是你,是我,是我们,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身边的公司浑然不觉,因为一切都已经像呼吸那样自然,但是,一旦没有了空气,我们就会知道,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
《公司的力量》--央视大型10集纪录片介绍

《公司的力量》——央视大型10集纪录片介绍《公司的力量》是CCTV为财经频道开播一周年献映的大型10集纪录片。
该片由《大国崛起》原班人马创作,是中国第一部在世界范围内探讨公司制度的纪录片。
节目视野广阔,刨析深入、内容实用、制作精良,开播后获得企业界、政界、知识界广泛关注。
分集介绍《公司的力量》第1集:公司!公司!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
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
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
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作为开篇,本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城邦,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到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用一个个穿越历史和现实的公司的故事,提出了本片试图探讨的一系列问题:公司是什么?公司从哪里来?公司与市场经济有怎样的关系?是功,是过,公司如何改变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公司的力量》第2集:市场无限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整整两个多世纪中,欧洲各国的特许公司(尤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为代表)垄断着海外贸易,金钱与权力的结合逐渐走向巅峰。
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小工厂主的成长,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在英国,自由贸易最终取代了国家垄断。
在此期间,英法都曾出现盲目的公司热和股市泡沫,为此,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经过百余年才得到法律的确认,并搭载着火车呼啸而归。
本集围绕东印度公司从盛到衰的历程,通过陶瓷、纺织、机械等工业领域中普通人和小公司登上经济舞台的故事,探讨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如何推动公司从“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从“特权”变成平等的“权利”。
《公司的力量》第3集:猎富时代在更为宽松和庞大的市场环境中,美国公司蓬勃发展,大公司逐渐形成。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气时代到来,德国公司也成为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19世纪中期以后,企业家成为猎富年代的新英雄。
解构企业影评

北美票房冠军纪录片《解构企业》(中文字幕)7位执行长、3位副总裁、2位告密者、1位交易员、1位商业间谍,共同演出。
麦克·摩尔、诺姆·乔姆斯基、米尔顿·傅利曼,现身说法。
《解构企业》(又名:《企业人格诊断书》)145分钟/2003/加拿大导演:马克·阿克巴、珍妮弗·阿巴特获奖情况:2003年IDFA评委会特别大奖简介:这部145分钟的纪录片耗时6年完成,其中40名受访者,包括左翼倾向的心理学者与美国头号异议份子,分析了现在一些具规模的国际集团怎样不平等地利用地球资源、剥削第三世界的劳工、破坏当地的天然资源,并以金钱为首的宗旨下忘顾消费者的生命、以权利把恶行遮掩。
影评:本片是制片兼导演马克·阿克巴及剪辑珍妮弗·阿巴特,根据Joel Bakan的著作《企业解构:追求利润和权力的病理学》拍摄完成。
回顾企业团体过去150年以来的发展过程史,不管是在法律定位上或学术理论里,将企业团体视为法人的观点已逐步取得其强势的正当性,如同自然人一般可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且受到宪法的保障。
导演运用讥讽的叙述手法,在影片一开始,便开宗明义地透过心理学家Robert Hare,试图以世界卫生组织及DSM IV(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来判断这些财团法人或大企业极可能是罹患了精神疾病,征状有不关心其它生物的感受、人际关系不持久、漠视他人安危、为自我利益而持续诈欺、无焦虑及罪恶感、反社会人格等等。
然而,在这个全球化所向披靡的时代,具有这些人格特质的跨国企业竞相掠夺,撤底的冲击了整个环境、儿童、媒体,乃至基因,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风险。
这部145分钟的影片耗时6年完成,其中40名受访者,包括左翼倾向的心理学者与美国头号异议份子Noam Chomsky、《NO LOGO》与《Fences and Windows》的作者Naomi Klein、历史学者Howard Zinn,以及热中政治批评的纪录片导演Michael Moore;现任或曾经任职于能源业、医药业、制造业、广告界等的CEO与高阶主管、企业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诺贝尔经济学得主Milton Friedman、商业间谍Mark Barry等等。
公司的力量 纪录片

公司的力量纪录片引言《公司的力量》是一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展现了公司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力。
本文档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详细介绍该纪录片的内容和主题。
一、公司的定义与历史发展公司是一种法律实体,具有独立的权利和责任。
本部分将介绍公司的定义和其在社会中的历史发展,从古代贸易到现代商业模式的演变。
1. 公司的定义公司是由一组人组成的法律实体,旨在追求经济利益并分担风险。
公司的成立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包括注册、商标和专利等。
2. 公司的历史发展公司的概念起源于古代贸易,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
从古希腊的合伙制到中世纪的行会,再到近代的股份制,公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公司的角色与职责本部分将探讨公司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担负的职责,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1. 经济角色公司在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驱动力的角色。
它提供就业机会、生产和提供商品和服务,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2. 社会角色公司在社会中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它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对社会做出贡献。
3. 环境角色公司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
纪录片将通过案例和实例展示一些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行动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三、公司的影响力与挑战本部分将探讨公司的影响力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1. 影响力公司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在经济上,还包括政治影响、资源分配以及文化塑造等方面。
纪录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采访来展示这些影响。
2. 挑战然而,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可能涉及的问题包括企业道德、竞争与垄断、经济不平等等。
纪录片将深入剖析这些挑战,并探讨如何解决。
四、公司的未来与展望最后,纪录片将展望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公司应该如何适应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1. 创新与科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技术趋势。
《大创业家》观后感.doc

《大创业家》观后感.doc《大创业家》是一部极具洞见力和思考力的商业类纪录片,它通过展现杰出的企业家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商业世界现象和商业规律,给观众们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和公司,如华尔街之狼乔丹·贝尔福特、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等。
这些人和公司不仅仅是商业界的成功者,更是对商业模式和商业文化进行了独特理解和创新的人。
他们创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着商业发展的进程。
乔丹·贝尔福特是《华尔街之狼》中的主角,他以其颠覆性、危险性、成功性的洞见力和黑色幽默,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
他一步步建立自己的金融帝国,最终成为了华尔街的“狼”。
他的故事中充满了冒险和创新的精神,成功的反面也是他逃不掉的现实。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商业游戏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创业万里挑一。
而在《苹果》中,乔布斯的故事更是让观众们感到震撼。
乔布斯不但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一位让全世界瞩目的创新者,他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打破,改变了世界。
正是他的思考深度和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苹果公司被塑造成了一个有强大影响力且不断前进的企业。
同时,他的痴迷和投入,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在不断努力和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寻找到完美的结局。
再来看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也是一个极其值得借鉴的商业巨头。
他早期的商业决策和企业战略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出他对创新和客户利益的关注。
而后来的亚马逊公司更是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全球数字内容和数码产品零售的领头羊,甚至还涉足太空旅行等领域。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商业的长远思考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通过《大创业家》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和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则,更是一种深度思考的方式和对事物的洞察力。
在商业运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细节的关注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增强在商业竞争中的策略思维和观察能力。
总之,《大创业家》是一部值得每个人深度研究和思考的商业纪录片。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至十集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集创新先锋 事实上,自从智力和资本走到一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几何级数。
自从有了公司,人类很多的新知识、新发明、新创意,都有了明确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据统计,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
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开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
2006财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20亿美元,而美国公司的研发预算则达到了2000亿美元。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
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
因为,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
自由,是科学研究中最需要被尊重的品质,也是创新者不可或缺的环境。
给思想自由的天空,才可能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发表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被认为是美国国家科技政策的经典之作。
报告要求国家制定政策支持科学事业,同时又强调了在科学研究中保障自由探索精神的必要。
保罗·欧德宁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基本上,硅谷里的公司都只关注未来的发展。
没有人会回头看旧的技术或模式。
你的下一个产品才是重点,而非上一个。
关键是重新发现自我,发掘新的市场、不断地成长。
公司随生随散、分化变形在硅谷逐渐变成惯例,人们通常认为“工作是为了活着”,而硅谷人认为:“活着是为了工作”。
在这里,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失败被视为一种值得彰显的资历,因为那表明你曾经尝试过奋斗。
史蒂夫·布兰克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在这里,失败并不丢人,反而是荣耀的徽章,你经历的失败越多,人们认为你的经验越丰富。
加斯·塞隆纳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 这就是硅谷的魅力之一,因为即使你的企业失败了,只要你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对得起你的员工和投资者,你就可以起来,拍去灰尘,开始一次新的尝试。
中国首部展示国企改革的纪录片《绝境求生》在爱奇艺上线

中国⾸部展⽰国企改⾰的纪录⽚《绝境求⽣》在爱奇艺上线▲纪录⽚《绝境求⽣》海报纪录电影《绝境求⽣》是国内第⼀部,也是⾄今唯⼀⼀部以国企改⾰为核⼼的纪录⽚。
与以往⼤部分纪录⽚不同,《绝境求⽣》把镜头对准了变化中的中国企业和⽣活在那⾥的⼈,创作者们认为:在中国,企业是⼀个特殊主体。
政府政策会直接决定企业的命运;⽽企业决策,才会改变靠它⽣存的个体⼈物命运。
这种⾝不由⼰情形,在转型中的中国,是⼀个特殊现象。
他们尝试把企业作为⼀个⽣命主体,⽤镜头记述了中国企业和⽣活在企业⾥的⼈,在今天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中如何⽣存,⽽企业的⽣死起伏,⼜如何影响了更多个体⼈物命运的真实故事。
影⽚《绝境求⽣》通过对不同当事⼈的采访,讲述了地处中国西北⼽壁⼀家企业和⼀群职⼯深陷绝境后的命运之变。
2009年,亚洲⾦融危机席卷全球,曾经的⾏业⽼⼤⾯临破产,1200名职⼯挣扎在贫困边缘。
各⽅利益的搏杀围绕着⽣存还是死亡的命题逐⼀展开……值得⼀提的是,《绝境求⽣》第⼀次⽤影像⽅式对企业故事进⾏了深度挖掘和表达,其独特的艺术⽓质和解构⽅式开创了社会现实类纪录⽚的先河。
影⽚⼈物交织叠加,情节起伏跌宕,呈现了⼀个复杂多元的社会剖⾯,剖析了⼀场在中国转型时代下的⽣存撞击。
⽤⼀种全新的⽅式和故事化的表达,为愿意了解中国现实的⼈,提供了⼀份真实、⽣动的影像样本。
影⽚荣获了2016“⾦熊猫”国际纪录⽚节“最受社会关注纪录⽚”奖;2016“中国纪录⽚学院奖”“最佳剪辑奖”、以及“最佳长纪录⽚提名奖”和“评委会⼤奖提名奖”;并获得了第九届中国并购专项奖“最佳并购推⼴奖”。
中央党校校刊社于2017年4⽉15⽇专门为此召开了“国企改⾰暨纪录⽚《绝境求⽣》理论研讨会”,对《绝境求⽣》予以了⾼度肯定,新华⽹、中国⽹、光明⽹、《学习时报》等国内主要媒体对此均有报道。
2018年5⽉23⽇,《绝境求⽣》在北京耶鲁国际中⼼举办了纪录⽚展映和重量级嘉宾对话活动,再次受到了中外媒体的⼴泛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美票房冠军纪录片《解构企业》(中文字幕)7位执行长、3位副总裁、2位告密者、1位交易员、1位商业间谍,共同演出。
麦克·摩尔、诺姆·乔姆斯基、米尔顿·傅利曼,现身说法。
《解构企业》(又名:《企业人格诊断书》)145分钟/2003/加拿大导演:马克·阿克巴、珍妮弗·阿巴特获奖情况:2003年IDFA评委会特别大奖简介:这部145分钟的纪录片耗时6年完成,其中40名受访者,包括左翼倾向的心理学者与美国头号异议份子,分析了现在一些具规模的国际集团怎样不平等地利用地球资源、剥削第三世界的劳工、破坏当地的天然资源,并以金钱为首的宗旨下忘顾消费者的生命、以权利把恶行遮掩。
影评:本片是制片兼导演马克·阿克巴及剪辑珍妮弗·阿巴特,根据Joel Bakan的著作《企业解构:追求利润和权力的病理学》拍摄完成。
回顾企业团体过去150年以来的发展过程史,不管是在法律定位上或学术理论里,将企业团体视为法人的观点已逐步取得其强势的正当性,如同自然人一般可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且受到宪法的保障。
导演运用讥讽的叙述手法,在影片一开始,便开宗明义地透过心理学家Robert Hare,试图以世界卫生组织及DSM IV(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来判断这些财团法人或大企业极可能是罹患了精神疾病,征状有不关心其它生物的感受、人际关系不持久、漠视他人安危、为自我利益而持续诈欺、无焦虑及罪恶感、反社会人格等等。
然而,在这个全球化所向披靡的时代,具有这些人格特质的跨国企业竞相掠夺,撤底的冲击了整个环境、儿童、媒体,乃至基因,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风险。
这部145分钟的影片耗时6年完成,其中40名受访者,包括左翼倾向的心理学者与美国头号异议份子Noam Chomsky、《NO LOGO》与《Fences and Windows》的作者Naomi Klein、历史学者Howard Zinn,以及热中政治批评的纪录片导演Michael Moore;现任或曾经任职于能源业、医药业、制造业、广告界等的CEO与高阶主管、企业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诺贝尔经济学得主Milton Friedman、商业间谍Mark Barry等等。
导演特意将摄影机隐藏在镜子背后,让受访者得以安然自在地貌似直接面对着观众畅所欲言。
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当皇家荷兰/壳牌(Royal Dutch/Shell)前董事Sir Mark Moody-Stuart与他的妻子招待着前来抗议的Earth First异议份子,并且就人权与环保议题交换意见时,另一边厢,the Move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Ogoni People的作者Ken Saro Wiwa(注)与8名同伴遭奈及利亚军方处以绞刑──没有罪恶感。
仰或,日用品经销商Carlton Brown在911事件发生之际,仍盘算着黄金的市价起落──没有罪恶感。
媒体与广告则是另外一种企业藉以影响人们的心理欲求投射到消费行为的手段之一,譬如广告商针对儿童制作更多的广告以更有效率的促进产品销售,或是像激起对品牌的拜物过程等等。
片中也分析了许多狗屁倒灶见不得光的案例:著名的跨国企业Monsanto.将rBGH注入乳牛体内,促进新陈代谢以使得牛乳更丰,然而这种合成的贺尔蒙因含有致癌物质而在欧洲及加拿大地区是禁止使用的,美国福斯新闻网的两位记者Jane Akre和Steve Wilson试图透过媒体揭发此事,却被来自Monsanto 与福斯新闻网高层内部施压,光是报导就被要求修改了达83次之多。
另外,橘剂(agent orange)对人体及整个地球所带来的危害,Monsanto是矢口否认他们知情。
蓝色巨人IBM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将所生产的打孔卡系统(punch-card system)供应给德国纳粹,让600多万犹太人更有效率的被屠杀;卡片详尽的记录了处置的状况及各种处决的方法,更不用说,那个时代的计算机系统必须由IBM的内部工程师亲自安装。
企业那只看不到的手更逐渐伸入东南亚、拉丁美洲或非洲各第三世界国家,血汗工厂林立,严重违反国际人权、劳工权益及破坏当地生态这些都是事实,像是将耕作物植入自杀基因,使得再生产变得不可能,必须持续向企业购买种子。
Bechtel 公司甚至影响了玻利维亚政府,将水资源私营化,在这儿储存雨水是被禁止的,彻底推翻了公共财的概念……这场资源争夺战已经延烧到生物体内,乃至人类基因。
当然还是有少数社会责任与良心发现的企业家,Interface Carpet的CEO Ray C. Anderson坦承企业的掠夺本质,已经为地球带来的一触即发的危机,他花了14亿将公司改组以便符合永续经营的概念。
全球化的无限扩张也引来了反制作用,最具象征意义的首推1999年11月30日在西雅图的抗议事件,起因是世贸组织法庭打算推翻保护濒临绝种动物环保法,这在全世界掀起了接踵而来的抗争行动,形式各异但目标一致。
企业团体无所不在的环绕在我们的周围,它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具有法源地位的个体,而是一只被豢养的怪物。
注:壳牌、BP等跨国石油公司在其它发展中国家曾有过破坏环境甚至侵犯人权的不良记录。
壳牌自60年代起在非洲奈及利亚的Ogoni省大量开采石油,造成当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传统小区崩溃。
当地少数部族在族长Ken Saro Wiwa的带领下反对壳牌继续开采。
1995年11月10日,Ken Saro Wiwa、另一名领导John Kpuinen以及其它6人被当地政客杀害。
当然,若Ken Saro Wiwa不是令西方瞩目的奈及利亚作家,这宗丑闻不会轻易被揭发。
《企业人格诊断书:提着公文包的恶魔》(原刊于2007年十月号台湾Look杂志)十九世纪末,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通过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明订保护个体财产与生命不受他人与政府威胁,然而这条原意是在保护解放黑人奴隶的法案,却被当时的企业律师加以延伸而套用在别处,高喊着「企业也是人!」于是法人的概念就此催生。
这场丧生六十万人的血腥内战,最终得益者却是数百个新兴企业。
这群「法人」拥有买卖不动产并提起诉讼的权利,却与活生生的人类不同、没有所谓道德良知的既定概念,也毫无信念理想,只关心股东的商业利益。
「他们」信奉的唯有财务报表上的每季盈余营利,而以营利为终极目标这点甚至明文记载在法律条文中,相对来说企业却毫不需要对公众利益效忠。
正如英国瑟洛男爵所言:「他们没有灵魂可以救赎,也没有身体可以监禁。
」甫于今年铁马影展上放映,并由蛮野心足生态协会推出DVD的2003年记录片《企业人格诊断书》,便带领观众一同走过百余年来企业发展至今日庞然巨兽规模的历史,从工业时代采矿时如何利用蒸气机器来提高产值效率,一直讲到现今微芯片与半导体雄霸的科技时代。
最是嗜血的凶猛鲨鱼过去数千年来,人们信奉仰赖的是宗教、是政府,无论君权政体、民主或共产制度。
但在现今资本主义横行的年代,企业才是人们信仰最虔诚的宗教。
事实上在全球化浪潮大举入侵下,跨国企业早于世界各地都占有一定版图,不再受限于任何单一政府的权力管辖之下,已一举超越各国政治领袖而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势力的实质领导者。
电影更以科学怪人来比拟现今的跨国企业,虽然是藉人类之手才得以呱呱坠地,但在拥有无人能及的强大力量之下,早已超脱人类掌握而成为失控的脱缰野马,摇身一变为只为血腥味(钞票)而驱动的凶猛鲨鱼。
但在一味追求繁荣利益的同时,企业也随之创造了毁灭性后果,最后将会吞噬整个地球与人类文明。
《企业人格诊断书》根据乔尔巴肯的〈企业的性格与命运〉拍摄而成,片中请来许多企业家、教授学者现身说法,不仅邀得了爱出风头的记录片导演麦可摩尔、反霸权异议学者乔姆斯基、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米尔顿傅利曼、〈No Logo〉一书作者娜欧蜜克莱恩,甚至连壳牌石油公司前董事长穆迪史都华等商场上赫赫有名的霸主也亲身接受访谈。
最难能可贵地还是请到了全球最大组合地毯制造公司Interface董事长雷安德森,亲口描述他如何从原本毫不关心企业责任的商场枭雄,顿悟成今日捍卫环保与地球永续经营最不遗余力的良心企业家,畅谈其间转变之心路历程。
片中收录的一场企业座谈会上,雷安德森开头第一句话便是称呼在场同业为「我的掠夺者同伴们呀」,话语间满是悔恨悲痛的自省意味,镜头扫过台下观众席时可见到数人双目噙泪、聚精会神地聆听他演讲。
为悲剧鼓掌叫好片中分从社会公义、环境保育、营销广告等层面来逐一分析当今企业的利弊优缺。
正如前段所言,企业重视的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成本竭其所能地压缩降低、产能效率与获利尽可能地往上拉抬,这才是企业的无上目标;至于员工福祉与百姓生计则非企业所重视。
也之所以,企业为了达成获利的目标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恶性裁员、打压工会、压榨劳工等各式卑劣手段尽皆出笼,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的跨国企业纷纷雇用当地黑道、或与极权政府连手来打压劳工,不仅驱赶劳工自救的抗议游行,甚至密谋暗杀反对劳工领袖,此类压榨事迹实是层出不穷。
由酷玩乐团大力倡导的「公平交易」运动,曾呼吁连锁咖啡品牌不应以强大企业力量为后盾,强制以低廉价格收购大量咖啡豆、剥削贫苦的咖啡农,相信人们对此应该不陌生;片中则更前往多米尼加等发展中国家去捕捉血汗工厂的真实面貌,观众将会发现那些在媒体上摆出热心公益伪善嘴脸的庞大企业,如何在恶劣工作环境下以过长工时与不合理的低廉薪资剥削旗下员工。
片中提出秘密文件举证,一件光鲜亮丽的名牌运动衫规定员工要在不到七分钟内缝制完成,企业实质付给员工的报酬只占了零售价格的区区千分之三,反过头来却愿意砸下巨额金钱在广告宣传上,两相比较下实是令观者义愤填膺。
微软近来在欧盟又因反托拉斯法一案败诉而引起世人注目,但事实上包含奇异公司、三菱汽车、辉瑞药厂、柯达胶卷、IBM、希尔斯百货等无数个在广告上光鲜亮丽的庞大企业,都曾因反托拉斯法案、环境污染甚至诈欺政府的罪名而遭判罚数百万乃至于数亿美元的罚金。
在企业会计师的小小算盘上,奉公守法不是首要考虑,而是缩减成本与违法风险相较之下是否划算,才决定要不要遵守政府法令。
相较之下,劳工福利与社会公义被企业置若罔闻自然毫不奇怪。
如果有钱人能靠卖绳子赚到一块钱,就算那绳子是用来吊死他的,他还是会欣然出售。
──记录片导演麦可摩尔观众可能曾在《安隆风暴》里看到交易员如何制造大停电来藉此哄抬电价,《企业人格诊断书》里则亦有一名期货交易员在面对镜头时吐露真心话,他在911悲剧发生时浮现脑海的第一个念头竟是:「现在黄金价格涨到多少了?一定可以大捞一票!」也正是这同一批人,在波斯湾战争时藉由油价飙升而牟取暴利,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新闻上烈火焚烧着的孩童尸骨,一边计算着荷包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