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新版课件第13章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第五版.ppt

土地经济学第五版.ppt
结合 三、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34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
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要把产品与
投入相比较,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 的经济效益就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 经济效益就差。这就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 投入指标。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土地资产流转所研究的也是土地利 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但它所涉及的仅是土地资产流转和土地 收益分配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 系问题。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抽象思维方法 (二)系统分析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4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25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五)土地保护
26
中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 立起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对此,当时不少 人产生误解,以为土地公有制一建立,土地 经济问题就全部解决,因而长期以来忽视对 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直到1978年改革开 放以后,土地经济科学才重新受到重视。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土地经济学土地规模经营PPT课件

土地经济学土地规模经营PPT课件
外部负效益第47页共58页一定时期城市规模cjctcn城市发展中的门槛成本cn正常的扩建成本ct门槛成本cj跨越逐个门槛的成本第48页共58页3城市规模扩大的厂商效益不成本效益单位投资产出率投资利润率成本工资场地费用外部成本2城市规模扩大的个人效益不成本效益直接货币收入享用公共设施受益成本场地费用通勤费用外部成本第49页共58页城市规模acab城市规模不企业成本效益分析图ac企业平均成本ab企业平均效益第50页共58页城市规模不个人费用效益分析图mcacabmbab合幵平均效益mb边际效益mc边际费用ac城市平均生活费用第51页共58页我国城市的规模效益和外部成本单位城市规模万人总成本政府负担外部成本居民负担外部成本净效益102030501002003004006008001000120015001125182822922913379546835191554160186341658267736998117912941414163220772766333138294707548762046876782348743041842447257567075891810651204133615266928649961208160521912661307137894422500055406297054535877128117171917186017121311854378103824注无论效益还是成本都是相对值即其占gdp的
是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也就是土地、 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数量界限。
2、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第5页/共58页
二、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评价 (一)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征
就是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它有以下三个特征: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第9页/共156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PPT第13章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PPT第13章
近些年来,英国有权征收土地的部门为了避免采取强制性手段,更多的是采取同土地所 有人合作或商议的形式获得土地。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公共部门对土地的需求 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大大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由政府进行的贫民区改造 、城市综合开发、新城镇建设、交通干线开拓及其他有关项目基本上结束了。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国,中央政府的各部、厅,地方政府,以及供水公司、新城镇开发公司等国营公司, 在进行法定建设时,都具有征收土地的权力。
对征收土地进行补偿的土地征收费,主要根据征收之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如果有些土 地在征收之前因要转为公共开发地而造成地价上涨,则原则上补偿价格不包括地价上 涨部分,但某些合理上涨可以考虑。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经济学
毕宝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目录
英国土地制度 美国土地制度 德国土地制度 日本土地制度 新加坡土地制度 俄罗斯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英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5英国的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英国政府土地登记局是统一管理英国城乡土地权属的机构。它早在1862年就设立了, 最初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办理登记。1896年一项法令规定,凡土地买卖必须登记,从此土
地登记局成为政府统一从事土地所有权的审查、确认、登记、发证以及办理过户换 证的部门。土地所有权证书载明土地所有人及其土地的面积、边界等自然状况,具有 法律效力。为尊重英格兰人不愿公开私人拥有和利用土地情况的意愿,土地登记局对 登记资料保密,不向外透露,在内部也不按登记的人头统计其先后登记土地的总量。但 是土地登记局保存归档的土地所有权证书副本等资料,免费供应欲买地或租地者所委 托的律师查阅,从而使其能便捷地核实有关土地权属的确凿现状。在土地登记局设立 之前,社会上的土地买卖,如果买方不深知卖方的底细,那么往往要寻找和查阅有关土地 权属沿革的大量历史资料,才能判断是否确为卖方所有,是否已抵押。这就需要耗费大 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土地交易的有效进行。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土地是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却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功能土地的分类: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

土地经济学研究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第二章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为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土地利用的目标:按所提供的产品分为取得物质产品,取得服务;按发挥的作用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有自然,经济,社会三因素。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第三章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土地肥力: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报酬: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率。

三种报酬形态公式:报酬(实物形态)=产出的实物量/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报酬(价值形态)=产出物的价值或产值/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报酬(价格形态)=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讲义

讲授内容提纲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土地市场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四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第六章土地金融第七章土地税收第八章土地利用概论第九章土地集约利用第十章土地规模利用第十一章土地分区利用第十二章土地计划利用第十三章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十四章土地制度概论第十五章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第十六章中国港台及国外现行的土地制度前言一、《土地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和经营规律的学科,是对土地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学习土地专业课程及房地产相关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2、意义①认识土地的基本经济属性,系统了解和掌握土地经济的规律。

②了解和掌握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方法。

③了解和认识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④应用土地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土地经济问题。

如关于土地的有偿使用;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利用等;行政干部土地违法现象的原因分析等。

二、《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主要有四大部分内容1、关于《土地经济学》对象及其研究简况2、土地市场理论土地的经济运行规律。

3、土地利用理论土地生产力4、土地制度理论土地生产关系三、教学要求及安排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自学讨论等2、教学考核采用连续综合评定方法(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作业、笔记、课堂纪律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第一章导论【内容提要】认识和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对土地的属性进行全面了解,这是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

本章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讲述,同时,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加以介绍,为学习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奠定基础。

【重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难点】认识土地自然和经济属性的意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土地的概述(一)什么是土地?1、对土地概念的不同认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说明2、土地的定义:是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1.土地所有权:是对土地的完全支配权,是土地产权权利束中最充分地一项物权,有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处分权等权能组成。

2.土地集约利用: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力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集约利用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数量。

4.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7.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8.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

10.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内单个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效益。

11.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12.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13.土地计划利用: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

14.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转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10.内部规模经济的含义及来源:是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来源:首先是单个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使得大规模生产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

包括:○1大规模生产有利于进行分工协作,从而提高劳动效率○2大规模生产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比例,从而降低管理成本○3大规模生产为充分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效益。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13讲课件讲义.doc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13讲课件讲义.doc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13讲课件讲义(一)农用地转用概念一、内容提要:1.农用地转用概念2.农用地转用的依据3.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4.农用地转用的审批程序5 .土地征收和征用概念6.征地行为的特征7.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的内容8.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与审核9.土地征收程序二、考试目的木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三、考试基木要求掌握: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的内涵、基木内容。

熟悉:农用地转用的依据、条件、批准权限,征地安置补偿的内容和基木要求。

了解:我国征地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四、内容辅导:(一)农用地转用概念1、农用地转用概念。

(掌握)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O农用地转用是《土地管理法》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家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普遍采用的手段。

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不尽相同,但含义基本相似。

有些称为“土地开发许可”,有的称为“建筑许可”,还有叫“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但目的都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控制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尤其是占用耕地的行为。

2、农用地转用的条件(熟悉)(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农用地转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1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包括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和土地整理折抵指标)%1保质足额补充所占耕地;%1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以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己经明确预留的项目用地;%1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1供水、供电、排污等确实无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些年来,英国有权征收土地的部门为了避免采取强制性手段,更多的是采取同土地所 有人合作或商议的形式获得土地。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公共部门对土地的需求 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大大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由政府进行的贫民区改造 、城市综合开发、新城镇建设、交通干线开拓及其他有关项目基本上结束了。
此外,除了前述的土地登记局统一管理英国城乡土地权属,英国的地籍测量任务由英 国 地形测量局完成,它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绘制地图。在北爱尔兰,由北爱尔兰地 形测量局负责制图。英国政府的估价事务管理局,设在国家税务局,主要负责由国家税 务 局管理的与土地和建筑有关的税收估价工作。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总面积35 .7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35%,永久性牧地占 15%,森林 用地占31%,其他 (城镇、工矿、交通等)用地占19%。
德国现行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制,其土地有联邦政府所有 (国有)土地、州和地方 政府所有土地、教堂占有土地、私人所有土地。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美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1 美国的地基本状况及土地所有制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面积916万平方千米),其 中 ,耕地占18 .0%,草原和牧场占27 .1%,森林占29 .7%,特殊用地 (主要是公园和野 生动 物保护区)和杂地 (如苔原和沼泽等)占22 .5%,城市用地占2 .7%。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3.3 德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土地征收制度 在德国,土地征收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手段。凡是为了实现地区详细规划 以及 合理利用土地、保护有价值的建筑物,或为征收而调配土地的需求,都可以采 用土地征收。 德国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标准的法律依据,散见在联邦和州的法律中。《建设法 典》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了为执行建设计划而征收不动产和财产权利的程序。此 外,《土地取得 法》第二十八条也详细规定了征收程序和补偿标准。所有州也都 制定了规范的土地征收 法律。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5英国的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英国政府土地登记局是统一管理英国城乡土地权属的机构。它早在1862年就设立了, 最初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办理登记。1896年一项法令规定,凡土地买卖必须登记,从此土
地登记局成为政府统一从事土地所有权的审查、确认、登记、发证以及办理过户换 证的部门。土地所有权证书载明土地所有人及其土地的面积、边界等自然状况,具有 法律效力。为尊重英格兰人不愿公开私人拥有和利用土地情况的意愿,土地登记局对 登记资料保密,不向外透露,在内部也不按登记的人头统计其先后登记土地的总量。但 是土地登记局保存归档的土地所有权证书副本等资料,免费供应欲买地或租地者所委 托的律师查阅,从而使其能便捷地核实有关土地权属的确凿现状。在土地登记局设立 之前,社会上的土地买卖,如果买方不深知卖方的底细,那么往往要寻找和查阅有关土地 权属沿革的大量历史资料,才能判断是否确为卖方所有,是否已抵押。这就需要耗费大 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土地交易的有效进行。
英国的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政策未完全成功,1952年保守党当政后予以废止。废止的理 由是:自实行土地发展权国有化后,土地市场几乎陷于停顿。迫切需要使用土地的人,除 按照黑市地价进行交易外,还须代土地出售人缴付土地发展费(即土地发展权价格)。 这无形中抬高了土地市价,使土地市场发生闭销作用,阻碍了土地的正常使用。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目录
英国土地制度 美国土地制度 德国土地制度 日本土地制度 新加坡土地制度 俄罗斯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英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1英国的土地基本状况及土地所有制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 部和一些小岛组成,总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包括内陆水域)。英国的土地中,耕地占25%,永 久性牧地占46%,森林用地占10%,其余19%为城镇、工矿等用地。
美国是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土地所有制可以说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 制, 但这种土地私有制并非全部土地都为私人所有。美国目前的土地总面积中 ,60%为私人所 有,38%为公有,2%为印第安人保留地 (即专门辟给原来美洲土著居 民的土地)。私有土 地主要是农林牧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公有土地主要是道路用 地、军用土地、政府用地、 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及森林、草原、沼泽、水域 和山地等。在38%的公有土地中,联邦 政府所有的为29%,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 的为9%。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中,40%位于 山区,39%在阿拉斯加州,14%在太平洋 地区,还有7%遍布在夏威夷州等地。州政府和 地方政府从联邦政府的授予、购买 、赠与和归还中获得了不同规模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分布比联邦政府的均匀,但仍 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3英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英国,中央政府的各部、厅,地方政府,以及供水公司、新城镇开发公司等国营公司, 在进行法定建设时,都具有征收土地的权力。
对征收土地进行补偿的土地征收费,主要根据征收之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如果有些土 地在征收之前因要转为公共开发地而造成地价上涨,则原则上补偿价格不包括地价上 涨部分,但某些合理上涨可以考虑。
1066年以来,英国的全部土地在法律上都归英王(或国家)所有,也就是说英王(或国家)是唯一 的土地所有人,个人、企业和各种机构团体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或占有权)。拥有土地使用 权者在英国法律中被称为土地持有人(或租借人),持有土地所受的条件限制总称为“土地保 有条件”,土地持有人所保有的有关土地权利的总和叫作土地产业权。主要有如下四种土地 产业权:(1)无条件继承的土地产业权。(2)限定继承的土地产业权。(3)终身保有的土地产业 权。(4)限期保有的土地产业权。其中,前三种属于永业权,第四种属于租业权。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4 美国政府对不动产产权的限制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管制权 征收权
征税权 充公权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5 美国的土地管理机构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德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3.1 德国的土地基本状况及土地所有制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4英国的土地发展权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1947年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城乡规划法规定,私有土地仍然保持私有,但其发展权(即 变更土地使用类别的权利)收归国家,实行所谓的“土地发展权国有化”。从此,任何私 有土地只享有原有使用类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变更原有使用类别 的权利则由国家独占。私有土地所有人或其他任何人如想变更(升高)土地的原有使用 类别,在实行建筑发展之前,必须先向政府购买土地发展权。反之,如果政府公布土地使 用计划,变更(降低)私有土地原有使用类别,因而降低其土地价值的,则政府应按地价降 低所受损失的金额予以补偿。至于土地发展权的价格,应按变更使用类别后的土地自 然增值计算。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国家和社会公益事业,兴建铁路、公路及其他设施,需要占用州 政 府和地方政府的公有土地或私有土地,也要通过交换或购买的方式取得。通信 、输电、输油等管线要通过公有土地的地上或地下,都必须向土地管理局通行处 申请批准,并支付租 金。联邦政府的公有土地,包括地下矿产、水源的出卖、出租 收入,是仅次于税收收入的 联邦政府第二大财政收入来源。
13.3.2 德国的土地先买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先买制度 在德国,凡详细规划区内的土地交易,地方政府都可以行使一般先买权。除此之外, 在一些特定地区,如再开发区、新开发区等,政府还可以行使特别先买权。土地的 先买价 格依照交易价格确定。联邦德国1987年的 《建设法典》对行使先买权做 了比以前更多的 限制。如在详细规划区内,划定只有作为公共性使用的项目建设 才可行使先买权。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2 美国的土地使用制及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美国法律规定,保护私有土地和公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和出租 。 美国独立后,政府有计划地把国有土地卖给私人。凡私人向联邦政府买地的,都 须提出申 请,经法院审批后,由总统专职秘书签署,批准生效。私人土地的买卖,政 府一般不予干 涉。凡法律承认的私人土地,地方政府都有登记。当买卖双方达成 协议后,只要到地方政 府办理变更登记,所有权便实现转移。私人土地的买卖价格 完全由买卖双方根据土地经济 价值进行估价,或由私人估价公司帮助双方达成协 议。土地买卖发生争议的,一般通过法 律解决。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3 美国的土地发展权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美国,土地发展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但可以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当私人 目 标与社会目标相冲突时,政府可以通过转移发展权的方式将私有土地纳为公用, 而私人土 地所有者的发展权则被转移到另一片土地上。举例来说,为了保护耕地, 防止城市对郊区 的蚕食,对需要保护耕地的城市郊区,政府向拥有耕地的农民购买 发展权。农民出售发展 权后可以继续耕种该块土地,但是不能改变用途,如不能建 造住宅、工厂、商店等,因为 开发这块土地的权利已经出售给了政府,不再为农民 所有。如果城市规划已确定改变这块 土地的用途,则要么是农民从政府那里赎回 发展权,自己开发或将土地出售给开发商;要 么是政府购买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使 其成为政府的土地,这样政府就可以自由处置该块土 地了。开发商也可以从土地 所有者手中购买发展权,而当地的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状况往往 会对发展权的价格 有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