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上册数学《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结绳计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2. 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3. 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运用结绳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结绳计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
2. 探究新知(1)介绍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讲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明白结绳计数的方法和步骤。
(3)引导学生探讨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人数、物品数量等。
3. 实践应用(1)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结绳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3)展示学生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结绳计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复习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
2.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结绳计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2. 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3. 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结绳计数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
实践应用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结绳计数原理的关键步骤。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 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 ”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 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 ,就产生了十进制。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10个一千万是( ),10个一亿是( ),10个一百亿是( )。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 )个数位是一级。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 4.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 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7.“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5个计数单位 吗?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答案:1. 1亿,10亿,1000亿
2. 四
3. 10, 十进制法
4. 5;9 5. 10亿
6. 7005000002 七十亿零五百万零二
7. 个 ,十,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8. 千万;十亿
9. 10;10
10. 50700900
11. 5000000;500万
12. 十万位,999999,100000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了解计数方法的演算过程, 体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 2、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 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为您分享我设计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页至第3页,共3个页面。
主要讲述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数方法和数字的读写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结绳计数的实际操作,数字的读写。
2. 教学重点: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结绳计数模型、数字卡片、黑板。
2. 学具:每人一份结绳计数模型、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可以用结绳计数的方法进行计数的物品。
2. 讲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教师通过结绳计数模型,讲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结绳计数的基本方法。
3.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解数字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
4. 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结绳计数的方法进行计数,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结绳计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结绳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2.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七、作业设计(1)20颗珠子(2)30本书(3)40支笔答案:(1)20颗珠子:2个十,0个一,所以是20。
(2)30本书:3个十,0个一,所以是30。
(3)40支笔:4个十,0个一,所以是40。
(1)27(2)58(3)91答案:(1)27:2个十,7个一,所以是27。
(2)58:5个十,8个一,所以是58。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从结绳计数说起”。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理解数的产生,以及认识自然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结绳计数的起源和原理,理解数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并能够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认识自然数。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绳子,用于同学们实践结绳计数。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关于结绳计数的图片和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上课之初,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结绳计数的图片,引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同学们讲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数的产生过程。
我会结合图片和资料,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实践结束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及时批改同学们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自然数的定义。
七、作业设计答案:1+2+3+4+5=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同学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深入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从引入到实践,再到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在实践环节,我准备了绳子,让同学们亲自体验结绳计数的过程,这是理解数的产生和应用的关键。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结绳计数的方法,以及简单的数学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结绳计数这种古老的计数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结绳计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结绳计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2.如何运用结绳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结绳计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结绳计数的教具,如绳子、剪刀等。
2.准备相关的PPT或教学课件。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结绳计数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结绳计数这个主题。
故事可以是古代人们如何使用结绳计数来记录数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结绳计数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结绳计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计算两个数字的和、差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结绳计数的方法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结绳计数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结绳计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是否有其他更高效的计数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结绳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理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结绳计数的基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绳计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和原理。
2. 结绳计数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结绳计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结绳计数教具。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结绳计数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结绳计数的信息。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讲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结绳计数的实践活动,体验结绳计数的过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结绳计数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统计人数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应用实例。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原理、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绳计数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理解了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结绳计数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结绳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结绳计数是一种古老的计数方法,它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6 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所准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第6课,主要讲述了结绳计数的方法以及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掌握数字的演变过程,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结绳计数的教具(如计数绳、珠子等)。
2. 数字卡片。
3. 练习题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古代人们如何使用结绳计数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绳计数:详细讲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结绳计数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结绳计数方法的理解。
4. 基本运算:讲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结绳计数的方法进行实际计算。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结绳计数进行问题的解决。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检验对结绳计数和基本运算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3. 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 简述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答案:1. 结绳计数的原理是通过结绳的数量和位置来表示数字,方法是通过结绳的长度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数字。
2.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代的结绳计数、算盘计数,以及现代的数字计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结绳计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有所不同,需要在课后对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结绳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
2. 结绳计数的方法及其应用。
3. 结绳计数与数学运算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结绳计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结绳计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结绳计数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 讲解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1)介绍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在古代的应用。
(2)讲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3. 讲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及其应用(1)讲解结绳计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结绳计数的基本步骤。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讲解结绳计数与数学运算的关系(1)讲解结绳计数与加法、减法运算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结绳计数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结绳计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课后尝试使用结绳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结绳计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结绳计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结绳计数方法的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结绳计数与数学运算关系的理解程度。
4.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及其应用”。
结绳计数是一种古老的计数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绳子上的结来表示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国好课堂结构化登山型创感学道学科: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姓名:编号:4s0106 日期:
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学习主题】经历自主探索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
三层级能力达标反馈题自评:师评
基础题:发展题: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4□995≈34万……()
2)34□995≈35万……()
3)556784□903≈556785万……() 4)556784□903≈556784万……() 5)99□400≈100万……( )
6.一个数是由942个万,5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多少?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提高题:
一个数有两级,其中一级上的数恰好是火警电话号码加上一个“零”,另一级上的数是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加上一个“零”,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提示:“零”只能加在电话号码的前面或后面,不能加在电话号码数字中间。
)
火警电话:119
急救中心电话:120
【培辅课】(附培辅单)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反思课】: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