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内蒙古区情
内蒙古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精品)

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对的涂“A”,错的涂“B”。
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内蒙古自治区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 )2.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
( )3.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
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 )4.处罚原则要求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
( )5.服务群众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的表现。
( )6.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着重要做到“四互”,即互尊、互助、互爱、互让。
( )7.法独立于政治。
( )8.在我国,执行特赦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高级人民法院。
( )9.公文的查办是一项承办性工作。
( )10. 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
( )11. 语言文字是公文的第一要素。
( )12.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制定规章。
( )13. 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 )14. 我国公民每年可以享受的带薪法定节假日为10天。
( )15. 在直接选举中,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之前5日公布。
( )16.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要达到8.5%。
( )17.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 )18.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每届任期为3年。
( )1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不容改变的。
( )20. 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由国家主席决定。
( )21. 在公文起草实践中,起草公文的人数主要取决于公文的内容。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多选题(10题)1.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
A.密切联系群众B.十三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C.脱离群众2.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3.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是()A.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降低B.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C.影响大气环境质量D.危害人体健康4.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5.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
A.简政减税B.降低收费C.放宽准入D.鼓励创新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
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C.生产者之间存在交换关系D.货币的产生7.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下列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的有()。
A.工作内容B.工作地点C.社会保险D.劳动纪律8.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将实现五大发展目标。
以下关于五大发展目标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有()。
A.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500万人B.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C.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3%D.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0%9. 公安后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
内蒙古 区情知识

内蒙古区情知识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以下是一些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情知识:
1. 地理位置和气候: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
2. 区划和人口: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多个地级行政区,包括盟、市等。
其首府是呼和浩特市。
该地区的常住人口数量较多,是一个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
3. 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稀土、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 经济和产业: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以畜牧业和工矿业为主。
其中,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此外,内蒙古还拥有发达的毛纺织业和工矿业,这些产业在内蒙古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5. 文化和旅游: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独特的蒙古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草原风光、体验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参加各种民俗活动。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赤峰的红山文化遗址等。
6. 教育:内蒙古自治区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府和研究机构,为内蒙古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7. 交通和通讯: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和通讯设施日益完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便捷高效,通讯网络覆盖广泛,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内蒙古区情

一、简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
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新疆和西藏;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13.73万人;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
首府呼和浩特市。
包头、赤峰、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
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
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
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
有呼伦湖、贝尔湖等著名湖泊,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
年均气温-1~1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
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
草原面积居全国前列,大兴安岭林区木材蓄积量较大。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发展。
本区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牧区草场肥美,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均为著名畜种。
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二、自然地理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东起东经126°29′,西北东经97°10′,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
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国界线长达4221公里。
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2.3%。
(一)地质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全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2.3%,仅次于新疆和西藏,在全国居第三位。
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地跨“三北”,与黑、吉、辽、晋、冀、陕、甘、宁八省毗邻,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边境线长4221公里。
全区总人口2376万,由55个民族组成。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1.25%,其中蒙古族417.49万,占总人口的17.49%,其他少数民族93万,占总人口的3.9%。
全区辖3盟、9市、101个旗县(市、区),自治区首府为呼和浩特市。
(一)内蒙古的自然风貌内蒙古境内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全区耕地面积752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4%,人均耕地是全国人均数的3.5倍,居全国第一。
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和松嫩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区内拥有举世闻名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和大沙漠。
全区森林总面积1866万公顷,居全国之冠,森林覆盖率15.8%,林木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12%,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绝大部分在内蒙古境内。
全区草场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总面积8666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3.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899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1/5以上。
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草甸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典型的干旱草原、西部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有大面积的荒漠和半荒漠草原。
全区河流、湖泊淡水面积85.7万公顷,比“鱼米之乡”的湖南省还多15万公顷,仅次于有“千湖泽国”之称的湖北。
境内有五大沙漠、五大沙地,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由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组成的阿拉善沙漠,占地8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位、全国第二位。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一、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
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
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1、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
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万人。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特右旗、白云鄂博市(拟由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而成)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滨河新区)。
常驻人口265.0364万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表二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为53.2902万人。
图三乌海市行政图表三 乌海市行政区划分表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三区、七旗、二县,是一个以蒙古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城市,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内蒙古东部中心城市。
常驻人口464.3万人。
图四赤峰市行政图表四赤峰市行政区划分表5、通辽市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多选题(10题)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2.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认同感、()认同感、()认同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有力地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
A.民族B.文化C.国家D.世界3.环境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可分为()A.工业环境污染B.城市环境污染C.农业环境污染D.大气污染4.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以下人员适用于回避的有( )。
A.侦查人员B.书记员C.翻译人员D.辩护人5.第26题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有()。
6.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首先要坚持完善的下列“保障线”制度,包括()。
A.失业保险B.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C.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D.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守土()、守土()。
A.有责B.负责C.尽责D.担责8.第26 题下列属于行政执行主体的是()。
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B.会计师事务所C.省国土资源厅D.审计局9.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10.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二、单选题(10题)11.2016年6月20日,第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 )登上榜首,中国超级计算机上榜总数量也有史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
内蒙古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公务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内蒙古是中国的第几个省级行政区?A. 23B. 24C. 25D. 26答案:B2. 内蒙古的首府是?A. 呼和浩特B. 包头C. 鄂尔多斯D. 通辽答案:A3. 内蒙古的面积在全国范围内排名?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B4. 内蒙古的主要民族是?A. 汉族B. 蒙古族C. 回族D. 满族答案:B5. 内蒙古的气候类型主要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A6. 内蒙古的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比例是多少?A. 1/3B. 1/4C. 1/5D. 1/6答案:A7. 内蒙古的哪个城市被誉为“草原钢城”?A. 呼和浩特B. 包头C. 鄂尔多斯D. 通辽答案:B8. 内蒙古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A. 呼伦贝尔大草原B. 黄果树瀑布C. 张家界D. 长城答案:A9. 内蒙古的哪个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煤田?A. 鄂尔多斯B. 包头C. 呼和浩特D. 通辽答案:A10. 内蒙古的哪个地方是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A. 鄂尔多斯B. 包头C. 呼和浩特D. 通辽答案:A11-20. [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相关问题和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21. 内蒙古的自然资源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稀土答案:ABCD22.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特色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蒙古族长调B. 马头琴C. 摔跤D. 赛马答案:ABCD23.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哪些产业?(多选)A. 农牧业B. 工业C. 旅游业D. 服务业答案:ABCD24-25. [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相关问题和答案]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26. 内蒙古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答案:错误27. 内蒙古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
()答案:错误28. 内蒙古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区情介绍一、简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
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新疆和西藏;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13.73万人;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
首府呼和浩特市。
包头、赤峰、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
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
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
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
有呼伦湖、贝尔湖等著名湖泊,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
年均气温-1~1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
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
草原面积居全国前列,大兴安岭林区木材蓄积量较大。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发展。
本区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牧区草场肥美,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均为著名畜种。
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二、自然地理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东起东经126°29′,西北东经97°10′,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
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国界线长达4221公里。
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2.3%。
(一)地质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
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Ⅰ级大地构造单元。
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
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
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
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二)地貌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
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
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
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
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
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三)气候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
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
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
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
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1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毫米以上。
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
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
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
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四)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
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
有近千个大小湖泊。
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71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
地下水资源为3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
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
年人均占有水量2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1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
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五)地表水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
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
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
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
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
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
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亿立方米。
(六)地下水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
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
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1%。
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
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
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
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
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七)土壤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
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
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
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
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八)植被内蒙古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种类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
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167种(种子植物2106种,蕨类植物61种)。
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
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
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
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
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
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
主要由小半灌木盐柴类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000多种。
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三、政区沿革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
自治政府驻王爷庙。
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
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
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