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合集下载

康复效能测评标准及程序

康复效能测评标准及程序

康复效能测评标准及程序
概述:
康复效能测评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对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测量、评估和监测,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及病人的康复程度。

本文档将介绍康复效能测评的标准和程序。

测评标准:
1. 功能恢复测评:主要用于度量病人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身体功能状况并比较其恢复情况。

测评内容包括身体平衡、协调性、柔韧性、肌肉力量等。

2. 活动能力测评:旨在度量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包括日常起居、步行、使用厕所、洗漱等能力。

3. 心理行为测评:该测评用于度量病人在治疗期间的情绪、认知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恐惧、压抑等负面情绪。

4. 参与度测评:该测评主要度量病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包括社交、文化娱乐、家庭和工作等方面。

测评程序:
1. 选择适宜的测评工具;
2. 对病人进行评估前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介绍;
3. 进行测评前应确保病人状态的稳定,需要特别注意可能存在的同侧偏瘫、难言、听力障碍、视觉障碍等情况;
4. 测评过程中要加强对病人的情绪支持,避免病人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
5. 记录测评结果,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6. 根据测评结果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结语:
康复效能测评的标准和程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有效地开展康复治疗工作,提高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应充分了解病人情况,选择适宜的测评工具,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甲评审复审标准--康复医学科相关条款解读

三甲评审复审标准--康复医学科相关条款解读
(4)有无效中止康复训练的程序。
2.相关人员知晓效果评定的标准与程序并落实。
康复科
1、康复医学科评定流程与规范(正在完善)
2、病例讨论记录(正在完善)
1、康复医学科无效中止康复训练程序(正在完善)
【B】符合“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2.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康复科
1、病历书写规范
1、应急事件汇报制度
2、应急事件处置预案和流程
3、质量与安全考核计划和记录
【B】符合“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2.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康复科
医务科
【A】符合“B”,并康复相关的医疗文书书写符合要求,康复质量有持续改进。
康复科
4.12.3.3
对康复治疗训练过程有记载。
【C】
1.有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诊断标准与流程。
2.有综合应用作业疗法、物理治疗法、语言治疗法等规定与流程。
3.落实上述诊疗标准与规范,康复治疗情况在病历中记载。
4.有康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的制度与流程,并组织实施。
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规范和流程并落实到位。
康复科
1、康复训练流程(正在完善中)
1、康复医学科病人评定与计划制定流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2.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康复科
医务科
【A】符合“B”,并
1.对康复治疗训练过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A】符合“B”,并患者康复计划落实,康复效果明显。
康复科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的记录规范评估准则与流程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的记录规范评估准则与流程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的记录规范评估准则
与流程
目的
本文档旨在确立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的记录规范评估准则与流程,以提高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记录规范评估准则
1. 记录内容:记录应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康复治疗目标、康复活动和训练计划、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评估、康复进展和改善情况等相关信息。

2. 记录格式:记录应以清晰、简洁的语言书写,避免使用模糊或复杂的措辞。

记录应准确反映康复治疗过程和患者的反应,并包括有关治疗效果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3. 日期和签名:每份记录应包含日期和治疗人员的签名,以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记录流程
1. 患者信息收集:在康复治疗开始前,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2. 制定康复治疗目标:与患者合作制定明确的康复治疗目标,确保治疗计划的针对性和可量化性。

3. 设计康复活动和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设计相应的康复活动和训练计划,确保治疗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4. 观察和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反应和表现,记录相应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5. 康复进展与改善:定期评估康复进展和改善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计划。

6. 结束报告:在治疗结束时,撰写康复治疗的结束报告,总结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效果,并提出后续建议。

其他注意事项
- 康复治疗记录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并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机密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 治疗人员应定期进行记录内容的质量评估和培训,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为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的记录规范评估准则与流程,希望对康复治疗工作有所帮助。

康复科考核评价标准

康复科考核评价标准
1、有患者的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舒适程度、愿望与意见等项目的评定措施。
2、有康复诊疗活动评价指标。
3、有效落实预防并发症,预防二次残疾的具体措施。
质量指标
1、康复治疗有效率≥90%。
2、年技术差错率≤1%。
3、病历与治疗录完成率≥90%。
4、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
5、设备完好率>90%。
2、有对患者病情及所能承受能力确认规定与流程
有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1、有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的标准与程序
(1)每一位患者都进行定期系统的效果评定。
(2)通过病例讨论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价
(3)相关人员知晓效果评定的标准与程序
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舒适程序、愿望与意见、并发症、预防二次残疾等有评价
4、相关人员知晓。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有记录
1、有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诊断标准与流程。
2、有综合应用作业疗法、物理治疗法、语言治疗发等规定与流程
3、有康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4、落实上述诊疗标准与规范,康复治疗情况在病历中记录。
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知情同意,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1、康复医师、治疗师向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说明康复治疗计划/方案,包括各种程序的内言与训练目的、方向性、期间、预后预测禁言等。
康复科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分值
1、科室管理
1、依法执业
1、无资质人员医疗材料上级医师审核签名。2、不允许跨科收治非本专业患者
无审核签名扣0.5分,代签名扣1分,跨科收治非本专业患者扣0.5分。
住院患者康复
1、有住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3
1
0



患者
体位
正确、安全、舒适、便于操作
50
5
3
1
0
技师
体位
舒适、安全、省力、便于操作
5
3
1
0
操作
方法
操作手法正确、规范、有效,角度、力度适宜,过程熟练302010源自0口令交流
明确、简洁、规范、高效
5
3
1
0
反应
观察
随时观察、询问操作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5
3
1
0



治疗
评价
评价患者感受、治疗反应及治疗目标达到的程度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备注:1.仪表:留长指甲、披长发、佩戴手饰者均扣分;
项目
技术要求
评分等级
实际得分
分值
A
B
C
D



仪表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修饰、着装整洁
15
5
3
1
0
沟通
核对姓名、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
向患者讲明评定/治疗的意义、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和作用、注意事项等
5
3
1
0
物品
准备
正确选择、摆放评定/治疗设备、工具或量表
15
5
3
1
0
课后
医嘱
根据训练内容,布置课后训练项目或叮嘱注意事项
5
3
1
0
整理
器物
整理床单、器材物品,归还原处
5
3
1
0
回答问题
语言表达流利,思路清晰,回答全面、正确

康复科管理细则

康复科管理细则
患者康复效果明显。
1、疾病、损伤的急性期临床康复指南/规范.
2、科室落实康复计划的自查、评价、整改记录。
3、主管部门的检查、反馈及效果评价资料。
追踪康复患者的诊断、功能评估、早期康复介入和康复治疗计划实施,以及病人及家属共同落实康复治疗计划情况.
4.12.1.2住院患者康复治疗。
【C】
1、有住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
【A】符合“B”,并
1、对康复治疗训练过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2、康复治疗训练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
1、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诊断标准及流程,综合应用作业疗法、物理治疗法、语言治疗法等规定与流程。
2、康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的制度、流程以及实施记录.
3、科室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记录。
4、主管部门的检查、反馈、整改及效果评价记录。
访谈康复科医师、治疗师、护士,对上述规范和流程知晓及落实情况。
抽查(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历,检查上述诊疗标准与规范,康复治疗情况在病历中记载情况。以及康复治疗训练过程记录完整率。
4。12。4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
4。12.4。1有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3、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自查、评估、分析、整改记录。
4、主管部门的检查、反馈及效果评价资料。
5、数据显示,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有成效。
4。12.5。2开展质量与安全的教育与培训。
【C】
1、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并实施。
2、相关人员知晓培训内容,掌握并执行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技术操作常规并严格遵循。
【B】符合“C”,并
1、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诊疗规范、操作常规等进行检查落实.

康复医学科质量检查评分规范标准

康复医学科质量检查评分规范标准
10、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疼痛诊疗质量,有落实持续改进措施的记录。
7.5
随机抽查相关人员不知晓质量与安全指标扣3分;无记录扣3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1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90%
8
满意度每降低1%扣1分。
1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管理符合流程。
4
发现一处不合格扣0.5分。
13、甲级病历率≥95%
康复医学科质量检查标准
检查部门:时间:
质量标准
评估方法
问题反馈
1、成立医疗质量与管理小组,有工作制度、计划、总结、每月活动1次,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每月有完整的记录,每季度有分析);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1.查质量与管理小组材料,有无记录。
2、每月一次医疗质量自查(医疗质量、医疗制度、医疗安全、康复有效率≥90%、康复功能评定率>98%、年技术差错率≤1%、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平均住院日≤30天等);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意见。
查看记录本,有无漏记或记录不及时。
9、有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诊断标准与流程,能落实并有自查记录,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有无标准与流程,有无记录或记录不全。
10、有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有无标准与程序,有无记录或记录不全。
11、有康复意外的紧急处理预案,相关人员熟悉预案,预防二次残疾。
5、有康复诊疗指南/规范,并严格执行。
有无康复诊疗指南、规范,有无记录。
6、开展早期临床相关科室康复治疗,有临床医师商定治疗方案的沟通记录。
有无相关科室会诊记录,康复病人评定单有无沟通内容。
7、严格按照医疗文件书写要求和质控标准书写病历,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

中医康复科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中医康复科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中医康复科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XXX的中医康复科进行了自查、评估分析、反馈和整改。

每月一次,科室对康复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评价,并采取改进措施。

康复治疗训练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对康复治疗训练过程进行记录。

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知情同意,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得到落实。

为了保证康复治疗的质量,中医康复科对各项自查内容进行了评估分析,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措施。

这些自查内容包括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的落实情况、康复治疗训练人员的资质、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康复意外紧急处置预案的落实情况、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患者及家属参与康复治疗的落实情况以及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的落实情况。

通过这些自查、评估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中医康复科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提升康复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是为了评估康复治疗和训练效果以及预测预后、转归,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和结局做出客观的评价。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1)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ADL、RS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2)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3)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

(4)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
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
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一周内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4)周再评定(中期评
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
(1)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
(2)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合作;
(4)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
(5)评定有一个人支持进行,确保准确性。

(6)健侧与患侧进行对照;
(7)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

程序:病史询问检测T 初期评定
制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康复治疗训练
中期评定
修改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康复治疗训练
末期评定T 回访
无效中止康复程序
1主管医师发现患者治疗无进展,上报上级医师;
2 上级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并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3 根据讨论结果邀请主管医师共同修订治疗方案;
4新的治疗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患者仍无进展,再次组织评定会。

5经全体评定无效并无法改进时上报科主任;
6经科主任签字,意见统一后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目前情况及医疗方诊疗措施、中止康复治疗的理由,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
7 签署知情同意书,记录病程,积极予以患者行相关替代治疗或建议转上级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