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教学大纲
杂草防治教学大纲

杂草防治教学大纲(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杂草防治学是研究杂草特性和防治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选修专业课,是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农药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是草业科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主要学科。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草地毒杂草防治的技术,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我国的草原和草坪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杂草的种类和分布;2.掌握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3.掌握杂草的危害及其防治途径,杂草的有益方面;4.了解当前杂草防治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5. 掌握杂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杂草防治的意义;杂草的概念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杂草科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杂草科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本章重点:杂草的概念;杂草科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本章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杂草的概念及杂草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杂草防治学的过去和现在,掌握杂草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了解杂草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我国杂草防治的概况,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杂草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习题与作业:1.杂草的含义。
2.杂草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杂草的分类和分布基本内容:牧草的发生与起源及进化;杂草的形态;杂草的分类,世界杂草的分布与危害;中国杂草的分布与危害;杂草的利用。
本章重点:杂草的形态特征;杂草的分类方法及杂草的利用。
本章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杂草的分类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了解杂草的起源及进化,掌握杂草的形态特征,理解杂草分类的方法,了解中国及世界杂草分布与危害。
《杂草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探讨

《杂草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探讨一、《杂草学》课程的教学内容1.杂草的分类和特征: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杂草的分类、特征和生长习性,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2.杂草的生态学特性:学生需要学习杂草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了解杂草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杂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杂草的防治技术:学生需要了解杂草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杂草的防治策略和实践技巧。
4.杂草的利用价值:学生需要了解杂草的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包括杂草在农业生产、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教学内容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杂草学》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教学方法的运用: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杂草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实验教学法: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深入了解杂草的生态特性和防治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讨论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辨、交流和碰撞思想,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杂草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杂草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改革探索,旨在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和方向。
以下是一些关于《杂草学》课程的实践改革建议: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和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开展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借助网络平台和资源共建机制,开展《杂草学》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与积极推动《杂草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杂草学概论

具有他感作用的化合物质被称为他感作用化合物。
杂草会因为他感作用,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化感作用既存在于不同杂草种群之间,也存在于杂草与作 物之间。同种植物不同个体间的化感作用,常称作“自毒 作用(autotoxicity)”。
(2)化感作用物及其来源
化感作用物多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水溶性有机酸、 酚类、丹宁、生物碱、类萜类、醌类、苷类等。
杂草群落演替的结果,总是达到一种可以适应某种农业措 施作用总和的动态稳定状态,即顶极杂草群落。如稻田杂 草顶级群落是以稗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稻茬麦田以看 麦娘为主,北方旱茬麦田多以野燕麦为主,秋熟旱作物田 的顶圾杂草群落,大多是以马唐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
三、中国农田杂草发生与分布规律
1.中国农田杂草区系 我国农田杂草约1400多种,常见的580种, 其中,1年生杂草278种,占48%;多年生杂 草243种;占42%;越年生杂草59种,占 10%。其中菊科77种,占13%;禾本科66种, 占11%;莎草科35种,占6%。其余依次为唇 形科28种,豆科27种,蓼科27种,十字花科 25种,藜料18种,玄参科18种,石竹科14种, 蔷薇科13种,伞形科12种等。
7
综合除草
4.杂草学的内容及其任务
内容: 杂草学是关于杂草及其防除技术的科学。 任务: 杂草学的任务是防除杂草,防除杂草的目的是为作物 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5.杂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及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 了解杂草及除草剂 杂草学
杂草的危害
杂草防除
杂草防除
杂草的危害
作物栽培学、耕作学 杂 草 综
休 眠
外 因 (诱导休眠) ②高CO 的比例 2
打破休眠的方法:去/破皮、淋洗、化学刺激如赤霉素等。
杂草学课件

案例:
小麦、马铃薯、大豆等作物田在作物产量形成结束后利用除草剂进 行灭生性防除。
20
第二章杂草的分类及 田园主要杂草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3、根据生境的生态学分类 1)旱生杂草:最适应于较干旱的旱田条件下生长发育 的杂草。大多数的杂草都属于这类,如藜科、苋科。 2)湿生杂草:最适应于较湿润的旱田条件下生长发育 的杂草。如在旱田中的涝洼地,或地势低的地块滋生。 3)水生杂草:只能在地表面有水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 的杂草。如常见的稻田杂草。
早春作物田基本没有早期杂草。 在晚春作物田主要有:问荆、苣荬菜、刺儿菜、野燕 麦、藜等。 防除措施:除草剂、机械灭生性防除。
第二章杂草的分类及 田园主要杂草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2)中期杂草:作物出苗至封垄期发生的杂草。 一般 0~5cm土壤耕层温度≥10℃ 时开始发生。一般 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发生。 中期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比早期杂草轻,但种类多、数 量大,绝大多数种类的杂草均可在此期发生。而且由 于其与作物同时发生,是各种作物田最主要的防除对 象,但防除难度大。 早春作物主要受中期杂草的危害。 防除措施:除草剂、机械等选择性防除。
本章的重点是:
1、杂草的分类与识别。 2、杂草的生物特性、分布与防除的关系。
13
第二章杂草的分类及 田园主要杂草
第一节、杂草的分类
一、杂草分类
杂草分类的目地在于更有利于了解杂草的特性。 杂草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目的可以 从杂草的不同侧面对其进行分类或者说依据不 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4
第二章杂草的分类及 田园主要杂草
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及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
了解杂草及除草剂
杂草防治教学大纲

杂草防治教学大纲(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杂草防治学是研究杂草特性和防治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选修专业课,是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农药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是草业科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主要学科。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草地毒杂草防治的技术,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我国的草原和草坪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杂草的种类和分布;2.掌握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3.掌握杂草的危害及其防治途径,杂草的有益方面;4.了解当前杂草防治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5. 掌握杂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杂草防治的意义;杂草的概念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杂草科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杂草科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本章重点:杂草的概念;杂草科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本章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杂草的概念及杂草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杂草防治学的过去和现在,掌握杂草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了解杂草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我国杂草防治的概况,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杂草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习题与作业:1.杂草的含义。
2.杂草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杂草的分类和分布基本内容:牧草的发生与起源及进化;杂草的形态;杂草的分类,世界杂草的分布与危害;中国杂草的分布与危害;杂草的利用。
本章重点:杂草的形态特征;杂草的分类方法及杂草的利用。
本章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杂草的分类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了解杂草的起源及进化,掌握杂草的形态特征,理解杂草分类的方法,了解中国及世界杂草分布与危害。
杂草学课件

思考题
1. 你认为杂草是如何定义的? 2. 试述杂草的重要性。
第二章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第一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一、杂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1.个体大小 7-2地锦.jpg 7.2酸模叶蓼.jpg 2.外部形态特征 3.组织结构
二、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1.一年生杂草 (1)春季一年生杂草(2)夏季一年生杂草。 2.二年生杂草 秋季萌发形成莲座叶丛,翌年夏初结实。 3.多年生杂草 春夏萌发,夏秋结实。 (1)简单多年生:种子或宿根繁殖;(2)匍匐多年生:球茎、 匍匐茎、根状茎繁殖。
人工环境
为杂草提供了生存环境; 增加了杂草的选择压力,使之更适应人工环境。
欧洲自然生境中的繁缕多为二倍体
农田中多为四倍体;
野生亚麻荠
亚麻田中的杂草亚麻荠,与亚麻种子相仿。
又如稗草、谷莠草、马唐等。
第二节 杂草的重要性
一、杂草的经济意义 1. 导致农产品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每年因草害农作物减 产10%左右。 2. 杂草防除的高成本。 3. 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4. 杂草的可利用价值。 (1)药用价值; (2)自然基因库; (3)食用价值; (4)饲用、绿肥及观赏价值等。
3.可塑性: 指杂草在不同的生境下对其大小、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 节能力。
4.杂合性:杂草群落的高度杂合性,有利物种延续。
5.拟态性:如稗-稻;狗尾草-谷子;亚麻荠-亚麻;野燕麦或看麦娘-麦 类等。
五、杂草繁殖特性的复杂性 1.多种授粉途径和繁殖方式
授粉方式:自花或异花授粉均可,且传粉媒介多样;多具远缘杂交亲和性和 自交亲和性;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杂草学
第一章 概 论
杂草学教学大纲

杂草学教学大纲
《杂草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杂草及其防治学总学时:18 实验学时:9
二、适用专业:农学、植保
三、实验属性:专业实验
四、先修课程:化学、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
五、实验目的及要求: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杂草防治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识别杂草的能力、能够对杂草进行综合治理、化学防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六、实验项目名称、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杂草的识别技术
掌握大田杂草、草坪杂草的识别技术。
2. 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掌握除草剂的选择方法和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3. 田间杂草的治理
掌握草坪或人工牧草地杂草的治理方法
七、实验指导书或教材:
《农田杂草防治》孔祥清、郭永霞、左豫虎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八、主要参考书:
[1]《农田杂草防治》孔祥清、郭永霞、左豫虎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2]《杂草学》苏少泉编著,农业出版社,1993
[3]《杂草学》强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九、考核方式:
出勤率占10%,实验表现占10%,实验报告占80%。
《杂草学》课程教学大纲

《杂草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杂草学(Weed Science)课程代码:B03074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药方向)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无机及有机化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一、课程介绍杂草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及植物保护(农药方向)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
它在学习了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无机及有机化学、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杂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杂草发生、分布和危害规律,分类系统与主要杂草形态鉴别要点,杂草防治方法及原理,以及杂草的科学利用等内容。
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杂草种类及其繁多,为害规律变化大,危害后果严重,防治技术复杂,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分布和危害规律,了解和熟悉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熟悉杂草的分类与鉴别、掌握杂草防治方法及原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杂草学内容有比拟系统和比拟全面的了解,认识杂草发生和危害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杂草形态特性与杂草防治方法之间的关系,熟悉主要杂草的形态鉴别要点和杂草分类方法;使学生掌握杂草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2)杂草的分类方法和依据;3)杂草发生、分布和为害的主要规律;4)主要杂草形态识别;5)外来入侵杂草的为害特性、识别与检疫;6)杂草各类防治方法要点和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7)杂草防除技术。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杂草学内容较多,杂草种类多样,结构千差万别,而学时有限,因此,贯彻“少而精” 的原那么,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草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杂草及其防治学总学时:18 实验学时:9
二、适用专业:农学、植保
三、实验属性:专业实验
四、先修课程:化学、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
五、实验目的及要求: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杂草防治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识别杂草的能力、能够对杂草进行综合治理、化学防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六、实验项目名称、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杂草的识别技术
掌握大田杂草、草坪杂草的识别技术。
2. 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掌握除草剂的选择方法和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3. 田间杂草的治理
掌握草坪或人工牧草地杂草的治理方法
七、实验指导书或教材:
《农田杂草防治》孔祥清、郭永霞、左豫虎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八、主要参考书:
[1]《农田杂草防治》孔祥清、郭永霞、左豫虎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2]《杂草学》苏少泉编著,农业出版社,1993
[3]《杂草学》强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九、考核方式:
出勤率占10%,实验表现占10%,实验报告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