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失败的故事
家庭教育失败真实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失败的真实案例
有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场人士,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他。
小明的父母认为,只要给他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他就会自然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缺乏情感沟通和道德引导的家庭教育,会让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小明经常一个人在家,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和互动。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或者在课堂上捣乱。
他的行为也很不规范,经常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打破家里的东西、对别人不尊重等等。
小明的父母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他们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方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小明,与他进行交流和引导。
他们也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小明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情感、道德和智力等方面。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父母一开始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的忽略导致了小明的成长问题。
但是,当他们开始改变自己的方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小明,与他进行交流和引导时,他们就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并开始努力改善小明的情况。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也影响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花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引导。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教育缺失的案例

家庭教育缺失的案例1. 家庭教育缺失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来聊聊几个真实案例,看看这些"熊孩子"都闹出了什么笑话。
2. 小明,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
这孩子在学校可是出了名的"麻烦制造机"。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带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到学校展示。
猜猜小明带了啥?他竟然带了他爸的打火机!老师都惊呆了,问他:"小明啊,你为啥带这个啊?"小明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喜欢玩火啊!"这下可把老师吓出一身冷汗。
3. 再说说小红吧,这姑娘今年12岁,长得挺漂亮,但是脾气可不咋地。
有一天,她妈妈让她帮忙洗碗,你猜她咋说?"我才不要呢!我这么漂亮,干嘛要做这种事?"她妈妈听了都傻眼了,心想:这孩子咋这么自恋呢?4. 还有个叫小强的,15岁的小伙子,成天就知道打游戏。
有一次期末考试,他爸问他考得咋样,小强说:"还行吧,及格了。
"他爸一听乐了,说:"不错啊,考了多少分?"小强说:"61分啊,及格不就行了吗?"他爸当场就气晕过去了。
5. 小李的故事更有意思。
这孩子从小就被宠坏了,要啥给啥。
有一天,他在超市里看中了一个玩具,妈妈说太贵了,不买。
你猜小李怎么着?他直接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嚷嚷着:"不买我就不起来!"周围的人都看傻眼了,他妈妈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6. 再来说说小芳,这姑娘今年16岁,成绩一直不错。
但是有一天,老师发现她作业本上全是抄的。
老师找她谈话,问她为啥要抄袭。
小芳居然说:"反正考试能及格就行了,干嘛要那么辛苦呢?"老师听了都不知道该说啥好。
7. 小刚的例子更夸张。
这孩子17岁了,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有一天在学校,鞋带松了,他居然打电话叫他妈妈来学校帮他系。
同学们都笑翻了,小刚还一脸无辜地说:"这有啥啊,我妈不就是来照顾我的吗?"8. 说到家庭教育缺失,小华的例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名人家庭的教育方式更是备受瞩目。
然而,即使是名人家庭也存在着教育失败的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名人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美国著名歌手布兰妮·斯皮尔斯的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布兰妮在成名后曾陷入过多次情感问题和婚姻问题,她的家庭教育失败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她的过度宠爱和缺乏严格的教育。
在布兰妮年少时,父母对她的要求并不高,对她的行为也很少加以制约,导致她在成名后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和职业,最终陷入了一系列问题之中。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日本著名演员北野武的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北野武在自传中透露了他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严苛和暴力。
他的父亲对他实施了严格的管教和体罚,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扭曲,性格孤僻,对社会产生了不信任感。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北野武在成名后也面临着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看看英国王室的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在戴安娜王妃去世后,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两个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面临着情感问题和家庭关系问题。
他们的家庭教育失败主要表现在父母的婚姻问题和家庭环境的不稳定。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两个王子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的存在提醒我们,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平衡,既不能过度宠爱,也不能严苛苛刻。
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约束和引导,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从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50个错误的家庭教育案例

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地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做手术。
可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人却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
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或聪明或笨,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或富裕或贫穷,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观。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有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错误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错误二:期待孩子的感谢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去指使你。
这些母亲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
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她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错误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过:,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的曾做了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想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错误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做沟通错误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教育孩子失败的例子

教育孩⼦失败的例⼦ 教育孩⼦成功的例⼦有很多,失败的例⼦也不少,关于教育孩⼦失败的典型例⼦有哪些呢?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教育孩⼦失败的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孩⼦失败的典型例⼦ 教育失败的例⼦:1、放任型家庭教育助长了学⽣消极⼼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母对孩⼦不关⼼,也⽆期望,让孩⼦随⼼所欲,⾃由发展,这样就使孩⼦不良的思想、⾏为因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教育⽽恶性发展。
从对后进⽣的调查发现,家庭教育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孩⼦,疏忽管教,⾃⼰整天沉迷于“长城”⼤战,对孩⼦⼼⾥与理想教育漠不关⼼。
案例:学⽣陈××⽗母都⽆固定⼯作,把教育孩⼦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从不参加家长会。
平时孩⼦在校犯了错误,也不闻不问。
家访后才得知,他的⽗母整天与⼏个朋友筑“长城”,由于学习⽆⼈照顾,长期得不到⽗母的关爱,陈××整天沉迷于电⼦游戏机,不交作业,缺课也⽆所谓,每次缺课,都是在游戏厅找到他的。
这样放任⾃流的家教,再好的孩⼦也会变坏。
教育失败的例⼦:2、严厉型家教引发学⽣焦虑、叛逆⼼理 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母常以强制性的⽅式,较多地限制⼦⼥的⾏为。
孩⼦⼀旦出现不能符合⽗母要求的⾏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了孩⼦的⾝⼼健康。
据调查统计,有33.3%的家长对孩⼦犯错或成绩较差的情况,都以粗暴的⽅式对待孩⼦。
案例:学⽣张××,他既不允许⾃⼰被其他同学嘲笑,⼜看不起⾃⼰,⾃尊与⾃卑同时存于⼀体。
他的家长对他管教很严,对⽼师的⼝头禅总是:“张××在校表现不好,就告诉我,我会对他⼀顿死打,看他还敢不敢!”七年级时,竟把张××的⾝上打得青⼀块紫⼀块。
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法,使孩⼦在校学习⼼不在焉,成绩上不去,就破罐⼦破摔,后来纯粹与家长对着⼲,产⽣了严重对抗情绪。
诸如此类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理障碍,影响了其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
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错误事例

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错误事例作者:无为而有为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
”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
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
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
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
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
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名人家庭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有些名人家庭教育却失败了,他们的子女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问题,如荒唐行为、婚姻失败、酗酒、毒瘾等。
以下是几个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1. 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位才华横溢、卓越的音乐家和表演者,但他的家庭教育却失败了。
他的父亲经常打骂他,用严苛的方式逼迫他练习音乐和舞蹈。
杰克逊的童年是痛苦的,这对他成年后的性格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 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是一位美丽的女演员和歌手,但她的家庭教育却失败了。
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无法照顾孩子。
她的父亲则离开了家庭,玛丽莲·梦露的童年充满了孤独和不安。
3. 酷玩乐队主唱克里斯·马丁
克里斯·马丁是一位成功的音乐家和歌手,但他的家庭教育却失败了。
他的父亲是一名牧师,对他实行了极端的宗教管制。
他的父亲反对他追求音乐事业,认为这是一种堕落的行为。
这对克里斯·马丁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4. 苏珊·博伊尔
苏珊·博伊尔是一位成功的歌手和表演者,但她的家庭教育却失败了。
她的父亲是一名酗酒者,经常虐待她和她的兄弟姐妹。
这对苏珊·博伊尔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创伤。
这些名人家庭教育失败案例提醒我们,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成长为健康、成功的人。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例子有哪些

⽗母教育孩⼦失败例⼦有哪些 其实,关于孩⼦的家庭教育问题,⼀直以来都是重⼤的社会问题。
在孩⼦的成长中,家庭是孩⼦⾯对的第⼀个⼩社会。
因此,⽗母对孩⼦的教育起着⾄关重要的作⽤。
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母教育孩⼦失败例⼦的资料,希望⼤家喜欢! ⽗母教育孩⼦失败例⼦⼀ 1、⼀个⼝号,让⽗母输在了起跑线上 ⾃从商业社会创造了⼀个⼝号:“顾客就是上帝。
”⾃从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教育领域也衍⽣出⼀个流⾏⼝号——“别让孩⼦输在起跑线上”。
仿佛⼀夜间,这个⼗字的⼝号,像风⼀样传遍中国⼤陆,也把⽆数家长吹乱了阵脚。
在这个⼝号引导下,很多家庭收获的不是快乐,⽽是痛苦和焦虑。
⼴州有⼀位⾮常年轻的妈妈,见到我就开始痛哭流涕。
她说每个来⼴州演讲的专家,她都亲⾃来听讲座,专家的各种秘⽅她都⽤了,市⾯上所有流⾏的教育图书,她都买回家来跟⼥⼉⼀起看。
还有为了⼥⼉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让她不输在起跑线上,她选择了⼴州少年宫⼀个特别的地⽅,在那⾥买了房⼦,买了⼀套最贵的⽽格局最不好的房⼦,⽬的只有⼀个,就是希望她的⼥⼉从⼩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不输在起跑线上。
然⽽,当她⼥⼉⾛进中学,她发现⼥⼉让她失望了。
从⼥⼉三岁开始,她就送⼥⼉上少年宫,学绘画,学英语,学⾳乐,学舞蹈,⼏乎流⾏的早教课程,所有该学的都学了。
但是为什么上了初中,她⼥⼉的各科成绩很差,让她特别失望呢?她不明⽩,她感到委屈。
她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可是我的孩⼦为什么没长成我希望的样⼦呢? 这样的困惑,这样的痛苦,⽆论在媒体中,还是⽇常⽣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和看见。
像这样的妈妈到处可见,⽗母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钱,为什么孩⼦没有像⽗母期望的那样成长呢? 很显然,她们不了解⾃⼰的孩⼦,在幼⼉期就没有仔细观察过孩⼦的⾃我学习特点,所以上⼩学后,遇到⼀点⼉⼩问题就惶惶不安,如临⼤敌。
这就是“别让孩⼦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号带给家长们的“后遗症”。
我们很多家长正是因为很害怕“输”,所以就特别紧张,因为紧张,⼤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维的焦点和眼睛的焦点就不停地落在孩⼦⾝上,不停地寻找孩⼦⾝上各种可能导致“输”的弱点和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失败的故事
一个“笨”字,让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动力。
下面是为大家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故事,欢迎参考~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字,经常被我们家长挂在嘴边。
我们希望孩子聪明,怕孩子笨,就不时地用你真“笨”,来伤害孩子。
我们为什么会轻易地说一个孩子笨?
因为我们对孩子没有耐心!我们不知道孩子记忆的过程、语言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大量信息的输入,以及反复输入(也就是诵读)的。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孩子听了三遍没记住,家长就认为孩子笨。
其实问题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上学之前准备不足,词汇量不足,阅读量不足。
就像我们学英语,如果只会5个单词,你听老师给你讲英语课,是完全听不懂的。
如果会500个单词就轻松多了,要是会2000个单词,就可以上中学了。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们平时生活中积累的词汇、知识量,他们具备的各种学习能力,如果能达到小学一年级的要求,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表现得从容快乐。
而让孩子从容快乐地学习,是需要在幼儿期我们耐心的帮助和指导的。
当孩子得到激励,得到承认时,看见自己进步了,她自然会兴奋,一兴奋就会废寝忘食,而家长总是急于求成,如果孩子不成,就简单粗暴地说孩子“笨”,在“笨”字的笼罩下,孩子不会自信,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自从商业社会创造了一个口号:“顾客就是上帝。
”自从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教育领域也衍生出一个流行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仿佛一夜间,这个十字的口号,像风一样传遍中国大陆,也把无数家长吹乱了阵脚。
在这个口号引导下,很多家庭收获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和焦虑。
广州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妈妈,见到我就开始痛哭流涕。
她说每个来广州演讲的专家,她都亲自来听讲座,专家的各种秘方她都用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图书,她都买回家来跟女儿一起看。
还有为了女儿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让她不输在起跑线上,她选择了广州少年宫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买了房子,买了一套最贵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的女儿从小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女儿不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当她女儿走进中学,她发现女儿让她失望了。
从女儿三岁开始,她就送女儿上少年宫,学绘画,学英语,学音乐,学舞蹈,几乎流行的早教课程,所有该学的都学了。
但是为什么上了初中,她女儿的各科成绩很差,让她特别失望呢?她不明白,她感到委屈。
她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长成我希望的样子呢?
这样的困惑,这样的痛苦,无论在媒体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和看见。
像这样的妈妈到处可见,父母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金钱,为什么孩子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长呢?
很显然,她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期就没有仔细观察过孩子的自我学习特点,所以上小学后,遇到一点儿小问题就惶惶不安,如临大敌。
这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带给家长们的“后遗症”。
我们很多家长正是因为很害怕“输”,所以就特别紧张,因为紧张,大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维的焦点和眼睛的焦点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寻找孩子身上各种可能导致“输”的弱点和缺点。
而正因为害怕和高度紧张,我们的判断和思考神经就很容易会出现偏差甚至盲从性,从而给我们的教育智慧蒙上阴影,让家庭教育陷入盲区甚至黑暗区。
因为我们被吓坏了,怕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紧张并高度敏感,我们的心中就会出现阴影和盲区,就像家中断电后,那种不明方向的恐惧。
黑暗为什么让我们恐惧呢?因为我们在黑暗中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
不知道身在何处,会发生什么。
于是,周围有一点儿声响,我们都会惊慌失措。
黑暗中掠过任何一个影子,我们都会坐立不安。
这就是黑暗给我们带来的恐惧,这就是恐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这短短的十个字,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笼罩在恐惧不安的阴影中。
因为恐惧孩子做不好,因为害怕每次考试失败,我们不停地唠叨孩子,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
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天天说,就能改变结果,孩子听腻了,听厌了,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于是,家庭教育这盏智慧之灯熄灭了,家长和孩子都陷入慌乱、紧张和恐惧中。
于是,恐惧让我们的血管收缩,大脑和心脏供血不足,造成了我们心灵的痛苦、身心的疲惫;造成了孩子和父母还没开始行动,精神情感已输的困境。
从学生早恋引发的血案,到无奈少年状告母亲;从家长逼孩子成为尖子生、最终被儿子杀害,到为了不让孩子上网,父亲把儿子吊起来示众……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震撼着沈阳市民。
辽宁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家庭教育失误案例警示展”在沈阳刚刚告一段落,现在,葫芦岛、抚顺、大连等市已经在争先申请举办这个展览。
主办方透露,警示展将于11月底离开沈阳到各市巡展。
而100个家庭教育失误案例是省青少年研究会的专家们经过3年调研,最后敲定的。
据介绍,家庭教育失误案例展在全国还是首次,由共青团辽宁省委、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省教育厅、省妇联举办。
警示展10月29日开始在沈阳举办,仅一周时间,就连续进行了8个场次,近万名学生、家长和教师观展,听取家庭教育的专题演讲报告。
有家长因没赶上听家长的报告而坐到了学生中间,听完有关学生的报告后告诉记者,自己终于知道了孩子爱听什么话,怎么和孩子对话。
一些家长参加了活动后表示还要带着自己的爱人再来,以便能“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科学地教育孩子。
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之一,团省委副书记曹爱华坦言,举办警示展就是想让家长和社会猛醒:溺爱不是爱,不能用天然的亲情替代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家长应该放弃责难别人的心理,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让全社会都能重视家庭教育并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她认为,同样的学校教育,同样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孩子们的表现、成就大不相同,这是不同家庭教育的结果。
良好的道德修养幼年时开始的“润物细无声”式良好教育,孩子幼时的状态多半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输入”(教育)的结果。
我们也常看到,凡是出了问题的孩子,其家庭教育必定有问题。
她说,我们的孩子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遇到的问题恐怕一点不比成人少,但是能倾听他们诉说,愿意认真、平等地去了解他们的家长又有多少呢?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对孩子这个群体是习惯于忽视的,人们还是不大愿意拿小孩子的事当回事儿;与此同时,我们的家庭又极端重视孩子这个群体,往往是单纯的爱,却不得法。
巨大的反差,才引发了青少年教育的各种问题。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前不久曾对家长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关注孩子学习、身体、心理、品行、人际交往的比例分别占总人数76.9%、69.2%、61.5%、46.2%和38.5%;同时,表示每周能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的家长比例占69.3%,偶尔沟通的比例为23.1%,不沟通的比例为7.7%。
从这一组随机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胜过任何方面,而和子女的沟通却并不多。
省青少
年研究会孙浩哲认为,这恰恰是造成当前许多父母总是和孩子“顶牛”的根本原因,“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千万不能仅仅从大人的利益和角度出发,必须放下架子,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
从10月下旬至11月初,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先后对沈阳市的200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最不能接受的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唠叨”,占问卷的44%;第二位的是“讽刺挖苦”,占26%;“打骂”占24%,位居第三。
同时,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属于不称职的家长。
对此专家评析认为,父母的日常教育行为,如唠叨、讽刺、挖苦、打骂等已经成为影响孩子人格成长的一个突出的因素,亟须改变。
“我们的专家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用的方法好像很笨,但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
虽然刚开了个头,目前受众还有限,但曹爱华对警示展充满了信心。
有一个孩子,几年前被人撞倒,本来没有什么事,但家长背地里要求孩子装头疼,结果撞人的邻居被迫和他一起做了检查,然后赔了几百块钱了事。
自此以后,尝到“甜头”的孩子就开始以此为业,故意找事,然后讹人钱财。
学校的教师们就中了其两次套,不得已赔钱了事。
因为不能开除学生,所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恣意妄为,无人敢管。
一次校长上课,因为批评了其几句,这个孩子就在课堂上公开大声辱骂校长,并且大声挑衅:“你打我,你打打我试试。
”气焰嚣张至极。
校长虽然人高马大,结果也没有一点办法,最后只能是请来家长,做了好长时间工作,这个孩子才不情愿的低下头认了个错。
就目前的教育体制,学校真拿这种孩子没有办法,教师们这个
弱势群体,也只能用佛教大师拾德教育弟子寒山的一句话来安慰自己:只是忍他,教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还有一个孩子的家长,自己特别喜欢各种娱乐活动,一个人去
娱乐还不尽兴,每次都要拉上儿子才高兴。
前几天,去KTV玩夜场,一直玩到天明,也不想孩子第二天需要上不上学。
第二天孩子到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趴在课桌上就睡着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叫醒了迷迷糊糊没一会儿就又睡着了,最后老师也只好由他睡了。