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合集下载

甘肃矿产资源

甘肃矿产资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甘肃矿产资源甘肃已发现矿种158 种,已发现矿产地3500 余处,已有E 级以上储量矿产地1500 余处,已有大中型矿床180 余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 位矿种数51 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 位矿种数32 种,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矿种数11 种(镍、钴、铂、钯、铱、铑、锇、钌、硒、铸型粘土、饰面用蛇纹岩)。

有色金属矿产是优势矿产,其种类较多,探明和保有储量、产量等在全国都占有极为重要地位。

贵金属、黑色金属、稀有稀散金属、非金属等矿产也有较大潜力。

镍钴矿:拥有储量占世界第三位的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伴生钴、铂族、硒、碲等十几种有益矿产,金川是全国最主要的镍钴原料供应基地。

在敦煌金川一带及北山地区有众多的超基性岩体,目前已发现一些重要找矿线索,显示该区有找铜镍矿及其伴生矿产的潜力。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陇南西成铅锌矿田和白银铜多金属矿田。

全省有大型矿床7 处、中型6 处,保有储量居全国位数:铅矿第六位,锌矿第三位。

大中型矿床中有7 个已开发。

在西成铅锌矿田和白银小铁山铅锌矿区其远景储量尚可增加已探明储量的60100%,祁连山和北山等地区的铅锌矿仍有相当的资源潜力。

铜矿:已有大型矿床2 处、中型矿床5 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四位。

预测储量可使目前的探明储量翻一番,预测远景区除已知铜矿深部及近外围外,还有肃南地区、文县康县地区及北山地区。

钨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七,主要分布在肃北县塔儿沟、红尖兵山(以黑钨矿为主)和肃南县小柳沟(以白钨矿为主)。

其中塔儿沟钨矿储量为我国西北,乃至北方最大的钨矿。

祁连山和北山地区还有找矿潜力。

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0 4
西部探矿工程
2 1 年第 4 00 期
甘 肃省 矿 产 资源 勘 查 、 开发 现 状及 面 临 的 问题
马 永辉
( 甘肃煤 田地质局一四六队, 甘肃 平凉 74 0) 40 0
摘 要: 甘肃省 矿产 资源相对 丰 富, 至 20年底 , 省 已发现 各 类矿 产 13种 ( 亚矿种 ) 占全 国 截 07 全 7 含 ,
区 、 居里 ( 石 摆浪 河流域 )金 昌 、 、 窑街 、 白银 、 兰州 、 华亭 、
3 矿产 资源勘 查、 发现状 开
3 1 公益性 地质 调查 .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下 , 重点开展了地质工 作程 度较低 地 区的基 础地 质调 查和矿 产资 源远景 评价 , 特别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和短缺矿产资 源的调查评价, 为矿产资源规划和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 科学依据。截止 20 08年底 , 累计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
位次
矿 种
矿种数
4. 8 0k 2 54 ×1 m 。全省地质构造复杂, 成矿条件优越 , 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至 20 年底 , 07 全省 已发现各类 矿产 13种 ( 7 含亚矿 种, 同) 占全 国发 现矿种数 的 下 ,
7 。全省查 明资源 储量 的矿种有 9 种 , 中 , 4 9 其 能源矿 产7 、 种 金属矿 产 3 、 6种 非金 属矿 产 5 4种 、 水气 矿 产 2
变油 、 煤制气等延伸产品的深加工, 产品附加值低 , 行业
2 1 年第 4 00 期
西部探矿工程
11 4
发展 水平低 下 。因此 , 甘肃矿 产资源 供需形 势 已相 当严
峻。
造条件 。查明了碳酸盐岩地层 的分布、 埋藏规律、 控制 岩溶水分布埋藏的构造条件和岩溶水水化学条件。 () 6矿山环境调查。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 开 展了“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山开发环境地质研究” 目, 项 并建立了数据库 , 按资源毁损程度 、 地质灾害、 环境污染 等类型划分为极严重、 严重、 中等程度, 圈定 出镜铁山矿

甘肃陇南地区矿产资源及地质找矿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陇南地区矿产资源及地质找矿未来趋势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陇南地区矿产资源及地质找矿未来趋势分析朱 江(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00)摘 要:针对甘肃陇南地区矿产资源的逐步发展,进而展开对陇南地区地质找矿未来趋势的分析。

通过分析甘肃陇南地区矿产资源,得出现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5种,矿产地451处。

其中,资源清、储量大、品位高、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等;通过分析甘肃陇南地区地质找矿未来趋势,发现陇南地区地质找矿未来趋势主要以横亘西和、成县、徽县等为主、西和崖湾锑矿带以及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的黄金矿带。

关键词:甘肃陇南地区;矿产资源;地质找矿;未来趋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8-0116-2Analysis on the future trend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Longnan area of Gansu ProvinceZHU Jiang(No. 1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ianshui 741000,China)Abstract: In view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Longnan area of Gansu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ture trend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Longnan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in Longnan area, Gansu Province, 35 kinds of metal and non-metal minerals have been found, 451 of which are mineral resources. Among them, lead, zinc, antimony, mercury, copper, gold, manganese, iron and other metals with clear resources, high reserves, high grade and mining value, silicon, marble and other non-metallic mineral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rend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Longnan area, Gansu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future trend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Longnan area is mainly across Xihe, Chengxian, Huixian, xiheyawan antimony ore belt and Bailongjiang The gold ore belt in Baishuijiang River Basin.Keywords: Longnan area, Gansu Province; mineral resources; geological prospecting; future trend甘肃陇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域,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为甘肃南下东出之要冲[1]。

甘肃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之间,面积39万多平方公里。

甘肃省采金历史悠久。

据1929年玉门火烧沟墓葬考古发掘得知,早在3500年前,该地葬俗无论男女均佩戴金耳环等首饰,可见,当时河西地区已进行黄金开采。

据《史记》记载,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出陇西击匈奴,大胜并获休屠王祭天金人。

这证明两千年前休屠王所据河西祁连山一带即盛产黄金。

清光绪初年,甘肃省采金业达到鼎盛时期,年产金万两左右,1888年达11632两,是当时全国屈指可数的黄金产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采金基本停止,直至“六五”期间仅从伴生金中回收副产金。

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后期,金矿找矿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果显著。

黄金资源现状甘肃省具有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金矿分布面广,砂金矿主要分布于白龙江水系,岩金矿主要分布于北山地区、祁连山区及西秦岭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280处,其中金矿床67处,包括岩金矿床39处(大型1处,中型13处,小型25处),砂金矿床23处(大型1处,中型6处,小型16处),伴生金矿床4处(特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处),小型共生金矿床1处,分布于全省41个县(市)境内。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223.45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36.98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4.62%,居第6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98.871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16.574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2 9,5,居第6位。

其中岩金保有储量67.256吨,砂金保有储量38.409吨,伴生金保有储量92·398吨,共生金保有储量0.808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13.688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5·183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3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97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40吨,主要由北山地区的拾金坡、小西弓等金矿,西秦岭地区的礼坝、罗坝等金矿提供。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一、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

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

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

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

见表1。

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

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

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

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

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

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7亿元。

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52亿美元。

2003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152.9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79%。

甘肃的矿产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供需总量失衡,一些大宗支柱性矿产勘查程度低,勘探矿产地占总数的28%,详查占27%,可利用资源储量不足探明资源储量的60%。

甘肃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电发展状况

甘肃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电发展状况

甘肃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电发展状况甘肃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电发展状况一、甘肃省煤炭资源概况甘肃省煤炭资源分布较广,西起玉门关,东至陇东高原。

东部地区包括平凉、庆阳两市,主要矿区以华亭矿区和正在开发的庆阳煤田为主;中部地区以兰州为中心,包括窑街、白银地区,以窑街、靖远两矿区为主;西部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以正在开发建设的民勤县红沙岗和山丹县长山子、花草滩煤田为主。

据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甘肃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陇东:庆阳、平凉两地煤炭储量占到全省储量的九成以上,庆阳市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为1342亿吨,占甘肃省煤炭预测储量的94%以上。

近几年来,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通过科学论证、精心组织,在庆阳市先后投入8亿多元勘查资金,开展了正宁南、宁县南、宁县中、环县沙井子等多个矿区的勘查会战,先后完成钻孔846个、钻探进尺80.94万米,目前,共探明煤炭储量资源118亿吨。

据了解,甘肃陇东地区预测煤炭资源储量1363.4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煤炭资源储量的96%。

2010年《甘肃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估报告》显示,该省潜在煤炭资源量又增加174亿吨,估算埋深2000米以浅的潜在资源量达1600多亿吨,居全国第六位。

通过这次预测评价,进一步摸清了全省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和构造特征,确定了北山、阿拉善、祁连、鄂尔多斯西南部和陇南5个赋煤带。

庆阳煤质为低灰、中硫、高热值的弱粘煤—不粘煤,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随着2010年平凉市、泾川县、灵台县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展开,加之灵台南煤田的勘查资料,灵台、泾川南煤田会战详细资料显示,甘肃省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2亿吨,灵台南煤田区域煤炭资源,可采煤层2至3层,主要可采煤层最大厚度15米左右,平均厚度6.56米,埋藏深度在700米至1000米,探获煤炭资源量在11.4亿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甘肃“十二五”时期煤炭开发建设重点的宁正矿区,位于该省东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矿区面积1100.34平方公里,资源储量71亿吨。

甘肃省矿产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甘肃省矿产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量 1 6 6万 t; 矿 资源 只 有敦 煌 市 方 山 口钒 矿 1 51 钒 处, 0 V2 5资源储 量为 19 5 2 1 9万 t 。
这是 甘肃 的一大 优势 。
1 2 资 源 分 布 特 征 .
甘肃位 于全 球 三 大地 质 构 造 域 的交 替 、 接 部 衔
位 ,具有 良好 的成 矿 地 质 构造 背 景 ,矿产 资 源潜 力 巨大 全省拥 有 8个 一级 成 矿 地带 和 4 5个 二级 蕴 矿带 。 目前 , 多数 矿 产已探 明储 量仅 为 预 测 资 源量 的 1 ~ 5 %,找矿 前景 十 分看好 ,尤 以煤 、 油 、 O O 石
占全 国 总 保 有 储 量 2 O% ~ 5 % 的矿 产 有 铍 、 、 O 硒
( ) 源 型矿 产 资 源 的分 布 。能 源 型 矿产 的分 1能
布在 甘肃省 有 比较好 的储量 , 目前 已探 明玉 门、 长庆 2处 , 发现 1 2个 油 田。含 面积 达 4 8k 7 m 。探 明可
( ) 色金 属矿 产的分 布 。是 优势 矿 产 , 种类 3有 其 较多, 探明 和保 有储 量 、 产量 等在 全 国都 占有极 为重
关键词 : 产资源 ; 持续发展 ; 矿 可 甘肃 省
中图 分 类 号 : 0 F2 5
( 天 山成 矿 带 的东 延 部 分 )成 矿 带 、 连 山 成 矿 东 祁
1 甘肃省矿产资源 的总体特征和分布
1 .1 矿产 资源 的总体特 征 矿 产资源 在 甘 肃 经 济 发 展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钴 、 等 8种 ; 5 ~2 的矿 产 有铬 、 、 、 镁 在 O 金 碲 重
晶石 、 、 、 、 、 、 钽 、 柱 石 、 生硫 、 石 、 采储 量为 2 7 铜 铅 锌 锑 银 铌 绿 伴 萤 . 2亿 t, 中分 布在 玉 门和长庆 2个油 集 9 8年底 , 全省 累计探 明煤 炭储 量为 9 。 5 9亿 t 冶金用 石英 岩等 1 4种 。甘肃 共 ( )生矿 产 或 组分 区 。1 9 伴

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浪 费 严 重 、 源 枯 竭 、 境 污 染 等 等 带 来 资 环 的种 种 恶 果 。资 源 供 需 矛 盾 日益 突 出 , 后 备 能源 储 备和 保 障 能力 问题 也 较 为严 重 。
铅、 稀土、 冶金用石英岩、 晶石居全 国第 重
五 : 明 的 冶 金 辅 助 原料 、 工 原 料 、 材 探 化 建
的产 业 格 局 , 定能 提 高 产 业 收 益 。
启迪 之四: 多方支撑三产各行业平衡
发 展 , 断 挖 掘 文 化创 意产 业 资 源 不 第 三 产 业 内涵 丰 富 ,包 括 批 零 贸易 、 住宿 餐饮 、 通 运 输 、 交 文化 体 育 、 闲 旅 游 休 和 文 创 产 业 等 行 业 。这 些 行 业 既 各 成 体 系 , 相 互 关 联 , 成 一 个 产 业 链 。 目前 , 又 形 我 镇 第 三 产 业 从 数 量 上 看 , 该 说 比较 发 应 达 , 从 质 量 上 看 , 存 在 这样 一些 不 足 。 但 还 塘 栖 自古 以来 属 于 商 业 兴 旺 发 达 、 荣 的 繁 水 乡码 头 , 栖 的 三 产 贸 易 有 着 优 厚 的 历 塘 史底 蕴 。塘 栖 三 产 既要 两 条 腿 走 路 , 衡 平 发 展 , 要 传 承 历 史 , 新 的提 升 。 又 有 随着 运 河 综 保 项 目的推 进 , 栖 迎 来 了 千 载 难 逢 塘 的发 展 机 遇 , 保 护 和 新城 开发 并举 , 古镇 水 北 、 南 历 史 街 区 、 隆 御 碑 公 园及 仓 储 水 乾 博 物馆 的 保 护 与 修 建 已 具 雏 形 , 为旅 游 业 的 发 展 奠 定 了基 础 。 同时 积 极 开 展 水 北风 情 特 色 街 等 的 招 商 工 作 , 绕 打 造“ 游 围 旅 目的地 ” 目标 , 学 编 制 三 产 发展 规 划 , 科 完 善 超 山风 景 区 、 史 文 化 街 区 、 色 农 业 历 特 园 区 旅游 功 能 和 业 态 布 局 ; 力 发展 旅 游 大 业 、 贸服 务业和房 地产业 , 力打造旅 商 合 矿 产 资源 是 由地 质 作 用形 成 的 、 有 具 利 用 价 值 的 自然 资 源 , 大 自然 赋 予人 类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一、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

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

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

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

见表1。

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

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

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 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位次矿种矿种数1 镍矿、钴矿、铂矿、钯矿、锇矿、铱矿、钌矿、铑矿、硒矿、铸型用粘土102 铬矿、镉矿、普通萤石、水泥配料用红土、水泥配料用黄土、饰面用蛇纹岩 63 锌矿、金矿、铍矿(绿柱石)、铊矿、碲矿、红柱石、透辉石、岩棉用玄武岩84 铜矿、铅矿、稀土矿、冶金用石英岩、重晶石 55 锑矿、铌钽矿、伴生硫铁矿、芒硝、水泥配料用砂 56 铋矿、铍矿(氧化铍)、菱镁矿、钾盐、砷矿、石榴子石、方解石、石棉87 钒矿、镁矿、汞矿、明矾石、宝石、玻璃用石英岩、蛭石78 油页岩、钨矿、银矿、冶金用脉石英 49 石油、化肥用蛇纹石、泥炭、玻璃用白云岩 410 锗矿、铟矿、叶蜡石、玻璃用砂 4二、矿产资源开发在甘肃经济中的作用及供需形势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

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

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

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7亿元。

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52亿美元。

2003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152.9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79%。

甘肃的矿产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供需总量失衡,一些大宗支柱性矿产勘查程度低,勘探矿产地占总数的28%,详查占27%,可利用资源储量不足探明资源储量的60%。

一些优势矿产缺少可供新建矿山的资源储量,一些支柱性矿产接替资源严重不足。

2004年底,全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92.3亿吨,居全国第十四位,产量2923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75%。

产品深加工程度低,没有进行洁净煤、型煤、水煤浆、煤化工、煤变油、煤制气等延伸产品的深加工,行业效益低下。

因此,甘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已相当严峻。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1、公益性地质调查1999年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下,重点开展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特别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短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为矿产资源规划和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止2004年底,累计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85项。

(1)区域地质调查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7幅,调查面积97393Km2平方公里;1:25万区域遥感地质调查2幅,面积28649 Km2;1:5万区域地质调查3幅,调查面积1140 Km2;1:5万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是近期启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分布于甘肃北山、西秦岭地区,涉及1:5万标准图幅15个,调查面积6613 Km2。

通过上述项目实施,将更新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对甘肃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化,加强了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的研究。

同时,对青藏高原隆升、陇中第四纪黄土与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专题调研。

(2)区域重力调查2000年以来共完成1:20万区域重力调查6幅,主要部署在祁连山西段和阿尔金山等地区,完成调查面积40000 Km2。

通过本区重力调查取得了丰富的区域重力基础资料,基本查明了该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为本区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基础重力场资料。

(3)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我省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以填补空白区为主。

部分图幅跨甘肃和邻省(区)。

先后完成了甘肃静宁、定西、陇西、秦安等幅黄土半覆盖区以及民勤幅、红柳大泉、五道明、湖西新村、咸水幅及若尔盖等幅10个图幅的区域化探扫面,累计完成调查面积65206 Km2。

至此基本完成甘肃省可扫面积。

(4)矿产资源评价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包括矿产资源评价、1:5万矿产地球化学(不包括在矿产资源评价项目中实施的)和异常查证。

截至2004年共实施29个项目,主要部署在甘肃北山、北祁连山西段和西秦岭地区。

通过评价,进一步圈定了成矿远景区,级资源量。

提交了333+3341(5)地下水勘查项目区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陇东地区,其中河西走廊地下水勘查,系统地整理了河西走廊近50年来的水文地质勘查成果,查明了河西走廊地下水赋存运移特征,在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对指导缺水区的找水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未来10年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

全区共规划开采量16.611×108m3/a,可增加开采灌区34个,控制开采灌区10个,调减开采灌区31个,并规划集中供水水源地24处。

首次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该成果报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基本上查明了甘肃省东部地区白垩系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及地下水分布的构造条件。

查明了碳酸盐岩地层的分布、埋藏规律、控制岩溶水分布埋藏的构造条件和岩溶水水化学条件。

(6)矿山环境调查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开展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山开发环境地质研究”项目,并建立了数据库,按资源毁损程度(包括矿产资源破坏、土地压占、水资源破坏、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等)、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尾矿坝溃坝、煤层自燃、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类型划分为极严重、严重、中等程度,在我省圈定出镜铁山矿区、石居里(摆浪河流域)、金昌、窑街、白银、兰州、华亭、西成等地区存在不同级别环境地质问题,其中镜铁山矿区、西成矿区为极严重区。

(7)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2000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县(市、区)有:天水市的秦城区、北道区、武山县;陇南地区的武都县、礼县、文县;庆阳地区的镇原县;白银市的会宁县;临夏州的永靖县。

该工作逐年展开,2000-2004年累计完成18个县,2005年又安排清水等4县的调查工作。

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对调查区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受地方政府的好评。

目前,甘肃省环境监测院会同甘肃省气象台,加强对甘肃全省地质灾害的预报工作,为地方减灾、防灾提供了重要信息。

我省陇南、天水、陇东等地开展了地质灾害治理。

已完工的武都县甘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宕昌县大地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已发挥了很好的减灾效益。

(8)地质遗迹保护我省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质遗迹种类多,分布广,独具特色。

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典型地质剖面、岩溶地貌、雅丹地貌和冰川地貌以及重要矿山开采遗址等。

通过评价和申报,一批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和重要人文价值的地质遗迹区,被批准为国家或省级地质公园,其中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经野外地质勘察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恐龙足印化石群。

发现并命名了“兰州龙”,这对研究黄河流域甘肃境内的地质变化及环境演化都有巨大的意义。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建立地质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4个。

见表2。

这标志着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甘肃境内的地质遗迹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9)矿产资源信息化全省矿产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培养了一批GIS技术专门人才,基本完成对前人主要基础地质工作成果的数据库建设。

已建成了地质图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自然重砂数据库、大中型矿产地数据库等,完成了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的建库工作,这些都为“数字甘肃”建设和甘肃经济发展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要求2004年全面实行野外数字化填图,矿产资源评价项目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于2004年开始试行。

表2 甘肃省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区级别名称批准时间面积(km2) 特征国家地质公园1.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2001.2.28 398.4 雅丹地貌2.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2001.2.28 15 恐龙足印化石3.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2004.3.19 10黄河石林、融合峰林、雅丹、丹霞4.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2004.3.19 30丹霞地貌、斑马山、人文景观地貌省级地质公园1.天水麦积山省级地质公园2003.12.31 366 丹霞地貌2.甘肃临潭冶力关省级地质公园2003.12.31 135.3 滑坡堰塞湖、丹霞地貌3.甘肃漳县贵清山-遮阳山省级地质公园2004.10 113.92 岩溶地貌4.宕昌县官鹅沟省级地质公园2004.10 420 构造、地层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1.甘肃省敦煌雅丹地质遗迹保护区2001.6.29 398.4 雅丹地貌2.甘肃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保护区2001.11.18 15 恐龙足印化石3.甘肃景泰黄河石林保护区2001.3.5 30.4 黄河石林地貌(10)地质科研近年来,我省地质科研成果丰硕。

2002年度,“疏勒河中游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示范总结报告”、“祁连山及邻区火山作用与成矿”经国土资源部评审,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华北古陆西南边缘成矿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项目,经甘肃省科技厅评审,获省级一等奖。

2003年度“北祁连西段铁铜金铅锌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项目,已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成果开展评奖活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甘肃省武都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湖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10个项目成果获得一等奖。

2、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商业性矿产勘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研究制定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指导性意见,加大了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力度,鼓励在具有资源潜力的中西部地区、边远及少数民族等地区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鼓励矿山企业在有市场需求和资源潜力的老矿山外围和深部开展商业性勘查工作,探寻新的接替资源;鼓励开展大宗、紧缺的主要矿产资源的商业性矿产勘查,缓解煤电油和重要金属原材料的供需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