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解读生物学--第26章--科学探究课件ppt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PPT课件

2、避免碎屑粘在试管壁上。可以用药勺将馒头碎屑 放入试管中;也可以将细纸条折成“V”形,将碎 屑放在里面,然后放入试管。
3、用量筒、滴管测量及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时,要防 止唾液对2号试管的污染。如果按顺序进行操作, 则1号试管操作完毕后,要将用具进行清洗,再操 作2号试管;也可先操作2号试管,再进行1、3号 试管的实验,最后对用具进行清洗。
4. 将酒精灯轻轻挪出来,然后熄灭;
5. 取出黄白色的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 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放置约5min。
6.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
-
17
-
18
-
19
-
20
【实施计划】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 遇碘液变蓝,而被黑纸片遮光的部分遇碘不变蓝, 证明见光的叶片部分含有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这个实验同时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 要条件。
-
3
探究实验目录
1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4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5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
4
11 探探究究光光对对黄黄粉粉虫虫生生活活的的影影响响
【背景知识】
黄粉虫,又叫面 包虫,喜群居,生性 好动,其蛋白质含量 丰富。 这种小动物似 乎总生活在阴暗的角 落里。那么,光照是 否会影响黄粉虫的分 布呢?
-
44
【讨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增加食物的表面积, 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它们都不直接 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唾液能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 芽糖。
3、用量筒、滴管测量及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时,要防 止唾液对2号试管的污染。如果按顺序进行操作, 则1号试管操作完毕后,要将用具进行清洗,再操 作2号试管;也可先操作2号试管,再进行1、3号 试管的实验,最后对用具进行清洗。
4. 将酒精灯轻轻挪出来,然后熄灭;
5. 取出黄白色的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 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放置约5min。
6.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
-
17
-
18
-
19
-
20
【实施计划】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 遇碘液变蓝,而被黑纸片遮光的部分遇碘不变蓝, 证明见光的叶片部分含有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这个实验同时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 要条件。
-
3
探究实验目录
1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4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5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
4
11 探探究究光光对对黄黄粉粉虫虫生生活活的的影影响响
【背景知识】
黄粉虫,又叫面 包虫,喜群居,生性 好动,其蛋白质含量 丰富。 这种小动物似 乎总生活在阴暗的角 落里。那么,光照是 否会影响黄粉虫的分 布呢?
-
44
【讨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增加食物的表面积, 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它们都不直接 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唾液能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 芽糖。
2024全新生物学ppt课件

01
信号传导在细胞增殖、分化、凋 亡等过程中的作用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及药 物研发前景
03
遗传与变异原理剖析
Chapter
遗传物质DNA/RNA结构特点
DNA双螺旋结构
由碱基对、磷酸和脱氧核 糖组成,具有稳定性和自 我复制能力。
RNA单链结构
由核糖核苷酸链组成,与 DNA相似但存在不同之处 ,如U替代T等。
细胞膜、质、核功能探讨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膜蛋白的种类与作用
膜脂的种类与作用
细胞膜、质、核功能探讨
膜受体的种类与作用 细胞质的功能
细胞质基质的作用
细胞膜、质、核功能探讨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膜、质、核功能探讨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核仁的结构与功能 核孔的作用与意义
环境保护重要性及实践举措
重要性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人类健 康和福祉。
实践举措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广清洁能源和绿 色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和参与度。
06
生物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Chapter
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实例
遗传信息存储
DNA通过特定序列编码蛋 白质合成信息,实现遗传 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和表 达。
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揭示
转录过程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包括启 动子识别、转录因子结合等步骤
。
翻译过程
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涉及 核糖体、tRNA等参与。
基因表达调控
通过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学修饰等 方式对基因表达进行精细调控,实 现细胞多样性和生物体复杂性。
最新中考解读生物学--第26章--科学探究幻灯片

例题分析
【例 1】(2017·广东省)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 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C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査法 D.分析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 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 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 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 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为了解当地几种 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考点梳理
考点六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1.目的在于参与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研 究的氛围,接受动物行为科学方法的训练。 2.研究蚂蚁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3.蚂蚁的取食行为包括:觅食、搬运、贮存和摄食等多方 面。
考点梳理
考点七 探究食品保鲜方法 1.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1)如下图所示,将澄清肉汤均分为三份,分别装入甲、 乙和丙3支试管中。 (2)试管甲和丙用棉花塞套上直玻璃管,试管乙用棉花塞 套上弯玻璃管,利用酒精加热3支试管至煮沸3~5分钟。 (3)冷却后,试管甲和乙放在温暖处,试管丙放入冰箱中。 (4)每天观察和记录试管中肉汤的变化情况,如肉汤的外 观等。7天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探究体会。
考点梳理
考点三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步骤:植株暗处理→组装两套装置(一套装置的 培养皿中倒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套装置的培养 皿中倒入清水)(如右图) →光照→叶片酒精脱色→ 漂洗→滴碘液检验。 ①暗处理的目的:让叶片 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密封实验装置的目的:防止空气的干扰。 ③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吸收二氧化碳。 ④放置清水的目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学习PPT课件

例题:2008宁波卷
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 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 两栖 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 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 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 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 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_____ 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 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_______等。
①农药污染 ②水池减少 ③天敌 捕食 ④人为因素等
中国女排主场吉祥物圆 圆 (第
五、检验与评价
检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记录的数据, 找出数据所反映出的共同规律(求同), 或者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差别(求异),分 析数据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算或画 出图象来分析,使结论更加直观地显现出 来。 评价:1、探究的过程是否恰当; 2、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 3、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问题。
科学探究专题学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建立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验与评价 6、合作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例题: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 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 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 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 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 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 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里属 于提出问题的是: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专题十 科学探究

2.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比较法、文 献法等。需要重点掌握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 用肉眼或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 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及时做好 观察记录。观察法主要应用于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研究动物的行为等。
4.(2018·江西)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 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 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下表各检测样品后, 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 ℃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
专题十 科学探究
[基础考点梳理]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近7年均考查)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质疑。 (2)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及相关资料对所提出的问题作 出一种可能的解释。 (3)制订计划:根据所作的假设制订合理的计划。
(4)实施计划:严格按照已制订的计划进行探究,并如实记录。 (5)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结果,与所作的假设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的结 论。 (6)表达和交流: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小组间交流等形式深入分析问题。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 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绘成下图。据图 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___2_1_.5___ 克/(只·日)。
解析: (4)据图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 量应为21.5克/(只·日)。
(3)等量原则:除了自变量之外,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 在控制无关变量时不但要等量,而且要在适宜条件下,只有这样才能 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得出正确的结论。等量原则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 ①实验材料:在各分组中所用植物的种类、长势和数量等相同,或所 选动物的性别、大小、生理状况等一致。 ②实验条件:在各分组实验中所加入的试剂的成分、体积、浓度等相 同,且各分组实验应控制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下。
初中生物备考一科学探究考点复习课件(26张ppt)

【考纲要求】 ★重复尧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Ⅱ) ★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Ⅱ)
19
1.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重复、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偶然性 。
例如:在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发布”这个实验中,至
少重复做3次,不能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目的是
减少(或避免)偶然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2.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
收集的数据要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
。
在实验中得出的实验数据不能修改。如果实验结果与假
设不符,则需要重新实验或重新设计实验。
20
考点梳理
五、得出结论 【课标要求】 ★描述现象 ★分析和判断证据尧数据 ★得出结论
【考纲要求】
★描述实验现象(Ⅱ)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
③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消毒牙签 ; ④剖开子房── 刀片或解剖 ; ⑤观察花药或种子刀的结构── 放大镜 ;
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或观察酵母菌细胞─ 显微镜;
⑦溶解叶绿素── 酒精 ;
⑧标本染色或检验淀粉── 碘液 ; ⑨检验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⑩吸收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⑪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
2
考点梳理
一、提出问题
【课标要求】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 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考纲要求】
★针对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Ⅱ)
★书面表述科学探究问题(Ⅱ)
3
1.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①实验法:对研究对象(如:动物、植物等)施加一定 的影响。 ②观察法:不施加任何影响。 ③文献法:通过找资料获得信息 2.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实验法 。
19
1.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重复、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偶然性 。
例如:在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发布”这个实验中,至
少重复做3次,不能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目的是
减少(或避免)偶然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2.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
收集的数据要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
。
在实验中得出的实验数据不能修改。如果实验结果与假
设不符,则需要重新实验或重新设计实验。
20
考点梳理
五、得出结论 【课标要求】 ★描述现象 ★分析和判断证据尧数据 ★得出结论
【考纲要求】
★描述实验现象(Ⅱ)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
③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消毒牙签 ; ④剖开子房── 刀片或解剖 ; ⑤观察花药或种子刀的结构── 放大镜 ;
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或观察酵母菌细胞─ 显微镜;
⑦溶解叶绿素── 酒精 ;
⑧标本染色或检验淀粉── 碘液 ; ⑨检验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⑩吸收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⑪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
2
考点梳理
一、提出问题
【课标要求】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 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考纲要求】
★针对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Ⅱ)
★书面表述科学探究问题(Ⅱ)
3
1.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①实验法:对研究对象(如:动物、植物等)施加一定 的影响。 ②观察法:不施加任何影响。 ③文献法:通过找资料获得信息 2.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实验法 。
【初中生物】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PPT课件8

实验:运用仪器在 人工控制的条件下 进行研究的一种手 段,实验要获取精 确的数据,实验结 果往往是定量的.
第1节
科学活动
发展历程
拉马克 林奈 达尔文 哈维 沃森 克里克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95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 ,1928~)
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描素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
研究方法
考察、调查、分 类、比较等方法.
第1节
科学活动
发展历程
拉马克 林奈 达尔文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科学活动
发展历程
拉马克 林奈 达尔文 哈维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威廉· 哈维 (William Harvey)(1578年-
1657年) 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 始人之一。他根据实验,证实了动物 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 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血液受心
第1节
科学活动
发展历程
拉马克 林奈 达尔文 哈维 沃森 克里克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 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 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 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 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 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 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 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 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 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 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 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 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中考生物 第25讲 科学探究课件

2021/12/9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差。
(3)实验结果表明,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由此得出的结
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fēnbù)。
(4)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2021/12/9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8.(2017·曲靖)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xiǎomài)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以 下实验: 步骤一:把120粒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三组,分别放在以下
2021/12/9
第25讲 科学(kēxué)探究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精讲案·学易 考点55 科学探究
2021/12/9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精讲案·学易
考点55 科学探究
(近三年云南3次,昆明3次,曲靖2次)
命题解读
(1)考查实验的三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2)根据所给信息找出探究问题、假设(jiǎshè)、结果、结论、自变量等;
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kěyǐ)
B.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2021/12/9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2.(2018·昆明)“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zhìzào)有机物”实验中,用黑纸片
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 ( C )
A.淀粉
(3)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5)判断科学研究的方法。
2021/12/9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例(2018·曲靖)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一组实验 装置及部分文字说明,分析回答后面问题:
①②充分搅拌,③不搅拌:三支试管都放入37 ℃温水中5~10分钟; 分别(fēnbié)滴加2滴碘液。 (1)如果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可作为对照组的是②,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梳理
考点四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1.实验原理 (1)唾液中的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 碘不变蓝,淀粉遇碘变蓝。 (2)唾液分解淀粉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温度过高 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消化过程。
考点梳理
考点四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2.实验步骤及现象
试管 A B C D
加入物质 淀粉液+清水 淀粉液+唾液 淀粉液+唾液 淀粉液+唾液
考点梳理
考点三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Nhomakorabea2.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实验结果:放置氢氧化钠的一组遇碘不变蓝;放 置清水的一组遇碘变蓝。 (3)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步骤:用如图装置 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用快熄灭的卫生香检验 生成的气体(如图) (2)实验结果:卫生香复燃。 (3)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考点梳理
考点五 探究几种食物热量价的差异
2.方法步骤
(7)每种食物样品平行重复实验3次,设计一个表格用以记录实验
数据和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食物热量价的差异。表格可参照下表的
格式:
结果
样本A
样品B
Ⅰ Ⅱ Ⅲ 平均值 Ⅰ Ⅱ Ⅲ 平均值
样品质量/g
水的体积/mL
加热前的水温/℃
加热后的水温/℃
食物的热价/(J/g)
温度/℃ 37 37 5 60
时间/min 10 10 10 10
加碘液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考点梳理
考点五 探究几种食物热量价的差异
1.原理 (1)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储存大量 的能量,能供人体生命活动需要。 (2)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会以热的形式释放 出来,这些释放的能量能被水吸收,在加热时水吸收这些 热量后温度升高,通过测定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推算出 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 (3)1 mL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4.2 J的能量(J是能量 的单位,即焦耳)。 (4)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就是热价。
考点梳理
考点三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1)步骤: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光照→叶片酒精 脱色→漂洗→滴碘液检验 ①暗处理的目的: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叶片遮光的目的:进行对照实验。 ③酒精脱色的目的:溶解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的目 的是防止酒精燃烧发生火灾)。 中考解读·生物学专题十科学探究(2)实验结果:叶 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光照部分遇碘变蓝。 (3)实验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 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考点梳理
考点三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步骤:植株暗处理→组装两套装置(一套装置的 培养皿中倒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套装置的培养 皿中倒入清水)(如右图) →光照→叶片酒精脱色→ 漂洗→滴碘液检验。 ①暗处理的目的:让叶片 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密封实验装置的目的:防止空气的干扰。 ③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吸收二氧化碳。 ④放置清水的目的:起对照作用。
考点梳理
考点六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1.目的在于参与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研 究的氛围,接受动物行为科学方法的训练。 2.研究蚂蚁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3.蚂蚁的取食行为包括:觅食、搬运、贮存和摄食等多方 面。
考点梳理
考点七 探究食品保鲜方法 1.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1)如下图所示,将澄清肉汤均分为三份,分别装入甲、 乙和丙3支试管中。 (2)试管甲和丙用棉花塞套上直玻璃管,试管乙用棉花塞 套上弯玻璃管,利用酒精加热3支试管至煮沸3~5分钟。 (3)冷却后,试管甲和乙放在温暖处,试管丙放入冰箱中。 (4)每天观察和记录试管中肉汤的变化情况,如肉汤的外 观等。7天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探究体会。
中考解读生物学--第26章--科学 探究
专题十 科学探究 第26章 科学探究
考点梳理
考点一 科学探究方法
1.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 法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 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 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考点梳理
考点八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实验步骤 (1)准备不同浓度的酒精和清水。 (2)将大小和活动状态相似的水蚤分别放在相同体积的 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 (3)记录水蚤的心率。 (4)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2.实验结果与结论 水蚤心率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慢,说明酒精对水 蚤的心率有影响。
例题分析
【例 1】(2017·广东省)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 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C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査法 D.分析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 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 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 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 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为了解当地几种 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考点梳理
考点五 探究几种食物热量价的差异
2.方法步骤 (1)用量筒取30 mL水,倒入锥形瓶(50 mL) 中,再将锥形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2)在铁架台上端挂一支温度计,让温度计的 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底部。 (3)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定水温,记录起始水温。 (4)用托盘天平称出食物样品(如一粒干燥花生米)的 质量。 (5)用解剖针穿起花生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 (6)将刚刚点燃的食物样品(花生米)尽快放到锥形瓶 的底部。待食物样品(花生米)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作好记录。
考点梳理
考点七 探究食品保鲜方法
2.分析讨论 (1) 本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和乙、甲和丙。 (2) 利用酒精加热3只试管至煮沸3~5分钟,其主要目的 是高温灭菌。 (3) 两组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分别是微生物、温度; 肉汤首先腐败的装置是甲,因为微生物容易进入,同时温 度适宜,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4)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保存食物的方法:一是灭菌后密封 保存,二是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