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联句》赏析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联句》赏析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联句》赏析这首出自东晋诗人谢安的《咏雪联句》诗流传非常的广,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谢朗)(谢道韫)赏析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

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

)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诗歌鉴赏】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原文【其一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其二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注释、东山:指作者家乡的山。

2、逐胜:寻觅胜景。

3、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4、群山:指东山。

新晴:刚放晴的天气。

5、泥融:湿润的泥土。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翻译其一: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其二: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写东山雪景并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第二首诗描写了阳光照耀下东山积雪消融的景象。

这两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易懂而感情真挚深切。

这组诗的题目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

第一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

这首诗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

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

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

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

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出来。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

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赏析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赏析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赏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赏析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释:①此篇《文苑英华》作王助诗。

按:司空曙《过胡居士睹王右尽遗文》曰:“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

每许前山隐,曾怜陋巷贫。

题诗今尚在,暂为拂流尘。

”“闭门”二句即承此诗“隔牖”二句及“借问”二句之意而来。

“曾怜”句盖指维曾赒济过胡居士(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即述其事),而曙所睹王右垂遗文,当即此诗。

故此诗无疑应为王维所作。

②寒更:寒夜的更鼓声。

传晓箭:即报晓之意。

箭,指漏刻上标示时间的浮箭。

全诗校:“一作催唱晓。

”③览:全诗校:“一作减。

”④门:全诗校:“一作帘。

”⑤翛然:自然超脱貌。

赏析:王维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就是一首抒写雪中思友的诗,表达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胡居士:名不详。

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处距王维不远。

王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学人》等诗,从诗中可知胡居士贤而贫困,王维曾经周济过他。

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

中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

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碎琼乱玉等来写雪景。

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

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

“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

接下去的一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

“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诗歌鉴赏】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原文其一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并无风势转回汪。

但觉衾?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下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其二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掉。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注释、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2、堆盐:谢安侄儿咏雪,有“撒盐空中差可拟”句。

3、幌:帘幕。

4、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5、刘叉: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无考。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翻译其一:黄昏时分,雨越下纷纷绵绵,夜里并无风一片喧闹,天气更加炎热。

只真的被褥没丝毫暖意,就像是水打翻在上面,不晓得庭院已经堆上上雪了。

半夜看见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就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就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早晨出来扫清积雪荣登北台,指着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遮住了双峰细长。

其二: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

在阳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楼,大地如银海,人们被冻得皮肤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

本应歌颂瑞雪,但我已老病,诗力减退,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冰柱》了。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赏析《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一首组诗,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第二首继写在北台观雪景的所见所感,隐含着怀才不遇之意。

这两首诗用韵颇有特色。

“尖”、“叉”二韵属险韵、窄韵,而作者运用自如,韵与意会,语皆浑成,自然高妙,毫无牵强拼凑之迹。

第一首写下从黄昏至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

黄昏时节,淫雨绵绵,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

作者只法号被褥并无一丝暖意,犹如水打翻在上面,而不晓得庭院里已雪积成堆了。

古诗之《山中雪后》赏析

古诗之《山中雪后》赏析

古诗之《山中雪后》赏析
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译文
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赏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
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其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在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沁园春-雪》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作品原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及译文注释

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及译文注释

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及译文注释《终南望余雪》是由祖咏所创作的,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终南望余雪》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终南望余雪》朝代:唐朝|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古诗简介《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

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

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终南望余雪》翻译/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终南望余雪》注释①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③林表:林外,林梢。

表,外表。

④霁色:雨雪后的阳光。

霁,指雨雪后初晴。

《终南望余雪》赏析/鉴赏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1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古诗简介《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

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此诗也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翻译/译文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注释①山中雪后: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②檐流未滴梅花冻: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③清孤:凄清孤独。

④等闲:寻常、一般。

创作背景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赏析/鉴赏《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一,描写雪后的图片二,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____范云《别诗》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____柳宗元《江雪》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9、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____杜甫《绝句》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1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18、今自己来思,雨雪霏霏。

____佚名《采薇》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____黄景仁《别老母》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2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2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____张谓《早梅》2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____李白《北风行》2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____韩愈《春雪》25、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____陈毅《青松》2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____祖咏《终南望余雪》27、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28、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____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29、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3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____王维《观猎》31、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____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3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____赵嘏《喜张沨及第》3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3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____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3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____齐己《早梅》3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____郑燮《山中雪后》38、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____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3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____白居易《夜雪》40、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____洪升《雪望》41、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42、烟霏霏。

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

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4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44、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45、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4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47、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____崔道融《梅花》48、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____欧阳修《戏答元珍》49、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____王守仁《春晴》50、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____杜甫《阁夜》三,描写雪后的空气的句子1、郁郁葱葱的林带,一改往日翠绿的装束,已换成洁白的银装素裹。

高高的白杨树枝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霄。

苍翠的针叶松,纹丝不动的挺立在哪儿,高傲地接受着风雪地洗涤;针叶上积满了毛松松的雪球,像披上了洁白的外套。

垂柳和垂榆的枝条不再显得那么瘪色,上面缀着的白雪就像朵朵含苞待放的白梅花。

2、一起来,这个山沟里的小小天地就会立刻改变容颜。

眼前的一切全成了银白色的,地上房上树上山上,无处不有雪的踪影。

在这样的洁白空间里,会让您产生种种遐想,好像这雪是带着某种使命,突然来到人间似的。

3、教室前面,一棵棵小松树挂满了白绒绒的雪球。

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仿佛向大家点头示好。

那半圆的花坛里,本来已经枝枯花落的种种花木,又开满了朵朵白花。

4、看,那笔直的水泥路已经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看得叫人不忍心踩上去。

路两旁便是挺拔的松树,像两排站得整齐穿着白披风的卫士。

5、太阳出来了,照耀在洁白的雪地上,照得人眼睛都发花。

雪在阳光下开始慢慢融化,屋檐开始淌水,滴在雪地上,把地上的雪穿成一个个小洞洞。

树上的雪顺着树干往下淌水,树枝上不时地抖下一两块巴掌大的雪块,无声地推在雪地上。

马路上的雪都被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们踩实了,踩脏了,可道路两旁的雪依然是那样洁白,好像给马路镀上了一道银边,显得更加整洁宽敞。

6、雪飘落在对面的屋顶上,屋顶像蒙了一条闪着银光的纱巾,美丽极了。

雪飘落在树上,树上像缀满了银色的小花。

雪飘落在操场上,操场变得像铺满棉花一样白茫茫的一片。

上面有几个小脚印,也许是小猫吧,但为操场增添了许多乐趣。

7、整个村子好象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看到这麽美的雪景,使自己体会到毛泽东诗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

柏油马路旁的树木上,挂着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常青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雪球儿,路上的积雪足足有十多厘米深,踩上去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响声。

8、从教室的窗户往外看,操场上铺上了一个用雪织成的地毯。

雪姑娘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操场上五颜六色的地砖都变成了银白色。

雪姑娘也非常善良,害怕小树和刚出生不久的小草着凉,心灵手巧地织了一顶顶银色的帽子给他们戴上。

9、雪后的景色可真美丽呀!不管是大树上,屋顶上,还是菜地上,都穿上了一件精美的洁白的羽绒服。

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似的,世界就像是粉妆玉砌的一样。

菜地里的那些低矮的弟弟妹妹们在这冰天雪地的天气下,也低下了往日高举着的头,还蒙上了一层白白的面纱。

10、你再看那山,一道白,一道黄,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你看那路边的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活像一位亭亭玉立,秀气的妙龄少女。

库木塔格沙漠脚下一栋栋土坯房,房顶上卧着点雪,烟囱里冒出缕缕青烟,配上那沙山与那树,对!这是一张小水墨画,也许是清代的哪位名家画的呢!11、抬头看,以往那几棵被北风吹得光秃秃的老桐树,如今“枯木逢春”般地开满束束银花。

在棕黑色树干的衬托下,显得它更加纯洁无瑕。

在雪的映照下,天也变成了银色。

道路两边那高大的松树,像挂满了白色的绒球,和那露出的片片绿色融在一起,这给这世界添了几分童话般的色彩。

12、看,那笔直的水泥路上已经盖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是那么的晶莹,那么的纯洁,让人不忍心把脚踩上去。

花池旁的两棵松树上挂满了白绒绒的雪球。

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仿佛像大家点头问好。

那花池里,本来已经枯落的花木,这时又开满了朵朵白花。

13、操场更美。

刚刚健好的健身器材,全部银装素裹。

广阔的操场面上,像是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席思梦”,白面软软,自己多想在上面睡一觉啊!男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打雪仗。

操场上“杀声震天”,只见白色的雪团像一道道流星闪过,又炸开一阵阵白色的烟雾。

14、麦田里,刚刚钻出的鲜绿的麦苗,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被。

远处,小小的山村茅屋,被雪盖得严严实实的,活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模型。

小河不畏严寒地哗哗流淌着,河边或河心的大石头上,盖上了一层白雪,就像浇上奶油的蛋糕,大大小小不规则地分布在河滩上。

15、雪下了一天一夜,停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屋被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柳枝变成了银条。

大雪把杨树的枝条打扮得像美丽的珊瑚,又像奇异的鹿角。

麦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子。

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整个大地都变成玉琢银雕的世界。

小孩子们高兴极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滑雪橇。

冻得手和脸红通通的,头上却冒着汗,欢笑着,嬉闹着。

16、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点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这时的葵花广场格外美丽,早上很冷,出来的人不多,只有零零星星的脚印,没有踩过的地方完整的像一块地毯;又像一片银色的沙滩,反射着朝阳的光辉。

小城里的树枝杈都稀稀疏疏的,乘不了多少雪;西边有一处果林,枝杈上零散地挂着一些雪绒,雪都堆积在了树下。

17、一阵大雪过后,给大地的披上了洁白无垠的地毯,看上去就像席梦思,真想让人躺上去,在屋顶上面,雪姑娘很大方的给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路上的树也仿佛换上了银装……到处是一派一片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景象!18、看,那笔直的水泥路上已经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

路两旁便是两排高大挻拔的树,真像两排站得整整齐齐、穿着白披风的卫士。

教室的屋顶上,雪姑娘很大方地送给它一床厚厚的白毡被。

屋檐边上挂满了水晶般的小水钉,给屋檐镶上了一道玲珑的花边。

教室前面,一棵棵小松树上挂满了白色的雪球,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

仿佛在向大家点头问好。

那圆圆的大花坛里,本来已经叶枯花落的各种花草,这时候又开满了朵朵“水晶花”。

19、美丽的.雪景让人惊叹,但是这一景观却总是昙花一现。

不久,太阳爸爸便招呼着雪女儿回家去了,雪女儿便恋恋不舍地回家去了,留下了她那一排排脚印--那清澈的涓涓细流。

不久,雪女儿就完全离开了大家的视线。

20、远望去,雪给“肥胖”的黄土高坡加了个大白胡子,犹如一个背着大包的圣诞老人,正对着自己笑呢!再往远看,往日那碧蓝雄伟的秦岭山脉,如今已在苍茫的天宇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21、雪后的景象更是如此,银白覆满大地,天地连成一线,模糊了边界,模糊了天地,只有那一串脚印,如细碎的花,缀在地的一角,成为静谧的注释。

22、自己踏在洁白的绒绒雪上,犹如走在家中的地毯上。

看到身后留下的深浅不一的脚印,仿佛做了一件不该做的错事。

看到晶莹剔透的雪儿被踩得面目全非,不忍心再往前走半步。

自己情不自禁的停下脚步,缓缓的蹲下身子,从地上轻轻的捧起一捧雪,小心翼翼的把它揉成一团,用舌尖情深意浓的闻舔着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