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目及答案一,简答题 (科技史2个。
)1,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流派,其主要思想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1)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唯物主义派别,主要思想:万物的本原是水,万物起源于水而又复归于水。
(2)爱非斯学派,创始人:赫拉克利特,主要思想:世界本原是火,万物都处于永恒的、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万物皆流,万物无常驻。
(3)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人:毕达哥拉斯,主要思想:世界的本原就是数,数组成一切事物,数是宇宙的要素,万物皆数。
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性中通常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
(4)原子学派,创始人:留基伯,主要思想: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就是一种质上相同、量上不同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微粒,它是一切事物的组成要素。
古希腊科学其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抽象的形式语言、定量的数学描述和公理化的理论体系为特征,融科学与哲学于一身,因此,开了人类全部自然科学理论研究的先河。
古希腊的原子论的提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它是现代科学的真正基石,也是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前身,,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认为实在在于物质,而不在于心灵,试图用简单的要素来解释世界的组成,寻求世界万物的本源。
2,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差异:古代中国:重关系,阴阳互补(重协同),自组织,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具象思维,人神同一。
古希腊:重实体,对立统一(重冲突),他组织(外力),月上、月下世界分,离抽象思维,人神同构自然哲学:相同之处: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有机论。
不同之处: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充满了猜测、思辨和臆想。
中国古代哲学是带有浓郁思辨性质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主张阴阳和谐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五行说”则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相邻相生,相间相克”;柳宗元的“元气说”认为万物都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气“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张载认为“凡象,皆气也”,并提出“一物两体”“不有两,则无一”的矛盾论观点;王夫之的“方动方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理论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一份自然辩证法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物质的绝对静止- C. 物质的相对静止- D. 物质的不变性答案:A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A. 因果律- B. 矛盾律- C. 辩证法- D. 逻辑法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A. 量变质变原理- B. 对立统一原理- C. 否定之否定原理- D. 形式逻辑原理答案:D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线性的- B. 非线性的- C. 静止的- D. 随机的答案:B5. 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自然辩证法?- A.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 B. 自然界是孤立存在的- C.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辩证法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原理”。
答案: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这些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解释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原理”。
答案:量变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限度时,会引起质的飞跃,从而产生新的性质和状态。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
答案:否定之否定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来实现的。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被新的矛盾所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升华和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3、生态危机:主要是指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4、科学选题:是选择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
5、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6、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7、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是宇宙运动中本质的东西的反映。
8、天体运动论:哥白尼认为地球既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也不是在宇宙中心,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既有自转的周日运动,又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周年运动,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做复合运动的结果。
9、生态文明: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10、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遵循“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则。
实施自然主义,要求人类的全部活动遵从生态规律,具有较强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并在实践上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环境。
11、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二、简答论述题1、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有哪些?(P3)(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涨落:指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下,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所产生的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类比: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科学问题: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得到解决的矛盾。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指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1 )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它通过揭示自然界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研究自然界事物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包含着丰富矛盾的复杂系统,它的变化和发展是根据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进行的。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普遍性原理:自然界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矛盾斗争和统一的互相转化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矛盾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而矛盾的统一则维持着事物的相对稳定。
(3)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原理: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前进或后退,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事物的旧形态通过否定得到超越,形成新的形态,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4)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原理: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它们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发展和变化。
3.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一分为二”,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并通过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自然界没有绝对的对立面,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通过“一分为二”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二、论述题1. 自然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自然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但它们之间有以下主要区别:(1)方法论上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主张对事物的简单剖析和分析,强调形式和数量的变化。
自然辩证法则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认识,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的变化。
(2)理论观点上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发展是线性的,并将最终的目标确定为死的不变的、稳定的状态。
而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包含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和变化过程。
自然辩证法题库(网络整理,命中率高)2

一、 绪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一)理论思维的含义恩格斯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理论思维在科学探索与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什么是理论思维呢?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告诉我们: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的内部联系,也就是达到理性认识。
而思维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和过程的依次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些事物或过程的内在的规律性。
龚育之在论述思维时指出:“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人用感性形象不能图摹的东西,可以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思维来把握。
”可见,理论思维就是洞察事物实质,揭示事物本质或过程的内在规律的抽象思维,即根据事物固有的内在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或遵循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
(二)理论思维的作用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科研工作者,不能说是成熟的科研工作者。
(1)理论思维是探索新知识线索的向导(2)是创立科学语言和概念的最有效的工具(3)是战胜谬误的强有力的武器;如冥王星地位的重新确定(4)是创建新的科学体系的动力机制(三)如何培养理论思维1、理论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我们的科学创新之所以赶不上欧美,科技实力比欧美落后一大截,除了经济因素外,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高校普遍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杨振宁先生以其亲身体验说: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
正是这十分重要的两点,为他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奠定了基础,而这基础中的第二点却不是从中国得到的。
恩格斯说:理论思维“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绪论1、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恩对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哲学概括,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辩证法规律和若干范畴;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总结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了科学认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
(一)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1)运动可划分为若干种运动形式;(2)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着;(3)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着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4)恩格斯主张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
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启示人们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自然界多样性,从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二)假说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
假说方法被普遍应用,标志19世纪科学研究的明显进步。
假说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包含一些假定和猜想,需要新的经验加以确证。
恩格斯认为:(1)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2)假说既要有实验观察事实作为基础,又需要新的观察事实进一步确证;(3)假说相互排挤和迅速更替并不表明事物本质不可认识,而是意味着科学认识在错综复杂的曲线上发展。
此外,恩格斯还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整体分析。
强调了:(1)社会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动力;(2)科学发展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恩格斯既把科学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同时也把科学看成一种与经济、文化、政治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又涉及到了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价值问题。
《自辩》代表着19世纪崭新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世界观的基础,又是它的推广。
2、20世纪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自然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2答:A自然界;B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C科学和技术。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2-3答A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C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自然辩证法创立(或研究)的意义?11答:A提供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B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C提供思想武器,提高鉴别是非能力;D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7答: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8答: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
近代自然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分析、解剖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是交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就使得近代自然科学观具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6、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28-29答:A系统是有若干个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7、物质系统的类型?30-31答:A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B从系统内发生的实际过程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开放系统。
C从人对自然界的参与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天冉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D从系统内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E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
F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系统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8、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经哪两种方式进行过渡?31答:A加和性方式;B非加和性方式。
9、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两个主要特点?37答:A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物质系统间的纵向关系);B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具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10、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40-41答: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结果,称为上向因果链;高层系统作为原因又会在低层系统中引起某些结果,称为下向因果链。
11、运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43-44答:A微观物理运动;B宏观物理运动;C宇观物理运动;D化学运动;E生命运动;F社会运动;G技术运动。
12、经典热力学与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不可逆过程的认识有哪些差异?65答:A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了不可逆过程的消极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B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则更重视不可逆过程的建设性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产生。
13、按照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具备哪些条件才会进入有序状态?69-71答:A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热平衡的状态;B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形的相互作用;D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E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的条件。
14、大爆炸宇宙学得到了哪几个重要事实的支持?55答:A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B氦丰度;C 3°K背景辐射;15、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哲学启示?72-73答: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如何一般地理解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A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根据;B从外部获得物质和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C内部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16、进化和退化的特点及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的表现?66-68答:特点:A自发性特点;B稳定性重建的特点C离散性特点。
统一性的表现A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B 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C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
17、恩格斯从哪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然界的历史观(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48-53答:A分析了自然界历史观产生的科学前提;B概括了自然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C描绘了自然发展史的辨证图景。
18、自然历史观的科学前提?48-49答:A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设;B赖尔的地质渐变论;C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D施莱登和施望的细胞学说;E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F生物进化论。
19、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95答:A无机环境(空气、水、矿物、土壤、阳光、气候)B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低等菌类)C生物的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D生物的分解者(微生物)20、全球性问题是指哪几个问题?98答:A人口问题;B粮食问题;C不可再生资源问题;D工业化问题;E环境污染问题21、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102答:A认识方面:重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B实践方面: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22、科学问题及其结构?111-112答:科学问题的定义: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科学问题的结构:A问题指向;B研究目标;C求解的应答域。
23、“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两个命题的关系?117答:“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命题。
前者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后者着眼与认识的来源,两者层次不同,实质是统一的。
作为认识的一般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归根结底产生与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
但作为认识的局部或个人的研究过程来看,认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即使已有的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新的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科学问题这种认识形式既包含先前实践和认识的成果,也预示进一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
因此,科研从问题开始丝毫不意味着对实践基础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认识论原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了。
24、科研选题的步骤?118答:A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B提出问题;C初步论证;D评议和确定课题。
25、实验方法及其特点?125-126答:定义: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特点:A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B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C实验方法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D实验方法可以是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E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26、实验规划的设计程序和注意要点?127-128答:A要根据对象的属性确定对象的控制变量;B确定参量的测定方法;C要选择适当的试样;D尽可能进行比较实验;E另外还要注意消除实验者的心理偏见和潜意识的个人倾向对实验的影响;F进行实验规划是,特别重要的是要考虑实验应具有可重复性;G在实验规划的基础上在具体进行实验设计。
27、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134-135答:A科学观察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的方法进行重演;B科学观察要求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C科学观察要求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观测仪器;D科学观察要求一个科学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28、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128-129答:A因为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B又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由此可见,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的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29、科研选题的重要性?117答:A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B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C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30、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122-123答:定义: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满足的条件:A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的陈述;B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C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和系统。
31、简要回答科学问题的来源?114-116答:A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B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问题;C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D从社会需求同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32、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142答:A多义性;B歧义性;C语法结构不够严格和统一。
33、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151答: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共用法;D剩余法;E共变法。
34、组成公理化系统的一般程序?155答:A选择只作公设的概念为基本概念,选择一类自明的称述作为公理,它们无须证明就被置于系统;B 制定推理规则,用以指导系统的所有演算;C依据规则从原初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从公理演绎出新的陈述;D遵循同样的步骤,从寻出的陈述和公理进一步导出其他陈述。
35、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56答:A二者在科学认识中特定的功能都是整个科学认识中不可缺少、不可完全替代的;B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单纯依靠归纳或演绎本身,都无法克服各自的先天缺陷。
从认识论根源上看,片面的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都看不到人的认识本来就是在从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往复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它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不但归纳和演绎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归纳演绎同其他许多方法也应当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36、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自然辩证法的影响?答:一方面使辨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使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达到了一些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结论;另一方面也在急剧发展的各门科学技术的前沿上,在人类与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就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为它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7、类比方法极其思维过程?156-158答:定义: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环节是联想和比较。
(首先是选取何种类比对象的联想和比较;其次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在形态、属性、结构、功能方面,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方面的联想和比较,以便从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位置事物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