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限时规范特训 专题2 新人教版 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篇1】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

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

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

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反思教学设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因此,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汇总6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推敲从实际需要动身,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篇1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

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中意的回报。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以下: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核学生所学相干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控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出现出以下的特点:1、命题更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守考核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判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行素养教育,有利于高校提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

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浏览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运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推敲,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重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核,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精选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二生物组将一如既往,在踏踏实实,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继续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革工作,以提高我校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师的个人发展为目的,教学中注重抓好学生思想的教学,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学习终身有用的生物”为目的,为了在新学期里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生物组现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生物备课组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树立合理改造自然的.理念。

二、常规工作1.加强管理,规范备课组活动1)规范活动时间,定每周二上午第二、三节课为备课组活动时间。

2)规范活动主题,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备课组活动主要以研究备课为主,注重教学设计的研究;另外备课也应主题化,不应随意,每次活动都应围绕已定主题。

3)规范活动分工,备课组各成员在活动中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活动主备人需提供活动主题简案,其他成员积极评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经备课组讨论过的教学设计,可供全组成员共享。

2.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周听1节课,具体安排如下:1)听课、评课要形成制度,不局限于形式。

要认真作好记录;2)评课时要注意吸取他人经验,找出不足,取长补短。

3.教师成长1)加强学习,端正教育信仰,重新研读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下读书笔记,积极订阅生物专业杂志及教育专刊,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武装自己,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规范听课后的总结工作,听课是学习他人之长最直接的方式,以往在听完课后就匆匆结束,没有配套的总结工作,收获几乎等于零。

因此,本学期,要求每位备课组成员在每次听课后,认真写下小结,小结包括:你对该课的评价,你对该课的重新设计以及你的努力方向。

该小结于下次备课组活动时交于备课组长,形成资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生物技术实践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生物技术实践 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整合提升
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编织成网z,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规范答题——单菌落分离中对照实验的设置与结果评价
答卷投影
答卷投影
满分答案
(1)选择培养基对羟基苯甲酸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
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4)对羟基苯甲酸
(5)对照实验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6)单菌落挑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微生物
规范答题
规范审题|抓关键点
关键1题干信息已告知采用“选择”方法分离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
生物”预示着须以该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制备选择培养基
关键2图下标注为⑥中“无对羟基苯甲酸”,⑦中则有该物质二者构成对照。

关键3“将单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应利用“单菌落挑取法”
错因诊断
诊断1不明确选择培养的“选择因素”,将碳源答错
诊断2未读懂题意:在无对羟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预示着该微生物已具特异性
诊断3答题不规范,未答出具体操作属性
诊断4未能全面答出⑤―→⑥过程如何防止污染
温馨提示
(1)每一稀释度下至少涂布5个平板,其中三个平板为重复组,一个平板为空白对照(不涂布),一个平板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设置目的是证明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2)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5篇

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5篇

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第1讲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第1讲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D3.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倍的土壤稀释液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D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解析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不正确。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选修1专题2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选修1专题2

解析:选A。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
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
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
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命题视角剖析
紧扣教材重点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1)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 反应,过程如下:培养基经涂布培养长出菌落→覆
三、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1.配制培养基: 称量→混合→溶化→调pH→分装→包扎。 2.灭菌:加水→加培养基→密封→排冷气→维 持压力→取出倒平板(或搁置斜面)。 3.接种 (1)接种过程:洗净双手→点燃酒精灯→接种→ 贴标签。 接种环 (2)接种工具:包括 ________、涂布器。 稀释涂布平板 (3)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_____________ 法。 酒精灯火焰 (4)注意事项:整个操作过程都要在__________ 旁完成。 4.培养: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培养。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 2 节 生 命 活 动 的 主 要 承 担 者 — 蛋 白 质
基础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突破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基础自主梳理
一、培养基 营养物质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___ 的不同 生长繁殖 需求,配制出的供其_________ 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 碳源 无机盐 一般都含有水、______ 、氮源、_______ 、生 长因子,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 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 1.消毒 温和 (1)特点:使用较为_____ 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 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 孢子 括芽孢和______)。 巴氏消毒法 (2)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____________ 、化学 药剂消毒法。 2.灭菌 (1)特点: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 所有的微生物 ____________包括芽孢和孢子。 高压蒸汽 (2)常用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___________ 灭菌。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12.1943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
A.DNA→mRNA→蛋白质
C.丙酮酸+H2O→CO2+[H]+ATP
9.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6.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②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一个方向,且第一次快速搅拌,其余各步搅拌都要不停地轻轻搅拌,玻璃棒插入位置不同,进行第2、3、5次时,玻璃棒不要直插杯底,进行步骤7时,玻璃棒插入烧杯溶液的中间。
③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步骤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要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的最低点0.14mol/L,即稀释氯化钠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 专题2(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答案:C解析:天然培养基是成分不明确的培养基,并不是不需加工配制的培养基;实验者的双手需进行消毒处理;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唯一氮源而不是唯一的碳源。

4.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B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5.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答案:C解析: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单一变量,所以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

6.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答案:D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以及对微生物计数;接种时要连续划线,这样可以获得单个菌落;大白菜腌制过程中开始时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

7.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C.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答案:D解析:该培养基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Ⅰ与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生长因子;Ⅱ和Ⅲ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碳源如葡萄糖。

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答案:A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将所有的微生物杀死。

9.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在细菌计数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然后求出平均数,再根据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的细菌数。

10.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答案:C解析:从对两种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入手,结合微生物培养过程无菌条件的控制方法来解答该题。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 [2012·吉林二模](10分)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

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微生物。

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________灭菌,待其_______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这种方法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经常用加入了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

答案:(1)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对羟基苯甲酸对照作用 (3)在火焰上灼烧冷却杀灭残留物 (4)刚果红透明圈解析:(1)通过重复培养可获得更多的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2)通过培养分离获得的主要是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接种微生物时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待接种环冷却后再接种,接种完毕后还需对接种环灼烧以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4)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该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12.(8分)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请回答: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 琼脂水(1)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

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处理。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分类属于________。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源牛肉膏和蛋白胨灭菌固体培养基(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灭菌不严格,受到了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任选两个)解析: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配制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要调pH和灭菌。

牛肉膏、蛋白胨中含碳元素,可作为有机碳源。

分离纯化微生物一般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前都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以杀死上次划线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稀释度要足够高,否则会使微生物不能分散成单个细胞。

13.(12分)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2)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

________培养基(选择、鉴别)。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

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水样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

各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________。

A.制作果酒B.由果酒制作果醋C.制作泡菜D.制作腐乳(6)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异养型(2)鉴别乳糖、蔗糖(蛋白胨) (3)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4)5.6×108(5)B、C (6)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析:(1)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组成自身的物质,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